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 >

第303部分

[茅盾文学奖]第1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还我。他闯王手下将士,如何能对你放心?你多住一天就有风险,只有快走为上策。” 
  献忠说:“多谢曹哥想的周到。你这次帮我大忙,我老张永远不忘!” 
  谈完这几句话以后,汝才随即去告诉一个亲将挑选五百骑兵,三更用饭,待命出发。而献忠也同徐以显和张定国小声嘀咕几句,叫他们赶快回西营驻地,将天明前全营出发往英、霍的事告诉张可旺,立即作好准备。 
  四更过后不久,罗汝才送张献忠出寨,来到西营驻地。西营全体将士已经整队等候,粮食、帐篷和其他辎重都正在放到骡子身上。随即曹营的五百精锐骑兵开到,在西营人马的后边列队候命。献忠在这五百骑兵前边走过去,同兄弟们说一些亲热的话,同几个认识的头目更为亲热。然后他回头望着罗汝才拱手说: 
  “曹哥,后会有期,多多保重。” 
  曹操也拱手说:“祝你一路平安,马到成功!” 
  献忠一声令下,全体将士腾身上马。他自己也准备上马,却被罗汝才拉住。汝才依依不舍地小声说: 
  “敬轩,我在自成这里虽称为大将军,实际上也是寄人篱下,终非长策。你此去,虽然暂时打一打自成旗号,但是一入大别山就可以独树一帜,不看他人颜色,将来定会有大的出息。一斗谷和瓦罐子二人,你只能暂用一时,到他们不听话时就踢开他们。革、左四营以革里眼为盟主,他同我的交情很好。你可以紧紧地拉住他。只要拉住他,就可以拉住四营,不会孤掌难鸣。伙计,请上马吧,恕不远送!” 
  张献忠扳鞍上马,不觉高兴地笑着骂道:“他娘的,老神仙确是有办法,老子大腿上的箭伤一点儿也不觉疼啦。”他正要下令启程,忽然从玉山方面传过来一阵奔腾的马蹄声,使大家不禁一惊。张可旺抓住剑柄说: 
  “果然有变!” 
  罗汝才态度镇静地说:“大家不要惊。有我在此,只能有文变,不会有武变。” 
  潘独鳌问:“何谓文变、武变?” 
  曹操说:“有我在此,纵然夜长梦多,闯王也不会派大军来追敬轩。你听,马蹄声也无多人。八成是闯王不愿敬轩离开,派人前来相留,请回玉山行辕。这也是突然一变,就是文变。” 
  张献忠同意曹操的推测,说道:“可旺,你率领人马启程,在十里之外等候。定国,你率领一百骑兵随我留下,稍等一时。” 
  说话之间,一小队骑兵到了,只有二十多人。在灯笼火把的照耀下,张献忠看出来那为首的年轻将领是吴汝义,大声叫道: 
  “小吴,你有什么急事赶来?” 
  吴汝义故意用诧异的口气问:“张帅,闯王已经吩咐在行辕准备午宴为你饯行,尊驾为何不辞而别?” 
  献忠笑着说:“闯王大军正要往汝宁剿灭傅宗龙和杨文岳两支官军,我听说丁启睿和左良玉要从信阳、罗山境内来救他们,军情似火,不敢稍误,所以我赶快出发,牵着他们不能驰援汝宁,也可为闯王稍稍效力。我已拜托曹帅明早代我见闯王辞行。你来得正好,请将我效力闯王的区区心意,回去转禀闯王知道。” 
  吴汝义已经勒马到了献忠面前,也笑着说:“闯王料事真准!他想着张帅是个急性人,不会坐视左良玉往北来,必会不等天明就要离开这里,所以派我前来代他为张帅送行,并带来两千两银子相赠,以助张帅急需。” 
  献忠意外高兴地说:“好家伙,小吴,你原来是送行的,还带来了两千两银子!定国,你收下银子。小吴,虽然我还不缺少银子使用,但既是闯王所赠,却之不恭,我只好收下吧。请你回禀闯王,就说我张敬轩在马上作揖感激。”说毕,他真的向北方作了两揖,使吴汝义只好在马上代闯王还礼。 
  两千两赠银交清之后,吴汝义在马上又拱手说:“请张帅起驾,末将恭送一段路程。” 
  献忠还礼说:“不劳远送,就此告别。请回玉山行辕,回禀闯王,就说我已经走了。” 
  “祝张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张献忠又向曹操和吉珪等拱手告别,然后率领张定国和一百名骑兵动身,追赶张可旺率领的大队去了。 

  
   



第十五章



  当傅宗龙和杨文岳两位总督被崇祯督催着向汝宁府地方进兵时,洪承畴也被催逼着向锦州进兵。关外的和关内的两支人马的作战行动都牢牢地受着住在紫禁城内的皇帝控制,而洪承畴比傅宗龙等更为被动,更为不得已将援救锦州的大军投入战斗。 
  却说七月将尽时候,在宁远①城外的旷野里和连绵不断的山岗上,草木已经开始变黄。这里的秋天本来就比关内来得早,加上今年夏季干旱,影响了农事,田园一片荒凉,再加上四处大军云集,骡马吃光了沿官路附近的青草,使秋色比往年来得更早。 

  ①宁远——今辽宁省兴城。 

  一日午后,申末酉初,海边凉风阵阵,颇有关内的深秋味道。虽然只有三四级风,海面上的风浪却是很大。放眼望去,一阵一阵的秋风,一阵一阵的浪涛,带着白色浪尖,不停地向海岸冲来,冲击着沙滩、礁石,也涌向觉华岛①,拍击着觉华岛的岸边,飞溅起耀眼的银花。这时候,运粮船和渔船,大部分都靠在觉华岛边的海湾处,躲避风浪,但也有些大船,满载着粮食,鼓满了白帆,继续向北驶去。这些大船结队绕过觉华岛,向着塔山和高桥方面前进,一部分已经靠在笔架山的岸边,正在卸下粮食。 

  ①觉华岛——在宁远东南海中,今写作菊花岛。 

  从海边到宁远城,每隔不远,便有一个储存军粮的地方,四围修着土寨、箭楼、碉堡,有不少明军驻守,旗帜在风中飘扬。 
  洪承畴带着一群将军、幕僚和扈从兵士,立马海边,正回头向觉华岛和大海张望。他们是上午去觉华岛的,刚刚乘船回来,要骑马回城。因为风浪陡起,担心粮船有失,所以立马回顾。望了一阵,他颇为感慨地说: 
  “国家筹措军粮很不容易,从海路运来,也不容易。现在风力还算平常,海上已经是波涛大作。可见渤海中常有粮船覆没,不足为奇。” 
  一个中年文官,骑马立在旁边。他是朝廷派来不久的总监军、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听了洪承畴的话,赶快接着说: 
  “大人所言极是。正因为军粮来之不易,所以皇上才急着要解锦州之围,免得劳师糜饷。” 
  候补道衔、行辕赞画刘子政在马上听了张若麒的话,微微冷笑。正要说话,看见洪承畴使个眼色,只得忍住。洪承畴叫道: 
  “吴将军!” 
  “卑镇在!”一位只有三十出头年纪的总兵官在马上拱手回答,赶快策马趋前。 
  洪承畴等吴三桂来到近处,然后态度温和地对他说:“这觉华岛和宁远城外是国家军粮屯积重地,大军命脉所在,可不能有丝毫疏忽。后天将军就要前赴松山①,务望在明天一日之内,将如何加固防守宁远和觉华岛之事部署妥帖。以备不虞。有的地方应增修炮台、箭楼,有的地方应增添兵力,请照本辕指示去办。只要宁远和觉华岛固若金汤,我军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大胆与敌人周旋于锦州城外。” 

  ①松山——原叫松山堡,在锦州西南三十里处。是明朝宣德年间为军事需要而建筑的一座小城,置中屯前千户所于此。今为松山镇所在地。 

  “卑镇一定遵照大人指示去办,决不敢有丝毫疏忽,请大人放心。” 
  洪承畴望着他含笑点头,说:“月所将军,倘若各处镇将都似将军这样尽其职责,朝廷何忧!” 
  “大人过奖,愧不敢当。” 
  在洪承畴眼中,吴三桂是八个总兵中比较重要的一个。他明白吴三桂是关外人,家族和亲戚中有不少人是关外的有名武将。如果他能够为朝廷忠心效力,有许多武将都可以跟着他为朝廷效力;如果他不肯尽心尽力,别的武将自然也就会跟着懈怠。何况他是固守锦州的祖大寿的亲外甥,而祖家不仅在锦州城内有一批重要将领,就在宁远城内也很有根基。想到这里,洪承畴有意要同他拉拢,就问道: 
  “令尊大人①近日身体可好?常有书子来么?” 

  ①令尊大人——此处指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原为辽东总兵,居住北京。 

  吴三桂在马上欠身说:“谢大人。家大人近日荷蒙皇上厚恩,得能闲居京师,优游林下①。虽已年近花甲,尚称健旺。昨日曾有信来,只说解救锦州要紧,皇上为此事放心不下,上朝时也常常询问关外军情,不免叹气。” 

  ①林下——并非真的山野或乡下,而是指不再做官,闲居在家。 

  洪承畴的心头猛一沉重,但不露声色,笑着问:“京师尚有何新闻?” 
  “还提到洛阳、襄阳的失守,以及杨武陵沙市自尽,使皇上有一两个月喜怒无常,群臣上朝时凛凛畏惧,近日渐渐好了。这情况大人早已清楚,不算新闻。” 
  洪承畴点点头,策马回城。刚走不过两里,忽然驻马路旁,向右边三里外一片生满芦苇的海滩望了一阵,用鞭子指着,对吴三桂说: 
  “月所将军,请派人将那片芦苇烧掉,不可大意。” 
  “是,大人,我现在就命人前去烧掉。” 
  在吴三桂命一个小校带人去烧芦苇海滩时,洪承畴驻马等候。监军张若麒向洪承畴笑着说: 
  “制台大人久历戎行,自然是处处谨慎,但以卑职看来,此地距离锦州尚远,断不会有敌骑前来;这海滩附近也没有粮食,纵然来到,他也不会到那个芦苇滩去。” 
  洪承畴说:“兵戎之事,不可不多加小心,一则要提防细作前来烧粮,二则要提防战事万一变化。平日尚需讲安不忘危,何况今日说不上一个安字。” 
  等芦苇滩几处火烟起后,洪承畴带着一行人马进城。快进城门时,吴三桂对刘子政拱手说道: 
  “政翁,请驾临寒舍小叙,肯赏光么?” 
  刘子政拱手陪笑说:“制台大人原是命学生今晚到贵辕拜谒,就明日如何进军松山的事,与将军一谈。俟学生晚饭之后,叩谒如何?” 
  吴三桂笑道:“何必等晚饭后方赐辉光,难道寒舍连蔬菜水酒都款待不起么?” 
  张若麒已经接受了吴三桂的邀请,在马上回头说:“政老不必推辞,我们都去吴将军公馆叨扰,请不要辜负吴将军的雅意盛情。借此机缘,你我长谈,拜领明教,幸何如之!” 
  刘子政知道吴三桂是一个好客的人,看出他颇具诚意,同时也听出来张若麒有意同他谈谈对敌作战的看法。他讨厌这个年轻浮躁、好大喜功的人。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他犹豫一下,便请洪承畴的一位幕僚转告制台,说他晚饭时要到吴公馆去,不能在行辕奉陪。 
  吴三桂的书房虽然比较宽敞,但到底是武将家风:画栋雕梁和琳琅满目的陈设,使人感到豪华有余而清雅不足。书房中也有琴,也有剑,但一望而知是假充风雅。作为装饰,还有两架子不伦不类的书籍,有些书上落满了尘埃,显然是很久没有人翻动。也有不少古玩放在架上,用刘子政的眼光一看,知道其中多数都是赝品,而且有些东西十分庸俗,只有少数几件是真的。倒是有一个水晶山子,里头含着一个水胆,晶莹流动。这样的水晶山子,水胆自然生成,不大容易得到。有几把圈椅蒙着虎皮。几幅名人字画挂在墙上,有唐寅和王冕的画,董其昌的字。当时董其昌的字最为流行,但刘子政看了,觉得好像也不是董其昌的真迹。有一副对联,是吴三桂的一个幕僚写的: 

  深院花前留剑影 
  幽房灯下散书声 

  正看着对联,马绍愉来到了。是吴三桂特意请他来吃晚饭的。 
  马绍愉原在兵部衙门做一个主事官,和张若麒同在职方清吏司。虽然张若麒是职方郎中,是主管官,马绍偷是他的部属,但是他两个人关系较密,可以无话不谈。自从张若麒受命监军之后,就推荐马绍愉也来军中,为的是一则遇事好一起商量,二则让马绍愉能够乘机立下一点军功,得一条升迁捷径。马绍愉对于车战本来一窍不通,由于张若麒一手保荐,说他可教练兵车,得到皇上钦准,同他一起来到关外赞画军务。他现在什么事也不做,就住在宁远城中,只等锦州解围之后,因军功获得优叙。 
  当下他同大家寒暄几句,话题就转到那副对联上。张若麒称赞这副对联的对仗工稳,十分典雅。马绍愉随声附和,赞扬不止。他们都是进士出身,又是朝中文官,在吴三桂及其幕僚、清客的眼中,说话较有斤两。吴三桂心中高兴,不住哈哈大笑。有一个幕僚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