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

第483部分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乐,为国家建立稳固之基。仁兄在起义后奔往伏牛山得胜寨途中给主上写的那封书信①,陈说方略,颇有远见卓识。当时主上初入河南,尚在艰难之中,所以不仅弟与启东对那封书信捧诵再三,主上亦赞不绝口。然而林泉兄,皇上在西安建国以后的形势不可与往日相比,除各种形势不同之外,还有我们同皇上君臣之名分已定,有些事可谏则谏,不可谏则止。自古在朝廷上謇謇谔谔之士,虽然怀着无限忠心,难免不多言获罪,身蒙不测之祸。你我虽都是读书人,都留意经济之学。然而你我所不同者,我是多年寄食江湖,隐于星象卜筮之间,而仁兄出身于宦门公子,读书好学,早登乡榜②,身无纨袴之习,胸怀济世之心,被迫起义,实非得已;起义后,身在军中,犹不忘功成之后,急流勇退,归隐山林。此是足下比世俗高洁之处,然亦是足下不能与世俗和光同尘③的弱点。今晚皇上正是大业将成、志得意满时候,在群臣一片颂扬声中,兄千万说话小心。” 

  ①书信——李信给闯王的这封书信在小说中十分重要,请参看本书第二卷第四十一章。 
  ②登乡榜——举人考试叫做乡试,登乡榜即是中举。 
  ③和光同尘——意思是同世俗打成一片,保持一致,不要独立不群。典出《老于》中的名言:“和其光,同其尘。” 

  李岩心中感谢宋献策的关照,轻轻叹一口气,说道: 
  “身为大顺之臣,岂能不忠于大顺之事。皇上率二十万之众渡河北伐,中途又散分兵力,来北京只有六万之众,可谓孤军深入。倘有挫折,不堪设想。所以虽然弟看见破北京已成定局,至今日巨只待进入皇城而已,然而弟忠心为国,不能不心怀殷忧,这道理足下完全知道。比如下棋,往往看似胜棋,不小心一着失误,全盘皆输。人间事,胜与败,福与祸,喜与忧,好比阴阳之理,相克相生,正如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弟自束发受书,略知忠臣立身事君之道,往往心所忧患,不忍不言。” 
  宋献策担心李岩几年来在闯王军中仍不脱书生本性,有些意见已经使李自成心中不快,如不小心,日后可能招不测之祸。而且他纵观青史,深知历代开国帝王,方其创业之初,艰难困苦备尝,惟恐大业不成,故能谦躬下士,虚怀纳谏,一到大业告成,便讲究帝王尊严,同臣下只讲君臣之别,君为臣纲,不再讲患难之交与袍泽之亲,很少人能够再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反而猜疑多端,甚至诛戮功臣,也是常事。故自古君臣之间,容易共艰难,不容易共富贵。但是像这样心腹之言,他对李岩这样的好朋友也不能明言。此刻他听了李岩的话以后,深有同感,轻轻点点头,说道: 
  “林泉,你对国事怀着殷忧,这心情我很明白。其实我皇上率孤军远征幽燕,到处兵力空虚,民心未服,城乡凋敝,地方不靖,可以说在胜利之下,危机四伏。辽东强虏①只有长城之隔,虎视眈眈,伺机而动。但今晚在皇上面前,你必须说话谨慎。纵然是有利于国的意见,今晚不该说的也不要说,以免……噢,快进宫吧,迟了不好!” 

  ①强虏——指满洲人。明朝自万历末年开始,因汉满两民族矛盾尖锐,汉族称满洲人为东虏、建虏(建是建州卫),有时简称为虏。又因满洲人属于鞑子系统,也被汉人称为满鞑子。 

  忽然从钓鱼台一带响起了鞭炮声。随即从西直门外到阜成门外,又往南到彰义门外,许多有大顺军驻扎的地方相继响起了鞭炮声。这是因为北京的外城不攻自破,包围在北京西郊的攻城部队自动地燃放鞭炮庆祝,又因为西郊只有零星的较小的杂货铺,临时叫开小铺,买不到更多的鞭炮,所以鞭炮声参差不齐,响得不长。 
  宋献策和李岩率领从人,骑马来到钓鱼台,将从人留在行宫的大门外边,他们二人进了宫门。到了第三进院,即行宫正殿院内,遇到刘宗敏刚刚进来。这时,牛金星正率领丞相府、六政府、文谕院等中央各衙门的六品以上文臣们向皇上祝贺北京外城守城军民开门迎降,从正殿大厅传出山呼万岁之声。刘宗敏、宋献策和李岩站在南路一边,等候一百多位文臣很有秩序地鱼贯退出之后,才恭敬地进入正殿。 
  李自成坐在临时设的宝座上,在群臣朝贺捷报之后,他满心喜悦,独将丞相留下,商量明日进城大事。当刘宗敏等进殿时,他免了他们行礼,吩咐他们坐下,说道: 
  “果然如献策所卜,如有微雨,十八日破外城,十九日黎明破内城。” 
  李自成忍不住放声大笑,接着又说:“自孤起义以来,至今已十六年了,身经百战,出生入死,血流成河,果有今日!” 
  牛金星说道:“朱元璋于至正①十二年起义,初为郭子兴亲兵,经十五年而身登九五②,建立大明。我皇上自起义至去年进入西安,建立大顺,也是十五年,只欠举行登极大典耳。英雄提三尺剑定天下,何其相似?敢言皇上功业彪炳,必将远迈洪武!” 

  ①至正——元顺帝年号, 
  ②九五——皇帝之位。《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后人因此以“九五”代指君位。 

  李自成谦逊地说:“孤出身农家,幼为牧童,长为驿卒,无德无能,得有今日,全靠你们众文武之力。孤现在找你们前来,不为别事,只商量明日如何进城,进了紫禁城中住在什么宫中。我们议定之后,即可传谕下去,赶快分头准备。捷轩,你是提营首总将军,位居百官之首,对明日如何进城的事,有何安排?” 
  刘宗敏说:“陛下,臣已告诉补之,明日破了内城,他必须亲自率领一千将士,尽快进入紫禁城中清宫。先派兵把守紫禁城四门,严禁出入,不许宫女和太监们逃散,严禁抢劫宫中财物,严禁火灾,更不许太监中有人暗藏兵器。各处宫殿,角角落落,仔细清查。李过的全营五千人马以后就分驻皇城四面,负拱卫皇城重任。如有失误,惟他是问。” 
  李自成问道:“李强和双喜的三千御营亲军驻扎何处?” 
  “御营来军驻扎在皇城以内。皇城各门由御营亲军把守。在李过率领一千人马清宫时,御营亲军除双喜率领五百将士扈驾之外,都由李强率领,紧随在李过部队的后边进城,分驻皇城以内。以后吴汝义和双喜所率领的五百亲军驻扎紫禁城内,担负警跸重任。为着使吴汝义熟悉紫禁城中情况,我命他率领少数将士随补之一起清宫。我想到的事儿就是这些,至于皇上明日由何处进城,居住何处宫殿,这是宰相和军师们的事,请陛下问问他们。” 
  李自成含笑点头,眼睛转向牛金星和正副军师,尤其是将眼睛望着金星,含笑问道: 
  “你位居宰相,如何决定?” 
  牛金星在几天前的进军途中已经同宋献策谈及此事,略闻献策之意,他也同意,但他不愿抢先说出。自去年十月间进入西安之后,由于他居于“总百揆”的宰相地位,每日忙于协助李自成进行建国创业的各种工作,中间还挤时间亲自到华州主持过一次全省的科举考试,为新朝选拔人才。从这时起,他明白自己是开国宰相已成定局,他也力求保有宰相禄位,因此他决定了三种处人处事态度:第一,凡皇上不同意的事,纵然他认为十分不妥,也不同皇上争执,更莫说犯颜直谏。第二,他竭力尊重宋献策的军师地位,凡属于军师职掌的事他决不多言,力求与宋献策和衷共济。第三,他虽然参加了李自成起义,一向重视经济之学,反对八股取士之制,但是说到究竟,他自幼诵读孔孟之书,受儒家思想涵养很深,所以他认为自己身为开国宰相,不要对一般事情多言,而为相之道,主要是如古人所说的“调和鼎鼐”,“燮理阴阳”①。现在听了皇上询问,他恭敬地说道: 

  ①调和鼎鼐、燮理阴阳——这两句古代成语都是歌颂宰相的,意思是做宰相的应该在朝廷上调和各种矛盾,好像在大鼎中调和五味。燮理也是调和。 

  “阴阳五行之理,臣虽然也有涉猎,但不如献策。请陛下垂问军师。” 
  李自成转向宋献策:“献策,昨日在昌平州,你说待到北京城下时,这些事,你要向孤奏明你的意见。现在,你快说吧。” 
  宋献策说道:“陛下,倘若如微臣所卜,明日五更破了内城,臣认为应于卯时二刻从钓鱼台鸣炮启驾,巴时三刻进紫禁城,午未之间在宫中受随驾来京的百官朝贺。” 
  李自成问:“听说从钓鱼台进阜成门,有一条笔直的东西大街可到皇城。我们骑马进皇城,需要两个时辰①么?” 

  ①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是的,陛下。圣驾进北京,与进西安时情况不同。圣驾如今虽未举行登极大典,实际已经是大顺朝开国皇帝,必须沿路警跸,仪仗前导,群臣扈从,缓辔徐行。而且,圣驾不是走阜成门进城,而是从德胜门进城,再由德胜门向南……” 
  李自成觉得奇怪:“为什么放着近路不走,要绕道走德胜门进城?” 
  宋献策说:“德胜门在北京城的乾方①,乾为人君之象。陛下,北京为明之京师,得北京即得天下,故陛下从乾方入城,方是大吉。《易经》②上说得明白,启东与林泉必都记得。”他望一望牛金星和李岩,随即背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尤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系孔圣人之言,著于《易经》之《彖辞》,皆言人君初得天下之事。所以微臣敬谨建议,请陛下不必走阜成门近路,以绕道走德胜门入城为宜。” 

  ①乾方——按《易经》和五行学说,西北是乾方。 
  ②易经——来献策在下边引述的话,见于《易经》乾卦的《彖辞》(彖,音tuàn)。《彖辞》是“十翼”之一,解释卦理的部分。 

  李自成虽然对宋献策的这些话半懂不懂,但是这些话既然是出自《易经》,又出自孔圣人之手,他就信之不疑,频频点头,转望牛金星,以含笑的眼色相问: 
  “你以为如何?” 
  牛金星和李岩都中过举人。他们自幼先读《四书》,后读《五经》。《四书》要学童背得烂熟,连朱熹的注语也背;《五经》一部分也得背熟。宋献策所引用的《彖辞》中的话,他们在少年时都曾背诵过。看见皇上以含笑的眼色相询,牛金星赶快说道: 
  “军师所言极是,请皇上即决定从德胜门进城。” 
  李自成又望着军师问道:“从德胜门进城之后,从何处进皇城最为近便?” 
  宋献策说;“圣驾进德胜门后,先向西走不远,转上一条南北大街,正对阜成门是西四牌楼。过了西四牌楼,顺大街继续往南走,到了阜财坊北口,过了西单牌楼,便是西长安街,走完西长安街以后便到皇城的长安右门或称西长安门,共有三阙,所以俗称三座门①。” 

  ①三座门——东西三座门和相连的皇城城墙,在民国年间陆续拆除。 

  李自成截住问道:“从这里进皇城?” 
  “不,还得绕道。” 
  “八卦方位不利?” 
  “不是为的八卦方位不利。西三座门是皇城的一座偏门,皇城六门①之一。皇上应由皇城的正门进去,南门才是正门。圣驾到了西三座门前边不远,从公生右门②向南,过武功牌楼到了棋盘街③,便到了大明门,才是皇城南门。大明门有三阙,中门是御道,平时不开。此时中门大开,圣驾乘马走御道进入皇城,扈驾之文武百官及御营亲军均在下马碑④前下马,牵着马分从左右门进去。再过千步廊⑤,就到承天门了。” 

  ①皇城六门——大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北安门俗呼厚载门。 
  ②公生右门——明代六部等中央各衙门集中在东西长安门外以南,在千步廊东西皇城之外。明正德时为便于百官入朝,建筑公生左门与公生右门,民国初年拆除。 
  ③棋盘街——在正阳门和大明门之间,民国初年拆除。 
  ④下马碑——棋盘街石栏杆外东西各一,上镌:“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⑤千步廊——在大明门内,各一百一十间,东西相对,民国年间拆除。 

  宋献策对京师地理如此清楚,对皇上进入德胜门后如何再进皇城的道路,如此了若指掌,成竹在胸,句句合理,大家听了无不佩服。刘宗敏忘记是在皇上面前,在宋献策的肩膀上狠拍一掌,说道: 
  “你宋矮子果然不凡!” 
  李自成接着说:“献策真是难得的好军师!你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