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

第14部分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第14部分

小说: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之后,洪淳七靠着一杆步枪,独自一人,守卫独岛三年八个月之久。在他的日记里,载着无数次和日本舰艇、渔船对峙的记录。直到1956年,韩国政府从韩战中脱身出来,派出海上警察守备队上岛,洪淳七才结束了神圣的〃守土护国大业〃。韩国政府没有惩罚他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反而颁发勋章,表扬他的爱国行为。
  目前,韩国军队已牢牢控制了这个小岛。韩国在独岛长年派驻34名警察,同时配置了驱逐舰、快艇、直升机,随时戒备日本渔船和海军舰艇的侵犯,令日本船只不敢轻易越过雷池一步。日本人除了口头抗议,别无他法。
  我写过一些关于韩国文化韩国精神的文字,网友的评论里有许多指责我对韩国精神的揄扬,认为是夸大其辞。可惜,在抗日战争中我们没有出现过安重根,在抗日战争后我们没有出现过洪淳七。
  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在日本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中,只有对中国占有上风。面对北方四岛和竹岛的被占,日本人都不得不忍气吞声。
  (三)〃太智慧〃的中国人和〃太冲动〃的韩国人
  不管中国人的做法是否真的智慧,韩国人的一些做法看起来确乎太冲动、太孟浪、太不理智。
  每个人都知道韩国的崛起和繁荣离不开日本。韩国和日本还同属美日韩军事政治同盟。韩国对日本的依赖远大于中国对日本的需要。可是韩国人从不掩饰对日本的仇恨,在对日关系上从来不会因为顾全大局而做任何让步。他们表达对死不认错的日本人的愤怒,从来是点火就着,怎么激烈怎么来。日本那边在历史问题上稍稍做一点手脚,韩国这边立刻就烈火燎原,杀声振天。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20名身披国旗的韩国青年聚集地汉城的〃独立门公园〃,大声抗议后用刀把自己的小指头剁下,装在信封里寄往日本驻韩国大使馆。九名韩国人集体绝食,要求日本道歉。韩国政府立刻采取最为强硬的外交行动,召回驻日大使。无数韩国人上街烧毁日本国旗,开展抵制日货行动。
  而中国人呢?还是人大发展声明。有的网站怕惹麻烦,发表声明:本站不欢迎对日话题,见贴即删。
  韩国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地别出心裁,把日本人分为一小撮战犯和广大善良的日本人民。他们恨所有日本人,甚至恨乌及屋,拒绝日本人的一切。在韩国,如果谁买了一辆日本汽车,过不了几天,这辆车的玻璃、轮胎、外壳就会一一被人砸坏。在韩国的香烟摊上,往往帖着〃不吸日本烟〃的标语。在赵薇用日本军旗装作自己的装饰时,韩国名星金喜善却因为有人要求她用日语道别而被激怒。
  在中国政府声明对日索赔是个人行为,政府不加评论的同时,1992年,韩国外长李相玉明确要求日本政府向战争受害者及其家属进行赔偿,韩国政府为此成立了解决该问题的专门班子。
  在所有对日争议中,韩国人和韩国政府都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按照中国人的判断,这些举动都是属于小不忍则乱大谋,都是属于给两国关系制造麻烦,都是不理智、不沉着、不智慧,势必影响两国政治关系的大局,势必损坏日韩经济贸易关系,到头来害了自己。
  奇怪的是,韩国人的刚烈居然并没有影响韩日关系的〃大局〃。日本人频频向韩国人示好,日韩经贸关系飞速发展。早在1995年,双边贸易额已达485亿美元。两国还一起举办了世界杯。
                  
第39节:我们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什么(30)
  更为奇怪的是,死不道歉的日本人居然单单向韩国人道了歉!1992年,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在出访汉城的三天里,先后8次表示谢罪。1998年,韩国总统金大中对日本进行了为期4天的访问。访问期间日韩发表了联合宣言,日本首次承认了对韩国的侵略,并正式道歉。
  到现在为止,日本还没有正式向中国道歉。
  这一次,中国人的外交智慧不但世界看不懂,连中国人自己也看不懂了。
  (四)〃宋襄公主义〃的根源
  耻于言利是中国传统。
  中国人其实不是不要利益,中国人要的是〃利益最大化〃。怎么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呢?那就是〃仁义〃。〃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水能利万物而不争,故能胜〃。要想做成大事,就要树立自己〃仁义〃的形象,以此来感化他人,征服他人,使人乐于为已所用。〃仁义〃的诀窍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用自己一时的退让、牺牲,来换取牢固的声誉,换取他人无条件的信任,以利于开基立业。所以,历代群雄纷征之时,那些杰出人物总是要克制自己一时的欲望,祭出仁义的大旗,把自己的军队包装成〃仁义之师〃,〃吊民伐罪〃。所以刘帮进咸阳时先要约法三章,刘备败走时浩浩荡荡地带着逃难的百姓,李自成定天下时提出〃迎闯王不纳粮〃。
  做为最精通中国社会运转奥秘的伟人,毛泽东对〃王道〃、〃仁义〃的运用达到了最出神入化的地步。红军和共产党,正是因为自己〃上门板〃,〃睡大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因为自己〃艰苦卓绝〃、〃关心群众〃,因为自己的〃忍辱负重〃、〃坚忍为国〃,因为自己无与伦比的牺牲精神,才逐渐打破了共产共妻的反动宣传,一点点地感动了斯诺、史沫特莱,感动了鲁迅、闻一多、沈钧儒,一步步地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真诚拥护,最终夺取了政权。
  开国之后,正如同把军事斗争经验运用于经济建设一样,毛主席把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经验运用到了国际斗争之中。他试图用中国人民令人吃惊的自我牺牲精神、坚忍为公精神来感动世界,在国际社会来个农村包围城市,团结带领第三世界国家来争取世界革命的伟大胜利,使自己超越马恩列斯,成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所以,他的外交路线中没有绝不许提〃国家利益〃,在中国人成批饿死的时候,一艘艘载满粮食的大船驶往世界各地的第三世界兄弟国家,在与周围所有国家的争端中,中国都是高姿态、大气度。
  然而,国际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利益角斗场,一个巨大的利益交换市场。国际社会并不是中国社会,中国人的那一套迂回曲折在大智慧在这里是对牛弹琴。国际社会的规则是赤裸裸的,直截了当的,如果你不按利益原则出牌,那么你所得到只有损失和失败。在这里,任何的无私奉献,任何的过度忍让,最终都会伤害自己。
  在国际上,做〃活雷锋〃,历来没有好下场。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侵略朝鲜,中国派出重兵,以惨重的牺牲,保卫了朝鲜。然而,时至今日,韩国和朝鲜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多的,不是中国军人的大量死亡,而是一些不守军纪者在朝鲜的抢掠奸淫。同样,抗美援朝过去四十年后,朝鲜人已经忘了是中国人主导了那场战争。在他们自己的教科书中,那场战争的绝对主角是在他们伟大领袖的领导下的朝鲜军队,中国人似乎没帮上什么有用的忙。我们对印度人的大度,只换来了印度人更大的耻辱感和对中国人更深刻的仇恨。直至今日,印度人还是把中国看做最大的危胁。而中国人对印尼排华事件的一声不吭,则更引起了东南亚各国的疑惧,他们普遍以为中国人沉默的背后,会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巨大决心。在领土问题上,中国越是示弱,别人就越是疑惧,他们不能相信一个如此巨大的国家会真的如此软弱。中国人的〃活雷锋〃行动除了让大家不解外,并没有换来任何好处,也没有交下一个真心朋友。反倒是动不动把〃美国的国家利益〃挂在嘴边,欠缴联合国会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美国,在国际上纠集了一帮铁杆哥们,横行霸道,呼风唤雨。
                  
第40节:汉城散记(1)
  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会最终走向大同。不过,从有国家起的远古,到可以预见的将来,决定国与国之间关系走向的都会是实力原则和利益原则,而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道义〃。
  (五)对钓鱼岛问题的重新思索
  领土争端,历来是谁先下手谁主动,土地在谁手中谁主动。这是由实力原则派生出的一条铁的规律。中印战争中,虽然印度一败涂地,但结果是印度人更牢固地控制了那片相当于三个台湾的肥美土地。除了再来一场大战,任何人也不会相信中国人有其他办法要回那片土地。而现在的印度军队与六二年已不可同日而语,再打一场战争,中国将付出百倍代价。在南沙诸岛的争夺中,中国军队趁越南南北战争无暇顾及而占领了其中一些岛屿。现在想来,那是何等英明的决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试想北越统一后的今天,中国再想占领这些岛屿,将付出多么大的牺牲。而现在,越南除了把那些岛屿画在地图上过过嘴瘾,又有什么办法呢?独岛之争就是一个最好的启示。如果当初我们像韩国人占领独岛一样果断占有钓鱼岛,日本人也只能像在独岛问题上一样,发发抗议,喊喊口号罢了,何至于今日,这个小岛成为全民族的伤口。
  事实上,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人的策略比我们高明得太多。日本人放任那些右翼分子上岛进行疯狂表演,在〃民主、自由〃的招牌下纵容他们在岛上建立灯塔、木旗、石碑、神柱乃至简易机场来宣示主权,进行实际占有。然后日本政府再从占有者手中进行租借,神不知鬼不觉地实行了军事占领。
  而中国呢,一开始是自己主动退到了中线,宣布搁置争议,实际上就是示弱。然后在日本人并不与你同样〃搁置〃的时候,迟迟不敢采取果断措施,而是满足于连篇累牍地发表我们的历史证据,发展到最后连日本人都承认了:对,这个岛是你们先发现的,可是现在在我手里,你用嘴是夺不去的。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中国政府严厉禁止民间保钓行动。从晚清以来形成的固定思维让李鸿章的幽灵一直盘绕在中国外交决策者脑海。别惹人家!顾全大局!可惜的是,人家并不顾全大局。人家做的是实实在在的功夫,我们品尝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断品尝的苦果。
  汉城散记
  一火力壮
  仁川机场入关大厅〃韩国人〃通道里,站着一个漂亮的姑娘,一只纤手拖着小小的旅行箱。白裙子下面,秀色可餐的小腿一丝不挂。再往下看,居然光脚加平拖!
  飞机上刚刚播报,外面温度零下四度。在她前后,韩国大姨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
  第二天清晨,我起得早,出去溜达,温度大约是零下七八度的样子。冷清的街头走过两个上班的小姑娘,不但短裙,而且开气,抱着膀子瑟缩在寒风里,那种大无畏地拥抱想象中的春天的精神,真是令人欷嘘不已。
  在汉城街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高大骨感的帅哥,穿着薄薄的白汗衫,背着大大的黑色旅行包,大踏步潇洒地走过。
  汉城王宫
  火力壮的当然都是年轻人,但也不全因为年轻。韩国人普遍比中国人经冻,大冬天里也大口大口地喝冷水。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因为受西方人的影响,而是古来如此。朝鲜开天辟地以来一直是个穷国,老百姓喝不起茶,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瓢凉水了事。历代相沿下来,倒是造就了一副钢筋铁骨,在体育场上经常干得安于饱暖的中国人没电。
  吃的也是如此。韩国饭店,干净是没说的,大快朵颐不可能。你看林林总总上来N小盘东西,无非是泡菜、咸黄瓜、黄豆牙,高级点的再给你来一盘苹果片,吃了半天,嘴里还是寡淡得要命。小国寡民的朝鲜,千百年来就是这样吃过来的。
  路上我和韩国导游谈起这个吃。年轻的女导游和所有的韩国人一样,都是坚定的民族主义分子,一切都是韩国的好。她说,韩国之所以发展得快,是因为人们不在吃上浪费精力。韩国人把省下来的精神都用到了正事上,工作啊,学习啊,旅游啊,享受生活啊,没时间研究吃。
                  
第41节:汉城散记(2)
  言外之意,是说中国人太专注于吃了。
  无独有偶,一位中国人的看法和她如出一辙。在汉城我见到了一位金先生,原是中国辽宁大学的教授,现在在庆熙大学做研究,在韩国已经呆了十年。他说去年回了一趟国,最突出的感受是,吃在中国人生活中的位置太突出了。他回国后,天天被〃接风〃、被〃招待〃、被〃安排〃,成天晕晕乎乎,体重长了十斤。据他观察,中国政府官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吃,他们每天都要为〃安排〃、〃接待〃的场所、规格、陪客级别大动脑筋,为连续不断的豪饮大伤身体。
  他说,如果中国的政府官员能把用于吃的精力省一半出来用于工作,中国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