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31部分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31部分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毕渡盟津,诸侯咸 会,曰:“孳孳无怠!”〔10〕武王乃作《太誓》。〔11〕告于众庶:“今殷王 纣乃用其妇人之言,〔12〕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13〕离逷其王父母弟,〔14〕 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15〕用变乱正声,〔16〕怡说妇人。〔17〕故 今予发维共行天罚。〔18〕勉哉夫子,〔19〕不可再,〔20〕不可三!”〔21〕

【注释】〔1〕“王子比干”,或以为纣之诸父,或以为纣之庶兄。比干谏纣,纣 剖比干观其心。详见本书《殷本纪》。〔2〕“箕子”,或以为纣之诸父,或以为纣之 庶兄,封于箕(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箕子见纣杀比干,佯狂为奴,纣囚之。详见本 书《殷本纪》。〔3〕“太师疵、少师彊”,太师是乐官之长,少师是太师之佐,“疵”, 音 c9,《汉书?古今人表》作“庛”。按《书?微子》提到“父(太)师、少师”,前 人多以为是箕子、比干,恐非,当即此二人。〔4〕“徧”,同“遍”。〔5〕“伐”,
《集解》徐广曰:“一作‘灭’。”〔6〕“戎车”,兵车。“戎车三百乘”,《书?牧 誓》序作“戎车三百辆”。《孟子?尽心下》作“革车三百两”,革车亦兵车。《逸周 书?克殷》作“三百五十乘”。〔7〕“虎贲三千人”,《牧誓》序作“虎贲三百人”, 是按战车一辆配备虎贲一人。《孟子?尽心下》及其他古书同《史记》,是按战车一辆 配备虎贲十人。《逸周书?克殷》孔晁注认为战车三百五十辆应配备“士卒三(二)万 六千三(二)百五十人,有虎贲三千五百人”。按虎贲为王之近卫,战时为劲旅,《周 礼?夏官》有虎贲氏。《司马法》佚文记战车编组有三十人制和七十五人制两种,三十 人制是由甲士十人、步卒二十人组成,若以甲士为虎贲,正与此合;七十五人制是以甲 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组成,则是孔晁注所据。他是以七十五人为一车,乘以三百五十, 共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两“二”字均误作“三”,应据此纪《正义》改正),虎贲数 不计在内。〔8〕“甲士”,着铠甲的战士,区别于徒卒。“甲士四万五千人”,各书 无此说。此四万五千人,按三百乘计,每乘合一百五十人,是七十五人制的两倍。〔9〕 “十一年十二月戊午”,《书?泰誓》序“十二月”作“一月”,这是因为改殷正为周
 
正。〔10〕“孳孳”,同“孜孜”。“孳孳无怠”,勤勉不怠。〔11〕“《太誓》”, 即《泰誓》。按司马迁所见《泰誓》乃汉景帝时民间所献,附伏生今文《尚书》二十八 篇而传,今佚。古书所引与今本《泰誓》有明显不同。〔12〕“妇人”,指殷王的配偶。 “妇人之言”,指妲己之言。本书《殷本纪》谓纣“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13〕 “三正”,《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前人多以阴阳五行释五行, 天、地、人三统释三正(或以夏、殷、周三正释三正)。按《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有“故 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之语,《汉书?律历志》解三辰为日、月、斗,五行为辰星(水 星)、荧惑(火星)、太白(金星)、岁星(木星)、填星(土星)五星。并以天、地、 人三统合三辰,五行合五星。疑三正即三辰。故这里说“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近 人或释三正为三公、三卿或“二三正”(二三大臣),参看刘起釪《释尚书甘誓的五行 与三正》(《文史》第七辑)。〔14〕“离逷”,离开、疏远。“逷”,音 t@,同“逖”。 “王父母弟”,祖父母叫王父、王母,“王父母弟”是说出自同一祖父母的兄弟。〔15〕 “淫声”,下流音乐。本书《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16〕“正声”,典雅的音乐,对淫声而言。〔17〕“怡说”,取悦。〔18〕“发”, 以名自称。“共”,同“恭”。〔19〕“夫子”,是对男子的称呼。〔20〕“再”,第 二次。〔21〕“三”,第三次。以上是据汉代流传的今文《泰誓》。


二月甲子昧爽,〔1〕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2〕乃誓。武王左杖黄钺,〔3〕 右秉白旄,〔4〕以麾。〔5〕曰:“远矣西土之人!”〔6〕武王曰:“嗟!我 有国冢君,〔7〕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8〕千夫长、百夫长,〔9〕 及庸、蜀、羌、髳、微、?、彭、濮人,〔10〕称尔戈,〔11〕比尔干,〔12〕 立尔矛,〔13〕予其誓。”王曰:“古人有言‘牝鸡无晨。〔14〕牝鸡之晨,惟 家之索’。〔15〕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16〕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17〕 昏弃其家国,〔18〕遗其王父母弟不用,乃维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19〕 是信是使,俾暴虐于百姓,以奸轨于商国。〔20〕今予发维共行天之罚。〔21〕 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22〕乃止齐焉,〔23〕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 六伐七伐,〔24〕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25〕如虎如罴,〔26〕如豺 如离,〔27〕于商郊,不御克儆,〔28〕以役西土,〔29〕勉哉夫子!尔所不勉, 其于尔身有戮。”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


【注释】〔1〕“二月甲子昧爽”,《书?牧誓》作“时甲子昧爽”,无“二月”。 “二”,《集解》徐广曰:“一作‘正’。”以为殷之正月,当周之二月。“甲子昧爽”, 甲子日拂晓。〔2〕“朝”,天亮时,比昧爽约晚一个时辰。“牧野”,在今河南淇县 西南,为纣别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之城郊。一说“牧野”即《尔雅?释地》所说“邑 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的牧、野,是指远郊和远郊以外。〔3〕“杖”, 拄。“黄钺”,黄色的铜钺。〔4〕“秉”,握。“白旄”,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用 以指挥。〔5〕“麾”,音 hu9,指挥。〔6〕“远矣西土之人”,《牧誓》“远”作“逖”, 义同。“西土之人”指殷王畿以西各国之人,即周人及下庸、蜀、羌、髳、微、?、彭、 濮等族之人。这句话是表示慰劳其辛苦。〔7〕“我有国冢君”,《牧誓》“有”作“友”, “国”作“邦”。按“有”与“友”通。“国”字是避汉高祖刘邦讳改字,本应作“邦”。 “冢君”,大君。〔8〕“亚旅”,《诗?周颂?载芟》“侯亚侯旅”,《毛传》:“亚, 仲叔也;旅,子弟也。”可能是掌管族众的军官。“师氏”,是训练王子弟并率之守卫、 作战的武职。商周时期军队的最高一级编制是师,师氏应即师的长官。〔9〕“千夫长、
 
百夫长”,千人之长,百人之长。《司马法》佚文(《左传》哀公十三年疏、《周礼?夏 官?大司马》疏引)称之为“千人之帅”、“百人之帅”。根据甲骨卜辞,殷王“登人” 常以百人、三百人、五百人、千人、三千人、五千人为计,百人、千人应是当时军队编 制的基本单位。〔10〕“庸”,国名。春秋时期的庸国在今湖北竹山县东南。“蜀”, 国名,在今四川成都市。“羌”,国名,在今甘肃南部和青海东部一带。“髳”,音 m2o, 国名,或以为即春秋时期的茅戎,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微”,国名。或以为在今陕 西眉县。“?”,音 l*,国名,或以为即春秋时期的卢国,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南。“彭”, 国名,春秋时期的彭国在今湖北房县。“濮”,音 p*,国名,春秋时期的濮国在楚之西 南。以上八国均在殷之西土,为周的与国。参看顾颉刚《牧誓八国》(见《史林杂识》)。
〔11〕“称”,举。“戈”,钩兵。〔12〕“比”,并排相互联接。“干”,盾。〔13〕 “立”,拄立。“矛”,刺兵。〔14〕“牝鸡无晨”,母鸡不叫明。喻妇人不应掌权。
〔15〕“索”,尽。“惟家之索”,败尽家财。〔16〕“今殷王纣维妇人言是用”,《牧 誓》作“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按殷纣之名,古书或作“受”、“受德”。〔17〕“自 弃其先祖肆祀不答”,《牧誓》作“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读为“泯弃”(见 王引之《经义述闻》),这里释为自弃。“其”,释“厥”字。“肆”,陈设。“答”, 回报。〔18〕“昏弃其家国”,《牧誓》作“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这里多出“家 国”二字,并自“遗”字以下另起一句。〔19〕“维”,《牧誓》作“惟”。“多罪逋 逃”,指逃亡罪人。“逋”也是逃的意思。“是崇是长”,加以推崇、尊重。古代奴隶 主贵族认为隐匿从别人那里逃亡出来的奴隶或罪人是极大的不义。这里武王用以指责 纣。〔20〕“国”,《牧誓》作“邑”。“奸轨”,同“奸宄”。在外作乱叫“奸”, 在内作乱叫“宄”。〔21〕“维共”,《牧誓》作“惟恭”。〔22〕“不过六步七步”,
《牧誓》“不过”作“不愆”。“愆”、“过”义同。古代作战最重阵法即队列,这里 是讲队列行进。〔23〕“乃止齐焉”,每行进六、七步就要停一下,以保持整齐。〔24〕 “不过于”,《牧誓》作“不愆于”。“伐”,击刺。〔25〕“桓桓”,勇武貌。〔26〕 “如虎如罴”,《牧誓》作“如虎如貔,如熊如罴”,这里有省略。“罴”,音 p0,俗 呼人熊。〔27〕“如豺如离”,《说文》:“离,山神兽也。”字亦作“魑”、“■”。
《牧誓》无此句。〔28〕“不御克儆”,《牧誓》作“弗迓克奔”,“御”、“迓”义 近。此句意思是不迎击前来投降者。〔29〕“以役西土”,以为我西土所使。

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1〕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
〔2〕以大卒驰帝纣师。〔3〕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 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4〕纣走,反入登于鹿台 之上,〔5〕蒙衣其殊玉,〔6〕自燔于火而死。〔7〕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诸侯, 诸侯毕拜武王,武王乃揖诸侯,诸侯毕从。武王至商国,〔8〕商国百姓咸待 于郊。于是武王使群臣告语商百姓曰:〔9〕“上天降休!”〔10〕商人皆再拜 稽首,〔11〕武王亦答拜。〔12〕遂入,至纣死所。武王自射之,三发而后下车, 以轻剑击之,〔13〕以黄钺斩纣头,〔14〕县大白之旗。已而至纣之嬖妾二女,
〔15〕二女皆经自杀。〔16〕武王又射三发,击以剑,斩以玄钺,〔17〕县其头
小白之旗。〔18〕武王已乃出复军。〔19〕


【注释】〔1〕“距”,通“拒”,抵御。〔2〕“师尚父”,即上文“太公望”。 “百夫”,百夫长。“致师”,挑战。〔3〕“大卒”,《逸周书?克殷》作“虎贲戎 车”,《正义》云“大卒,谓戎车三百五十乘,士卒二万六千二百五十人,有虎贲三千
 
人”,所据乃孔晁注。但孔晁注非释“大卒”,而是释“三百五十乘”,与此无关。按 古代军队编制有卒一级,一般为一百人,但《管子?小匡》和《国语?齐语》所记管仲 治军的卒是二百人。上文“四万五千人”,合每乘一百五十人,为七十五人制的两倍, 或即此“大卒”。〔4〕“畔”,同“叛”。〔5〕“鹿台”,台观之名。亦称南单之台 或廪台,在今河南淇县,据说其大三里,高千尺。纣把赋敛所得的钱积存其中。〔6〕 “蒙衣其殊玉”,本书《殷本纪》作“衣其宝玉衣”。“殊玉”,价值非常之玉,即宝 玉。《逸周书?世俘》云“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以自焚”。后世以玉衣敛葬叫玉 匣,或与此种葬俗有关。〔7〕“燔”,音 f2n,焚烧。〔8〕“商国”,指朝歌。〔9〕 “百姓”,商的族众。〔10〕“休”,善,福。〔11〕“拜”,拜手,跪而拱手,头俯 至手,与心平。“稽首”,即拜而拱手下至于地,头亦下至于地。“再”,表示两次。
〔12〕“答拜”,回拜。〔13〕“轻剑”,《克殷》作“轻吕”,轻吕为剑名。〔14〕 “黄”,形容金属的色泽。出土铜器铭文往往在各种金属名前冠以赤、黄、玄、白等字, 这些字都是表示色泽。〔15〕“嬖妾二女”,一为妲己,一不详。〔16〕“经”,上吊。
〔17〕“玄”,黑色。〔18〕“小白之旗”,此据《逸周书?克殷》,同书《世俘》及 他书或作“赤旗”。〔19〕“武王已乃出复军”,以上除“蒙衣其殊玉”句出《逸周书?世 俘》,其他是据《逸周书?克殷》。


其明日,除道,〔1〕修社及商纣宫。〔2〕及期,百夫荷罕旗以先驱。〔3〕 武王弟叔振铎奉陈常车,〔4〕周公旦把大钺,毕公把小钺,〔5〕以夹武王。〔6〕 散宜生、太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