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218部分

明朝第一弄臣-第218部分

小说: 明朝第一弄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谢宏有着各种不满的人自然都是冷笑,笑谢宏的不自量力。若是比奇yin技巧的小道倒也罢了,众人都知道他的手艺似有神授,谁也不会有什么质疑。可说起比学识?那……还用比吗?

便是普通的百姓,经过一系列的事故,已经对谢宏没了太多恶感,可依然没人看好谢宏。

当日在北庄县,谢宏曾被传为文曲星下凡,可到了宣府,这个传言就消失了;等到了京城,星君下凡的传言倒是有,可即便是在军器司内,众人也都传说谢宏是天巧星下凡,而不是文曲星。

翰林院里的那些,才是正牌的文曲星,如今正是李逵遇见李鬼,两者的胜负早已分明了。

如今,说起谢宏的手艺,京城无人不服;可说起他的学识,却是屡遭诟病的。

给珍宝斋命名、候德坊的时评过于浅白这些远的姑且不说,就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棒球联赛好了。

今年是丙寅年,天干地支都与甲子二字相去甚远,而经典之中也不见‘甲子’二字的典故,可谢宏就偏偏把地处皇城西苑,那个让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命名为甲子园了,这不是不学无术是什么?除了叫起来尚算顺口之外,甲子园就是个笑话。

如果非要说典故,甲子二字倒也有个典故,就在京城无人不知的三国演义评话里。可这个典故却不是什么好路数,那是在黄巾贼揭竿造反的时候,在口号里喊出来的: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在皇城里用这么个典故,简直是荒谬的到了家若不是命名的是谢宏,又得了皇上首肯,命名的人少不得被抓去衙门里,尝尝各式刑具,吃过苦头之后再定个大不敬的罪名。

当然,没人相信在皇上面前红极一时的谢宏会造反,但是,既然他这样胡乱命名,足以见得他的不学无术和粗鄙无知了。

由于外面的风声越传越邪乎,到了后面,连刀疤脸这样的全文盲也能说上些道道了,当然,都是说谢宏如何如何不利的,有利的那是半条也没有的。

“我说谢兄弟,咱们要不要提前做点准备什么的?”回军器司的路上,江彬往谢宏跟前一凑,贼忒兮兮提议道。

“当然要做啊,等会儿回了军器司,江大哥你就遣人去曾伯父那里借书。”谢宏向来言出必行,说要读书,马上就付诸行动。

“借书?”刀疤脸一愣神,读书那玩意得十年寒窗才行,这是文盲都知道的道理,他也觉得谢宏这个办法不靠谱。

“某说的不是这个,是给对头下点绊子,比如打断几个人的手脚,让他们不能出场,或者把他们家眷绑票了,让他们临阵放水什么的……猴子那伙人原来就是干这种买卖的,让他们出手万无一失。”

江彬的建议很符合他一贯的作风,而且还物以致用,对人才进行了合理的利用,抛去道德因素和后果的话,也不失为一条好计策。

不过,谢宏可是好人,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的,他义正言辞的否决了刀疤脸的建言:“江大哥,咱们要踏踏实实的做人,正大光明的取胜,以德服人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那些歪门邪道的就算了吧。”

江彬一撇嘴,对谢宏的无耻很是无语:切,谁还不知道谁啊?谢兄弟你阴人可不是一次两次,压根就是已经形成习惯了,还好意思说什么正大光明?让以前被你阴过的那些人听到,他们是会哭的看来你这是又想好办法了,所以才瞧不上某的主意。

“就知道你不信,”说话间已经到了家,谢宏见江彬不信,于是对跑出来迎接的晴儿吩咐道:“晴儿,帮哥哥布置一下书房,今天晚上,本公子要红袖添香夜读书,等过几天让他们大开眼界,知道本公子也是有状元之才的。”

“宏哥哥你要读书?”小姑娘的反应让谢宏有点脸红,从穿越至今,他还真就没碰过一下书本,听到他要读书,连最崇拜他的小姑娘都被震惊了。

“太好了,宏哥哥要考上状元的话,晴儿就不用一直瞒着娘了……”晴儿拍着小手,很是雀跃。谢家也算是书香门第,只是后来败落了,谢母则是个很传统的女人,一直盼望的就是谢宏考科举然后功成名就。

如今,谢宏功还没成,不过名声却是很大,只不过跟谢母期盼的却是彻彻底底的背道而驰。谢宏不想惹老人生气,更不能改弦易张,因此,就只好瞒着了。

他本来就喜欢胡说八道,骗人这事儿对他构不成任何压力,不过,对纯洁的小姑娘来说,瞒着自己的娘,却让她很为难。虽然在谢宏的教唆之下,晴儿照做了,一直也没让谢母听到任何风声,可小姑娘心里一直都觉得很惭愧。

因此,听到谢宏说要读书,还要当状元,小姑娘非常高兴,马上就去书房收拾准备了。至于谢宏到底考不考得了状元,晴儿心里却是半点疑问都没有的,宏哥哥会有做不到的事情吗?

哥心里为啥有种负罪感呢?望着晴儿如同小鹿一般欢快的身影,谢宏着实发了一会儿愣。唉,哥果然是好人,哪怕是不经意的,可欺骗了纯洁的小女孩,还是让哥心里很不是滋味,唉,这年头,好人难做啊。

“谢兄弟,书借回来了,有点多,某给你搬到书房去?”刀疤脸的行动极为迅速,谢宏出神的这会儿工夫,他就已经把书借回来了。

“搬到书房去做什么?”谢宏反问。

“啊?”江彬茫然了,这是什么情况?谢兄弟压力太大,导致失忆了?“谢兄弟,你不是说要红袖什么的,然后趁夜读书吗?”

“笨啊你,那叫红袖添香,江大哥,你真是太没文化了,须知……”谢宏对江彬的不学无术大大鄙视了一番,然后质问道:“这么多书,几天功夫哪里读得完?难道你想累死我吗?”

“可是……”刀疤脸怒了,说读书的也是你,嫌书多的还是你,你到底想怎地?这么多书,你以为搬起来很轻巧么?

“我要准备题目,当然要红袖添香了,至于读书么,当然得找专业人士了。”谢宏指指候德坊方向,道:“把书送到三公公那里去,告诉他,事关重大,一定要多背几本,最好熬几个通宵什么的,事后重重有赏。”

说完,谢宏背着手,迈着四方步,奔书房去了,有晴儿的红袖添香,哥是很有干劲的。

“我去,原来是这么个红袖添香夜读书啊?”江彬大是感叹,谢兄弟果然是读书人,这股子坏劲比起官老爷们也丝毫不差,明明就是自己享清福,让别人做苦力,却偏偏说得这么冠冕堂皇,如此看来,他跟翰林们比学问也未必就输了。

Ps。我说这两天状态怎么不够好呢,原来是感冒前兆,今天某鱼正式感冒了,新的章节要是不合意,请兄弟们见谅哦。

正文 第280章 建个学校吧

第280章 建个学校吧

比起谢宏的不着调,他的对手,翰林院如今可是群情汹汹。

激愤是必然的。秀才算什么?翰林院里日常洒扫的都比秀才学问大,受到谢宏的挑衅,让众位大才子们如何能够淡定?

有人在慷慨激昂的演讲,一面痛斥着谢宏的各种罪责,一面激励着同僚的士气;更多的人则是在紧张的思考,生怕有所疏忽,让谢宏钻了空子。

未来的阁臣们自然不是普通的书呆子,激愤很快化成了力量和周详的准备。

首先,有人想到了谢宏可能用些歪门邪道的手段,比如技巧上的问题来向翰林们发难。可这种鬼蜮伎俩又岂能瞒得过翰林的大才们?

于是,在应下了挑战之后,翰林们也是很快就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就是不能只让谢宏一方发问,翰林这边也要出题目,最终胜负以答题的总数目定论。

也就是说,双方互出题目,不限题材,然后答题多者获胜,从原本的考核学识,变成了一场知识竞赛,这是双方互相妥协之后的结果。

谢宏当然不会让对方限定题材,否则他心里想的那些题目没准儿一个都问不出来;翰林们也不是书呆子,当然也要防上一手,以免谢宏拿一堆手艺方面的问题来问,那众人自然是答不出的。

如今这样的形式,虽然也不能完全让人满意,可翰林们自觉是很有胜算的,想那谢宏一个不学无术的奸佞,又怎知道儒家经典的博大精深;而奇yin技巧的小道,又能衍伸出来多少门道?

重复的问题不能再问,才子们想得极为周全,还加上了这个限定。因此,不单是翰林院本身,京城里但凡有些见识的人,都觉得翰林院一方赢定了。

小道,之所以为小道,就是因为其中没有足够的道理,又岂能跟圣贤大道想提并论?就算翰林们一时被难倒,可谢宏那边又岂能答得出翰林们的问题?等到他手段用尽,也就是才子们取胜之时了。

尽管胜券在握,可翰林们却没有一个人懈怠,当天晚上,翰林院内外灯火通明,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碌着。

有的人在翻阅经典,大有当年入京赶考时的气势;有的人在做文章,一篇文字斟酌了又斟酌,删减了再删减,务求严密合缝,以求完全,总之,一定要让谢宏灰头土脸,颜面扫地。

翰林院的学士们已经想的足够周详,不过却有人比他们想的更周详,翰林请愿的倡导者是张元祯,实际策划者却是詹事府的杨廷和。

杨廷和自幼聪慧,读书用功,十二岁便举于乡,可谓少年英杰。不过接下来,他的路却不那么顺当了。

他是成化十四年中的进士,可殿试却只是列于第三甲,所以得到的功名含金量也就低了不少,只落得个同进士出身。此后的仕途也因此变得有些坎坷,直到弘治二年,也就是他中进士的十一年后,才在翰林院得了个修撰的职位。

考试成绩不好,并不代表能力差,这个道理应用在杨廷和身上是颇为恰当的。他并没有因为一时的不利而消沉,相反却一直积极努力的争取着机会,到了正德开蒙之后,他成功的把握住了陪太子读书的机会。

杨廷和的性格和李东阳比较相似,很少当面疾言厉色,都喜欢在肚子里做文章,手段也堪称以柔克刚。正德当太子的时候,侍读有过不少,留给他印象最深,关系最融洽的就是杨廷和。

不光是性格,论思维缜密,处事滴水不漏,杨廷和也丝毫不在李东阳之下,甚至犹有过之。因此,在翰林院上下都以为胜券在握,只顾强化自身时,他却是很有针对性的,正在给整个计划拾缺补漏。

“日后,就要仰仗几位大师了。”杨府的书房内,此时也是灯火通明,烛光映影,窗户上影影绰绰的有很多影子,显然杨大人正在会客,客人还不止一人。

“岂敢,岂敢,小的们当不起杨大人的话,届时必当尽心尽力。”杨廷和称呼得客气,可那些个客人却没人敢于托大,纷纷起身,连声谦逊。

“小的们这等卑贱的身份,能有朝一日得入文华殿这等地方,本就已经三生有幸了,放在从前,那是想都不敢想的。杨大人的高恩厚德,小的们怎敢不出死力,全心回报大人?大人只管放心,回去后,小的们一定闭门苦思,纵然不能尽全功,也要稍熄那谢宏的凶焰。”

翰林们乃是儒家子弟,会出什么样的题目,自是不用猜都知道;而谢宏是个手艺人,他会出什么题目,很多人也有着相应的判断。因此,杨廷和也是将原本的京城名匠们请来,一番温言抚慰之后,便提起让几人随翰林们进入文华殿,以备不时之需。

文华殿是什么地方?那是天下间最神圣的地方之一,就算是进士老爷们,很多人也只是在殿试的时候进过一次罢了,自己能够进去,这等荣耀已经可以光宗耀祖,荫泽后代子孙了,名匠们自然都是感激涕零,各个宣誓效力。

不过,谢宏的神奇却也是深入人心,尤其是对他们这些手艺精湛的人来说,谢宏简直就是个难以仰望的存在。

读书人瞧不起工匠技艺,可他们又怎能不知道其中的博大精深?比起圣贤大道当然是不如的,可想要穷究其变,恐怕除了谢宏那样的异数,天下间也是没什么人能做到的。因此,就算在心情万分激动的情况下,也没有人敢于担保什么,只是说会尽力。

杨廷和原本也没打算把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让工匠们跟着,也不过是求个万全罢了,除了增强自身,杨大人认为限制对方也是有效的策略。

单从大方向来说,杨廷和倒是跟江彬不谋而合了,当然,杨大人不会采用江彬建议的那些手段。倒不是因为他迂腐仁慈,只不过目标是谢宏,若是能凭武力打杀了,朝中大臣早就动手了,哪里还轮得到他杨大人?

送走几个名匠,他转身又进了书房,不多时,又唤了心腹的下人进去,先是交付了一封信,然后又仔细叮嘱了一番:“信一定要当面交给李阁老,此外,转述本官的话,就说廷辩一切仪式都应从简,越快越好,迟则生变,切记,切记”

“是,老爷,小的一定把话带到。”

……

天工坊的书房内。

书房内的摆设很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