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

第2部分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第2部分

小说: 燕南赵北的民俗与旅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檐三层,高36米。阁内铜铸观音菩萨高21。3米,原为我国铜佛之最,20世
纪初西藏日喀则札布伦寺铜铸大佛问世之后,它才屈居第二。河北民谣中“沧
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里大菩萨”,另加赵州桥,并称“河北四宝”。
     正定城内原来还有一处天宁寺,如今,寺已毁而寺内的凌霄塔却巍然矗
立。凌霄塔原名慧光塔,因是砖木结构,俗称木塔。塔高59。4米(旧称十八
丈),居正定四塔(其他三塔为须弥塔、华塔、澄灵塔)之首。它始建于唐
代宗年间(公元763—779年),分为九级,平面呈八角形,内有阶梯可盘旋
登顶,为观景之好去处。
     正定县城甫原有一座广惠寺,寺内有一华塔,今寺已毁圮,而华塔犹存。
华塔又名多宝塔,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785—805年),金大定年间(公
元1161—1190年)曾重修。塔身造型奇特,结构富于变化,砖雕和泥塑艺术
与塔融为一体,这在国内并不多见。此塔现虽已破损,但仍能体现出唐代建
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建筑的重要实物,被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正定县城内的澄灵塔也是远近驰名的。塔有九级。高30。47米。全为青
砖所砌,远望培身青幽,又名“青塔”。平面呈八角形,下有莲座,四面有
砖雕的门窗和圆柱,各角悬挂风铎,顶部为仰莲复钵塔刹,造型玲珑秀丽。
因佛教临济宗的创始人义玄法师在此圆寂,而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重要教派
之一,于12世纪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僧徒众多,因此近些年来日本佛界临
济黄蘖协会友好访华团多次前来祭塔拜祖。
                                苍岩山
    苍岩山坐落在井陉县胡家滩,距石家庄市区70公里。这里群峦叠蟑,碧
涧深邃,涌泉溪流,绿荫积翠古刹幽深,殿阁奇丽,享有“五岳奇秀揽一山,
太行群峰唯苍岩”的盛名。山上建有福庆寺,楼台、殿、阁,或跨断崖,或
依绝壁,或沿山曲,或临深壑。其建筑选址独县匠心,择景异常巧妙,所以
古人用“万景临诸壑,千峰拱上方”的诗句赞美它。从苍岩山山口入山门,
依次是苍山书院、碑房、天王殿、桥楼殿、大佛殿、峰回轩、砖塔和公主祠
等主要建筑。
    苍岩山自古为燕赵名山,它不仅有奇秀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著名的寺
院,因而在1989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苍岩山风景是由特定的山水骨架所构成。山分东西两峰,对峙而立,南
北一岭,横亘于后,三者之间为壁立百大的巨谷深涧。涧底崖间怪石鳞峋,
溪水淙淙,白檀茂密古柏苍劲,险栈盘绕,古刹凌空。明代吏部尚书乔字在
 《怀元瑞》诗中写道:“两峰相望涉崔鬼,鸟道盘盘去复回。万劫禅房森上
列,千寻鬼斧划中开。”其奇秀的自然风光与古雅的寺庙建筑融于一体,由
山、崖、石、林、泉、溪和亭、台、楼、阁共同组成了岩关锁翠、风泉漱玉、
书院午荫、碧涧灵檀、悬磴云梯、峭壁嵌珠、桥殿飞虹、尚书古碣、说法危
台、虚阁藏幽、炉峰夕照、山腰绮柏、阴崖石乳、空谷鸟鸣、窍别天开等苍
岩十六景,以及牛金寨、峦台垴、八里栈等七十二峰。其主峰八里栈1044。6
米。
    苍岩山原有志公寺、北寺和福庆寺三座寺庙,前两座早毁,只有福庆寺
保存完好。福庆寺原名兴善寺,相传始建于隋代,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
年)真宗大修之后敕赐“福庆寺”匾额而更名。该寺主殿为“公主祠”,祠
筑于两峰崖中,坐西面东,内倚绝壁,外临断崖,祠宽三间,进深一间,单
檐九脊顶,上覆琉璃瓦,四周云雾苍茫,轻烟缔绕,远望似天中梵宫,若隐
若现,清代名士梁韩镇有“岩下仙宫如画图,琼华紫翠小芳壶,青鹅一去林
花落,洞口云封半有无”之绝唱,贴切地描绘了公主祠的幽景胜境。该祠建
于金代,原名叫“妙阳公主真容堂”。
    相传,隋文帝有三个女儿,小女儿名妙阳,美貌聪慧,帝后十分喜爱。
一日文帝欲试妙阳文才,顺口说一上联:“鞋头绣凤凤穿花,鞋动凤舞”,
要妙阳对下联。妙阳不加思索,开口便对出:“扇面画龙龙戏水,扇摇龙飞。”
文帝称妙。两个姐姐忌妒她的才智,想刁难她,对她说:“三妹,你如能把
我俩诓出屋外,我俩就服你!”妙阳一听,连声叹气说:“从屋里往外诓非
为本事;如二位姐姐到屋外,我往屋里诓,定能诓进来。”俩姐信以为真,
就起身出屋。妙阳大笑道:“好不容易把姐姐诓出来了!”帝后见此,更加
疼爱。后来,妙阳公主身染风癣,百治不愈,夜梦佛祖相告,井陉苍岩山有
一神泉,用泉水洗浴可治愈此病。妙阳遂告别父母,来到苍岩山。一日浴后
入睡,恍惚间骑马腾空来到云外自在天,目睹帝释天尊在发落亡灵,从宝镜
中看到了人间悲欢离合,荣辱休咎等情景,后经天尊点化,矢志出家修行,
以超脱凡尘。妙阳醒后,不久病愈,决心削发为尼。公主出家是皇家之耻辱。
皇后百般劝阻,无济于事:文帝严厉斥责,仍矢志不移。无奈,只好应允。
妙阳公主奔赴苍岩山,途经南华寺,留寺小住几日,文帝为挽回帝王的面子,
随后密派太监放火烧了南华寺。他这一烧,惹怒了天尊,遂降灾皇宫,帝后
满身皆生脓疮,久治难愈,一夜佛祖梦告,此疮需亲生女儿的手眼熬制汤药,
服后方可医治。长、次二位公主听说要献出手眼,都不答应。三公主得知,
念父母养育之恩,毅然让人剁下双手、挖掉双眼,献给了帝后。帝后病愈,
遂为公主在苍岩山兴建了寺庙,敕名“兴善寺”。后传说在此出家的不是妙
阳公主,而是南阳公主。此说一出,南阳代替了妙阳,并传说南阳公主在苍
岩山一带为民祛病消灾,积德兴善,有求必应,百姓尊为“苍岩圣母”,香
火兴盛。
     寺内的桥楼殿是苍岩山最奇、最美之景,游人至此,无不为其构筑奇妙
而赞叹。殿建筑在一座长15米、宽9米的石桥上,为二层楼阁式,殿面宽五
间,进深三间,四面出廊,重檐歇山。楼殿顶势平缓,翼角高翘而柔和自然,
上盖黄绿相间的琉璃瓦顶,正脊为琉璃花脊,其上置有狮子驮塔、仙人骑龙
和飞乌等琉璃怖件,造型生动逼真。上下檐的椽、檩、枋上均有彩绘,殿内
有壁画。整座楼殿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游人从涧底仰望,桥如飞虹,殿似
梵宫。昔人有诗:“绣壁双分耸翠微,横空金壁若虹飞”(清名士梁韩镇诗
句)。“千丈虹桥望入徽,天光云彩共桥飞”(清名士吴郡三诗句)。今有
人这样描绘:“双崖断处造桥工,仿佛凌霄驾彩虹。仰视弧高盈万丈,登卧
疑是到天宫。”由桥下沿360级的“悬登云梯”登上桥楼殿,可见殿前悬挂
着的金字楹联:“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生动地描绘了桥楼
殿的佳境。因这里地处半山,两侧山崖壁立,中有一涧开裂,云烟飘雾聚集
于此,殿阁若隐若现,拱桥若停若动,确有身置“仙山琼阁”之感。
     从桥楼殿下涧底仰望,青天一线,桥楼凌空,宛如彩虹高挂,故有“桥
殿飞虹”之美称。
     桥楼殿是如何修起来的呢?相传,造桥楼殿时工程相当艰巨,尤其在深
达40多米的深涧之上垒券砌石,使住持智鉴法师十分犯愁:填土吧,山上哪
来这么多土?填石吧,凿山会破坏寺内的风水;架木吧,又怕木料支撑不住。
一年快过去了,已到三九寒天,智鉴法师正在崖下踱步,猛抬头望见沟头悬
崖下的滴水结成了硕大的冰柱,法师恍然大悟,如果用柴草填入涧内,引泉
水冻结,既省工,且也坚固。待冬天把桥修好,春夏时天暖,柴草中的冰冻
自然消融。传说桥楼殿就是这么建起来的,后人将此建筑方法称为“柴草冰
冻法”。所以,桥楼殿无论从选址构景上,还是在造桥技艺上,均堪称“独
具匠心,鬼斧神工”实为我国古代建筑之杰作。
                                 毗卢寺
     毗卢寺坐落于石家庄市郊区滹沱河南岸上京村东,距市中心6公里。它
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河北著名的佛教临济寺之一。昔日规模宏大,香火甚
旺。据《正定县志》载,毗卢寺在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和明弘治八年
 (公元1495年)曾经两次大修。原有天王殿、释迦殿(前殿)、毗卢殿(后
殿)、祖师殿、伽蓝堂等建筑上百间,占地 2公顷,拥有净田、蔬圃 17。3
公顷,古树千余株,是一处风景优美的著名寺院。清末民初,由于天灾人祸
等原因,致使寺院遭受严重破坏,但前、后两殿壁画保存完好,至今饮誉中
外。
     毗卢寺壁画人称“三绝”。其一是内容丰富,仅后殿就绘有各种人物508
身,其中既有传统的佛祖生变故事,也有道教的天庭地狱和神鬼仙人;既有
儒家宣扬的忠臣良将、孝子烈女,也有反映民间生活的九流百家;可以说是
集释、道、儒三教于一体,融人、神、鬼、仙、佛、罗汉、菩萨于一画,实
属罕见,其二是构图井然,画技精湛。壁画的各种造像分为122组,各组既
独立成幅,又相互关联,主从分明。人物虽干姿百态,但通过巧妙构图而浑
然一体。画面线条流畅,人物性格造型生动,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充分展现
了古代画师的高超技艺。如后殿西壁所绘的佛界旷野大将,身着红袍,顶戴
缨盔,侧身迈步。猛回首怒视,似发现敌情、拔剑欲刺,神态栩栩如生。其
三是着色既对比强烈,又和谐协调。毗卢寺的壁画着色以石绿、殊红为基调,
虽鲜艳却不媚俗。所用颜料以矿物质为主,历久不退,至今仍光彩夺目。在
我国人物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毗卢寺为何建在滹沱河滨?当地民间流传着种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
是为了镇九小龙。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小湖,湖水与滹沱河相通。湖溪两
岸,绿树成荫,百花争艳,风光秀美。有一天,龙王九子闲暇无事,溯滹沱
河而上观景玩水,来到上京村东湖中,恰遇一个名叫京花的村姑到湖边掏水,
九小龙上前调戏,京花慌忙呼救,众村民从四面八方赶来,用锄头把九小龙
打得头破血流。九小龙恼羞成怒,引来滹沱河水,兴风作浪,一时间波涛汹
涌,房倒屋塌,人畜伤亡无数。毗卢佛东游到此,见九小龙所作所为,即口
念经咒,片刻间使水退浪息。九小龙见毗卢驾到,忙跪地认罪求饶。毗卢规
劝小龙回归东海,为民及时布雨。从此,上京村一带连年风调雨顺,人们过
上了丰衣足食的安乐日子。后人为了纪念毗卢佛降服九小龙,便把村边的小
湖称“九龙湖”,并在湖边兴建了这座毗卢寺。
                              天下第一桥
    北方人爱听秧歌剧。秧歌剧中有一个传统剧目叫《小放牛》,剧中唱道:
 “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
轧了一道沟。”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在赵县城南2。5公里处,它横跨洨水南北两岸,
建于隋朝大业年间(605—608),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因桥体全部用
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
    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全长50。82米,宽9。6米,跨度为37。37
米,是一座由28道独立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在大桥洞顶左右两边拱肩
里,各砌有两个圆形小拱,用以加速排洪,减少桥身重量,节省石料,这在
建桥史上是个创举。桥面两边的栏板望柱,雕有各种精美图案,刀法苍劲,
造型生动。在结构上,弧形平拱和敞肩小拱给人一种巨身轻灵、跃跃欲飞的
动感。线条刚劲之中见柔和,稳重之中显轻灵,雄伟之中含隽永。在主拱顶
上雕有龙头的龙问石一块,八瓣莲花的仰天石点缀于桥侧。这些雕像,寄寓
着大桥不受水害,长存水安的愿望。赵州桥在中外桥梁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对我国后代的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敞肩拱”的远用,为世
界桥梁史上的首创,人们称之为“天下第一桥”是当之无愧的。赵州桥的精
巧可夺天工,举世无双,引来许多文人墨客的咏叹,把它比作“新月”、“玉
环”、“长虹”、“苍龙”等。他们颂扬大桥“力将岸争,势与空斗”。唐
朝的川颖说此桥“制造奇巧,人不知其所为”。宋人杜德源有“架石飞梁尽
一虹,苍龙惊蛰背魔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
北,雨添新水去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