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华阳公主 >

第35部分

华阳公主-第35部分

小说: 华阳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斯身为相国,去见他的人很多,大家都在客厅外耐心等候。 
  来见李斯的人多是各部门、各地方的官员,平时也多认识,大家利用等候召见的时间相互问候、闲谈起来。高渐离也认识其中的一些,与他们打过招呼后坐在一旁听他们谈李斯,听到的都是一片赞扬之声: 
  “丞相真有远见,现在就在考虑削平六国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道的事了,真了不起。” 
  “李相国了不起的还多,上个月我来为他祝寿,他见到门前车水马龙,却露出不悦之色,说道:‘我李斯不过上蔡一布衣,一个普通百姓而已,大王看错了人把我提拔到如此高位,算是位极人臣富贵到顶了。可是,物极必反,月盈则亏,我将来的结局是福是祸还难料定哩!’” 
  “真精辟!” 
  “洞悉人生,洞悉世事,真伟大呀!” 
  人们点头附和着,颂扬之声不绝于耳。 
  高渐离注意地听着,其中虽然也有拍马溜须的过誉之词,但事实例是不假。没想到李斯的思想境界还这么高,他对他的敬佩又增加了几分。 
  正在此时,只见客厅门一开,有人喊: 
  “有请高渐离先生。” 
  高渐离听了,又整理了一下衣冠,几步跨进客厅。 
  高坐在太师椅上的李斯见高渐离进来,欠了欠身,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高渐离恭恭敬敬对他行了礼,而后在客位上坐下。 
  对李斯,高渐离曾远远见过,相貌不甚清楚,今天与他对面而坐,原来是个随和善良的老头。见他头戴流行的便帽,身着蓝花长袍,脚踏云靴,并无特别之处。这时,他手拿那卷抄呈他的诗卷,边看边对高渐离说道: 
  “久仰高先生大名,今日幸会,难得,难得。” 
  高渐离答道:“在下乃一平常乐工,丞相大人过奖了。今蒙大人召见,不知有何教诲?” 
  “乐府送来的诗稿我看了,想找你谈谈我的意见。” 
  “请大人明示。” 
  “我看,把《诗经》列为乐府演出节目,甚为不当。” 
  高渐离听了,不觉一惊。他还从未听到过这种说法,今天竟从丞相口中说出,实在不敢相信,便说: 
  “请丞相指教。” 
  李斯慢慢说道: 
  “想那《诗经》中的歌谣,多是庶民百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编唱出来的,有不少抱怨犯上的内容。你看,你选上来的这首《硕鼠》,”李斯说着,翻动着竹片,指指点点地说:“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吧,从小我把你养大,如今对我一点也不照顾。我要离你而去,找一个没有大老鼠的地方居住。这样的诗不是公开辱骂达官显贵吗?还有那首《将仲子》:将仲子啊,你不要爬到树上看我,不是我不爱你,是父母见了要说。你虽然很可爱,但父母之言也可怕。这,这不是公然反对父母之命吗?有伤风化,有伤风化……” 
  听着听着,高渐离就忍不住了,大声问道: 
  “依大人之言,这《诗经》一无可取了?” 
  李斯听了,也大声回答道: 
  “不仅一无可取,简直是遗害无穷。《诗经》本是读书人编写出来议论诽谤时政,煽动不满,教人学坏的书……” 
  高渐离反驳道: 
  “可是,它是经过先圣孔子审定的,孔子还评价说:‘不学诗,无以言’……” 
  没等高渐离说完,李斯便打断他: 
  “孔丘,一个迂老头,在小小的鲁国当个司寇,一辈子不得志;要是得志,他也不会去编什么《诗经》。” 
  高渐离听得目瞪口呆,妙论,真妙论。但他不服,又说: 
  “不仅孔子,还有许多大家对《诗经》也很称赞……” 
  “你是说诸子百家?他们,他们的那些言论只不过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学识,显示自己的高明以博求虚名,捞个一官半职而已,依我看他们的书也该禁止。” 
  高渐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李斯竟是这样一个人?难道那些大块文章不是他写的?高渐离一贯对那些能写大块文章的人很崇拜,可是这位李相国与他的文章怎么相距那么远?啊!他突然想起他那篇议论老鼠习性与环境关系的文章了,他岂不就是那老鼠?想到这里,高渐离一改恭敬的口气说: 
  “相国大人,您的见解虽然独到,但在下不敢苟同。” 
  一听高渐离公然反对他的意见,李斯的脸便沉了下来。很久了,也没人敢在我面前这么说话。本想训斥他几句,但一想到他是秦王的未来女婿,便忍住了。然而他又想起秦王后来又把华阳公主许给王翦,看来这小子前途并不美妙。不过,李斯又转而一想,世事变化一言难尽,说不定他也还有发达的可能,秦王答应王翦婚事时,一再叫保密,怕不是为了安抚王翦?……翻来覆去想了一阵,李斯终于想出一句敷衍的话: 
  “那好,待我请示了大王再定。” 
  高渐离立刻起身告辞,不想再说一句话。 
  高渐离走出相府再进入太阳光下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他发现人这个东西太不可思议了,怎么说变就变?半个时辰前我印象中的李斯和现在的相比,以至当年的嬴政与今天的相比,简直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以前,他总认为韩娥师父有些傻,受了几次骗就看破世事,用死来求得解脱。可是这时的自己,也突然有受骗的感觉,也突然产生以死来回避这捉摸不定的世界的想法。如果当时有一堆火,他会毫不犹豫地跳进去,让火把自己烤焦,烧成一股青烟消散掉。 
  他感到疲惫,脚沉得很。从相府到乐府并不远,他走了好久好久才走到。 
  当他走进乐府快跨进自己居住的小院时,远远地便听到“咕咕咕”的鸽子叫,他的精神一下就上来了,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小院,果然见到一只白鸽在他卧室的窗台上来回走着。见他来了,扇扇翅膀,不停地咕咕咕欢叫着。 
  世界上唯有热恋中的男女最聪明,而其时女人的智慧又远远超过男人。 
  华阳公主在与高渐离的相爱中无师自通地想出许多巧计,将她的智慧和机巧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致一想到她的那些天衣无缝的计谋和恰到好处的表演她就得意。那腿病,可以随需要说好就好,说坏就坏,就连精细的父王也难看出破绽——就是有所怀疑他也无从查考;还有那次精心策划的晚会,最后逼使父王不得不认可我们的婚事。 
  只是父王对我们在完婚前不准相见的规定未免太残忍了些;当时,还以为不过是气头上说说就算了,没想到还认起真来了,把各种渠道都堵死了,莫说见面,就连互通消息也办不到。但是她还是想出了办法。 
  她喂了一窝鸽子,经过训练,它们便成了她的信使,什么信息都能准确迅速地传到。他们利用那些自由自在通行无阻地在天上飞来飞去的鸽子,来来往往不知已经递了多少书信和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 
  今天,高渐离一踏进小院,一眼就看到那只如雪团似的在窗台上跳跃的白鸽,他忍不住双手把它抱住搂在怀里亲抚一阵,然后解下绕在它腿上的那白绸条,展开看了。又把早已写好的白绸条取出,再写上一行小字,照样捆在它腿上,最后双手捧着它,对它说一阵祝福的话,把它抛向高高的蓝天。 
  这时,高渐离再一次展开那条白色的绸子,细细阅读那上面写得细小娟秀的字。 
  开头,只是几句平常的问候话,尽管平常,但出自她的手,便有了许多难以言说的滋味。他认真地阅读着,反复地品味着。 
  接着,她抄写了一首《诗经》中的《子衿》: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运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这是一首他们以前在一起时爱唱的歌,他们悄悄地唱,轻声地唱,每一句歌词后面都隐藏着一段他们之间的感情秘密,每唱一次都有一个爱的故事发生。只要唱起这支歌,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融化在一起的感觉。高渐离看着,读着,回忆着,他忍不住唱了起来,让每一个音符激起的甜丝丝的回忆在他的小屋里回荡。于是,他便在甜丝丝的空气中慢慢睡去。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孙自筠华阳公主第十九章 啊!阿房宫!  





     
 
  
  
  
   第十九章 啊!阿房宫!   
    
  秦始皇发“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历时三十年修建的阿房宫,就是在当时也是一个“谜”。然而高渐离却有幸进宫一游,把迷宫的帷幕揭开了一角。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 
  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 
  阿房宫早在秦始皇曾祖父惠文王时就开始修建了,原名阿城。阿的意思是高大的丘陵,言其宫殿很高。惠文王死,工程就停下了。直至几十年后的秦始皇,才又接着修。因为在高大的丘陵上修房,故名阿房宫。 
  而这时的秦国,由于兼并诸国得手,国力大增。秦王又好大喜功,专讲享受,他要把阿房宫修成一个展示秦国强大,能充分满足自己享受需要的宏大建筑群落。因为他的计划太大,修了三十年,直至他死都未能完工。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 
    
  千男呼哟万男喊, 
  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 
  石落水断流。 
  
  仅此,可见工程的艰难和浩大。 
  浩大的工程少不了一支浩大的管理队伍。因为工地分散,修筑的工人又大都是囚犯,便调集了大批军队去监管和看押。 
  话说有位姓范名勒的都尉,家住咸阳,与乐府衙门相距不远。范勒之父因病瘫痪在床,久治不愈,听闻高渐离用音乐治好了华阳公主的多年瘫痪,便托人相求。高渐离慨然应允,为其父治疗,数月后便奇迹般地痊愈了,范都尉对高渐离感激不尽。 
  这天,高渐离登门造访,谈到乐府有两个乐工被抓去修阿房宫去了,他准备去阿房宫寻找,特请范都尉相助。 
  范都尉是个爽快人,听罢笑道: 
  “家父老疾,蒙先生相救,得以痊愈,正不知怎样感谢哩。今高先生所言,小事一桩。明日,请先生随我去阿房宫工地。有范某在,想到哪里去哪里,尽管去找就是。” 
  第二天清晨,高渐离如约与范都尉一道策马去阿房宫。一路之上,范都尉把阿房宫中许多秘闻奇趣娓娓道来,听得高渐离惊叹不已。马背上,二人谈到如何去寻找两个乐工时,范都尉说,办法有两个,一是查花名册。不过因为从各地抓来的人太多,有的乱报姓名有的冒名顶替,多不真实。最好的办法是去找,只是,这么大的工地,去找两个人,无异大海捞针。高渐离听了甚是焦急,范都尉劝慰道,不必着急,先去几处打听打听再说。 
  近午时分,二人来到阿房宫,远远就见到高耸入云的城楼,巍峨雄伟的城墙。城椅上旌旗飘扬,刀光剑影,好一派威严景象。城楼下,手执兵戈的士兵整齐排列在城门两旁。要进城门,必须经过几道哨卡。好在有范都尉引路,通通畅畅地进了大门。 
  走不远,便是范都尉的营房。士兵见都尉回营,迅速列队相迎。入得营房,小坐片刻,便有伙夫送上饭菜。食毕,范都尉带上高渐离顺着一条汉白玉石铺成的大道向南直走。道两旁,隔不多远便是一座高冠长袍手握朝笏的石像,整整齐齐一溜排过去,看不到头。石像身后,各有数行参天松柏。相传,这些树都是秦惠文王亲手栽种的,距今已百余年之久了。 
  二人边说边走,走尽大道,便是石梯。抬头望去,那宽宽石梯的顶端,矗立着一座庞大无比的宫殿。范都尉指着那宫殿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