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草清 >

第338部分

草清-第338部分

小说: 草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天士当然不敢跟他辨,连连叩首:“皇上睿识博学,草民望眼莫及。”
康熙叹道:“朕不过是外行杂语而已,对了,叶先生就留在太医院如何?”
叶天士额头冒汗,心道终究还是来了,他赶紧推辞说家中老弱还须照顾,同时又保证至少再留三月,才让康熙没再坚持。
出得乾清宫,叶天士一身汗水已经湿透,心说三个月也该差不多了。他用的药方,榨出了康熙身体潜质,除非康熙真心不问外事,让气血和五脏肺腑能喘过气来,病情才能好透。可瞧康熙刚才那心态,根本就不以为意,正忙着要处理事务。
书房里,眼里似乎还留着叶天士的背影,康熙低低哼了一声。若在以前,他要留人,岂容一介草民推脱,可现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叶天士是从南面来的,康熙很清楚,但他不怕叶天士在医药上弄什么手脚,药方都是众多太医再三查验推论过,自己也懂医,清醒后看过药方,确是起气祛虚的良方。太医们都很推崇这位神医,他的病情也确实渐渐好转。身体到底如何,自然心里有数。甚至有时候他在想,此人是不是李肆专门送过来的,为的就是不让自己出问题,好受下自己的和意。
胤祯拿下遵义,让康熙的这种感觉更为明显,李肆确实有心和他讲和,否则不至于让开遵义,湖南兵锋也停在了岳州。福建施世骠还上奏说,台湾之乱,李肆也只盘踞北面,没有一举吞下台湾府城,现在与其对峙的不过是台湾乱民。
现在已是八月底,算算孔尚任的行止,也该到了广东,康熙心中越来越有数。这一战,自己虽然在兵事上败了,可形势上依旧打出了一个平局。只要那李肆愿意安生下来,三年五年也好,自己终究能保住一统天下的皇帝颜面,保住盛世圣君的名声。
“不,三年五年怎么够,怎么也得八年十年……”
接着康熙这么想着,人都是不满足的,越是强者,越是有过辉煌历史的帝王,对自己越有自信。感受着气力在体内渐渐恢复,康熙觉得,自己不该还只能活三年五年。
“皇上,理藩院报,拉藏汗称策妄敦多布进藏,求朝廷进兵往援。”
“户部求请停免山西、苏松等地钱粮,以备湖南兵事奏销。”
张廷玉的声音悠悠传来,唤回了康熙的思绪,他现在还无力一一细览奏折,处置政务,就让张廷玉一件件呈报。
“为了这天下,朕还不能倒,三五年不够,朕得坚持下去”
康熙心志坚定起来,头脑也渐渐清醒了。
“拉藏汗不是跟策妄阿拉布坦结亲么?他若真当策妄敦多布为敌,就该聚兵相抗。策妄敦多布不过万人之军,此前还与抚远大将军和罗卜增丹济布数战,折损颇多,何至于要朝廷进兵?”
“朝廷历来不加兵于藏地,他该清楚。即便有心出兵,大战刚过,不及恢复,也无余力。他来这么一出,不过是故作姿态,蛇鼠两端之伎耳去信申斥于他朕此前允了他废达赖六世,只为安定藏地,若是他再一意搅动藏地,联手策妄敦多布,乃至策妄阿拉布坦,朕即便节衣缩食,也要如他所请,遣大军入藏”
康熙对这拉藏汗很是腻味,俐落地作了处置,张廷玉隐约觉得有些不妥,可他不是很清楚藏事,也无话说,就照着康熙的意思拟谕。
“至于钱粮事……对了,老四和十三是不是还圈着?让他们出来,着他俩去管户部,给朕清理出一番首尾”
湖南大战,怕是上千万两的开销,若是没胤禛这样的实在人去户部坐镇,帮他清理钱袋子,还不知这无底洞能不能补得起来。
由胤禛胤祥又想到了还在四川的胤祯,康熙沉吟片刻,再下了谕旨:“召抚远大将军,贝勒胤祯还朝,彰其战功”
康熙很清楚,遵义是李肆让出来的,但功劳就得摁在胤祯身上,大张旗鼓地宣扬。湖南之战算是平局,可连带台湾、江西、云南和四川等地形势,其中就有太多文章可做。除了胤祯,江西的田文镜,云南的马际伯川年羹尧,甚至手下那个最后决战时保尊药的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都要好好捧起来,功臣如此多,这一战还怎么会是败仗呢?
说到胤祯,正跪伏在书案边拟谕的张廷玉心中一动,下意识地朝旁边的铁桶看去,那里还隐隐飘着冉冉青烟,烧的是什么,他心头再清楚不过。
康熙注意到了他的异状,微恼地哼了一声:“朕就在这里,你在看哪里?”
张廷玉赶紧叩首道:“微臣失态,求皇上恕罪”
此时张廷玉心中既是如释重负,又是惶恐不已。康熙安然回京,病情好转,大清的危机眼见是过去了,可之前因为生死不明,夺嫡风波已隐隐显露,还不知康熙要怎么处置首尾呢。
而听康熙刚才那话,似乎还话中有话,难道自己之前偷窥遗诏的事被发现了?
让张廷玉更惊心的是,想什么来什么,马齐屁滚尿流地奔了进来,魏珠等太监都没拦住。
“皇上,大学士王掞上题本求立储,御史陈嘉猷等十八人亦联名上书,翰林院检讨朱天保上本更求复太子,奴才等阻拦不及,朝堂正一片哗然”
马齐一脸是汗地嚷着,康熙楞了片刻,赫然起身,蓬的一巴掌拍在书案上,两眼圆瞪地骂道:“好胆”
“臣伏见宋仁宗为一代贤君,而晚年立储犹豫,其时名臣如范镇、包拯等,皆交章切谏,须发为白……”
王掞的本章说得很委婉,没有提这次湖南事后,康熙生死不明,以致人心大乱,而是老生常谈,就只说立储,可大家都明白是奔着什么来的。
御史们就直接多了,之前事态太过混乱,皇位空悬,真有不测,这大清就基业崩离了,所以都群起而求立储。
“皇太子幽禁三年有余,谅圣而愈圣,贤而愈贤,倘复回东宫侍左右,亲聆圣训,则学问日进,德业日隆,皇上见之无不欢欣,则国无嗣位之忧,圣体康宁,圣寿自无疆矣……”
朱天保这个翰林院检讨更是个楞头青,直接要康熙再复太子。他这一嚷嚷,事情就更复杂了。
康熙首先想的就是废太子又耐不住寂寞,暗中怂恿人替他说话。接着恼怒的是一帮御史上书,后面到底会是谁?臣子结党,这是他最不可容忍的一件事。而王掞身为大学士,竟然不跟自己通气,就上题本求立储,这帮御史是不是他指使的?很有能耐嘛,今天能为立储群起上书,明天就能为置啄他事而群起上书,当真以为自己这大清皇帝,是前明那种仰仗臣子鼻息而活的皇帝?
思绪再深入一层,康熙更是勃然大怒,这是不是在嘲讽自己湖南大败?在置疑自己已无力掌控天下?
康熙咬牙,眼中精光毕露,低声道:“一个个都急不可耐地想当田丰么……”
感觉到如潮怒意自康熙脸上勃发,张廷玉不敢出言相劝,此时说什么都会被皇帝当作是有心之语,只能低头咬牙,自顾自地继续拟谕,可豆大的汗珠却一颗颗滴落在诏书上,将字迹染成团团乱墨。
另有一句俗话叫祸不单行,接着是早前陷身“粤党案”,后来被康熙起复的田从典求见,一脸灰败,如大祸临头一般,哆嗦着手,将一封书信递了上来。
“尔等一个个,全都丧心病狂”
看清了内容,康熙一把将书信扔在地上,全身哆嗦着,差点当场又昏了过去。





第二卷 第二百四十五章 心烟起,朝北望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228 18:23:54 本章字数:4539

第二百四十五章 心烟起,朝北望
眼见康熙又喘了起来,太监宫女赶紧扶住,那叫小晴的宫女捶胸刷背,终于让康熙一口气顺了出来。
康熙手指头朝地上那信点着,还挤不出话来,魏珠捡起信就要朝那还燃着火苗子的铁桶里丢,却被小晴一声诶给拦住,再一看,康熙的手指头正朝回勾着。
信再到手里,康熙已经平静了许多,细细又读了一遍,他冷哼出声:“李贼小儿,前后手腕用得好哇……”
这信是昔日臣子汤右曾写给好友田从典的,就是封私信。述了一段被软硬兼施拉下了水,不得不为天王府效力的哀怨衷肠,同时问候也经历了一番无妄之灾的田从典,感慨两人都遭时势牵累,可恨自己晚节不保,好友却能梅花香自寒中来。这些都不是重点,要紧的是信后汤右曾淡淡地提了一句,希望田从典辅佐新皇,致力于南北和平,他也会竭尽全力,不让天下苍生再陷血火。
看这内容,信该是康熙还生死未卜时从南面送出的,平心而论,也就是“新皇”二字有些康熙忌讳而已,可当时形势如此,康熙也不是为此生气。问题就在于,汤右曾对“新皇”有这样的描述:“贤名远播,当安天下”。
这说的是谁?“八贤王”胤禩嘛汤右曾在这关口给田从典来信,背后是谁?李肆嘛这封信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南蛮李贼为了消化这场大胜,为了得个和局,一方面在他康熙这边用力,一方面也撒出了后手。万一他康熙咽气,就要跟新皇搭上关系,而在李贼眼里,胤禩得位似乎是理所当然之事。
康熙第一遍就扫到了信尾,最初反应是很愤怒,第二遍再仔细看,怒意已经转作深深的恐惧。
连李贼都认定胤禩能得位,王公朝堂是什么态度?这不言而喻,眼下臣子群起上书,背后怕不是王掞,而是那个踩了好几次,都还没把他贤名踩散的老八
不,不止是老八,而是八爷党……
康熙想到刚才来禀报的马齐,心中寒风直吹,八爷党阴魂不散啊。
接着再想到什么,康熙两眼圆瞪,嗓子带着颤音地问:“张廷玉,你老实说,鄂伦岱因何而回?”
鄂伦岱原本被发遣到巴浑岱帐下效力,同守岳州。贼军势猛,巴浑岱遣鄂伦岱率马队出城告援,旋即城破,巴浑岱战殁。鄂伦岱只好退到武昌府,接着又被马齐召去守护銮驾。康熙昏迷时,为防京城起乱,马尔赛等人临时做主,将其急遣回京,领驻丰台的骁骑营部,震慑不肖。当然,这是臣子们的说法。【1】
康熙恢复不久,没来得及想透这事,原本他仓皇北退时,就是马尔赛等人布置善后。在武昌发觉败得底裤都掉了,气得昏迷,更是靠马尔赛主外,方苞和赵弘灿主内,一路终于安然无恙退到江宁,对他们的临时处置都作了追认。
现在跟储位这事一联系,很多时候都透着太多玄机,而最让康熙惊心的是,驻丰台的满蒙两万八旗骁骑营建制完整,是京营唯一还有战力的大军。让鄂伦岱掌住这支军队,是他追认马尔赛等人的处置。之前还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现在结合八爷党又浮出水面,来势更为凶猛的形势,鄂伦岱……意欲何为?
张廷玉也顾不得再装着写字,又伏下叩头道:“此乃军事,臣委实不知”
他其实知道,鄂伦岱急急而回,直奔丰台大营,不知暗中动了什么手脚,勾通了多少统领。两天后,康熙的谕令才到,着鄂伦岱署理丰台大营总统大臣。这两天的时间差,内中形势很是耐人寻味,可张廷玉却不敢深寻。
康熙挺直了腰,这是他面对极度危险时的反应,就如之前毅然决定御驾亲征一般。
“拟旨,既形势已定,丰台大营不必再专署总印。鄂伦岱勤勉可嘉,免此前失长沙之罪,复领侍卫内大臣一职,加理藩院尚书,着其处置藏务……”
太危险了,身边竟然都是胤禩党羽,朕还有谁可信,还有谁可用?
康熙嘴上说着,心头却是无比畏惧,看看身边的太监,特别是总管太监魏珠,眼睛更眯了起来,转到小晴,变柔和了一些,再看到正奋笔疾书的张廷玉,心说事到如今,就只能信这身边的汉臣了。先得保证自己的安全,守住了命门,才谈得上进攻,不能急躁。
“张廷玉升内阁侍读学士,内大臣,銮仪副使。”
听到康熙说出这话,张廷玉惊得后颈汗毛都竖了起来,后面康熙说的话,都只听到了六七分。
“今儿朕体还有些不适,请见都道乏了,明日幸畅春园……”
八贝勒府,胤禩一脸失落,同时还有惶恐。
“皇阿玛龙体稍安,真是值得高兴,可他谁都没见,不知对上书立储这事又要怎样发落。王掞那老家伙搞得动静太大,怕是要把我也牵连了,这是何苦来由……”
他长吁短叹着,老搭档老九老十也凑在一起,神色很是纠结。之前他俩当胤禩已是过气老鼠,就一心巴着胤祯,可现在看来,胤禩竟然还有如此名望,朝堂这番上书,多半还是在推着胤禩,他们兄弟俩都有些坐不住,感觉没跟上形势,有些负了胤禩。
“马齐啊,鄂伦岱啊,马尔赛,甚至李光地都透过风,说皇阿玛真有不测,总得有个服人望的阿哥站出来。原本我是心冷了,就指着十四,可瞧半月前那凶险势头,十四可是来不及回来,大家都在想着扛我来顶缸呢,万幸啊万幸,皇阿玛终究是吉人天相……”
胤禩口不对心地说着,皇阿玛为何没背过气呢?真是遗憾,这丝念头如冰线一般,在他心底来回拉扯着。
鄂伦岱早早赶回,掌住了丰台大营,给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