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蛇吞象 >

第12部分

蛇吞象-第12部分

小说: 蛇吞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蛇吞象》 天道酬勤《蛇吞象》 孜孜不倦的追求

    第二十一式 孜孜不倦的追求    
    [鲁冠球]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1969年7月;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现在,当年的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中国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2004年,万向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208亿元。鲁冠球先后获得中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十佳工业企业经营者”、乡镇企业十大功勋、中华十大杰出职工、国际杰出企业家等称号。被浙江大学聘为MBA导师、香港理工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在中国的改革舞台上,有些人昙花一现,有些人折戟沉沙,而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一次又一次引领万向不断迈向新目标,始终追逐着时代的潮流,保持着一种旺盛的改革热情,创造了常青树的奇迹。这种旺盛的创业精神,来源于鲁冠球对自己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来源于他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追求。    
    这个初中便辍学在家的鲁冠球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被人称作“农民理论家”。鲁冠球并不否认其碰到的最大机遇就是改革开放,这样他的理想才会一步步变成现实。勤于思考是鲁冠球没有被时代淘汰的原因,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读书成为鲁冠球获取知识的最大的来源,鲁冠球通过读书大大地拓宽了他的知识面。从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历史使命到股份制、劳资关系与国际接轨,这些经济学的专门术语和涉及企业改革的热门话题,鲁冠球都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生动的讲述。已经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的他目前已经在国内发表六十多篇颇有影响的管理理论文章。如果说起步的万向集团领头人是凭借一时的头脑聪明而发家,那么发展中的万向集团则是靠知识生产力而竞争于国际。鲁冠球的创业经历,也再一次证明了江泽民同志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读的书多了,精神境界就会随之提高,视野就会随之开阔,就能干出一番新的事业来。    
    鲁冠球为什么那么注重学习,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因为他认为,没有学识就只能生产农机产品,只能停留在发展国内低层次的消费品上,他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意欲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赢得科技的竞争才会赢得市场的竞争。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曾使万向像一只展翅的雄鹰在广阔的天空里遨游。而此时的鲁冠球并没有满足蒸蒸日上的事业,在他看来,要立足市场,必须有坚强的羽翼和过硬的产品。于是,一开始,万向就紧紧抓住改革开放机遇,提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的战略方针,把效益与员工的利益紧紧挂钩,依靠技术进步,走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    
    靠科技领先,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鲁冠球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对员工老话重提了。于是,所有员工都记住了1980年的秋天,那一年鲁冠球把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了废品收购站,全厂员工的半年奖金换来了更强烈的质量意识。    
    从3万套万向节报废入手,鲁冠球接着开始了企业全面整顿。“先生产后生活”,规定每年税后利润的80%必须用于技术投入,改十五年折旧为七年折旧,集中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先质量后产量”,建立了产品检测中心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先上学后上班”,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让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先制度后制造”,严格的管理制度所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了每个部门和每道工序;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手段,走专业化生产、系列化产品道路,逐步形成了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    
    凭着过硬产品和逐渐在全国扩大的知名度,万向赢得了海外第一笔生意。1984年春,美国舍勒公司亚洲经销处的多伊尔先生来到万向节厂考察。虽然多伊尔以对产品的挑剔著称,但万向产品对他来说还是充满了无限诱惑力。当天下午,一份向美国出口万向节总共3万套的合同书,在鲁冠球简陋的接待室里签订了。从此,鲁冠球的万向节开始出现在美国的货架上。一年以后,舍勒公司再次和万向签订了以后5年内由杭州万向节厂每年向美方出口20万套万向节的意向书。    
    1980年到1989年,是鲁冠球倍感自豪的10年。因为万向终于开始长出丰满的羽翼,出现了职工年收入增加6倍,经济效益年均增长40%以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万向终于成为国内行业老大。    
    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万向集团在美国成立万向美国公司的申请。在美国万向倡导“本土化”经营,包括管理本土化、市场营销本土化及资本运作本土化,现今已经成为在美国中西部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中资企业。抓紧一切机遇都不放过的经营思想使万向在1997年获得了美国通用公司的订单,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主机配套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接着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也相继成为了万向直接或间接的配套厂。    
    “凡事能够亲身经历,固然是一种积累,但是,别人的经验更是一种资源,善于学习便是一种财富。”吸取汽车巨头们的宝贵资源为万向所用,是一件他早已梦寐以求的事情。通过与通用公司、德尔福公司的配套合作,从外方较真每一个细节的工作态度中,鲁冠球要求自己与员工不断改进工作,在吸取外方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他认为平时不抓紧学习,不吸纳新知识,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的只是个人的饭碗问题,但对于一个拥有众多员工和资产的企业家来说,无疑将影响企业的命运和广大员工的利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如鲁冠球所说的,万向的创业路远没有终结,他应该不断地学习探索与迈进。他坚信,经历过无数市场风浪淘洗的万向,好比越发粗壮葱茏的大树,必将充满无限生机与希望,能以独特的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伸向更广阔和更遥远的天空。


《蛇吞象》 天道酬勤《蛇吞象》 只有想不到

    第二十二式 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托马斯·库克]世界商业性旅游的鼻祖。19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组织的团体火车出游活动,被看作是近代旅游及旅游业开端的标志。他有过艰苦的童年生活,有过潦倒的青年时代,但是凭借着理想和志气,创立了一个旅行社,从此走上了辉煌的事业之路。他新奇的经营思路和绝佳的服务方式,让世界旅游业走进了一个新的空间。他也被人们称为“旅游之父”。    
    被誉为“旅游之父”的托马斯·库克出生在英国,他童年时期的家庭生活环境非常的不好,几乎天天都在饥饿状态下度过的。家境的贫寒迫使他在10岁时辍学,受雇于一个富有的人家,做了花园管理员的学徒。    
    对于库克这位有理想有志气的人来讲,学问不一定非在学校里才能求得。库克的年纪虽小,但一心向学的志愿却非常坚强,他除了帮花园管理员工作外,一有时间就找些儿童故事书看。可是时间不久,花园管理员因为嗜酒的毛病而丢掉了性命,这对库克打击很大,因为他跟花园管理员的感情很好。库克不愿再留在这块伤心的地方,又不能闲在家里吃闲饭,于是去投靠了他的一位远房亲戚。    
    而库克的这位亲戚有着同样嗜酒的毛病,他开的一家小木器店生意相当不错,但是由于他经常喝醉酒,经常耽误交货的工期,常惹起很多纠纷。库克学会手艺后,替他的亲戚担负了大部分的责任。这样一来他的亲戚越发的不管事了,整天在酒的浸润下迷迷糊糊地度日,直到几年之后去世。    
    花园管理员和亲戚的去世对库克的影响很大,使库克对酒产生强烈的厌恶之感。他认为如果不是酒精危害,这两个人都不会去世。而恰好在他的木器店旁有一个基督教的聚会所。他听到教会有条教义是戒酒一项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毫不犹豫地卖掉木器店,加入了该会,成为了一位忠实的信徒,为该会做起了传教士,在乡村民间向农夫们传教,力劝他们戒酒。    
    传教生活使库克每年至少要走3000英里路,对各地的风光有了充分的认识。大自然景物的美妙,以及造物者对某些东西的神奇安排,他在这段时间里有了深刻的领会。这一思想的熏陶是库克后来创立旅游事业的原动力,也是他开创观光事业平民化的理想基石。    
    作为传教士,与其说他是宣传教会的教义,还不如说他是专门劝人们戒酒。库克印制了一本本小宣传册,到处分发给人们。库克感觉这样做还不够,又特地组织了一个戒酒会。他的宣传口号,有些是人们不理解或是触目惊心的,像“一滴酒,就会杀害你的一个神经细胞!”“酒是你人生的绊脚石,被他绊倒的次数多了,最后你就永远起不来了”等。戒酒会的会员分布很广,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每次的集会,不是延期就是到的人员不齐,这使库克很伤脑筋。    
    因此,当铁路开通之后,他拟定了一个大的计划,想使会员年年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他把会议地点设在铁路线的几个重镇上,让会员们有一个旅行观光的好机会。为了减轻会员的负担,他还要求铁路当局在票价上打折优惠,这就是他发展旅游事业的起点。    
    托马斯·库克的这次戒酒运动很成功,因为戒酒的人,大多数是因为精神苦闷,意志消沉。而库克提供给这些人廉价旅行的机会,使他们接近大自然,与他们过去沉溺醉乡的生活,判若两个世界,因此有很多的人戒酒成功。    
    库克的名字越来越响亮了。不但戒了酒的人感谢他,戒酒者的家人也感谢他。如此一来,集会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使他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这次的成功,使库克酝酿出发展旅游事业的计划。他认为:不但戒酒的人喜欢旅行,一般的人也一定会很喜欢。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设法来满足想到外面看看世界景物的人们的需要呢?托马斯·库克想到了就立即付诸行动。于是他成立了一个旅游服务处,代客人安排交通工具。刚开始只是安排短期的,随着交通的发达及旅游服务处的壮大,他开始安排长期的旅行。    
    库克在进行旅游服务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为旅客讲述旅途中的景物及历史的渊源,沿途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告诉旅客应该携带什么样的衣物食物,等。同时库克又是一位传教士,有相当好的口才,用亲切的语气娓娓道来,令人特别神往。    
    1872年正是美国各项事业开始起飞的时候,库克看准了这次发展事业的黄金时段,对于开发旅游事业有很大的潜力,他便把总公司由伦敦迁到美国。他动员全部人力和物力分别到世界各地观光。由此可以看出库克做事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让他把想到的变成了现实。那时的旅行团真正为观光游乐的并不多,因为内战结束后的美国人,大家都在一心一意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很少会想到去游山玩水,所以参加旅行团的人,大多数是为了到别处去寻找贸易机会。    
    库克了解了这一事实后,规定替游客服务的人员,要多了解前往地区的商务情形,随时提供给那些希望知道的人。库克想到将来旅游公司会大量增加,怎样才能让游客怀念他们的服务呢?库克规定公司的导游员,除了使游客旅途舒适、招待亲切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游客们多了解要去的地方的民情风俗和山水名胜。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库克规定每一位导游员,要在旅途中向游客做几次简报式的介绍,就像说故事似的,还用图表画片做道具以加强游客的印象。    
    由于库克的做法处处都能使游客感到新奇,不到几年的时间,库克父子公司不仅在美国声名鹊起,就是在世界各地也逐渐建立起很好的名声。直到现在,库克公司仍能在国际旅游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托马斯·库克经营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创业初期把自己想到的都一件一件地去做,并且把每一个奇思妙想都付诸于实践,把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想法都变成了现实。他在创业中就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处处为旅客着想,他为尽可能避免发生问题做出了精心的安排,他与世界各地的旅馆、轮船公司和铁路部门关系密切,这就保证了他能够得到最佳的服务,游客得到了最佳的实惠,并且能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