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梅花上将张自忠传奇 >

第4部分

梅花上将张自忠传奇-第4部分

小说: 梅花上将张自忠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震对冯玉祥说道:“贤弟,他叫张自忠,字荩臣,也是山东临清人,是我的同乡。前年我在奉天新民屯时,他从家乡前来投奔我,要求投军。在长沙时,他曾在哥哥我的师部任过参谋。长沙之役失败,他也回到临清老家,但他立志从戎投军初衷不改,所以我想到了贤弟,这次特领他前来,向贤弟推荐。据愚兄阅历之考查,荩臣老弟只要加以好好历练、磨砺,今后会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军人的。”    
    接着车震便把张自忠投军的经过和表现,向冯玉祥作了详尽的介绍。最后说道:“像荩臣老弟这样出身富裕家庭,又在山东省法政专门学校读过书的这么一个在优裕环境长大的知识青年,能够这样吃苦耐劳,不是具有大恒心、毅力的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以愚兄的阅人眼光,荩臣老弟如得贤弟栽培,今后一定前途无量。”    
    冯玉祥认真地打量着张自忠,那眼光如同在审视一块出土的璞玉。他见张自忠长得浓眉大眼,国字脸膛,眉宇间勃勃英气,身材健壮魁伟,虎背熊腰,给人一种沉稳刚毅、不可撼动之感。他听着车震的介绍,看着眼前这青年人,满意地露出了笑容。    
    待到车震讲完以后,他没有马上表态是否收下张自忠,而是问张自忠:“老弟家庭环境如此富裕,又是正在做学问的秀才,为什么还要来穿这一身‘二尺五’呢?”    
    张自忠简捷地答道:“在现在的国势下,自忠认为从军是报效国家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做学问以救国,那是将来的事,所以我选择了这一条当兵之路。”    
    冯玉祥满意地点头,这才回头对车震道:“好!大哥推荐的这个张自忠,小弟收下了。”    
    车震和张自忠听了都感到高兴,好像一块石头从心中放了下来。    
    冯玉祥突然又问张自忠:“你字荩臣,这个‘臣’字可是君臣的‘臣’?”    
    张自忠恭敬地回答道:“是的,是君臣的‘臣’字。”    
    冯玉祥摇头道:“这个‘臣’字不好。我们现在已是民国,还讲什么君臣。把你那个‘荩臣’,不如改为‘荩忱’,竭忱以待之‘忱’。《诗经·大雅·大明》有‘天难忱斯,不易维王。’《书经·汤诰》还有‘上克时忱,乃亦有终。’这个‘忱’字有忠诚、信赖的意思,比你那个君臣的‘臣’好得多。如何?”    
    张自忠听了,肃然应道:“旅长这个‘忱’字改得太好了。自忠当然遵从。”    
    从此,张自忠的字便改成了“荩忱”。    
    看来,这冯玉祥虽然幼时家境贫寒,行伍出身,书还读得不少哩。    
    据说他对带有封建色彩的名字都反对,所以他手下的官兵,姓名中凡带有君臣、富贵、荣华、福泰等字眼,他都要亲自为之更改。如团长孙良臣改为孙良诚;冯治台改为冯治安;池凤臣改为池峰诚等。    
    


第一部分:好男要当兵壮志再从军(3)

    冯玉祥收下了张自忠。张自忠从戎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入伍以后,张自忠被委任为中尉差遣。差遣,在当时是军队中一种编外附员,是要随初级官长班见习一段时间才能正式就任军官,所以又称为“见习官”。    
    不久,张自忠由见习官升任排长,连长是后来颇有名气的“倒戈将军”石友三。    
    5    
    1917年7月,段祺瑞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派兵入川、湘两省征伐南军,却连遭败绩,乃命令第十六混成旅前往湖南增援。    
    冯玉祥不愿同南军开战,率所部到达江苏浦口,便借故停兵不进,就地练起兵来。    
    在浦口期间,冯玉祥特别主持编写了一本《战地一补》小册子,发给全军官兵。这个小册子内容多系历史上的故事,如苏秦发奋刺股、田单守即墨、周亚夫细柳营等等。用意在于培养官兵勤奋学习、英勇无畏、机智灵活的精神。张自忠对这些古代名士、将领的风采,十分心仪。    
    第十六混成旅在段祺瑞的不断催促下,于1918年2月方离开江苏入湘,到7月才抵达常德。    
    在常德,冯玉祥又对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训练。    
    石敬亭、门致中前来投奔冯玉祥。这两人后来成为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其中石敬亭对张自忠的成长有较深的影响。    
    为了配合训练,冯玉祥还责成、组织人编印了几种精神教育的书籍,诸如《军人读本》、《精神书》、《义勇小史》、《告往勖来篇》和《国耻歌》等,令官兵阅读、讲解、背诵,连以上军官,由冯玉祥亲自考查。有时他还亲自给官兵们讲精神教育课和军事理论课,讲军纪,讲爱国精神,讲孙子兵法;有时也讲古代侠客故事。他还成立英文班、日文班,组织军官学习,目的在于使军官们了解和阅读外国军事书籍。这次军事训练很系统,分“学”、“术”两科,“学”是指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和精神教育;“术”指体能和技术训练,主要项目有射击、体操、障碍跑、荷枪行军、劈刺、刀术、拳击等。这对于张自忠后来治军具有深刻的影响。    
    1918年9月,冯玉祥为增进初级军官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在常德设立军官教导团,以炮兵团长鹿钟麟兼任团长,刘郁芬、石敬亭、刘骥、门致中等任教官,内分军官和士兵两个队。次年初,张自忠被派到教导团军官队学习。张自忠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习勤勉刻苦,加上他文化基础好,所以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名列前茅。鹿钟麟对他十分赏识,将他树为“标准团员”。所以后来冯玉祥评价张自忠说:“在教导团中,他又做了一个标准团员,当时鹿钟麟团长非常夸奖他。他非常勤学,对人处事都极其真诚友爱,又能刻苦耐劳,这时便显出他未来一定是个将才。”    
    在教导团学习半年,结业后恰逢第十六混成旅扩编新兵团。张自忠升任该团第二营第五连连长。新兵团团长是张维玺,佟麟阁为第二营营长。    
    为便于训练,招来的新兵,均按其文化程度分别编连。张自忠和第五连,全系由投军的学生组成,所以又叫学兵连。他这个连有120余人。    
    这期间,张自忠曾一度调任上尉副官,又调任水上陆战队第三队队长,驻河洑训练新兵。这水上陆战队实际上是沅江上的水上警察。张自忠不愿干这种非正规部队,又要求并经冯玉祥同意,重回学兵连当连长。    
    第十六混成旅在常德驻防两年。冯玉祥治军很严,不准部队骚扰百姓,所以军民关系十分融洽,整军、练兵取得很大成效。这对这支部队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0年,作为南军的谭延■、赵恒惕等部攻占了长沙,敦促冯部离开湖南。这年7月,第十六混成旅向北撤入湖北,驻谌家矶。    
    由于皖系扣发军饷,部队给养困难,一度陷入困境,全旅官兵每日只能以少许杂粮和盐水勉强度日。    
    这一天,张自忠接到七弟张自明的家书,讲述家乡山东今年大旱,赤地千里,饥民遍野等悲惨景况。这封信,使张自忠忘却了自己亦在身处饥饿的困境,立即回书给七弟自明:    
    “……望弟尽家中力所能及赈济贫民,须知善无大小,能救一人,即有一人之功,能济一村,即有一村之善,勿乘人之危机以谋私利,勿藉公家之权力以济己私。当此饥馑之年,正我辈为善之日也。望我弟努力为之,勿以无力自馁也。闻上海广仁堂派委到临(清)馆(陶)一带放赈。吴越之人尚能见义勇为,况我桑梓之地,遇此凶年,何忍坐视不救。”    
    这个时期,冯玉祥将张自忠已训练有素的120名学兵拨给工兵营,另从河南、山东、安徽招募了一批学生,组成学兵队,直属旅部,冯治安任队长,下属两个连,第一连由冯治安兼任连长,第二连张自忠任连长。    
    冯治安比张自忠小五岁,待人诙谐风趣,而张自忠则显得刚毅寡言。两人性格形成鲜明对比。但两人却配合默契,相知很厚。    
    张自忠训练新兵要求很严格,往往是在训练场上亲自示范。在修马路、挖壕沟等一切劳务中,他都与全连士兵一起干。这时给养困难,他和三个排长、一个司务长和一个文书,与士兵一起,同样吃粗米饭就盐水,绝不例外。他十分注重军纪,遇有违犯者,初犯则说服教育,再犯则严厉训斥,仍不改则军棍重责。故而士兵中流传一首歌谣:“教你学好不学好,鸭嘴军棍挨上了。”    
    三个月后,第二连在全旅军事考核中夺得第一,成为全旅模范连。全连126名士兵,后来几乎人人成才,仅军、师长就各出了5个。即:军长刘振三、刘汝珍、张人杰、李九思、吴化文;师长展书堂、王志远、安克敏、宋铁林、张国武等。旅长有李志远、葛开祥、彭秉信、孙厚禄、李继成、季振同、魏书琴、王丕襄等八人,至于团、营长就更多了。    
    这个时候,国内的政治、军事形势在不断地变化着。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混战中。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争夺地盘而相互征战。除孙中山以广东为根基的一股革命力量外,最主要的军阀力量是直系、皖系、奉系。    
    直、皖两系军阀为争夺中央权力,发生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直皖大战。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最终取胜,掌握了北京政权。    
    随后他们为进一步能控制全国,就要排除异己,将属于皖系的陕西督军陈树藩免职,任命第二十师师长阎相文为陕西督军。可是陈树藩却抗命不从。曹锟遂命阎相文率第二十师、第七师和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入陕以武力接收。    
    这样一来,冯玉祥部的军饷来源,总算得到了解决。    
    1921年2月,第十六混成旅进驻阌乡、灵宝,取道渑池、陕州入潼关,连战皆捷,陈树藩败逃陕西。    
    


第一部分:好男要当兵壮志再从军(3)

    北京政府同意第十六混成旅于8月5日扩编为第十一师,兵力达3。5万人。    
    不久阎相文因兵饷无着,服毒自杀,冯玉祥继任陕西督军。于是,冯玉祥组建卫队团,团长由冯玉祥自兼,下辖三个营;张自忠任第三营营长,辖4个连。    
    在西安期间,张自忠还奉命具体负责了陕西新督军署的修建(因冯玉祥不愿入住旧督军署,改在旧皇城废墟上重建)。张自忠从实践中又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本领。新建成的督军署虽然像座兵营,但冯玉祥却很满意。以后张自忠自己带兵,碰上修建房屋,都是自己动手,从不愿请专人。    
    1922年春,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一场大战,这便是直奉大战。这场战争在河北北部爆发。    
    吴佩孚急调第十一师东下驰援,并任命冯玉祥为后方总司令。    
    冯玉祥率部到达郑州。当时河南省督军是赵倜。赵倜表面上是支持直系的,但暗地里却与奉系勾结。1922年5月5日,赵倜派兵偷袭郑州。    
    第十一师便和赵军展开了激战。赵军有三个师的兵力,数倍于冯,但第十一师是经过严格训练之师,所以作战勇敢,士气高昂。冯玉祥亲自指挥了这次战斗。张自忠的卫队团第三营和李向寅的第一营护卫于冯的左右。    
    双方激战三日,到8月6日,赵军已呈不支败相。冯玉祥把握住这一时机,命令张自忠、李向寅两营精锐兵力,向敌军发起猛烈冲锋。冲锋号声一起,这两营士兵,在张自忠、李向寅两位营长率领下,一个个如出山猛虎,向赵军阵地猛扑过去。赵军顿时溃不成军,被彻底地打垮了。    
    张自忠营有一名副班长李致远,在战斗中表现勇敢,战后将缴获的一枝步枪、一块怀表和三十块大洋主动交公。这在当时军队中是少有的新鲜事。冯玉祥为树立“缴获归公”的好风气,特在全军通报嘉奖,并破格将李致远提升为排长。全军上下皆知“拾金不昧的李致远”。李后来升至旅长,成为张自忠的重要部将。这是后话不提。    
    这场直奉大战,最后还是直系获胜。奉系张作霖退回东北。    
    论功行赏,5月10日,冯玉祥被任命为河南督军。张自忠随冯玉祥移驻开封。    
    按照冯玉祥的规定,营以上军官,可以允许携带家属随军。这时局面稍为稳定,开封距山东亦不远,张自忠便写信把夫人李敏慧和长子廉珍(12岁)、次子廉静(5岁)接来开封,全家团聚。从此以后,他们夫妇便聚在一起,辗转各地。    
    6    
    冯玉祥就任河南省督军后,利用这个大好时机招募新兵,很快编成三个旅,使自己的兵力扩充成5个旅,总兵力达5万人。第二十一旅旅长刘郁芬,第二十二旅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