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

第364部分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过以后,我会重重赏你!你快去应付贼人!” 
  前边敲大门的声音更急。韩忠赶快向前院跑去。众仆人见他来到,都说: 
  “你来了好,快开大门吧,再迟迟不开就要惹出大祸了。” 
  平时办事老练沉着的韩忠也感到十分害怕,只得硬着头皮去开大门。 
  袁时中只带了十名亲兵,大踏步进了唐宅大门,穿过仪门,向第二进院落的正厅走去。唐宅的男仆们,有的躬身站在南路两旁,不敢做声,有的躲藏起来。韩忠在大门口迎接,低声下气地跟随进来。他看见这位“贼军”首领相貌英俊,气派不小,显然非等闲之辈,却分明不是要杀人的神气,心中奇怪。袁时中进了正厅,回头向韩忠问道: 
  “唐老爷在哪里?” 
  韩忠躬身回答:“家主人于三天前逃往乡下,离城很远。两位少爷也随着家老爷逃下乡了。” 
  袁问:“府中还有什么人?” 
  韩忠恭敬地回答:“留下男女仆人看家。小人也是家奴,贱名韩忠。” 
  袁时中顿脚说:“可惜!可惜!”他坐下休息,想起来刚才听到哭声,问道:“没有散兵游勇从别处进来骚扰吧?” 
  “没有,老爷。”韩忠更感到这位首领的脸色确实和善,口气并无恶意,心中更加诧异,趁机问道:“请问老爷尊姓?同家主人可曾认识?” 
  袁说:“我是开州人,是小袁营的主帅。我认识你家老爷,可是他不会记得我。他真的逃往乡下了?” 
  韩忠赶快跪下,叩头说:“小人失敬,万恳恕罪。将军可是在开州看见过家主?” 
  “说来话长。我看,唐老爷准未出城,不必瞒我。你迅速将唐老爷找来,我要与他见面。你家唐府,我已经派义兵前后保护,万无一失。我只等与你家老爷一见,便要出城。今日事忙,我不能在此久留。究竟唐老爷躲在哪儿?快快请来一见!” 
  韩忠赔笑问道:“将军如何这样对唐府施恩保全?为何急于要见家主?” 
  袁时中说:“你不必多问,速将唐老爷请来一见,自会明白。” 
  韩忠不敢再问,立即站起身来,笑着说:“请将军稍候片刻,小人前去寻找。” 
  过了一阵,唐铉半惊半疑,随着韩忠来到客厅。他在心中已经决定,既然袁时中一心见他,对他相当尊敬,他见袁时中应施平礼,方不失自己身份。不料他刚刚躬身作揖,却被袁时中赶快拦住,将他推到首位的太师椅上坐下。袁时中在他的脚前双膝跪下,连磕三个头。唐铉大为惊异,赶快站起来还揖,搀起时中,连声问道: 
  “将军,将军,请问这是何故?这是何故?” 
  袁时中说:“唐老爷是时中的救命恩人。数年前如非唐老爷救时中一命,时中的骨头不知抛到何处,何有今日!” 
  唐铉想不起来什么时候曾救过时中,只得重新见礼,让时中在客位坐下,自己在对面落座。这时一个面目清秀的小家人端上茶来,韩忠仍站立一旁伺候。唐铉吩咐韩忠速备酒席,款待随袁将军来的全体将土,然后向时中问道: 
  “刚才将军说学生曾救过将军一命,学生已经记不得了。可是在开州的事?” 
  袁时中说:“那是崇祯九年春天的事。唐老爷初到开州任上。时中因时值荒春劫大,随乡里少年做了小盗,被兵勇捉到,押解人城。老爷正在剿贼清乡,雷厉风行,每日捉到的人多被问斩。……” 
  唐铉插了一句:“那时上宪督责甚急,学生是出于万不得已,只好‘治乱世用重典’。” 
  袁时中似乎对他很谅解,没有一个字责备他的滥杀平民,接着说下去:“那时节,州衙门的大堂下黑鸦鸦跪了一大片人,不少人当堂判斩,判绞,判站笼①,也有判坐监的,那是够轻了。老爷问到我时,忽然将我打量几眼,发了慈悲,问道:‘袁铁蛋,我看你年纪很轻。相貌也不凶恶,不似惯贼,快快从实招来,为何伙同别人抢劫?’我招供说:‘因我老母守寡,只有一个儿子养活。荒春劫大,老母染病不起,小民万般无奈,才跟着别人拦路打劫,伙抢一头耕牛是实,并无伤害牛主。求老爷鉴怜苦情,恩典不杀!’蒙唐老爷破格开恩,又将我打量几眼,说:‘既然你只是初犯,得财不曾伤主,我念你上有老母染病,没人养活,从轻发落。我给你两串钱,你拿去做点小本生意,养活母亲。你须要洗心向善,不可再作小盗,干犯王法。倘再偷人抢人,捉拿到案,前罪俱罚,决无活路!袁铁蛋,你肯永不再做小盗么?’我回答说:‘小人对天明誓,永不再做小盗。生生世世,永感大恩!’唐老爷果然命人取了两串制钱给我,当堂开释。你想,这救命之恩,时中如何敢忘?” 

  ①站笼——又名“立枷”。是一个木笼子,犯人站在笼中,脖颈被木板卡住,头在笼外,可进饮食。如将脚下砖头抽去,立即便死。 

  唐铉想起来似乎有过这样的事,又望望袁时中的面孔,装做完全回忆起来,仿佛遇到多年不见的一个故人,亲热地笑着问: 
  “怎么,将军就是当年的铁蛋乎?” 
  袁时中笑着说:“铁蛋是我的小名。我因生下不久就死了父亲,身子多病,母亲怕我养不成人,叫我铁蛋,取个吉利。大名儿叫时中。只是我是穷家孩子,村中大人都叫我小名铁蛋,很少人叫我时中。” 
  “令堂如今可在军中?” 
  “先慈早已在饥寒中病故。先慈一下世,时中别无牵挂,便纠集乡里少年,在山中起事。不过我起事时后老爷已经卸任走了。” 
  “没有再用从前的名字?” 
  袁时中笑着说:“唐老爷释放我时,我对天发誓说决不再做小盗,所以这次是堂堂正正起事造反,一开始就纠合了五六百人,大家推我为首,用我的大名袁时中。不过三个月,就有了四五千人;又过一年,有了两三万人,打过黄河,就摇动风①了。又打到涡阳、蒙城一带,人马更多,我的小袁营就远近闻名了。” 

  ①摇动风——这话是拿小树作比,开始枝繁叶茂。 

  唐铉轻捻胡须,打量着袁时中的英俊开朗的脸孔,再也回想不起来当年劫牛小盗袁铁蛋是什么样子,但是他对时中说道: 
  “说实在的,我当时看将军相貌虽是面黄肌瘦,烟灰尘垢,同一般饥民小盗无殊,然而,然而将军五官端正,天庭饱满,双目有神,眉宇间暗藏英俊之气,日后必非草木之人,所以立志救将军一命。学生平日自诩尚有识人眼力,今果验矣,验矣!”他得意地笑起来,笑得十分自然。 
  袁时中欠身说:“倘非唐老爷相救,时中断无今日。” 
  “话也不能这么说。这是天意。天意使学生当日做开州知州,在红羊劫中放走将军。倘若冥冥中没有天意安排,今日也不会再与将军相见。” 
  他们谈得十分投机,真好像是故人重逢。后来酒饭准备好了,唐铉请袁时中到书房饮酒,随来将士被请到大门内的对厅中饮酒,前后守门弟兄各在门内坐席。刘玉尺从曹帅处回来,立即被请进书房。时中先介绍他同唐铉相见,等他坐下后,向他问道: 
  “见到曹帅没有?” 
  刘玉尺欠身说:“在州街中见到曹帅。曹帅知道我们小袁营占领北门一带后秋毫无犯,十分满意。曹帅并说请将军前去见他,有事同将军当面商量。” 
  时中问:“曹帅的令箭取来了么?” 
  “已经取来,交给守卫唐府大门的小头目了。” 
  袁时中对唐铉说:“城里多是曹营人马,敝营只占领北门一带。府上这一条街也是曹营所管。我特向曹帅讨了一支令箭,保府上平安无事。” 
  唐铉起来先向袁时中深深作揖,又向刘玉尺躬身作揖,说他“承蒙如此眷顾,实在感德无涯”。随即问道:“请问二位,学生左右街邻,多是清白良民,公正绅衿,如何可以保全他们的身家性命?敝宅既有曹帅发下令箭保护,是否可令左右街邻都来敝宅避难?” 
  袁时中点头说:“也好,也好。” 
  唐铉立即命家奴暗中分头通知附近乡宦绅衿,富家大户,火速来他的宅中避难。后来一般平民之家听到消息,也纷纷逃来。韩忠遵照他的嘱咐取来了四百两银子,由他接住,双手捧到袁时中面前的桌上放下。他用亲切而又恭敬的口吻对袁时中说: 
  “这区区四百两银子,请将军赏赐随来敝宅的贵军弟兄。另有两份薄礼,敬献将军与军师,因一时准备不及,将随后差人恭送柳营①。” 

  ①柳营——对驻军营盘的美称。西汉周亚夫驻军细柳营。柳营即细柳营之略。 

  袁时中望一眼刘玉尺,对唐铉笑着说:“好吧,这四百两银子收下,赏赐随来贵宅弟兄。至于另外礼物,千万不要准备。不管唐老爷送什么贵重礼物,我决不拜领。” 
  刘玉尺也说:“是,是,断无此理。我们袁将军是为报恩而来,岂能领受厚馈!” 
  唐铉说:“此话以后再说。请到那边入座,少饮几杯水酒,以解二位鞍马之劳。” 
  酒肴已经在另一张八仙桌上摆好,三人随即走去入座。遵照唐铉对韩忠的暗中授意,伺候酒席的是从唐府中挑选的两个十六七岁的较有姿色的丫头,因在乱时,都是淡装素裙,薄施脂粉。袁时中在饮酒时候,常常不自禁地偷膘两个丫头。唐铉笑着说道: 
  “两个丫头虽然说不上长相好看,倒是自幼学会弹唱。歌喉宛转,尚堪侑酒。命她们为将军弹唱一曲如何?” 
  袁时中迟疑一下,望望刘玉尺,想到曹操在等着他去商议大事,不宜耽误,便说: 
  “时中公务在身,不敢在此久坐,不用她们弹唱了。” 
  唐铉点点头,又说:“好吧,午后,我命仆人们用两乘小轿将她们送往虎帐如何?” 
  袁时中立刻说:“不要,不要。我那里用不着她们,请莫送去。” 
  唐铉对袁时中的拒不受美女之馈略感意外,笑着问道:“莫非她们不能如将军意乎?城中诸大户,不乏美姝。容我另为将军物色佳丽如何?” 
  刘玉尺不等时中说话,抢着答道:“唐老爷既然肯以美姬馈赠袁将军,岂有不受之理?好吧,请唐老爷吩咐她们收拾打扮齐楚,不必送往袁营,我在午后亲自来替将军取去。” 
  袁时中感到吃惊,正要说话,见刘玉尺向他使个眼色。他不知说什么好,心中一时茫然无主。刘玉尺催促他说: 
  “将军,曹帅那里须得赶快前去,我们就此告辞吧。” 
  袁时中和刘玉尺同时起身告辞。唐铉不敢强留,将他们恭敬地送出大门。内宅里的女眷因知道袁时中已走,又发出一片哀哭。唐铉进了二门,听见哭声,也不禁心中凄酸,滚下热泪,后悔不该过早地逼女儿和爱妾自尽。他害怕太太扑到他身上哭着要女儿,不敢走往内宅,到书房颓然坐下,低头流泪,想着如何将爱妾和女儿作为节妇烈女写进即将纂修完毕的《睢州志》中,使她们“流芳百世”,使后人景仰他唐家的节孝家风和一门双烈。 
  袁时中和刘玉尺留下四十名弟兄守护唐宅,然后带着大群亲兵策马向州衙驰去。在路上,袁时中让刘玉尺同他并马缓辔而行,小声问道: 
  “你为什么代我答应要下那两个俊俏姑娘?” 
  刘玉尺故意问:“为何不要?” 
  袁时中含着苦恼的笑意说:“太太颇有人品,且是新婚不久,怎好瞒着她做这样事?被她知道,岂不生气?金姨太太是个醋坛子,对新夫人尚且不肯甘心,岂能容得再来两个?况且,闯王自己不贪色,军令整肃……” 
  刘玉尺不等时中说完,哈哈一笑,说道:“玉尺自有巧妙安排,请将军不必操心。” 
  袁时中害怕慧梅会对他大闹并向闯王和高夫人禀报,正要批评军师考虑不周。忽遇曹操派亲兵迎面而来,催他同刘玉尺快去州衙议事,便不再言语了。但是他在肚子里暗暗抱怨: 
  “玉尺,你准会替我惹出是非!” 
  袁时中见到曹操,原以为曹操要同他商议军戎大事,不料仅仅告他说接到闯王传谕,曹营和小袁营在睢州只停留今明两天,准于三月二十五日赶到商丘城外与闯王大军会师,围攻府城。另外,曹操告他说,今日曹营派出几支人马在睢州城中和四乡征集粮食、骡马、财物,明日下午将按三万人马发给小袁营一月军粮,要他派一得力人员与曹营总管共商如何分发军粮的事。曹操和吉珪并没有对他特别尊重,也没有留他吃午饭。袁时中将刘玉尺留下,自己告辞出城。他的心中失望,暗生闷气。他又想着自己本是一营之主,在豫、皖之间独树一帜,从不受谁的管束,不料投了闯王之后,却被当做一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