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品贤文谈人生 >

第8部分

品贤文谈人生-第8部分

小说: 品贤文谈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1。 怀橘遗亲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不慎将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是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生性纯孝。父亲死后,与妻子事母极孝,郭母逢人便夸儿子儿媳孝顺。有一年,中原大旱闹饥荒,米价贵如珍珠,郭巨与妻子以糠谷野菜充饥,侍奉母亲如常。当时郭巨的儿子刚三岁,每到吃饭时便抢吃奶奶的饭菜。郭巨对妻子说:“眼下饥荒,儿与母抢食,弄不好二人都饿死。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约点粮食来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儿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时期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暑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黄香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东汉安帝时担任魏郡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用自己的俸禄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文。

  14。 拾葚异器

  蔡顺是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蔡顺母子只得拾桑葚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是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姜诗家距长江有六七里远,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是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才。王裒的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王裒就隐居起来,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为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王裒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王裒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是唐朝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媳妇之恩,但愿媳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曾祖母长孙夫人所嘱那样,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是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继母患病,王祥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王祥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王猛是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王猛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王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是晋朝人。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要求用鲜竹笋做汤方可治愈。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孟宗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家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孟宗后来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是南齐时期的高士,任孱陵县令。庾黔娄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汗流,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就知道,味苦就有治好的希望。” 庾黔娄于是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庾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孝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今安徽滁州市东北)人。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母子俩五十年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后来,朱寿昌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是北宋分宁(今江西)人,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道,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二十四孝故事有其历史局限性,有些故事还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有些孝行则属于愚孝。我们现代人应该积极、辩证地看待这些故事,不要以现代人的观点去要求古人,而是应该汲取其精华,悟出其中的积极意义,不要教条地去学习、克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弘扬孝道美德,践行孝道义务,做一个孝敬长辈的人。如果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长辈都没有孝心,很难使人相信他会对别人有爱心,对事业有忠诚,因此这种人也很难得到社会和他人的信任和认可。

  弘扬孝道,重在身教

  北魏时,房景伯担任清河郡太守。一天,有个老妇人到官府控告儿子不孝,回家后,房景伯跟母亲崔氏谈起这事,并说准备对那个不孝子治罪。崔氏是一个知书达理、颇有头脑的人,她得知情况后,说道:“普通人家子弟没有受过教育,不知孝道,不必过分责怪他们。这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好了。”

  第二天,崔氏派人将老妇人和儿子接到家里,崔氏对不孝子一句责备的话也没说。崔氏每天同老妇人同床睡眠,一同进餐,让不孝子站在堂下,观看房景伯是怎样侍候两位老人的。不到十天,不孝子羞愧难当,承认自己错了,请求与母亲一起回家。崔氏背后对房景伯说:“这人虽然表面上感到羞愧,内心并没有真正悔改。姑且再让他住些日子。”又过了二十几天,不孝子为房景伯的孝顺深深打动,真正有了悔改的诚意,不断向崔氏磕头,答应一定痛改前非,老妇人也替儿子说情,这时崔氏才同意他们母子回家。后来这个不孝子果然成了乡里远近闻名的孝子。

  驰骋职场,需要孝道

  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孝道,并把孝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呢?“好心情工作坊”创办人、心理学家智然老师说:“孝是一种心理契约,尽管不是用文字书写的,但是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当父母生下了我们的时候,就给了我们生命的权利,同时我们也承担了孝的责任。如果不孝就违反了心理契约,就要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智然老师认为:“当今非常流行‘人脉即财脉’的说法。人脉如桥,我们都行走在人脉之桥上;人脉如水,我们似小鱼,鱼儿离不开水。我们都非常重视人脉,但在建立人脉关系的时候,却出现了大量次品、废品,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浪费生命。很多人忽视了人脉质量。名片一大摞,有用的没几张。人脉泡沫的烦恼,正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蔓延。如何提高人脉质量呢?其根本在一个‘孝’字。一般来说,我们的人脉由‘五大人脉圈’(即大家族人脉圈、小家庭人脉圈、公司人脉圈、客户人脉圈、朋友同学人脉圈)构成。核心人脉圈是生我之父母和我生之子女。其他四大人脉圈,都是以此为圆心所画之圆。如果核心人脉圈出现质量问题,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非常同意智然老师的观点,一个对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都没有孝心的人,很难相信他会发自内心对老板尊敬,对事业忠诚。而一般说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会真诚地尊重老板,忠诚事业。他们会担心因为不敬业或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而丢掉饭碗,没有经济能力来孝敬父母。如此说来,一个“孝”字确实决定着一个人的人脉质量。所以,想提高人脉质量的朋友,应该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开始,由内而外提高自己的人脉质量,从而走向成功的人生。

  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在的社会越来越认识到“孝”之于人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强调对“孝”的崇尚和认可,不少企业更是公开把“孝”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

  2005年7月,《兰州晚报》刊登了甘肃省一家民营企业的招聘广告,其中的内容是 “高薪诚聘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名,45岁以下,本科以上或相当于本科学历的自学成才者。品行端正,孝敬父母……”广告中“孝敬父母”的条件引发了社会的争论,我们暂且不论争论的结果如何,但社会在呼唤人们弘扬孝道是不争的事实。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希望员工懂外语、懂电脑,而且希望员工有责任感,有孝心。责任感和孝心将是员工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就事业,孝的高层境界

  孔子曾说:“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武王、周公他们可以算达到了孝的最高标准了吧!所谓孝,就是善于继承先人的意志,善于完成先人的事业。”孔子对孝做过许多论述,与弟子们进行过不少的讨论。孔子与曾子讨论孝的问题时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孝道是德的根本,教育是由孝所产生的。一个人的身体,包括头发肌肤都是父母所给的,要十分珍惜,不能随意毁坏伤害,这是孝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做出成就,扬名于后世,为父母增光,为祖宗添彩,这是孝的最高境界。履行孝道开始于对父母的孝敬,然后为君王和国家做事情,最后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干出一番事业。”

  我国有句古话叫“忠孝不能两全”,意思是要正确处理忠与孝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忠于事业和孝敬长辈兼而顾之,如果两者之间出现难以协调的矛盾之时,年轻的时候应以忠于事业为主,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就会违背长辈的意愿,就是不孝。因为没有哪个长辈不希望晚辈能够事业有成的。往大的方面说,是为国争光;往小的方面说,是光宗耀祖。晚辈如果有所成就,长辈的心灵会得到最大的安慰,如果晚辈不争气特别是违法犯罪,甚至被判刑枪毙,则是对长辈最大的打击,也是晚辈最大的不孝。媒体上就有过许多这方面的报道,例如某某高官东窗事发,获罪入狱,老父老母精神紧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撒手人寰。

  因此,孝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具体的,不管能否天天在父母身边端茶送水、问寒问暖,如果能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