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蛇吞象 >

第13部分

蛇吞象-第13部分

小说: 蛇吞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够得到最佳的服务,游客得到了最佳的实惠,并且能为他所销售的旅行服务赢得低价位。托马斯·库克的创业和普通人创业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把自己的想法变为了现实。托马斯的创业再一次验证了“只有人想不到,没有人做不到”的道理。


《蛇吞象》 天道酬勤《蛇吞象》 人生需要不断地雕琢

    第二十三式 人生需要不断地雕琢    
    [郭台铭]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CEO。亚洲最佳创业家代表郭台铭堪称OEM之王。他所创立的鸿海精密工业公司几乎包办所有信息科技类产品的委托加工,并且在2001年成为台湾业绩最高的民营公司。他1973年在我国台湾省创办“鸿海企业集团”,1988年在祖国大陆创建“富士康企业”集团,共有员工10万余人,分公司遍布全球各大洲。他是亚洲企业家之星,4次蝉联台湾科技首富,名列亿万富翁之林。    
    人的一生是不断设计和雕琢的一生。由自己设计,也由自己雕琢。雕琢自己使生命富有意义,使人生灿烂辉煌。青松雕琢自己,扎根岩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小草雕琢自己,甘于寂寞,用绿色生命装点大地;大海雕琢自己,以博大的胸怀拥抱大山和小川。雕琢自己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胆识、远见和勇气。所以,雕琢自己需要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就是通过不断雕琢自己的人生,从而走向辉煌的。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是家中老大。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省“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独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当郭台铭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时,他并未买房置地,而是从日本购买模具设备,建起了自己的模具厂。事实证明,郭台铭极有远见,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鸿海”陆续建立起来的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了与同行的距离,并在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当时“鸿海”从模具打进电脑零组件代工,订单多如雪片。郭台铭什么都想代工,电脑主机板、电视游戏机、连接器等以“量大、低价”抢夺市场,郭台铭的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1982年他把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投资1600万新台币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接着他又在美国成立分公司,首次在台湾之外开始自己的布局,并创立“FOXCONN”品牌。    
    虽然“鸿海”在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具备了技术实力,但最终得以壮大的根本原因,与郭台铭投资祖国大陆的决策密不可分。1988年,郭台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投资祖国大陆,在深圳成立了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在这里,郭台铭找到了他成功的着力点,即得到了丰裕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开始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富士康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如今,“鸿海”在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缆、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正是靠着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郭台铭得以实施“扎根中国,放眼全球”的策略,达成建立全球最大的电脑整机和零组件生产企业集团及全球个人低价电脑的主要制造基地的经营目标。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为了达到目标,他在美国曾经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夜的汽车旅馆,跑了美国的32个州,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零部件。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5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深更半夜。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首位”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联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货准时、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如今,“鸿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郭台铭凭借自己的霸气、大胆、自信与努力从一个“新手”直至跻身国际舞台。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很容易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与好强求胜的意志。    
    拥有几十亿美元身价的郭台铭为人十分低调,一直恪守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演说、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则,每年只在6月一年一次的股东大会上露一次面,为记者、投资法人、外资企业上一堂“电子业未来前景与布局”的年度大课。    
    作为一位商界强人,郭台铭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着,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对共同奋斗的兄弟,郭台铭有福同享;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并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形容他。    
    从创立“鸿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铭的目标就很明确,即把公司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业。现在,郭台铭依然在努力雕琢自己的人生。他说:“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蛇吞象》 激发创意《蛇吞象》 成功源于一念之间

    第四招激发创意    
    这个世界上,创新就是成功之门。敢于怀疑;不断创新;跳出惯有的思维习惯,想别人所不想,干别人所不干;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往往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十四式 成功源于一念之间    
    [英格瓦·坎普拉德]全球著名的家具大王,宜家的创始人。1926年出生在瑞典。他把瑞典的一个小家具公司,带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即今天著名的家具公司——“宜家”(IKEA)。调查显示,宜家为全球前50名最知名品牌之一,名列第43位,其品牌价值为560亿克朗(约合70亿美元)。英格瓦·坎普拉德2004年以185亿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13位;2005年以230亿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6位。    
    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首都南部的一个商人家里。受到家人的影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5岁时就曾用火柴盒与小伙伴进行价格谈判、10岁就卖手表和尼龙袜子,他发现成批买进,然后再分零卖出,即使很便宜的价格也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名商人,他的优先顾客全是他的家人以及亲戚,一些生意上的业务都有家人给予帮助和支持。家成了他的办公室,爸爸每天负责记账,妈妈每天负责三顿饭,他就成了董事长。    
    1943年,年仅17岁的坎普拉德在瑞典注册了一个很小的公司,名叫“IKEA”——“宜家”,是他成长的村子与农场的首字母。从此,他开始了缔造一个商业王国的历程。    
    坎普拉德在开始经营的过程中,一切都比较的顺利,虽然没有很大的资本,但是还不至于亏损。但是他不满足于现状,几年后,他去了巴黎。这次巴黎之行,让这位小伙子长了不少的见识,大开了眼界。回到瑞典后,这位年轻人很快就开办了自己的一家从事电话邮购业务的公司。他在当地报纸上大做广告,自己印刷产品目录并利用乡间的送奶车将广告发送到邻近的地区以及火车站,很快他的公司就经营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同时也有了不小的知名度。1950年,坎普拉德开始开展邮购家具的服务。他邮购的家具是由附近的一家家具厂推出的,这家家具厂推出的家具,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经常是供不应求,并且有很丰厚的利润。坎普拉德由此看到了家具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放弃所有的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经营。    
    不过在“宜家”刚开始的阶段,他在事业上并不十分顺利。当时瑞典国内家具市场被制造与零售商卡特尔垄断,他们靠彼此间的订货合同排斥新的竞争对手。于是,为了对付国内各类家具展对“宜家”产品的封杀,坎普拉德寻找到一处被废弃的旧厂房,并把它改造成第一个“宜家”仓库兼展厅,从此第一间“宜家专卖店”正式诞生。那时的他被称为“长七只脑袋的怪兽”,在经营商品的同时,他还开始琢磨怎样设计家具和降低家具的成本。    
    195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宜家”家具用品独特的风格。当时,为了装运一张又大又长的长腿桌子,“宜家”的一位雇员建议将桌子的长腿卸下来绑在桌面下运输。精明的坎普拉德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因为这种平板式的运输能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并且还可以使家具的设计独具风格。由此衍生的念头在他的脑子里面迅速地生根发芽,便成为“宜家”产品的核心设计。从那以后他把亲手缔造的“宜家”王国当成一个大玩具,将所有的创意、想像都融进“宜家”的经营中。“宜家”独特的设计风格很快便风靡各地。    
    坎普拉德由于自己的一个独特设计而使公司的业务直线上升,成就了他辉煌的事业。因此坎普拉德成立了一系列不同的公司,在市场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使得竞争对手已无法阻止他参加交易会。同时,他也展开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反击,其中最狠的一招就是在交易会上公布令竞争对手难以想像的特别价格。    
    “宜家”在坎普拉德不屈不挠地带领下步步扩张,而瑞典狭小的空间再也装不下坎普拉德的雄心。20世纪60年代初,坎普拉德跑到了波兰寻找低成本家具生产厂家,他的波兰之行催生了“宜家”第一家海外生产基地。而到1963年,坎普拉德在挪威奥斯陆开了第一个瑞典之外的分店,而后业务很快发展到丹麦和瑞士。1974年“宜家”又开辟了它在全球最大的德国家具市场,之后进入加拿大,荷兰。1985年和1987年,“宜家”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和英国市场,并成功地将两个地方开发成了现在的第一和第二大市场。这时候,“宜家”公司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了全球家具零售业的龙头老大。    
    我们不得不承认,任何成功的企业在观念上领先,就成功了一半。将有形的“家具”上升为无形的“家居”概念,为消费者创造了一个新的家具消费时代,无疑是“宜家”不同于一般家具生产商的敏锐而宏观的市场“圣经”。缔造一个家具王国仅仅靠物力财力的强大是远远不够的,“宜家”家具的成功关键在于它独特的设计理念,以及它的价格低廉。    
    一般来说,在市场上那些新潮、漂亮的产品只有少数人能够买得起,对于大众来说,再好的商品也存在它最终的使用价值。坎普拉德决心改变这种状况,通过设计来丰富它的使用价值。他提出了“宜家”的经营理念:“为大众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    
    因此,“宜家”在独特设计风格的基础上,又强调了产品面向大众,而且只赚取微薄的利润。“宜家”家具不仅价格比别人低,而且还要比别人低很多,使普通顾客能够不用去大商场比较,一眼就能够看出“宜家”商品价格低廉,在瞬间就能够打动顾客。    
    “宜家”凭着低价、优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