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5726-觅渡:梁衡第一本自选集 >

第46部分

5726-觅渡:梁衡第一本自选集-第46部分

小说: 5726-觅渡:梁衡第一本自选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属也接受了这个方案。我站在那里好一会儿,端详着这件艺术家送给政治家的礼物。    
    在回去的车上,我自然联想到国内的墓葬风气。一次在南方旅行,老远就见到青山上一片片的白,像长了秃疮一样。那是新修的水泥墓。像这样铲去青松翠柏,铺上冰冷的水泥,且不说破坏水土,于死者又有何益呢?建筑向来标志着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我想起一位建筑师朋友说的话:世界上的建筑可以分为三类:给人住的,给神住的,给鬼住的。那么通过神鬼之居的庙堂、陵墓同样可以窥见社会文明的一斑。封建帝王可以独占金字塔或十三陵那样大的地下宫殿,而刚才参观的这个苏联公墓无论贵贱,每人交一笔租金,占地一方,限期十四年。这几年我们国内不少人富了,人住的房子非常现代化,却又按最陈旧的规矩去盖庙修墓安抚鬼神。看来有了钱,没有文化,没有新观念还是难超越自我。能懂得向死者献上一件富有审美价值的雕塑,生者与死者之间能以艺术方式倾心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这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就不会很低了。    
    (1989年5月14日)


《觅渡》 第四部分迈索尔土王邦寻旧(1)

    迈索尔土王邦寻旧    
    题记一个人,只要他能为世界留下一点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不管他自觉不自觉,便可永恒。    
    在印度旅行,一件有趣的事不可少,就是寻找那些土王的旧踪,在历史的烟尘里发现一点自己的头脑中还没有存入的人和事。    
    南印度的班加罗尔本就美得让新来者整日兴奋不已,而当你赞美当地的景致时,陪同却故意不以为然地说:“明天到迈索尔去,那才真叫美呢!”从班加罗尔出发,西南行一百五十公里,便是过去的迈索尔土邦国,现在是一个小城。从公路上看开去,两边全是密密的椰林、油绿葱茂的菠萝蜜树和垂着黄鸭蛋似的芒果树,而车子则是在一条大榕树搭成的绿胡同里钻行,不时这浓绿的凉荫中又会闪出一团热辣辣的火焰,耀眼光明,教你在绿的沉醉中猛一惊醒。那是通体火红、不见绿叶的木棉树或火把树,行行重重,曲径通幽,更增加人的向往之情。    
    迈索尔到了,这是一片神秘的化外之地,土是一色的红壤,像一块无边的红地毯,而空阔中却玉立着一株一株的棕榈树,树下净无根草,树干通体洁白,拔地而起,到半空再展开她宽薄的枝叶。路边的房子,也都是红白两色,蓝天下绿树中如木偶小屋。这时一座洁白耀眼的城堡出现在天际,我一阵兴奋,驱车而至。原来这里还不是王宫,而是当年的英国总督府,现在作了旅游宾馆。这是一座两层楼的全大理石建筑,内外通体洁白,厚重雄浑。楼梯的扶手,宽得足可以躺下一个人。昔日的舞厅现在是大餐厅,玉栏雕栋,金碧辉煌。主人揭开一方地板,露出里面的弹簧机关,说:装了这些东西,跳舞时,随着乐声的急缓,舞步的快慢,地板就砰砰然地颤抖,真是享受的极致了。当年总督夫人的房间如今已是客房,每晚收费四千卢比。房大约二百平方米,一英寸厚的地毯满铺过去,叠花压锦,吊灯是大理石的,真不知怎样雕成。澡盆也是老式样。一个长瓷盆,三边围着花玻璃屏风,马桶的踏脚和坐处有毛织厚垫。电话是瘦高细挑扁担式的老样子,通体镏金。总督的房间亦然,只是已改装过。我在楼上楼下走了一趟,恍如那些当年的英国贵族就在眼前,他们着燕尾服,打黑领结,如企鹅般挺胸腆肚;贵妇则袒胸露肩,长裙扫地,一会儿楼梯上飘上飘下,一会儿舞厅里吻手打躬。我才相信果然有这样豪华的场所来装下那些电影常见的镜头。一楼大厅一幅迈索尔二十四代土邦王画像,拄杖披衣大如真人,目光炯炯,透出一种英明聪慧之气,除了那一堆包头布外,倒也没有多少土味。    
    离总督府约五公里才是土王的王宫。总督府讲究大理石的纯白、线条的简洁,这里则追求金银的奢华、装饰的繁缛。王宫正面是一个前敞的二层大厅,约有排球场大,供商议大事、发布诏令和举行仪式之用。中间是王座,两边是大臣的席位,再两边墙上有窗格,是供王妃等女眷们躺在墙里窥看仪式之用,那时印度的妇女是不能随便露面的。厅下是广场,如现代大型体育场之广,是一般民众聚集之地,广场右侧有一寺,各种石雕神像叠床架屋地堆砌在墙头屋顶。厅的二层右侧是土王的起居室,内有意大利穿衣镜、比利时的银椅、捷克斯洛伐克的吊灯,而天花板则是缅甸柚木制成。右侧是土王与亲信大臣议事的小议事厅,正中是银大门,浮雕着许多宗教神像故事,惟王可以出入。与门相对是一个二百八十公斤的纯金宝座,厅侧之门为象牙硬木嵌镶,象牙拼镶之处如随手描画般自如。硬木的深红与象牙的纯白相映相照,热烈与娴静共处一平面之中。这两扇门1934年曾送至美国芝加哥参加世界艺术博览,颇为轰动。正像中国古代艺术中如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雕佛像、甘肃铜雕马踏飞燕、魏碑书法等许多艺术品已成美的典范却不知其作者姓名一样。我在这两扇门前伫立良久,怅然肃然,向那不知名的艺术家默默致敬。环视厅内,那银门金座画有价,怎敌这无名艺人无价心,同时我也惊叹这一小土邦之王,辖地居民也不过我们国内一县之大,却有如此气派的王宫,真令人咋舌。


《觅渡》 第四部分迈索尔土王邦寻旧(2)

    王宫最可看的是后宫,中有一天井式大厅,高如欧洲的圆顶教堂,数十根厅柱,全生铁铸成。此宫始建于1800年,1887年毁于大火,后又从英国请工程师花了四百万卢比重建,虽是封建式样,建筑材料却吸收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文明。环中央大厅有一壁画长廊,共二十六幅,每幅约高二米,长三米,幅幅相连,画的是土王在宗教节日里举行游行的宏大场面。王坐在一个由八十公斤黄金制成的御辇内,这金辇又放在象背上,象背装饰得彩披拂地,流苏摇缀,两只雪白的牙上还箍了两对宽大的金圈,驾象人坐于辇前象颈上,王在辇内英姿勃发,前后仪仗逶迤,万众山呼。前几天我在斋浦尔参观另一土王宫遗址时见过真正的象群,昔日王宫仪仗队的象现在正执行着驮游客上山的新使命。印度在1947年独立前全国有五百个土邦王。英国人统治时期还承认这些土王的权力,到独立后政府便取消了他们的割据,赎买了他们的财产。迈索尔小邦国的土王共传了二十五代,最后一位王叫马哈拉加,到1974年才去世,他的儿子现在还是这个邦的议员。中央厅的右侧辟有一个小陈列室,展览着这位末代土王的收藏物。最多的是兵器,各种各样刀剑,有一把二百年前的古剑,薄而细长,可作缠腰之柔。一种中国兵刃中没有的匕首,形如《西游记》中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但手把上又有小机关,刺中人后机关一开,两旁又炸出四个小刃,作用如现代子弹中的“炸子”。有一四指钢爪,套在手心里,不防捏人一把,能致骨碎,属暗器一类。兵器室里面又有一室是王的猎物标本。看来这个末代王在气数将尽之前纵情游猎,行踪遍及欧亚非各地,每有猎获就将其中硕大者制为标本。其意大约是记功扬威。封建君王巩固统治的主要手段便是一个字:杀。不杀人时就杀兽,总之要杀气常存。在中国史书中每朝都有皇帝行猎的记载,如有亲射得重大猎物者必恭录时、日、地点,以明圣上英武,现在沈阳故宫中还存有努尔哈赤某年亲猎得一头大熊的标本。我在这个土王的猎物室中漫步,如置身于天然森林,突然你眼前冲出一头猛虎,双爪前探,血口盆张;一转身,一头黑熊又人立而起,双掌正要搭在你肩上,眼前独角犀兽弓背疾驰,远处梅花鹿耸耳静立;我一仰头墙上伸出一头牦牛,两只大角如壮士双臂环抱,眼如铜铃;后退时不小心碰在一个齐人高的灯柱上,用手一摸,原来是一根象鼻,脚旁供人坐的一个圆凳却是一只象脚。    
    在迈索尔的二十五代土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十四代王。刚才看到的英总督府门庭里那张画像就是他。二十四代王即位时邦内土地贫瘠,旱灾频频,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筑成一历史上闻名的水坝。下午返回时我们曾驱车到坝上凭吊。坝高不可测,长约四五公里,坝外是一汪湖水,碧波浩淼,坝内绿树如烟,田连阡陌。我真不明白这小土王怎能有如此大的魄力,几乎是在平地上筑起这样长的大坝。车在坝上行驶约十五分钟。我在国内还未见过这样的工程。一般建库造坝,尽量取河口狭窄之处,而这条坝则平地卧龙,一虹南北。坝取弓形结构,弓背向水,可加倍受力,十分科学。我们到坝下泄洪口处,激流喷涌而出,浪头常突然跃上渠岸,袭人一身清凉。渠首坝身上有花岗石碑,上刻明此坝是1929年到1937年修建,十多位工程师的名字都了然其上,并注明他们在此工作的日期,虽有的仅数月,亦不漏掉。比起创作那扇象牙门的艺人,工程师的待遇要好得多,可见二十四代王的开明。坝旁的数顷土地已开辟成灯光花园,引水环绕其间,花圃成方成格。我们从渠首下来时,已是日暮时分,一会儿灯光齐明,坝上灯柱成一条长龙,花园中的音乐喷泉随乐声节奏的快慢或如礼花冲天、或如彩绸漫舞,且五颜六色变幻无穷。路边花中都因势因地置有多色灯光,园中心一条人工瀑布两叠而下,浩浩中流波光闪闪。虽是夜间,游客慕名而至,摩肩接踵,影影绰绰。夜风吹笑语花香,不辨天上人间。土王当年只知兴水利、修农田,未料今日又得旅游之利。灯光花园已成了印度招徕游客的一主要项目,坝头就有一座高级旅游饭店,难怪人们最不肯忘记这位二十四世土王呢。    
    许多旧迹往往是这样,不管当初修建者的目的如何,最终还是传给后人,作为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财富,如我们现在游金字塔、长城、颐和园。一个人,不管自觉不自觉,只要他为世界留下一份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便可永恒。    
     (1990年4月21日于加尔各答机场)


《觅渡》 第四部分佩莱斯王宫记(1)

    佩莱斯王宫记    
    我曾暗发宏愿,如可能要遍访世界上现存的王宫。因为王是一国权力的最高象征,王宫自然集中了这个国家最好的东西,包括自然风景、建筑艺术、历史文化等等。所以当罗马尼亚主人邀请我们访问佩莱斯王宫时,我窃喜正中下怀。    
    车子从布加勒斯特出发,向北驶去,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刚翻过的土地袒开褐色的胸膛,天边或路旁不时出现一片茂密的森林,我顿然感到大自然的辽阔,和这异国风光的美丽。路边靠着公路很近的地方常有农民的住房,这极普通的建筑却令我在车里激动得无法坐稳,欠着身子,贴着车窗贪婪地向外看。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房子不是给人住的,而是给人看的。大凡给人住的房子,总是面积求大,结构简单,用料用工求省。所以现代民居,要是平房就是一个火柴盒子,要是楼房就是一个大集装箱。而这些房子却决不肯四面整齐划一,房子的一面或凸或凹,呈折线或弧线的美。我的视线紧紧捕捉着一套扑过来又急急闪过的房子,它的门厅有意不开在正中,而是于房角挖掉一块,像一个熟鸭蛋被切了四分之一,露出蛋黄剖面,颜色和方位都十分雅致。路边所有的房顶都不像中国的房子一样,成一面坡或两面坡,那房收顶时才是建筑师大露一手之际,屋顶伸出许多尖的、圆的、多棱形的高柱,如魔盒子里探出的手。我想这房主人都是些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的人。要是只为实用,大可不必这样复杂,他却花钱花工,给来往的行人制造了一件工艺品,免费参观,提供美的享受,使许多如我这样的外乡人大饱眼福。这是参观王宫前的一个铺垫,我的情绪先有了一个适应异域的空间转换。    
    车子甩脱平原渐入山区,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山峰,公路沿着一条条山谷,谷下有河,名佩莱斯河,此地就因河得名。河隐藏在浓密的松树、白桦、冷杉深处,水流潺潺,只闻其声。树是特别的高大,一般要二人合抱,密密地插在山坡上。积雪压在叶上,铺在树下,雪静树更绿,空山不见人,有一种莫名的幽邈。我忽然想起曾看过的一部电影,是写罗马尼亚古代社会的。公元前,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达契亚人,这是罗马尼亚人的祖先,公元二世纪罗马人侵入这里,达契亚人开始了与罗马人的长期征战、融合。那片子的外景大约就在这沟里拍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