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农业中华 >

第265部分

农业中华-第265部分

小说: 农业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与重视想办法供应市民面粉和黄油的德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导致苏军的占领区一直处于反抗和动乱之中。而苏联作战部队自己也在缺粮。

苏联不得不用珍贵的矿产品从中国换取粮食。

苏联不得不和德国人采取相同的政策。德国是侵吞和没收犹太人的土地和田产,上升到了民族矛盾。但是无论怎样,维持了欧洲人的好感。

苏联则没收所有人的土地和财产,组建集体农庄和工厂,这虽然解决了绝大多数人的工作问题,但是这是一个缓不救急的局面。并且很容易弄成内部各阶层的矛盾。问题就在俄国留下来的底子太薄,苏联想要强大,想要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就必须牺牲掉一部分人的利益。

好在德军与苏军摩擦不断,但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而呈现了一个斗而不破的局面。

两国的大军都在向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中东进发。

苏军已经开始研制火箭炮。苏军在和中**队的几次摩擦中,学会了怎样制造和使用这种武器。只是作为一个火力支援兵种。德国的方向其实与美国相似,只是德国的原子弹研究并没有停止,而是接近成功。

不过中美两国签订的合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设置,迫使德国不得不想想,这个武器研究出来,到底是福还是祸。从公报中可以看到。中国和美国不是造不出这种原子弹,而是禁止制造原子弹。作为限制远程火箭威力的一部分。

并且把拥有原子弹作为能够参战或者提前攻击的条件之一。

德国不敢想象中国和美国参战后,德国所面临的局面。德国是宣布同意签署禁止发展核武器,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第三个国家。并把指责英国在大西洋上进行核试验。

英国也大吃一惊。英国确实在做一些核裂变的实验,但是离成功还非常远。

同样吃惊的还有斯大林,经过紧急会议之后。斯大林决定同意签署禁止发展核武器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条约。所以苏联是第四个签约国家。原子弹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苏联对这方面研究很少。这种威力巨大的炸弹对于哪个人口集中的城市都不是好消息。与其千人所指,还不如在国际原子能机构中分享到核技术。最重要的是中国,一个沉默的大国把这个作为战争的前奏。美国能造出原子弹?很值得怀疑。

德国加入后,这就形成了一个反核轴心。苏联不愿意因为这东西而被肢解。中美德联合在一起。绝对有肢解苏联的能力。

中国对于德国和苏联科学家和外交使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将沿海的一座二十四层的大楼划给原子能机构作为研究和办公的地方。一直在做热核电池研究的费米充当了第一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

费米被告知,中国绝不会拿出人工智能和纳米制造的技术。所以费米必须在没有这两项技术的条件下,带领原子能机构的科学家们研制一种低纯度燃料的核辐射利用装置。

费米虽然在中央研究院担任科学家,不过实际上这两项技术接触并不多。

“多方面发展是必然的趋势,美国发展了纯机械式的计算机,而电子管就真的不如晶体管和光传输?恐怕还是制造技术的限制。有一些学生已经提出了疑问,认为光缆的信息容量和速度确实快。但是成本太高。所以我们国家形成了光电两套传输系统。可是如果电传输系统如果同样能够达到信息传输的效果。就算信息容量和速度不够,也是能够节约大量资源的一种方案。”

张春对调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费米和相关研究人员说。

“所以制造工艺与制造技术是突破的关键。我相信各位的职业操守,国家有国家的机密,国之大器不可以示于人。我希望各位在保守国家机密的条件下走出另外一片天出来,这同样将造福与人类。”

“我们是面对英灵河宣过誓的。我们会利用好这些国际资金与国际技术专家,完成既定的研究任务。”费米代表自己的手下向张春保证道。

张春笑了。每个人肩上都拍了一下。

单靠个人的宣誓是没有用的。这些人中至少有五名暗月的人。同时其它服务机构也将陆续派驻其它情报人员。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园区被与周边隔离开来。是安全需要,同时也是为了保密需要。

中国虽然很早就放弃了电子管,但是中国研究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制造加工习惯还在。他们很快就对电子管技术进行重新梳理,对美国和德国提供的机械计算器和电子计算装置进行改造。同时对于如何制造大尺寸热核材料用于发电提出了设计。这当然是基于原始石墨堆技术基础上改良的结果。而这是被中国认为效率太低而放弃了的技术。

要知道在青海的核聚变研究所的全新设计的超导磁约束环正在紧张的制造中。这一次,他们有信心完成持续发电。

高温超导技术的突破,让交通系统看到了电气磁悬浮列车成为了可能。其中解决的主要是不依靠电线杆的电传输的问题。中国的交通系统,特别是中部地区已经完成了全封闭和自动化改造。但是因为电力传输问题。导致现在还在使用内燃机。内燃机成为了限制列车速度,包括列车运行环境的一大障碍。交通部已经提出了在今后一个五年,逐渐淘汰内燃机,而全部使用电气机车,交通系统再次升级速度和智能化。把交通系统变成真正的特斯拉设想的时空隧道。

其实现在坐上高速列车已经有了时空隧道的错觉。

很多项目,即使是他最终的目标是错误的,但是相关基础技术的突破都将给整个科技带来变化。上海的原子能机构就是要解决对电子如何利用的问题。

“我们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是人类的科学家,而不是某个国家,某个财团的科学家。我们的研究成果将为整个人类造福,而不是为了某个人或者某个财团造福,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专利和钱财。你们研究的技术将被公开。所以我希望认可这个誓言的人能够留下来,不认可这个誓言的人,恐怕留下来也没用。”

费米对七百多个来自苏联,德国和美国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外籍科学家分发誓言,并组织宣誓活动。这也是宣布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宗旨和理想。

其实已经有很多人已经返回国内了,表示这个观点他们不能接受。但是大部分科学家们留了下来。

第六十二章绝地反击的英国

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的,除了美国德国和苏联的一些大学。

国内主要是北京的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特别是各部委的研究咨询机构。同时上海围绕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在以复旦大学为基础,在扩建学校。

一些中学生毕业后会在上海接受基础学习,然后报考研究生,才能进入新民大学,西北大学,敦煌大学这样的超一流的学校。很快,原本以为复旦大学将成为国际一流大学的外籍研究员们知道,这在中国仅仅是一个基础大学而已。

“如果在电学上有所突破,复旦大学才有可能成为超一流大学。”

复旦大学的老师和教授们对此抱着很现实的希望。

国际原子能机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德国的慕尼黑,苏联的斯大林格勒建设一个核能发电厂。所以这三个城市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来进行相关事务。

四个大国隐然有重新在国联之外独立的态势。而没有加入的英国成为了世界上各国眼睛盯着的地方。这让丘吉尔非常难受。

十一月,丘吉尔到访华盛顿,与罗斯福进行了会谈。他需要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罗斯福热情地接待了他,但是除了推销军火以外,罗斯福对中国的其它事情采取中立或者回避的态度。

只有在联合遏制德国和苏联的扩张达成一致。认为不能再让德国和苏联这样扩张下去。英国的盟友已经不多,美国和英国应该结成同盟,组建盟军联合司令部,在中东和北非投入对德作战。欧洲大陆不能一直被德国这样占领下去。要支持法国复国,毕竟法国在非洲还有一些殖民国家,利比亚还有一支六万多人的法**团。

美国当然不能就这么帮助英国和法国。美国要求用中东的时候以及秘密建议一个欧美航天中心。建设航天中心必须的雷达测控站。这些测控站要在盟军的直接管辖之下。关于地球同步轨道。目前北天球已经被众人占领,并很可能向南天球渗透。所以美国可以支持英国发射人造卫星,在同步轨道占有一席之地。

罗斯福认为为了达到与中国相抗的目的,英国应该允许澳大利亚,印度波斯和阿拉伯、非洲国家独立。加入欧美航天中心,与中国分庭拮抗。所以英国加不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都不重要。核能发电技术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公开,世界上有能力的国家都能发展自己的核电技术。但是不要制造原子弹,原子弹确实是禁区。美国的道理很简单,不管怎样,都要有对抗,有对抗才会有钱途。美国才能浑水摸鱼。如果能够拉下中国,那就是最好的。

丘吉尔却沉默了。现在的英国就靠殖民地才能够有抵抗德国实力。允许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独立,英国当然可以扶持忠于自己的政府。但是这等于开了别国同样影响这些国家的口子,而最容易替代英国的正是美国。

丘吉尔是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首相,现在确实非常困难,但是真的困难到了解散帝国的地步?困难到了看着被盟国落井下石的地步?一战过后,国际金融中心曾经转到了美国。不过现在美国发生了内乱,美国在努力怎样维持自己大国的地位。英国就该放弃。

丘吉尔不会。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曾经以为是虚弱不堪的大国。现在却显露出了从未曾有的强硬。挤垮了日本,削弱的苏联,从美国的嘴巴里硬夺走了菲律宾,很可能还会吞掉夏威夷。这还是中国并未统一的情况下。中国在阵痛中完成了整合,这个整合的速度快得惊人。美国可以与中国做生意,英国为什么不可以?

丘吉尔并未与美国达成什么协议。而是直接飞到了上海。这是不告而来。如果上海不接待,丘吉尔的飞机也要降下来加油。不然会直接坠毁在中国。由于毫无准备。所以伍豪直接带着外交部的人与丘吉尔进行了会谈。英国,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领土和殖民地横跨世界各大洲。所以丘吉尔有霸王硬上弓的本钱。

会谈很顺利,伍豪答应在中东战局中保持中立,答应为德国和英国和谈做中间人,地点可以选在上海。

英国可以签署不发展核武器的协议。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同意让研究成果公布于众。

“中东和北非,大英帝国的利益核心,绝不会放弃。”丘吉尔非常严肃:“我想知道中国的态度。”

“中国对中东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不过中国希望各国能够和平相处。”伍豪微笑着说。

“中国对于德国吞并欧洲大陆持什么态度?”

“中国政府不会干涉各大洲的内部事务。”

丘吉尔笑了。

英国面对现在的危局,牺牲掉法国又怎么样?德国并没有逼迫英国,相反在海上和地中海都保持了克制。反而和苏联冲突不断。在中东,英国说是核心利益,但是如果苏联和德国为了中东打起来。英国倒是乐见其成。扔掉中东又怎么样?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是美国的美孚,他们更着急。

美国在中东朝英国背后下刀子,现在更加是摆明了要肢解英国,把自己当傻子。丘吉尔笑的很开心。

盟国?大英帝国独自干又怎么样?其它国家该谁死谁死。

丘吉尔回国,但是外交大臣留了下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赶到了上海。

英国和德国两个外交部长进行了闭门会谈。中国外交部并没有参与,真正做到了不干涉。只是英德两国外交部长离开时脸色都不好看,显然并没有达成协议。

两国的外交部长移到慕尼黑,这次加上了苏联的外交部长。不过对中东问题依然没能达成任何协议。

但是有一点已经非常确定。英国已经放弃了帮助法国复国,默认了德国在欧洲大陆的所作为。现在的争议在中东和北非这是世界的油桶。三个国家都想在这里获取最大的利益。

法国终于明白了要发生什么事了,戴高乐将军在利比亚进行了演讲,反对三国瓜分中东,号召所有的法国人到利比亚,组建自由法国政府。1940年年末,法国南部,几千万人在德国战机的呼啸之下,逃出法国,戴高乐集中了全部的海军和志愿民用舰船,开始了大撤离。

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也开始组建非洲军团。只是人的问题好解决,粮食武器怎么办?

美国政府显然没有料到丘吉尔居然有如此大的魄力要和德国进行和谈,也没有想到这种和谈还真的局部达成了。至少德国没有对英国本土有任何动作。

英国虽然没有明确抛弃美国,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