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侠影红颜 >

第55部分

侠影红颜-第55部分

小说: 侠影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豹这次惊得血液似乎已经凝住了,老天!刚才林玫云已经够可怕够高明了,而崔长青不知要比林玫云高明多少倍,完了,一照面便死了四分之一,还能支持多久?这岂不是九死一生机会微乎其微吗?先前十余人围攻林玫云,他几乎送掉老命,这次与更高明的崔长青交手,已可预见必定凶多吉少。 
  怯念一生,胆气便直线下降,突见剑虹排空而入,没封住,右外肩血流如注,整条膀子发麻,随即痛楚难当,几乎握不住剑。 
  第二剑接踵而至,这次身形不稳,剑未曾收回,一切都嫌晚了,只能任由剑虹穿胸,眼睁睁等死。 
  斜刺里飞来一剑,“铮”一声暴响,火星四溅,一名悍贼救了他,展开了崔长青袭胸的霸道一剑。 
  死里逃生,他出了一身冷汗。 
  “啊……”又一名悍贼倒了。 
  第三剑到了,他已无法举剑封架,右肩伤了骨,膀子一动便痛澈心脾。 
  郝彤云及时抢到,一声娇叱,剑攻崔长青的右胁肋要害,迫崔长青撤招自保,以便釜底抽薪救应乃父。 
  崔长青不得不撤招自保,一刨厉挥。“铮”一声大震,她的剑被震断成为三段,虎口进裂,被震得斜撞五六步方止住退势,惊得花容失色,魂失魄落。 
  正危急间,五方人影涌现,镇八方的狞笑声刺耳,笑完说:“女儿,为父所料不差吧?只要跟定了飞豹,这小畜牲便会乖乖送上门来的,没错吧?” 
  崔长青吃了一惊,讶然叫:“是你们……” 
  绮绿粉面带煞,一字一吐地说:“亏得你还记得我们,你这该死的东西。” 
  崔长青内心有愧,默然向后退。 
  后面仗剑而立的是千里飞虹,冷笑道:“此地不通。” 
  镇八方厉声叫:“小辈,这里是你埋骨的地方,给你片刻功夫,看清埋骨之地。” 
  绮绿接口道:“本姑娘今天要活剥了你,千刀万剐方消心头之恨,你不必枉费心机打主意逃命。” 
  崔长青深探吸了一口气,冷静地问:“你真想要我死吗?” 
  “我要割你一千刀。”绮绿冷厉地说。 
  “别无商量?” 
  “别无商量。”绮绿斩钉截铁地说。 
  崔长青深深叹息,转向镇八方说:“胡前辈,在下上次已经说得够明白,你凌辱在下的事,在下不如追究,恩怨一笔勾销。” 
  “那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镇八方狞笑道。 
  “在下已经一而再委屈求全……” 
  “你死了之后,到阎王爷面前告我一状好了。” 
  崔长青怒火上冲;突然发出一声震天长啸,向右疾冲剑涌千层浪,人化万里虹,奋勇突围,大发神威。 
  右面是面目阴沉、喜怒不现词色的中年人,脸上涌起了笑容。但眼中不但毫无笑意,而且焕发着阴厉冷酷的光芒,令人望之不寒而栗。这入的冷静功夫委实到家,不慌不忙地一剑拂出,楔入崔长青疯狂递到的千重剑浪中。响起一连串龙吟虎啸似的震鸣,剑气进发撕裂声惊心动魄,漫天剑影吞吐纠缠片刻,突然从如山剑影中,黑影飞射出,投入不远的枫林中,一闪不见。中年人站在原地,左手按住右胁下,指缝中有鲜血沁出,摇头,说:“这是第一个从我剑神西门鼎剑下,唯一全身走的人。” 
  镇八方惊魂初定,骇然问:“西门兄,你……你受了伤?” 
  剑神西门鼎沉静地点头,神色肃穆地说:“是的,只伤少皮肉。胡兄,这人将是你的心腹大思,你接不下他可怕乾元十七式出手神奇剑术全力一击。胡兄,他似乎有点顾你。俗语说:‘该饶人处且饶人’,如果不是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还是放手吧?” 
  纺绿乖戾地叫:“西门叔,侄女绝不饶他。” 
  剑神西门鼎摇头苦笑,恢复他那阴阳怪气的神情,说:“你们自己去决定吧,我没意见。” 
  “快追。”绮绿叫。 
  镇八方沉下脸说:“你就知道胡闹,天快黑了,林茂山深,如何追法?不要说五个人,五百个也是枉然。欧阳春出动全庄百余名高手,花了一天工夫,搜到他没有?” 
  绮绿愤然地说:“爹,女儿知道你们都被他的艺业吓掉了魂,不敢再去找他,女儿独自去追他,上天入地,海角天涯,女儿决不放过他,不择任何手段,女儿非把他置于死地不可。”说完,身形倏动,飞跃入林。 
  “女儿……”镇八方急叫,领先追出。 
  现场剩下神色灰败的飞豹父女,与死剩下的三名悍贼,地下还有三具悍贼的尸体。 
  “走吧!”飞豹怆然地说,英风尽敛,豪气全消,象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年,神色颓丧,腰干直不起来了。 
  仅走了半里地,暮色中,四面号角长鸣,杀声震天。 
  “老天,官兵合围了。”一名悍贼叫,撒腿便跑。 
  兵勇隐现,领先的是真定的沈巡捕,弓上弦刀出硝,八方合围,鸣号角而进,近了。 
第十三章   
保定府南面偏东,九十里至蠡县。这儿是古博陵郡地,今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在蠡县,崔氏族人已不多见。在南乡,故郡城已成为废墟;距城十五里,荒野绵延,只可看到几处土坡而已,几处村落,良田千顷,这就是南乡。 
  这一带的人,称一些稍大的沼泽大池为“淀”。废墟的东南两三里,有座三四里广阔的六沟淀,由六沟水汇合而成,东流入猪龙河, 
  六沟淀与废墟之间,有一座博村,只有五六十户人家。村分东西,东村是崔姓族人所居,人丁式微,但却是书香世家,也是当年士族的残余,如今仍保持着傲岸的门风而自豪。 
  西材,是高姓族人,自称是古高阳国的遗民王族后裔,以国为姓源远流长。 
  崔姓是士族,高姓是王族,有麻烦了。想当年,有些王族出身草莽,虽然是统治者,但仍以能结交士族为荣。而士族却对门弟极为重视,盯不起王族,决不在暴力下低头,虽皇亲国戚也不假以词色,骨风嶙峋,但也又臭又硬。 
  士族经五胡乱华之变,大量南迁,日趋式微。王族也由朝代易姓,成为过气的没落王孙。 
  在博村,东西二村势同水火,也算得是没落王孙与凋零士族之争, 
  紫云仙子林紫云姑娘,风尘仆仆到了蠡县,花了好几天工夫,四出打听崔姓族人的消息。 
  她以为崔长青死了,抱着歉疚的心情,希望能找到崔长青的家屈,告诉他们崔长青死亡的消息。 
  在这里打听崔氏族人按理应该毫无困难,事实却不容易,崔姓族人太少,自视甚高极少与人打交道,因此知者不多。 
  跑了不少冤枉路,终于被她打听出南乡有姓崔的族人聚居,但说的人语焉不详,所知有限。 
  一早,她换了一袭青儒衫,易钗而笄,雇了一头小驴,向南乡进发。姐妹俩闯荡江湖,随身带有男装。必要时便改变身份,但大多数日时皆以紫衣红衣本来面目行走江湖,博得紫衣仙子与小红仙子的美号。 
  沿途询问,终于博村在望。 
  她感到心情在逐渐紧张,传死讯委实难以启齿哪! 
  蹄声得得,踏入了村口栅门,一看村庄的格局,便知这座村必定问题重重。两村相距仅百十步,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门,中间种了酸枣树,枝浓刺利无法通行,分隔为东西二村,老死不相往来。 
  她进的是西村栅门,村民们皆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这位陌生书生。 
  她看到含有敌意的目光,深感诧异。 
  村中的房屋,皆建得坚实、高大,宽敞,似乎不象是农村,倒象大城中的高尚住宅区。 
一座座高大的四合院瓦房,每家都有院有园,村民不论老小,皆穿得整齐清洁朴实,街上有车辙蹄痕。 
  她这身儒装,在这里显得不甚调和,皮有人穿儒衫,因此颇为突出。 
  她下了驴,牵着缓绳走向一位中年人,长揖笑问:“请问大叔,这里是不是博村?” 
  中年人以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但颇为友善地笑问:‘公子爷有何贵干?这里是博村。” 
  “小生打听一个人,尚请指引。” 
  “你问的是……”’ 
  “他姓崔……” 
  中年人立即沉下脸,大声说:“这里没有姓崔的人,本村是一姓村。” 
  她一怔,心说:这人的态度怎么变得这样快?但她的脸色仍然不变,说:“咦!这里不是博村吗?” 
  “当然是博村,就是没有姓崔的。”中年人冷冷地说,转身便走。 
  原先围上来看热闹的人,皆纷纷离去。 
  街上,只剩下她一人,站在原地发呆。 
  她不死心,牵着坐骑向前走。 
  劈面被一位年轻人拦住,拦住去路的大声说:“你赶快离开本村,这里不许来历不明的人乱闯。” 
  她心中疑云大起,仍然沉着地说:“这位大哥把在下当贼吗?小生是来找人的。” 
  “你已经知道敝村没有姓崔的人,怎还不走?” 
  “咦!你这人真怪,谁还骗你不成?这里的人全姓高,不信你可以到伺堂去看看。这里不是镇市,除了高姓子弟,哪会有外姓人居住?” 
  她糊涂了,说:“小生在县城各地打听,人人都说博村有崔姓族人,难道他们……” 
  “你不死心,那就问吧,你将是不受欢迎的人,没有人会给你好脸色。 
  “哦!请问附近还有另一个博村吗?” 
  “没有了。”年轻人冷冷地答,也掉头而去。 
  她仍不死心,连开数家院门请教,皆被白眼相拒,有一家干脆飨以闭门羹。最后,她到了高家伺堂,一看渤海堂三个漆金大字,便知不必再进去讨没趣了。 
  她失望地走出了村栅门,自语道:“还是到县城去打听算了,也许城里有人知道崔长青其人呢。” 
  浪费了一天工夫,回到县城,已是近午时分,到驴店交还小驴,闷闷不乐地转回客栈。 
  经过宝安寺前,她盯着寺左的张家店忖道:“该吃午饭了,何不到店里打听?” 
  宝安寺俗称铁佛寺,是本城各大丛林,里面供的佛祖全身是生铁铸造,高两丈四尺,座下的铁狮,也长一丈八,因此也叫铁佛寺。 
  寺前的广场有十余亩大小,四周都是店铺,不但是夜市所在地,白天也形成市集。广场散布着十余株大树,浓阴蔽日,也是附近的娃娃们游戏的好地方。 
  踏入张家—店,伙计含笑相迎,接到体面的客人,店伙计似乎颇以为荣,客气地请她进入雅座,巴结地问:“公子要不要喝两杯?吃些什么请吩咐,小的立即吩咐厨下张罗。 
  “不喝酒,劳驾来几味小菜,十余张烙饼便可。” 
  “小店的菜在本城有口皆碑,新上市的鹰爪栗子鸡,保证是来自京师的上品鹰爪栗……” 
  “小二哥,我要的是清淡的。”她抢着说。 
  店伙斟上一杯清茶笑道:“好,小的这就吩咐厨下张罗,公于爷请稍后。” 
  左首不远的座头,坐着三个大汉,桌上是两盘烧鸡,一碟牛脯。每人面前,堆放着糖炒栗子,炒落花生、豆、龙牙豆等等下酒物,喝酒用碗而不用杯,吃相颇为不雅,一条腿踏上长凳,大声谈笑旁若无人,看光景,都有五七分酒意了。 
  右邻,前是一个神色木然的中年人,斯文地低斟浅酌,目不旁视,似乎嘈杂的店堂,毫不影响他的酒兴。这人五官端正留了八字胡,头戴四乎巾,穿一袭青袍,身材修长,一双手白哲温润。 
  菜送来了,她向店伙计说:“小二哥,小生是外乡人……” 
  店伙呵呵笑,抢着说:“小的知道,公于爷的口音,一听便知是中州人。” 
  “小生向你打听一件事。” 
  “请问……”。 
  “南乡博村,是不是住有崔姓人家?” 
  “这个……听说有,可是小的没到过南乡,不知其详。” 
  “本城崔姓的人多不多?” 
  “有是有,公于爷可到城南去打听一下,崔姓以前是望族,城南一带大户人家多,容易打听。听说十字街的惠民药局,有位姓崔的夫于,你可以去找他问问。” 
  左邻桌一名壮汉突然眯着醉眼说:“不是我胡七吹牛,本城姓崔的人,谁也没有我清楚,该向我胡七请教才是。” 
  她心中大喜,说:“胡爷,诸指教。” 
  “哈哈!请教可不能白请,是吗?” 
  她掏出一锭碎银,递过说:“送给胡爷买壶酒润喉,怎样?” 
  胡七接过往怀中一揣,满意地说:“这还差不多,你问吧,找谁?” 
  “一位年轻人,叫崔长青。”。 
  胡七一拍大腿,笑道:“公子爷,你真问对人了。” 
  “胡爷认识他?” 
  “认识他的人,全城男女老少屈指可数,区区便是其中之一,他是博村人。”‘ 
  “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