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禁宫情劫 >

第38部分

禁宫情劫-第38部分

小说: 禁宫情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后神色一正,叹了口气道:“我也知道这不是一桩好事,但整风易俗,应该平等。若是有一个不二色的男人,提出这奏章,我会加以支持的,这老家伙自身不正,却要去干涉别人,我就看不得这种假冒伪善的自私之徒!”
  她的神色更为严厉道:“皇帝是我的儿子,我相信他不敢逆伦杀母,可是有些人太不安份了,我也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张昌宗刚要开口,武后厉色道:“你不必多说了,我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也不会做得太绝,但是有些人太不知足了,得陇又想望蜀,我就叫他什么都得不到!”
  当武后的神色转为疾厉的,就是心意已决,什么话听不进去的时候了,王怀义是深知武后的性情的,向张昌宗示眼,叫他也不必多说了。
  武后送走了张士远父子,却将王怀义叫来吩咐了一番话,当天黄昏,武后在太和偏殿召见左右丞相和内部各部大臣,也把皇帝和皇后以及国丈韦士贞找来,这等于是个小朝廷,每当有重大事情要磋商时,都是在此地召开的,天下大事,全在此地解决。
  皇帝为万民之尊,但在这个地方,他却很可怜,勉强远远地可以挨到一个座位,倒是阁老大臣坐得离武后还近一点。
  今天因为皇后也在,在皇帝身畔多安了一张凳子,国丈韦士贞在外面是气焰万丈的人,今天却连座位都挨不上,只能站在一边。
  皇帝看在眼里感到不过意,吩咐要为国丈设座,近侍总监王怀义却装作没听见。
  武后在宝座上也发脾气了:“皇帝,现在商讨的国家大事,国丈的地位虽尊,但他未入阁,这儿没有他的位子,你老是要孝顺老丈人,不妨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他!”
  皇帝在臣下面前受斥,感到很没面子,居然抗声道:“母后,这不是在金銮大殿上,孩儿应顾及尊卑之辱,没有自己坐着,让长辈站着的道理,孩儿情愿自己站着!”
  武后冷笑道:“那就随便你!”
  皇帝赌气自己站了起来,他们母子俩这一呕气,使得那些大臣都深感不安,也深自体会到今天这一场聚会,将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最苦的是韦士贞,他自己不敢去坐皇帝的位子,但也不能拂逆皇帝的要求,只有在那个位子上站着。
  跟皇帝站在一起,皇后心中有鬼,更不知如何是好。
  武后等大家坐定了,才沉下脸,拍了拍手。
  王怀义招了招手,侍卫们招进了五具尸体,正是花不都拉和他的四名弟子。
  皇帝一看又叫了起来道:“这不是雷音寺的国师和他的护法弟子吗,怎么被人杀死了,是谁杀死的呢?”
  武后道:“你不是常夸说他是罗汉转世,法力无边,有金刚不败之身吗,怎么会被人杀死的呢?”
  皇帝被问住了,膛目不知如何回答。
  武后却不谈这件事了只是沉着脸道:“各位卿家,哀家今天召集大家来,有一件重要大事宣布,皇帝失德,应予黜废!”
  谁都没想到武后竟会作此宣布的,每个人都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了。
  武后冷静地看看每个人脸上的表情,等待着他们的反应,也等候着他们的意见。
  废黜一国之君,这是极为重要的大事,史上虽有前例,但也极少发生,难怪这些大臣们要惊得呆了。
  最受惊的自然是皇帝,他一向是在母亲的严词斥骂之下长大的,对武后有着一种畏惧之感。
  但自从登基之后,他渐渐萌起了一种反抗的意识,尤其是在皇后韦氏的唆使之下,他也开始向武后顶撞,争取权利。
  武后也略作让步,让他自己作了一部份的主,把一些事务交给他去管。
  只是他自己既没有行政的经验,用的人既不行,亲武后的大臣们不合作,处处加以掣肘,所以没有一件事能够顺利办好的,皇帝委派的人员都是韦后戚党,这些人一上台,既贪且鄙,三不管先捞再说。
  这情形,使武后振振有词地说了皇帝办事不行,弄得皇帝十分苦恼,私心之中,他是倾向国丈的。
  因为在朝廷中,只有韦士贞是对他十分恭敬,把他当作个皇帝看的,遗憾的是韦士贞荐举的人实在不争气,每次都把事情办砸,叫人逮住了把柄,皇帝在廷中常受到大臣的埋怨,有几次还跟大臣当延争执起来。
  皇帝倒底是皇帝,他发了脾气,大臣们自然不能给他过份难堪,可是皇帝回到小朝廷中,在武后面前,却无法以发脾气作为手段了,挨骂多了,或是武后话说重了,皇帝总免不了要回两句嘴,武后多少也给他留点面子,但母子之间,亲情日薄。
  今天皇帝一看御书房中聚满大臣和皇后父女,以为又出了什么大纰漏,心中已暗自感到不妙,再看到那几个番僧的尸体,先还以为是党争的原故,心中还感到不高兴,认为武后做得太过,及后得知是番僧入宫行刺,才吓了一跳,但还不怎么样,他也知道是韦后他们主使的成份居多。
  因此埋怨地瞪了韦后一眼,韦后却低下头来,不敢和他正视,他正在思索如何能把事情弥补敷衍过去,那知武后接下去却是宣布要黜废他的帝位。
  因此他立刻叫起来道:“母后,这些番僧的行为,孩儿绝不知情!”
  武后冷冷地道:“这一点我相信。你还没这么大的胆子,不过他们总是受人支使的,至于谁在后面撑腰,我心里十分明白!”
  韦士贞感到武后的眼光一直在看着他,十分不安地道:“太后,兹事闹大,必须要证据的!”
  武后冷笑道:“不必要证据,人都死光了,我也提不出确切的证据,何况我要追究的也不是这些事,我叫你们看看这些尸体,只是要你们明白,我身边的防卫力量十分坚强,任何人想杀我,都没有那么容易!”
  韦士贞不能再辩了,再说下去,他等于是把嫌疑往自己身上拉,倒是皇帝道:“既是如此,孩儿就没有过失,为何要黜废孩儿呢?”
  “因为你失德,不配君临天下!”
  “孩儿有那一点失德之处?”
  “你先德之处太多了,多得不胜枚举,我说出一件最大的好了,三个月前,有人荐举韦士贞入阁参政,有些大臣反对,认为韦土贞才具不足,毫无理政经验,你却坚持此议,跟大臣们吵了起来,有没有这件事!”
  皇帝不能否认,只有点头道:“有的,孩儿认为国丈忠心耿耿,也许经验稍欠,但是入阁之后,自然会慢慢熟习的,那一位阁老都是在入阁之后才开始熟习政事的!”
  “一阁之席,参与的是举国大政,那要真才实学才行的,韦士贞有些什么本事,你不清楚,别人可明白,他入朝任事以来,办好一件事没有,你身为一国之君,居然循私情而任用非能,这就是失德之处!”
  皇帝的气焰压低了一点,但仍抗辨道:“国丈的忠心是可信的,他只是心肠较软,用错了几个人而已,孩儿已经叫他特别注意了,历来国丈,都是晋为太师入阁的,这已是不成文的规定了,唯独孩儿的岳丈未能入阁,这对孩子的面上也不好看!”
  “叫你做皇帝要你治理万民的,不是光叫你讲求面子上的好看!”
  “但孩儿若无面子,即无尊严,皇帝没有尊严,又怎诏令天下!”
  武后冷笑道:“很好,你想到尊严,我倒要同问你,那天为了韦士贞的事,你大发脾气,对朝臣们说了些什么话,你是否还记得?”
  皇帝一怔道:“孩儿不记得!”
  “你不记得我倒记得,我背给你听好了,你说——朕贵为天子,拥有四海,就是把天下都给了韦土贞,把皇帝让给他做,也没有人管得到,何况是一名阁老太师——你说过这话没有?”
  皇帝的确说过这话,而且是朝廷之上,他也不能否认,只有道:“孩儿在气头上,说话可能重了一点,因为那些大臣们说话太气了!”
  武后脸色一沉道:“你受天之大命,贵为天下之君,这是何等庄严之事,你竟然以儿戏视之,是不是失德,你以为当了皇帝,就没人能管你了,现在我就要管管你!”
  皇帝不敢作声,事实上他说了那番话也很后悔,事后皇后和韦士贞也曾私下地劝他,要跟武后争权,不能够操之过急,尤其不能这样子乱发脾气,措辞失当!
  狄仁杰在座上站起来,还没有开口,武后已经道:“丞相,你是否要为皇帝辩白,我劝你慎重一点,除非你认为天下真是皇帝一个人的,可能由得他胡闹!”
  话太重了,狄仁杰打了个冷噤,他知道武后作这个宣布是经过长久的熟思后的决定,而皇帝也的确有许多错失之处,无法再为皇帝进言了,只有道:“微臣不敢,但微臣想刑不上大夫乃古来之明训,何况于皇帝,一国之君,被黜废为庶人,有损于帝室之尊严,请太后三思!”
  武后道:“这个我考虑过了,他的帝位被剥夺了,但总是先帝的骨肉,应该有他的一份爵位的,这点我也无权加以裾夺,除非他又做了些不可原谅的事,他原来是庐陵王,现在还是庐陵王!”
  皇帝急了道:“母后,您不能就这样把我贬下去的!”
  武后脸色一沉道:“你看我能不能!”
  接着她又作了另一道宣布:“国丈韦士贞,导君失德,罢削一切现职爵位,流徙龙州!”
  皇帝都垮了,韦士贞自然失了靠山,何况韦士贞在朝中不结人缘,这些大臣连帮他说话都没一个!
  武后作了两项重大的宣布后,对各部大臣道:“你们商量一下,如何草诏,在明天早朝时宣告!”
  秋仁杰忙道:“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大位继统之事也请大后速作指示!”
  “这是大事,我不能草草作决定,还是留在早朝时,问问大家的意见吧!”
  “明日早朝,由何人主持呢?”
  武后想了一下道:“哀家亲自临朝,目前找谁来代替都不适合,你们也商量看看,有过前车之鉴,你们也要慎重一点,国家大业,可不能再糊里糊涂,交在个小孩子的手上,他们多用点心恩!”
  说着她就退了,留下一个呆若木鸡的庐陵王。
  
  天马 扫描,怜莲 OCR,旧雨楼独家连载 

 

 
 : 
 

 34 016 





 
第十五章 废黜大唐王中宗
 
  大唐中宗就是这样地被废黜了。
  照理说,大后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的,但武后这位太后却不同,她在做皇后时,就控制着大权,当了太后,也没交出过大权。
  在外,她有军政,护公李靖和翼公秦叔宝一直是她的支持者,而这两人所能掌握的兵力,几乎是全国五分之三的实力,最重要的是她有张氏父子的支持,李秦二人的关系和渊源也是从张家父子身上产生的。
  有了这一股雄厚的势力,她的地位自然安于泰山了。
  韦氏失势,戚党株连,连根都被拔除了,甚至于个小小的县今,只要是韦士贞身上的关系,也全被罢黜了。
  策动番僧入宫行刺的真正主谋是武三思,他却靠武后的关系,得以幸免,仍然保有了大将军的头衔,只是更不得志而已。
  武后那天临去时说的那番话也别有深意的,她说大家别再糊里湖涂,又捧个小孩子上台,是指豫王而言。
  豫王是高宗幼子,不过不是嫡出,是刘贵妃的儿子。高宗不能生育对外是个秘密,在宫内知者也无多,甚至于高宗自己都不知道,武后自然是清楚的。
  因为她的儿子是她跟张士远的私生子,刘贵妃的儿子是怎么生的也是笔糊涂帐,武后自然不能掀她的底来打自己的嘴巴。
  皇帝多个儿子没关系,了不起多分一块封地,给一个亲王的爵衔位而已。
  中宗被贬,照道理说豫王是最够资格的人,可是他才十七岁,武后所说的小孩子分明是指他而言,因此,没有一个人敢把他提出来的!
  所谓没有人,只是指那些掌有权势的各部大臣而言,朝臣中倒不是没人提出,但六部大臣部加以反对,豫王继统之说也就不了了之了。
  大宝之位虚悬了两个多月,一直难以决定,朝政由太后亲摄,倒是没有紊乱,而且她洞察为明,做得有声有色,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豫王在府中暴毙,据说是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病了三天就一命呜乎,最够资格继统的人死了,那些钻豫王的门路,拥豫派的人也凉了。
  他们对豫王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暴病而卒自然有很多怀疑,可是谁都不敢多说一句,因为张昌宗不但统率了禁军,也掌握着密探的大权,一言之不慎,立有杀身之祸!
  武后对这件事的反应十分冷淡,只吩咐为豫王隆重治丧,但她却召了张昌宗进宫查询,见了面就问道:“昌宗,这件事是不是你干的?”
  这种谈话自然是最秘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