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171部分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71部分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跸骄吃嫉苯窈颖北辈俊⒈本∈小⒘赡蟛考澳诿晒懦喾迨幸阅弦恍〔糠值厍技唬手吩诮癖本┏乔髂稀!126〕 “信都”,县名,故治在今河北冀县城关镇。〔127〕“张敖”,赵王张耳之子,高祖 五年(公元前二○二年)嗣位,并娶高祖及吕后之女鲁元公主为后。汉高祖九年,因其 臣属谋杀高祖未遂,废王位,降封宣平侯。敖死于高后六年(公元前一八二年),谥“武”。 “鲁元太后”,汉高祖及吕后之女,因其食邑于鲁,且为长女(元有长义),号鲁元公 主。嫁张敖,为赵后。惠帝时吕后专政,齐悼惠王为避祸,献城阳郡为鲁元公主汤沐邑, 尊鲁元公主为太后,所以又号鲁元太后。后死于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按,张 侈为张敖前妻(一说是后宫美人)之子,并非鲁元公主亲生,吕后封鲁元公主之子张偃 为鲁王,怜其年少孤弱,所以又封其同父异母的兄弟侈、受(寿)二人为侯。〔128〕 “侯侈有罪”,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信都侯张侈在文帝即位之初“以非正 免”,就是说免爵的原因是他既非鲁元公主所生,当初就不当封侯。〔129〕“乐昌”, 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南乐西北。〔130〕“张受”,本书《吕太后本纪》及《张耳陈余 列传》记其人名“寿”。按,张受(寿)亦非鲁元公主亲生,后即因此与信都侯张侈同 于文帝初被削爵。〔131〕“祝兹”,县名,故治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南。〔132〕“建陵”, 县名,故治在今江苏新沂南。〔133〕“大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引见赞礼。按,
《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张释(泽)封侯的原因是“劝王诸吕”。〔134〕“宦者”, 即宦官、寺人。宫廷中供使役的阉人。张释(泽)后任宦者令,成为宦官的首领。〔135〕 “张泽”,本书《吕太后本纪》及《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释”,《汉书?高 后纪》记其人名“释卿”。〔136〕“夺侯”,按,张释(泽)本吕后亲信,吕氏被诛 灭后,他也就失势免爵。〔137〕“东平”,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汶上北。〔138〕“吕 庄”,《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其人名“庀”。“庀”,音 pǐ。〔139〕“阳信”, 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无棣东北。〔140〕“典客”,官名,掌管接待少数民族首领及诸 侯来朝事务,后改称大行令、大鸿胪,为九卿之一。“赵王吕禄”,吕后次兄吕释之子,
 
高后元年(公元前一八七年)封汉阳侯(一作胡陵侯),八年,封赵王,又为上将军, 统率北军,与吕产同为吕氏集团的核心人物,吕后死后在汉将相诛灭吕氏的事变中被 杀。“赵”,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北中部、南部,山东高唐、德州市以西, 临清以北地区,及河南内黄、浚县(濬县)、滑县等地,都邯郸,故治在今河北邯郸市 城区。〔141〕“车骑将军”,汉代将军名号,是一种高级武职。“太后”,指汉文帝 生母薄氏,薄氏本是魏王豹宫人,后入汉王刘邦后宫,生子刘恒。刘恒被封为代王,薄 氏从子居代,为代王太后。代王被汉大臣迎入长安为帝,薄氏后亦至长安,改号皇太后, 死于景帝前二年(公元前一五五年)。其事迹详见本书《外戚世家》。〔142〕“易”, 谥号。按,薄昭于文帝前十年(公元前一七○年)因杀死皇帝使者,畏罪自杀。文帝因 是外家至亲,未绝其封,命其子戎奴嗣位。〔143〕“壮武”,县名,故治在今山东胶 县东北。〔144〕“家吏”,汉代家吏是太子官属,但刘邦初起,为汉王之前不置太子, 此家吏当是泛指王侯贵官私家所用的管事人员。“山东”,战国秦汉时期对崤山(今河 南洛宁北)或华山(今陕西华阴南)以东广大地区的习惯称呼。〔145〕“代中尉”, 王国中尉掌管国中军事,职权与郡都尉相当。〔146〕“骖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 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车右,以免倾侧。骖乘即乘车时在车右陪乘。“骖”,音 cān。 “邸”,音 dǐ,王侯府第。汉制诸侯王皆在长安置邸,以供入朝时居住。〔147〕“卒”, 终于。〔148〕“清都”,《汉书?文帝纪》作“清郭”,本书《孝文本纪》作“靖郭”, 乡邑名,其地今不可考。又《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记驷钧封“邬侯”,邬为县名,故 治在今山西介休东北。〔149〕“齐哀王”,齐悼惠王刘肥之子,名襄,惠帝七年(公 元前一八八年)至文帝前元年(公元前一七九年)在位,谥“哀”。其事迹详见本书《齐 悼惠王世家》。〔150〕“钧有罪”,据《汉书?外戚恩泽侯表》,驷钧获罪是因为在 济北王刘兴居举兵反叛时,没有采取必要的行动救援被叛军攻击的郡县。〔151〕“周 阳”,县名,故治在今山西绛县西南。〔152〕“淮南厉王”,指汉高祖刘邦幼子刘长, 刘长于高祖十一年(公元前一九六年)封淮南王。文帝前六年(公元前一七四年)因骄 恣不法,并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反,擅杀无辜等罪名被废,流放蜀郡严道邛邮(今四 川荥经西),途中不食而死。谥“厉”。其事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淮南”, 诸侯王国名,汉初辖境约当今河南信阳市,湖北红安、黄冈以东,安徽淮河以南,长江 以北地及河南固始、商城等县和江西全省,都寿春,故治即今安徽寿县城关镇。〔153〕 “樊”,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济宁市东。〔154〕“睢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商丘 市城区。〔155〕“韩家子”,谓战国时韩国贵族旧家之子。“北地”,郡名,辖境约 当今宁夏贺兰山、青铜峡、山水河以东及甘肃环江、马莲河流域,治义渠,故地在今甘 肃宁县西北。〔156〕“元朔”,汉武帝年号,共六年,公元前一二八年—— 前一二三 年。〔157〕“侯辟方有罪”,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蔡辟方“坐搏揜,完 为城旦”,也就是因博击他人并夺取财物而判剃去鬓毛,服筑城四年的徒刑。〔158〕 “管”,邑名,属故市县,故治在今河南郑州市城区。王先谦认为“管”为“菅”之误。 菅,县名,故治在今山东济阳东。〔159〕“侯戎奴反”,当是参加吴楚七国发动的叛 乱。下“侯偃反”、“侯广反”,皆指此事。〔160〕“瓜丘”,《汉书?王子侯表》 作“氐丘”,似皆误,当从司马贞《索隐》作“斥丘”。斥丘,县名,故治在今河北魏 县西北。〔161〕“营”,故地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营丘山下。一说在今山东昌乐东 南,后置县,名“营陵”。〔162〕“平”,谥号。〔163〕“杨虚”,县名,故治在今 山东茌平东北。〔164〕“恭侯刘将庐”,本书《齐悼惠王世家》、《汉书?诸侯王表》、
《王子侯表》及《高五王传》皆记其人名“将闾”。将闾后为齐王,死后谥“孝”,此 记其谥“恭侯”,显然有误。按,据《汉书?王子侯表》,齐悼惠王子另有名安者封杨 丘侯,谥“共”。“共”与“恭”通。《史记》本表无此人,而把他的谥号及“有罪国
 
除”之事记在杨虚侯将庐名下,似有脱误。“杨丘”即“阳丘”,亦县名,故治在今山 东章丘西北。〔165〕“侯将庐为齐王”,当时文帝分齐地封齐悼惠王子六人为王,齐 王仅领一郡之地,辖境约当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较汉初大为缩小。
〔166〕“有罪国除”,按刘将闾为齐王,共在位十一年,景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 年)吴楚七国之乱时,齐国没有参加叛乱,胶西、菑川、济南三国以兵围齐,情势危急, 刘将闾不得不与三国通谋,尚未定约,汉将栾布、曹寄击破三国兵,将移兵伐齐,刘将 闾畏罪自杀。景帝认为他曾同叛军对抗,与三国通谋是迫不得已,并非本意,非但没有 追究罪名,而且予以谥号,立其太子寿为齐王。文帝前十六年“有罪国除”之说不确。 据《汉书?王子侯表》,杨丘侯刘安之子偃嗣位后因罪削爵,《史记》此表可能把杨丘 侯之事误放在杨虚侯名下。〔167〕“朸”,或作“扐”,音 lì,县名,故治在今山东 商河东北。〔168〕“济南”,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邹平、章丘、济阳及济南 市地,都东平陵,故治在今章丘西。济南王刘辟光为吴楚七国之乱的发动者之一,于景 帝前三年(公元前一五四年)兵败自杀。〔169〕“安都”,县名,故治在今河北高阳 西南。〔170〕“侯志为济北王”,济北王刘志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
〔171〕“平昌”,县名,故治在今山东商河西北。〔172〕“卬”,音 2ng。〔173〕“胶 西”,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胶河以西高密县及其附近地区,都高密,在今高密 西南。胶西王刘卬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4〕“武城”,邑名, 即春秋鲁之南武城,汉于其地置南城县,故地在今山东费县西南。〔175〕“菑川”, 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淄博市及寿光、益都等县部分地区,都剧县,故治在今寿 光南。菑川王刘贤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6〕“白石”,邑名, 属安德县,故地在今山东陵县南。〔177〕“胶东”,诸侯王国名,辖境约当今山东平 度、莱阳、莱西等县及即墨、胶县北部地区,都即墨,故治在今平度东南。胶东王刘雄 渠后亦参与发动吴楚七国之乱,兵败自杀。〔178〕“波陵”,《汉书?高惠高后文功 臣表》作“沶陵”,古地名,疑在今湖北保康、南漳、宜城一带沶水所经地区,确切地 点今不可考。“沶”,音 yí。〔179〕“阳陵君”,魏驷何以封阳陵君,今不可考。“阳 陵”,当系地名,但非汉景帝所葬之阳陵,确切地点亦不可考。〔180〕“南■”,地 名,今不可考。“■”,音 zhēn。〔181〕“信平”,地名,今不可考。〔182〕“侯起”, 此人史失其姓,亦不知原先因何得封信平君。〔183〕“后”,用作动词,居后。“后 父”谓侯起在朝会之时不顾朝廷按爵秩排列先后的规定,而居于没有爵位的父亲之后, 违反了礼仪。“夺爵级”,《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作“削爵一级”。汉承秦制, 定爵位为二十级,列侯(彻侯)是最高一级,削爵一级则为关内侯。〔184〕“关内侯”, 秦汉时二十等爵中的第十九级,仅低于列侯(彻侯),受封这种爵位可以在京畿地区食 邑若干户,但不象列侯那样有自己的封国。〔185〕“阜陵”,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和 县西。〔186〕“安为淮南王”,依文例,“安”上当有“侯”字。刘安封淮南王,封 国仅九江一郡,辖境约当今安徽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较汉初大 为缩小。刘安后于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因谋反被人告发,畏罪自杀。其事 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87〕“安阳”,县名,故治在今河南正阳南。〔188〕 “衡山”,诸侯王国名,分淮南国之衡山郡置,辖境约当今河南信阳市、湖北红安、黄 冈以东,安徽霍山、怀宁以西,南至长江、北至淮河地区,都邾县,故治在今湖北黄冈 西北。衡山王刘勃后于景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徙封济北王,卒于景帝前五年, 谥“贞”。其事迹详见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89〕“阳周”,乡名,属莒县,故 地在今山东莒县一带。〔190〕“庐江”,诸侯王国名,分淮南国之庐江郡置,辖境约 当今安徽巢县、舒城、霍山以南,长江以北,湖北英山、黄梅、广济及河南商城等地, 都舒县,故治在今安徽庐江西南。庐江王刘赐后于景帝前四年(公元前一五三年)徙封
 
衡山王,至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一二二年)因谋反被人告发,畏罪自杀。其事迹详见 本书《淮南衡山列传》。〔191〕“东城”,县名,故治在今安徽定远东南。〔192〕“犁”, 或作“黎”,县名,故治在今山东郓城西。〔193〕“召平”,广陵(今江苏扬州市) 人,吕后时任齐相。吕后死,齐哀王刘襄欲发兵争夺帝位,召平力阻不成,自杀。文帝 封其子为侯,当与此有关。〔194〕“泽”,《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记其人名“溃”。
〔195〕“不出持马”,“持”,当作“特”,“特马”谓牡马,亦即公马。据《汉书?食 货志》,武帝时因与匈奴作战需要大量马匹,曾颁布法令,规定自列侯封君以下至三百 石以上的官吏都要依不同的等级向国家提供不同数量的公马。“不出特马”,即把应按 规定提供军用的公马匿藏起来,不肯献出。〔196〕“缾”,音 píng,县名,故治在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