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浪漫言情电子书 > 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 >

第4部分

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第4部分

小说: 10000元6个月环游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乘论》、《大乘广百论释论》。大师将在印度之所学俱传中国。  玄奘大师本人精通梵文、印度方言、印度俚语。他批评过去对佛经的翻译借口达意而信笔直译,不能忠于原典。玄奘大师特为众人总结出“五不译”,即在下列五种情形下,只采用音译,而不用意译:   1、   佛经中诸陀罗尼,是佛之秘密语,微妙深隐,不可思议,故音译。  2、   具有多种含义的词。如“薄伽梵”,具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等六意,不可择其中一意翻译。  3、   中国没有的东西,如产于印度等地的树木。  4、   遵循古人的音译。例如,保留音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译为“无上正等正觉”。  5、   存敬重心。般若、释迦牟尼、菩提萨等,一概不按智慧、能仁、道心众生等来意译。  另外,每卷经书翻译过后,都必须向诸位能人宣读,直到译场中不再有人对译法提出不同见解为止,确保翻译准确、文辞优美。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0种参加翻译经书的人中,第7种为参译,负责校勘原文,并将译文返译成梵文,再与原文核对。这种认真态度,此后很少再有。  高僧到西域全为求法,而唐太宗更急于了解西域、天竺等大唐之外的世界。在他催促之下,玄奘回到长安第二年,就口述全部西行见闻,与弟子辩机共同完成12卷的《大唐西域记》,书中包括西域、印度、锡兰等138个国家的宗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其中110个国家是玄奘亲自到过的,另有28国,是他听说到的。此书至今仍然是研究当时亚洲地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著作。  玄奘在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69岁(另有63岁之说)时圆寂。唐高宗李治为之罢朝三日。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敦煌盛名

  神性、佛性与人性  玄奘大师的弟子不少,以窥基、辩机、嘉尚、圆测等人最为著名。在玄奘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是窥基。而窥基正是名将尉迟恭之侄,玄奘回到长安时他还只有13岁。17岁出家为玄奘徒弟,25岁参加译经。窥基后长住大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辩机比窥基年长,也是玄奘徒弟,落笔极有文采,所以玄奘在回到长安后的第二年,选择自己口述、辩机执笔,完成《大唐西域记》。  辩机实际上比窥基更为一般人所熟知,他早年出家,家世不详,因罪被朝廷诛杀,学术生命非常短暂。至于他究竟因何获罪,正史没有记载,野史则说他与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高阳公主有私情,而高阳认识辩机时,已嫁给房玄龄之子。另外,有人推测辩机是犯了谋反罪。究竟辩机因何被处死,已经很难考证。我倒是由此联想到当时正在长安耐心传播的景教,这个在公元431年(中国正处在北宋初年),就被教皇宣布为异端的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其最初的倡导者聂斯脱利认为,耶穌基督兼具神性与人性。  关于耶穌人性的一面,西方艺术多有表现,像著名的电影《基督的最后诱惑》和《基督受难记》。当然,这些作品也因此引发不少争议。高僧鸠摩罗什,曾被前秦大将苻坚部将强留在西域,并时常用美色诱惑他,按后人说法,鸠摩罗什干脆也就“自暴自弃”了。假如辩机果真如文艺作品中所推测的那样,矢志于佛学,但终究不能抵受诱惑,那便无疑是佛性与自然人性产生冲突,也不得不说是人生悲剧之一种。  吴承恩的《西游记》,其中主要人物唐僧,显然受到玄奘远赴天竺求法历史的启发,按一般人的揣摩,吴自然地设置了一些女色诱惑僧人的情节。无论历史记载还是文人演绎,玄奘比起鸠摩罗什来,意志终究是坚定的。  玄奘求学时的那烂陀寺,其时正处于大乘佛教有宗发展的极盛时期。也许出于多种考虑,玄奘并没有创建教派,而是选择翻译佛经作为自己最主要的事业,这样的选择其实也很有意思。其实,唯识学说在窥基以后就开始衰落。宋代虽略有复兴,但占据中土佛教主导地位的是其他教派。近代,欧阳竟无大师曾竭力倡导唯识宗,在南京兴办支那内学院、金陵刻经处等。后有学者熊十力作《新唯识论》。在古代新罗(今朝鲜),僧人太贤曾继承玄奘、窥基学说,被誉为“海东瑜迦之祖”。     大慈恩寺 法相唯识  (寺庙门票25元)  玄奘法师和他的译场译出的佛教经典,其中《瑜迦师地论》、《显扬圣教论》、《辩中边论》、《摄大乘论》、《成唯识论》等,都是法相唯识的重要论著。《成唯识论》是玄奘对护法、德慧、安慧等10人学说的一番总结。唯识宗总取《华严经》、《瑜迦师地论》、《唯识二十论》等6经11论,并特以《解深密经》、《成唯识论》为凭据,成就中国佛教八大宗之一宗。  龙树在3…4世纪创大乘空宗,以“遮”的方法,阐述一切法自性皆无,试图破除大小乘人之迷执于有。在中国佛教演变中,最有特色的无疑是后来盛行的禅宗,禅宗提倡不立文字,顿悟成佛,并溯禅宗源流到古印度,认定迦叶为禅宗初祖。迦叶曾在佛陀拈花示众,众皆默然时,独独破颜微笑。禅宗说,此为“拈花一笑”,以心传心。当然,印度的佛陀与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他们其实都没有“立文字”,大概正是担心语言本身所具有的遮蔽性吧。佛陀入灭不久后,迦叶召开500人参加的结集大会,就是听过佛祖教诲的高徒,把自己曾经听到的佛陀的话记录下来,而在场的其他人都没有疑义。佛经中,常见“如是我闻”的字句,就是“我听佛陀说,……”的意思。  中国大乘佛教“先空后有”,与佛教在印度的发展一致。畅通的汉、唐丝绸之路,高僧不畏艰辛,东西求法、传法,保证了佛教真义流传。而在印度本土,由于受小乘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大乘佛教后来不再占据印度宗教的主导,佛寺被毁严重,所以日本、朝鲜学者后来都到中国取经。    大师灵骨今何在  佛教为贴近大众,弘扬教义,喜欢开凿大佛,建造佛塔,保存佛骨舍利。西安的法门寺地宫就出土了佛指舍利。玄奘大师在西安和南京有过两座灵塔,分别在黄巢起义和太平天国年间毁坏;而大师的灵骨顶骨在1943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被日本人在南京附近找到,日本人原想将全部顶骨和文物据为自有,后经汪伪政府交涉,日本留下一块,将其余部分留在中国。  如今在台湾日月潭玄奘寺内,保有一份玄奘顶骨,那是在1953年秋,由章嘉活佛、印顺法师等在台湾的佛教人士向日本争取到的,玄奘寺附近建有慈恩塔。此外,到2004年为止,玄奘大师的灵骨分别奉安在日本琦玉县慈恩院、奈良市药师寺、中国南京灵谷寺、玄武湖山塔、成都净慈寺、西安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台湾玄奘学院,以及印度那烂陀寺的玄奘纪念堂。原北京广济寺和广东六榕寺分得的两份已毁于“文革”时期,成都净慈寺保存下的遗骨,是当时佛教人士日日系在腰间才保存下来的。在印度的那份,则是1957年当时印度总理访华时,由周恩来安排,将供奉于天津大悲寺的玄奘灵骨送给印度的。另外,供奉在日本奈良、台湾玄奘学院、西安玄奘三藏院的大师遗骨,都是由南京灵谷寺分送出去的。  其实,玄奘从印度返回中国后,唐太宗曾数度逼他还俗辅政,但他坚持对佛学研究的追求,专注于译经事业中。  大师圆寂两年后,唐高宗李治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孔子为太师。公元675年,武则天称天后第二年,科举考试中要加试《老子》。但是武后依然十分推崇佛教,公元676年,洛阳龙门石窟凿成卢舍那大佛,白马寺扩建至最大规模。  从公元655年到705年,武则天主理朝政将近半个世纪。其间崇信佛教、道教。唐宪宗十四年(公元819年),宪宗与高僧等30人,到法门寺迎请佛指舍利到皇宫供奉。韩愈上《谏迎佛骨表》。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4万多佛寺被毁,26万僧尼还俗,佛教连同景教、摩尼教都受到沉重打击。仅仅两年后,宣宗即位,再度崇佛,在五台山一地便度僧5千,公元873年,僖宗迎佛骨,后还佛骨于法门寺。  中国佛教相对其他宗教,始终是比较温和的宗教。民间信教者很多,而知识分子中很多人在年轻时喜欢佛老学说,但在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后,在重视亲情伦理的实践中,往往回到儒家的学说中。父母去世,官府要求丁优三年,正当官的要赋闲三年。佛教始终是民间信仰,知识分子则多从其中研究问学,丰富思想。


第一部分:三晋大地交河故城

  道家词语 基督精神  “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为最先来华传教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传教士所立,聂斯脱利派主张基督二性二位,被罗马教廷判为异端。为逃避迫害,该派逐步向东发展,先在波斯建立据点。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波斯传入中国,称景教。景为弘扬的意思。景教在唐朝广为流传,在各地建有不少寺院。大秦即指罗马帝国,在现在的意大利。“大秦景教中国流行碑”简述了基督教教义,记述景教在中国唐代流传情况。碑文由波斯传教士八景净撰写,他中文功底好,学识深厚,借用儒、道、佛家等经典,甚至中国的史籍典故,阐明基督教义。如“造化”、“三一妙身”、“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可以看出基督教三位一体说,十字架的意义,以及“上帝造人”之说。  “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符契,天下文明。太宗文皇帝,光华启运,明圣临人。大秦国有上德曰阿罗本,占青云而载真经,望风律以驰艰险。贞观九祀,至于长安。帝使宰臣房公玄龄,……宾迎入内。翻经书殿,问道禁闱。深知正真,特令传授。”  贞观十二年秋,诏曰:“道无常名,圣无常体,随方设教,密济群生。大秦国大德阿罗本,远将经象,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  碑刻还没忘介绍和宣传一下大秦国:“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北极众宝之山,西望仙境花林,东接长风弱水。其土出火绵布、返魂香、明月珠、夜光壁,俗无寇盗,大有乐康。”使用石碑,及时埋藏起石碑,实在是记下历史的好方法。“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五圣写真,寺内安置。赐绢百匹,奉庆睿图。”  碑文中许多道家词汇,恐怕是有胡人血统的李唐王朝,很信奉老子李聃学说的缘故。玄奘还曾经接受皇帝建议,将《老子》翻译成梵文。再如:  “道无不可,所可可名。圣无不作,所作可述。肃宗文明皇帝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此碑现收藏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内。    终南山北麓大秦寺  大秦寺位于陕西终南山北麓,在楼观台风景区内,距古城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20公里。据专家推测,大秦寺位置偏僻,很可能是供景教教士修行的地方,类似欧洲的修道院,现仅余遗址。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唐朝被誉为大唐盛世,有“大唐气象”之美誉。唐朝是当时全球最富强的一个王朝。除了武宗为崇信道教灭佛的短暂几年,唐朝多数皇帝对待各路宗教的态度,可以用唐太宗登基第二年(公元628年)魏征对皇帝说的话来说明,就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意味着包容。这一年,伊斯兰教在今山西大同建造了清真寺。  当然,唐朝治国根本还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频繁,文化、宗教的交流十分自然。而只有一个强盛的王朝,才能够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允许来自叙利亚、波斯的基督教“异端”在东方传播思想。    兵马俑博物馆  (旺季90元,淡季65元)  “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从秦始皇陵东侧挖掘出来的近万个陶塑士兵,也叫秦俑,常年“立”在兵马俑博物馆的1、2、3号坑内,接受游客的注视和赞叹。博物馆馆内展出的这些陶塑与真人差不多大小,头挽发髻,身披盔甲,或徒手,或手持兵器,神态表情也各不相同。这些“士兵们”列成方阵。据统计,三个坑内共计有8000个陶俑。博物馆附近是一直没有开启的、据说灌筑了很多有毒的水银的神秘的秦始皇陵。    法  门  寺*  (地宫20元)  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整理陕西扶风法门寺寺庙已倒塌的高塔时,发现了一座漂亮的地宫。经过考古认定,地宫中的三枚舍利当中,有一枚是释迦牟尼的佛指“真身舍利”,这个历史上的皇家寺庙也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