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339部分

草清-第339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胤禩口不对心地说着,皇阿玛为何没背过气呢?真是遗憾,这丝念头如冰线一般,在他心底来回拉扯着。
鄂伦岱早早赶回,掌住了丰台大营,给他传了消息,一旦皇阿玛在半道崩了,不管什么遗诏不遗诏,先占住位置。
江南的李煦也发回消息,说南蛮贼李肆有了回应,只是条件还没谈妥,却还能谈得下去。等自己登了位,安抚好李肆,南面事就能平住,以后再缓缓图之。
朝堂有人,外面有人,军中还有人,几乎是一切齐备了,只要等皇阿玛崩了,大清就是他的了,那时也只能对十四说抱歉了。
可惜……皇阿玛没死,可惜啊……
瞧着胤禩一脸阴郁,老九老十对他嘴里那话信了个十足,都道皇阿玛睿智难及,八哥你的心,皇阿玛肯定是知的。
胤禩心想,怕的就是被皇阿玛知啊。
“瞧,这一大堆拜帖,大多都是拜托我跟各部打招呼。要人的,求尸的,厚恤的。咱们旗人,特别是满人,在湖南洒了多少血啊,兵部户部吏部那些爷们还一脸不着四五的,给遗眷都没好脸色,还得我去出面,唉……”
他心虚地翻腾着桌子上的大堆帖子,贤名在外就是这点累,大家都找上门来求助。
“八哥,隆科多专门找过我,他二儿子玉柱像是被南蛮给抓了,说八哥跟南面似乎能通消息,想求八哥递个话,通融通融。”
说到帮忙,老九提到了正事。
“隆科多……”
胤禩捏起一个果子,喀嚓啃了一口,摇头叹气。
“他这话也是害人,我真有那本事,皇阿玛不得要了我的脑袋?”
这话当然是虚的,李煦都已经替他来回那般消息了,还怕这点事?可胤禩觉得,这隆科多虽是佟家人,却一直没太大出息,现在不过区区一个九门提督,位不上朝堂,平日跟自己又没至深交情,何苦为这么一个人犯险?自己是贤,可不是傻。
八月最后几日就在平静中度过,可北京城里,人人都不平静,特别是隆科多。
“老八不帮忙?呸还什么贤王,举手之劳而已李煦跟南蛮贼的交情谁人不知啊,分明就是看不起我这个人”
隆科多很郁闷,自己的二儿子随军效力,陷于敌阵,逃回来的人说是被抓了。他上天入地想办法捞人,甚至都找过田从典,自然是吃了闭门羹。最后才想到八阿哥胤禩,找到九阿哥间接递了个话。原本想着,胤禩真要伸手帮,那就真当得起一个贤字。不管成不成,他怎么也得尽力回报一番,却没想胤禩拒绝得很干脆。
本就窝着火,治下又出了妖蛾子,说是一大帮人堵了户部衙门。有胆堵六部衙门的那可绝非善主,顺天府尹没胆子掺和。管着京城巡捕事的隆科多不得不亲自出马,驱着数百兵丁急急赶去,满心都是杀人的欲念。
“朝廷法度自在,尔等若再是挟宠而骄,鼓噪闹事,本王奉差办事,绝不留情”
还没到门口,就听到沉冷嗓音高响,隆科多一下就听了出来,那是雍亲王阿哥。
让兵丁用鞭子抽开一条路,隆科多见到胤禛,后者正满脸铁青,看他来了,赶紧换上欣慰和善神色招手。隆科多心中一暖,心说贤王不贤,冷面王其实也不冷,至少对他是给足了脸面的。
“是内务府的狗奴才?从哪里借来的胆子?”
胤禛身边是胤祥,朝隆科多粗粗解说事情来由,隆科多也是满腔怒意,招呼着兵丁将这帮内务府包衣四下撵去。他就备着要对上硬茬,带来的不是巡捕营的兵,而是步军营的兵。这些兵全是满旗,可不在乎上三旗包衣,鞭子拳脚下得格外利索,片刻间户部衙门口就清净了。
“当然是内务府给的胆子,内务府给这些奴才的抚恤银子不足,说短下来的都在户部,把这帮奴才唆弄到这里来了。你说这京城人心,怎么就乱到了这地步”
胤禛朝隆科多发着牢骚,他和胤祥刚被解了圈禁,还来不及高兴,就一头扎进了户部这个无底洞里,一层层的麻烦正朝身上裹着,都来不及想更多的事。
“大家都在忙着上面的事,王爷却是在真心实意地忙下面的事……”
隆科多也无比感慨,听他这话,胤禛眼神一闪,“上面的事?”
接着他凄凉又自嘲地一笑,“那跟我这闲散王爷有什么相干?”





第二卷 第四百二十六章 我胤禛接下这桩挑战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228 22:02:53 本章字数:5054

第四百二十六章 我胤禛接下这桩挑战
【前一章该是425章,烧昏头了。】
胤禛忙得很充实,可越忙却越失落。
康熙将他和胤祥放出来,丢到户部,他是鼓足了心气要把事办好,不止为争取圣眷,还因为他心中正沉着深深的恐惧。
皇阿玛安好,预料中的混乱只是昙花一现,快得不等他派去广东的马尔泰回来。皇阿玛回到京城后,就撞上又一桩立储风波。胤禛不清楚皇阿玛会怎么处置,依着他的看法,这次即便不立储,也该表明一些迹象,让大清人心能真正安下去。要知道,这八月的大半月里,大清几乎已经散架了。哪怕是一个再寻常的帝王,都该消解这般风险,对储位有所交代,更何况皇阿玛是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败得那么惨,还配称千古一帝么?
这个杂念冒出泡,马上被胤禛自己掐灭了。
他很恐惧,是因为自己没指望了。不管是皇阿玛没清醒前,京城那一番动荡,还是皇阿玛清醒后,马上就召十四回京,两面都没他的事。动荡时臣子们都看向老八,局势落定,皇阿玛却在看十四,自己在臣子,在皇阿玛心中,就如现在干着的差事一样,就不在喧嚣舞台上,而是敲锣打鼓的乐班子里,不但琐碎,而且专门得罪人。
胤禛恐惧的还是,在那动荡之时,他也斗胆放出了自己的试探。算算日子,马尔泰如果来回都不停歇的话,这几日就该要回来了。他还拿不定主意,是干脆将马尔泰灭了口,让此事了无痕迹,还是再朝着这条路向深处走走,看到底能走到什么地方。
“皇阿玛,该是会定下十四的了吧……”
胤禛的判断不止来自于康熙,还来自于自己的门人,此前他刻意笼络,甚至还尽力耕耘年氏,可年羹尧依旧义无反顾地攀上了胤祯,年羹尧……
想到这个名字,胤禛咬牙捏拳,愤怒如狂潮在心底冲撞着,身边隆科多正一脸哀戚地说到自己的二儿子落在南蛮李贼手里,胤祥报以同情的哀叹,他也压住了心绪,拍着隆科多的肩膀,许下了尽力帮上一把的承诺。
“除了十三,谁又来伸手帮我一把呢。”
胤禛这般自怜着。
“真如李相所言,这将是一场大风浪,莫非我等就袖手坐看,不伸手拉起几个?”
“没有人在岸上,衡臣,只是皇上暂时栓住了你我,不管是你还是我,一旦伸手,必将没顶。”
京城某处朴素宅院里,张廷玉一脸急切,斜躺在塌上的李光地如枯灯一般,似乎已快燃烧尽最后一丝生命,眼神涣散地回应道。
张廷玉还是不甘:“可储位空悬,国体不固,臣僚执正上书,却要受此劫难,这于理不合……”
李光地嗤笑:“理?哪家的理?”
见张廷玉怔忪,李光地喟然道:“衡臣,莫非你当今日之天下,乃汉唐宋明之一色天下?”
张廷玉变色,片刻后恭恭敬敬长揖到底:“望榕村先生教我……”
李光地满意地点点头,待张廷玉再坐定后,开口之语,又让他坐不住了。
“皇上乃满,臣民乃汉,满在上,汉在下,这就是大清国体,如此国体,岂能以旧理相待?”
见张廷玉呼吸急促,却还能听得下去,李光地也不再打机锋,喘着气,断断续续道出一番话。
“我朝开国以来,可有相权?无,内阁为实?虚,大清帝王之权,三千年来,怕只得始皇帝能及。靠着百万满蒙,驱策泱泱华夏,帝王传续,自有一番章程。”
“皇上两废太子,何故?非太子不贤,非太子遭忌,实乃太子分君权耳大清帝王居一,提领万务,储君居于何位?”
“那等腐儒,再三再四,以储位试君心,欲将满人之君当汉人之君,谬矣”
张廷玉抽着凉气,这位理学大师,朝廷重臣在他心目中的形象瞬间颠覆。
李光地继续道:“满汉之分怎可去?去不得的,剃发易服,虽三百年,终也淹不住三千年华夏之风。我汉人,终究是汉人,彼满人,终究是满人。道统出于我汉人,立于华夏,衡臣啊,你真心相信,我大清之君,就如汉唐宋明之君?”
张廷玉战战兢兢,不敢出声,李光地兴许是觉得死期将至,才敢在自己面前袒露心扉。不想这个理学大师,康熙心腹老臣,开口就是华夷之辩,满汉之分。
李光地呵呵轻笑,像是在嘲笑张廷玉的反应:“道统重于君,虽剃发易服,留得道统之脉,也是权变。孔子曰仁,仁有大小,从大到小,有存道统、存天下、存社稷,存君国,再存万人、千人、百人、老弱,只要有得存,就有大仁小仁之分,舍小仁而得大仁,这是比舍身留气节更难得之事。”
他出了口长气,悠悠像是在忆往世,“黄梨州、顾亭林、王船山,他们即是看透了这一层,南明覆灭后,再未掀动人心,而是与大清相洽,图的就是一个大仁。这大清,终究能存下道统,若干世后,道统或许会复,或许会变样,但终究根基不变。但现在,我理儒于君,就得循君臣大义,存住道统,守住大仁。华夷、满汉,那是小仁,自存心间即可。”
再看向张廷玉,李光地继续发散:“因此这大清,虽是满人之国,若是我辈汉人不争而弃,道统也将玉石皆焚。若是我辈去争,那么这大清,也将是我汉人之国。今上即是心怀如此宏愿,才开得盛世伟业,三千年莫有能及之世……”
“惜乎,今上圣明,却遇南蛮大敌。那南蛮,抑儒兴百家,道统倾覆。仁有大小,敌有生死,南蛮,即是华夏道统不可戴天之死敌”
此时他终于转回正题:“顺君意,成全君臣大义,让这大清,虽有满汉之分,却仍行若一人。治世能存大仁,得盛世。此时乱世,能存道统,灭死敌,你……可懂否?”
若是李肆此刻在此,绝对是懂了,因为这番言论并不陌生,两百多年后,日本人举着大东亚共荣的旗帜入侵,支撑汪精卫去投奔日本人,主持伪国民政府的,就是这大小之“仁”。汪精卫并非首创,蒙元到满清,儒家已经积淀出相当深厚的底蕴。
张廷玉品了好一阵,眼瞳里闪着细碎的泪光,就觉眼前这个老人,浑身充盈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舍身为仁的气势。
他俯首拜道:“弟子懂了,心中虽有华夏,眼中却无夷狄,中外自是一家,君父盖天,我等臣子,就只为君言……”
李光地的意思,就是不能置啄圣裁,唯行而已。但张廷玉还是有些疑惑:“这储位终究是难稳,我等臣子,变乱之际,又该如何自处?”
李光地扯扯嘴角:“我早已说了,大仁为上,我大清……帝王专裁,储位之事,也是天家私事。但事有权变,若是到非常之时,小仁让大仁,小理从大理,只要是为天下安宁,即便是何等谬妄之事,都要有心行得,有心认得。”
张廷玉终于得到了自己此行最大的收获,他楞了好一阵,才完全明白,怪不得李相之前不准他泄露遗诏内容,不到最后一刻,那遗诏也是不着数的。只要让天下安宁,只要让社稷稳固,什么事都得做,什么事都得认。
李光地叹气:“我已行将就木,以己之身度今上,这一关虽过,下一关也不是久远之时,就不知到那时,哪位阿哥能心怀霹雳决断,不管是顺是逆,能让这天下稳稳过手。”
张廷玉闭目,将这一番心绪沉入心中,字字嚼碎,再不留下清晰之影。
九月初三,康熙还在畅春园静养,雍亲王府,忙得头顶生烟的胤禛一回府,整个人就如被霹雳击中一般,完全呆住了。
马尔泰回来了,还把他陷于贼人之手的女儿带回来了。这个昔日他略微有些印象的少女,正一脸深沉地看着他,看得他内心都在发毛,就感觉天地恍惚也消散了,只有这个少女立在眼前,将一股冰凉粘稠的感觉一圈圈缠在他身上,让他呼吸越来越艰涩。
“茹喜代李天王而来……”
这感觉瞬间就从虚幻变得真实,惊得胤禛四下张望,可这本就是密室,除了戴锦、马尔泰和这茹喜身后的小侍女,就再无他人。
茹喜跪伏在地,浑身微微颤抖着,不知道是因见到魂牵梦绕之人而喜悦,还是因自己要跟着他走上不归之路而恐惧。有那么一刻,她恐惧得有些想退缩,李肆那双看透自己内心,操纵他人命运的眼睛,还有那刻骨铭心的疼痛,让她直想尖叫,可一股不屈化作热气,让她撑了下来。
“茹喜带来了李天王的致意,李天王将以我为手臂,让王爷得偿所愿。”
她的情感在狂叫,就只是我而已,我绝不想跟那个李肆再沾上一点关系但理智却在低语,此刻的自己,背后若是没有李肆,将没有半分价值。
胤禛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