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汉书 作者:(汉)班固 >

第24部分

汉书 作者:(汉)班固-第24部分

小说: 汉书 作者:(汉)班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三十岁。
    光武皇帝,著《纪》,以景帝后高祖九世孙受命中兴复汉,改元曰建武,岁在
鹑尾之张度。建武三十一年,中元二年,即位三十三年。
    
      ●卷二十二 礼乐志第二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
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
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
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
    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
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
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
而淫辟之罪多;乡饮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丧祭之礼废,则骨肉
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故孔子曰: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
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誖,则王道备矣。
    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
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畏敬之意难见,
则著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管
弦。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故孔子曰:“礼云礼云,
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此礼乐之本也。故曰:“知礼乐之情者能
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
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
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余年。孔子美之曰: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及其衰也,诸侯逾越法度,恶礼制之害己,去其篇籍。
遭秦灭学,遂以乱亡。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
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以通为奉常,遂定仪法,未尽备而通终。
    至文帝时,贾谊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
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为故,至于风俗流溢,恬而不怪,以为是
适然耳。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夫立君臣,等上
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之所设,不为不立,
不修则坏。汉兴至今二十余年,宜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
讼衰息。”乃草具其仪,天子说焉。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
    至武帝即位,进用英隽,议立明堂,制礼服,以兴太平。会窦太后好黄老言,
不说儒术,其事又废。后董仲舒对策言:“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大
者,在于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天使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大
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阳出布施于上而主岁功,阴
入伏藏于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
务德教而省刑罚。刑罚不可任以治世,犹阴之不可任以成岁也。今废先王之德教,
独用执法之吏治民,而欲德化被四海,故难成也。是故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
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教化以明,习俗以成,天下尝无一人之狱
矣。至周末世,大为无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又益甚之。自古以来,未尝以乱
济乱,大败天下如秦者也。习俗薄恶,民人抵冒。今汉继秦之后,虽欲治之,无可
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诈起,一岁之狱以万千数,如以汤止沸,沸俞甚而无益。
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
乃可理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能胜残去杀者,失之当更化而不
能更化也。古人有言:‘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今临政而愿治七十余岁矣,
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则可善治,而灾害日去,福禄日来矣。”是时,上方征讨四夷,
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
    至宣帝时,琅邪王吉为谏大夫,又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公卿幸得遭遇
其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于簿书、断狱、听讼而
已,此非太平之基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世通行者也,以意穿
凿,各取一切。是以诈伪萌生,刑罚无极,质朴日消,恩爱浸薄。孔子曰‘安上治
民,莫善于礼’,非空言也。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
济之仁寿之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寿何以不若高宗?”上不纳其言,吉以病去。
    至成帝时,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磐十六枚,议者以为善祥。刘向因是说上:“宜
兴辟雍,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攘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
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
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削则削,笔则笔,救时务也。
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备,因
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备而就大不备,或莫甚焉。夫教化之比于刑法,刑法轻,是
舍所重而急所轻也。且教化,所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
所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有誖逆不顺之子孙,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繇
不习五常之道也。夫承千岁之衰周,继暴秦之余敝,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
义理,不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故曰:‘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初,叔孙通将制定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然卒为汉儒宗,业垂后嗣,斯成法也。”
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营表未
作,遭成帝崩,群臣引以定谥。
    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兴辟雍,因以篡位,海内畔之。世祖受命中兴,
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土中。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乃营
立明堂、辟雍。显宗即位,躬行其礼,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更于辟雍,
威仪既盛美矣。然德化未流洽者,礼乐未具,群下无所诵说,而庠序尚未设之故也。
孔子曰:“辟如为山,未成一匮,止,吾止也。”今叔孙通所撰礼仪,与律令同录,
臧于理官,法家又复不传。汉典寝而不著,民臣莫有言者。又通没之后,河间献王
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今学者不能昭见,但推士礼以及天子,说义
又颇谬异,故君臣长幼交接之道浸以不章。
    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
形焉。是以纤微憔瘁之音作,而民思忧;阐谐嫚易之音作,而民康乐;粗厉猛奋之
音作,而民刚毅;廉直正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和顺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
邪散之音作,而民淫乱。先王耻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
之礼仪,合生气之和,异五常之行,使之阳而不散,阴而不集,刚气不怒,柔气不
慑,四暢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夺,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也,不使邪
气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
    王者未作乐之时,因先王之乐以教化百姓,说乐其俗,然后改作,以章功德。
《易》曰:“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昔黄帝作《咸池》,颛
顼作《六茎》,帝喾作《五英》,尧作《大章》,舜作《招》,禹作《夏》,汤作
《B324》,武王作《武》,周公作《勺》。《勺》,言能勺先祖之道也。《武》,
言以功定天下也。《B324》言救民也。《夏》,大承二帝也。《招》,继尧也。
《大章》,章之也。《五英》,英茂也。《六茎》,及根茎也。《咸池》,备矣。
自夏以往,其流不可闻已,殷《颂》犹有存者。周《诗》既备,而其器用张陈,
《周官》具焉。典者自卿大夫、师瞽以下,皆选有道德之人,朝夕习业,以教国子。
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皆学歌九德,诵六诗,习六舞,五声、八音之和。故帝
舜命夔曰:“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敖。诗言志,
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此之谓也。又以外赏诸侯德盛而教尊者。
其威仪足以充目,音声足以动耳,诗语足以感心,故闻其音而德和,省其诗而志正,
论其数而法立。是以荐之郊庙则鬼神飨,作之朝廷则群臣和,立之学官则万民协。
听者无不虚己竦神,说而承流,是以海内遍知上德,被服其风,光辉日新,化上迁
善,而不知所以然,至于万物不夭,天地顺而嘉应降。故《诗》曰:“钟鼓锽锽,
磐管锵锵,降福穰穰。”《书》云:“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且犹感应,而
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故乐者,圣人之所以感天地,通神明,安万民,成性类者
也。然自《雅》、《颂》之兴,而所承衰乱之音犹在,是谓淫过凶嫚之声,为设禁
焉。世衰民散,小人乘君子,心耳浅薄,则邪胜正。故《书》序:“殷纣断弃先祖
之乐,乃作淫声,用变乱正声,以说妇人。”乐官师瞽抱其器而奔散,或适诸侯,
或入河海。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至
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舜之后,《招》乐存焉。故孔子适齐闻《招》,三月
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美之甚也。
    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王官失业,《雅》、《颂》
相错,孔子论而定之,故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是时,周室大坏,诸侯恣行,设两观,乘大路。陪臣管仲、季氏之属,三归《雍》
彻,八佾舞廷。制度遂坏,陵夷而不反,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并出。
内则致疾损寿,外则乱政伤民。巧伪因而饰之,以营乱富贵之耳目。庶人以求利,
列国以相间。故秦穆遗戎而由余去,齐人馈鲁而孔子行。至于六国,魏文侯最为好
古,而谓子夏曰:“寡人听古乐则欲寐,及闻郑、卫,余不知倦焉。”子夏辞而辨
之,终不见纳,自此礼乐丧矣。
    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鎗鼓舞,而不能言
其义。高祖时,叔孙通因秦乐人制宗庙乐。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降
神之乐也。皇帝入庙门,奏《永至》,以为行步之节,犹古《采荠》、《肆夏》也。
乾豆上,奏《登歌》,独上歌,不以管弦乱人声,欲在位者遍闻之,犹古《清庙》
之歌也。《登歌》再终,下奏《休成》之乐,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酒东厢,坐定,
奏《永安》之乐,美礼已成也。又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
《房中乐》,至秦名曰《寿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故
《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曰《安世乐》。
    高庙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文庙奏《昭德》、《文始》、
《四时》、《五行》之舞;孝武庙奏《盛德》、《文始》、《四时》、《五行》之
舞。《武德舞》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文始舞》者,曰
本舜《招舞》也,高祖六年更名曰《文始》,以示不相袭也。《五行舞》者,本周
舞也,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也。《四时舞》者,孝文所作,以示天下之
安和也。盖乐己所自作,明有制也;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孝景采《武德舞》以
为《昭德》,以尊大宗庙。至孝宣,采《昭德舞》为《盛德》,以尊世宗庙。诸帝
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舞》云。高祖六年又作《昭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