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116部分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16部分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山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 书祕。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4〕亦有封。其事皆禁。〔5〕 明日,下阴道。〔6〕丙辰,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7〕如祭后土礼。天子 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8〕五色土益杂 封。纵远方奇兽蜚禽及白雉诸物,〔9〕颇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属弗用。〔10〕 皆至泰山然后去。封禅祠,其夜若有光,昼有白云起封中。
 
【注释】〔1〕“奉高”,古县名。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一一○年)置,以奉 祀泰山,故名,故城在今山东泰安市东。〔2〕“梁父”,泰山下的一座小山,在山东 泰安市东南。“父”,音 f(,通“甫”。〔3〕“侍中”,官名,皇帝左右侍从,出入 宫廷,应对顾问。“皮弁”,皮帽,用白鹿皮制成,是一种行猎和行射的礼服。“弁”, 音 bi4n。〔4〕“奉车”,官名,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子侯”,霍去病子嬗的 表字。〔5〕“禁”,禁止泄露。〔6〕“阴道”,背阳的道路。〔7〕“阯”,同“址”, 基址。此可理解为山脚下。“肃然山”,泰山东麓,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北。〔8〕“一 茅三脊”,有三条脊骨的茅草,即菁茅,也叫灵茅。《管子?轻重丁》说,跟随天子封 禅的人,都要抱菁茅一束,以为禅藉。“藉”,用灵茅做铺垫。〔9〕“纵”,放出。 “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人认为是祥瑞之物〔10〕“兕”,音 s@,犀牛一类的动 物,皮厚,可以制甲。“犀”,音 x9,犀牛。《风俗通义?正失篇》载:“纵远方奇兽 飞禽及白雉,加祠兕牛犀象之属。”与此不同。


天子从封禅还,坐明堂,〔1〕群臣更上寿。〔2〕于是制诏御史:“朕以 眇眇之身承至尊,〔3〕兢兢焉惧弗任。〔4〕维德菲薄,不明于礼乐。修祀泰 一,若有象景光,〔5〕?如有望,〔6〕依依震于怪物,〔7〕欲止不敢,遂登 封泰山,至于梁父,而后禅肃然。自新,〔8〕嘉与士大夫更始,赐民百户牛 一酒十石,加年八十孤寡布帛二匹。复博、奉高、蛇丘、历城,〔9〕毋出今 年租税。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10〕行所过毋有复作。〔11〕事在二年前,
〔12〕皆勿听治。”〔13〕又下诏曰:“古者天子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14〕
诸侯有朝宿地。〔15〕其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16〕


【注释】〔1〕“明堂”,此谓武帝初封泰山时的明堂,在泰山东北麓。〔2〕“更”, 更番,相继。“上寿”,敬酒表示祝颂。〔3〕“眇眇”,音 mi3o,微小。“至尊”, 至高无上的地位,多指皇位,因而用为皇帝的代称。〔4〕“任”,担当。〔5〕“景光”, 吉祥的光。〔6〕“?”,“屑”的本字。倏忽。〔7〕“依依”,深深。〔8〕“自新”, 修德自新。〔9〕“复”,免除赋税或劳役。“博”,县名,又名博阳,故城在今山东 泰安市东南。“蛇丘”,县名,故城在今山东肥城县东南。“蛇”,音 y0。“历城”, 县名,在今山东济南市。〔10〕“乙卯赦令”,元朔三年(公元前一二六年)发布的大 赦令。〔11〕“复作”,汉刑律名,不戴刑具,不穿罪犯衣服,在监外服徒役。服徒役 的时间,一般要满其本罪。也有人认为,犯有轻罪者,男子为罚作,守边一年;女子为 复作,为官府服役一年。〔12〕“事”,凶事,犯罪之事。〔13〕“听”,听讼、审讯。 “治”,治罪。〔14〕“用事”,行事,多指祭祀之事。〔15〕“朝宿地”,诸侯朝见 天子在京师住宿的地方。此指诸侯随着天子封禅,在泰山下住宿的地方。〔16〕“邸”, 汉诸郡王侯为朝见天子而在京都设置的住所,后泛指高级官员办事或居住的地方。


天子既已封禅泰山,无风雨菑,〔1〕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 于是上欣然庶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奉车子侯暴病,一日 死。上乃遂去,并海上,〔2〕北至碣石,〔3〕巡自辽西,〔4〕历北边至九原。
〔5〕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宝鼎出为元鼎,以今年为元封元年。


【注释】〔1〕“菑”,同“灾”,灾害。〔2〕“并”,音 b4ng,通“傍”,沿 着。〔3〕“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北。〔4〕“辽西”,郡名,战国时燕置。
 
辖境相当今河北迁西县、乐亭县以东,长城以南,辽宁松岭山以东,大凌河下游以西地 区。秦汉郡城在阳乐,在今辽宁义县西。〔5〕“九原”,秦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自 治区后套及其以东至包头市,黄河南岸的伊克昭盟北部地。郡治汉县亦有名九原者,在 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


其秋,有星茀于东井。〔1〕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2〕望气王朔言: “候独见其星出如瓠,〔3〕食顷复入焉。”〔4〕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 禅,天其报德星云。”〔5〕

【注释】〔1〕“茀”,音 b4i,通“孛”,星的光芒之气四射。“东井”,星名, 即井宿,在参星东,故称东井。〔2〕“三能”,能音 t2i,即三台,也作“三阶”,又 称泰阶,在北斗星下,共六星,分上台、中台、下台,两两相对。〔3〕“瓠”,音 h(或 h),葫芦。〔4〕“食顷”,吃一顿饭的时间,形容时间很短。〔5〕“德星”,也称为 景星、瑞星,是显示吉祥的星,而孛星则是显示灾异的妖星。王朔不敢直说,而含糊他 说星的形状如葫芦,主管官员就说是德星。其实当时认为这是预示灾异的妖星,《汉书?五 行志》说:“元封元年五月,有星孛于东井,又孛于三台。其后江充作乱,京师纷然。” 颜师古以为德星是镇星,司马贞以为是岁星,均非是。


其来年冬,〔1〕郊雍五帝,还,拜祝祠泰一。赞飨曰:“德星昭衍,〔2〕 厥维休祥。〔3〕寿星仍出,〔4〕渊耀光明。〔5〕信星昭见,〔6〕皇帝敬拜泰祝 之飨。”〔7〕

【注释】〔1〕“其来年”,元封二年,公元前一○九年。〔2〕“昭衍”,光明 广布。〔3〕“休祥”,吉祥。〔4〕“寿星”,即老人星,也称南极老人星,在弧矢东 南,古时以为寿星出现,预示天下安宁。〔5〕“渊耀”,“渊”为“炫”的声转,即 “炫耀”,光亮耀眼。〔6〕“信星”,土星在仁、义、礼、智、信五常中为“信”, 所以又称为信星。信星出现,是国家有得土的预兆,出现得长久,预示国家福运深厚。
〔7〕“泰”,据本书《集解》引徐广说,古本有无此字的。


其春,公孙卿言见神人东莱山,若云“见天子”。〔1〕天子于是幸缑氏 城,拜卿为中大夫。〔2〕遂至东莱,宿留之数日,毋所见,见大人迹。复遣 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3〕是岁旱。于是天子既出毋名,〔4〕乃祷万里 沙,〔5〕过祠泰山。还,至瓠子,〔6〕自临塞决河,〔7〕留二日,沈祠而去。
〔8〕使二卿将卒塞决河,〔9〕河徙二渠,〔10〕复禹之故迹焉。〔11〕


【注释】〔1〕“见天子”,《封禅书》、《汉书?郊祀志》作“欲见天子”。 〔2〕 “中大夫”,郎中令属官,无固定员额,掌论议,备顾问。武帝太初元年,改名为光禄 大夫,秩比二千石。〔3〕“芝”,即灵芝,真菌的一种,古人以为是预示吉祥的瑞草, 又认为是服后可以长生的仙草。〔4〕“名”,正当的理由。〔5〕“祷”,向神祈求。 此处指求雨。“万里沙”,地名,在今山东掖县北。〔6〕“瓠子”地名,亦称“瓠子 口”,在今河南濮阳市。〔7〕“塞”,堵塞。〔8〕“沈”,音 ch6n,同“沉”。“沈 祠”,沉祭具于水中,据《河渠书》是沉白马、玉璧子河,以祭河神。〔9〕“二卿”, 指将军汲仁和郭昌。“将”,音 ji4ng,率领。〔10〕“二渠”,两千年来众说纷纭,
 
据近人考订,为故大河和漯川。〔11〕“禹之故迹”,周定王五十年(一说为贞定王五 年或六年),黄河改道从邺都故大河和漯川流入大海,司马迁把禹治水的神话当作史实, 遂以为此二渠是禹导河的河道古迹。


是时既灭南越,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信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 昔东瓯王敬鬼,〔1〕寿至百六十岁。后世谩怠,〔2〕故衰秏”。〔3〕乃令越 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4〕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5〕上信之, 越祠鸡卜始用焉。


【注释】〔1〕“东瓯王”,越人摇曾佐刘邦击项羽,惠帝三年(公元前一九二年) 立摇为越东海王,都东瓯(今浙江永嘉县西南),世俗称为东瓯王。“瓯”,音#u。〔2〕 “谩”,音 m4n,通“慢”,怠慢。〔3〕“秏”,音 h4o,同“耗”,消耗。〔4〕“安 台无坛”,只安置高而上平的台,而没有阶陛以区分所祀的天神上帝百鬼的等级的坛。
〔5〕“鸡卜”,用活鸡、活狗各一只祭祀,祝愿毕后,即杀鸡、狗煮熟,又祭,取鸡 两眼,骨上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利,不足以成人物形则凶。


公孙卿曰:“仙人可见,而上往常遽,以故不见。今陛下可为观,〔1〕 如缑氏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且仙人好楼居。”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 桂观,〔2〕甘泉则作益延寿观,〔3〕使卿持节设具而候神人。〔4〕乃作通天 台,〔5〕置祠具其下,将招来神仙之属。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 夏,有芝生殿防内中。〔6〕天子为塞河,兴通天台,若有光云,乃下诏曰: “甘泉防生芝九茎,赦天下,毋有复作。”


【注释】〔1〕“观”,楼观,用以登高望远,招致仙人。〔2〕“蜚廉”,传说 中的神禽,其形身如鹿,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纹,西安出土的飞廉画瓦就是这样。 “蜚”,同“飞”。“蜚廉桂观”,《汉书?武帝纪》作“长安飞廉馆”。有人认为蜚 廉、桂观为两观。〔3〕“益延寿观”,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一六认为衍“益”字。 有人认为此是益寿、延寿两观。〔4〕“具”,指祠具。〔5〕“通天台”,台名,在甘 泉官内,高三十丈(一说百余丈),可以望见二百里外的长安城。〔6〕“殿防内中”, 据《汉书?礼乐志》,指甘泉斋房。


其明年,〔1〕伐朝鲜。夏,旱。公孙卿曰:“黄帝时封则天旱,干封三 年。”〔2〕上乃下诏曰:“天旱,意干封乎?其令天下尊祠灵星焉。”〔3〕

【注释】〔1〕“其明年”,元封三年,公元前一○八年。〔2〕“干封三年”, 天旱三年,使筑坛的封土干燥。公孙卿的话是为了讨好武帝而编造出来的。〔3〕“灵 星”,即龙星,它的左角为天田星,主农事。灵星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东十 里。


 

〔4〕
 
其明年,〔1〕上郊雍,通回中道,〔2〕巡之。春至鸣泽,〔3〕从西河归。
 


【注释】〔1〕“其明年”,元封四年,公元前一○七年。〔2〕“回中”,在今
 
陕西陇县西北。〔3〕“鸣泽”,泽名,在今河北涿州市西。〔4〕“西河”,古称西部 地区南北流向的黄河为西河。此指今山西、陕西界上自北而南一段。


其明年冬,〔1〕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潛之天柱山,〔2〕号曰南 岳。浮江,自寻阳出枞阳,〔3〕过彭蠡,〔4〕祀 其名山川。北至琅邪,〔5〕 并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注释】〔1〕“其明年”,元封五年,公元前一○六年。〔2〕“潛”,即“灊”, 汉县,故城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天柱山”,在汉灊县境,位于今霍山县西南。〔3〕 “寻阳”,汉县,故城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南。“枞阳”,汉县,故城在今安徽枞阳县。 “枞”,音 z#ng。〔4〕“彭蠡”,古泽薮名,约当今湖北东部安徽西部一带滨江诸湖。 “蠡”,音 l0。〔5〕“琅邪”,秦郡,郡治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西 汉迁至东武(今山东诸城县),辖境相当今山东半岛东南部。“邪”,音 y2。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北阯古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上欲治明堂奉 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玊带上黄帝时明堂图。〔1〕明堂图中有一殿, 四面无壁,以茅盖,通水,圜宫垣为复道,〔2〕上有楼,从西南入,命曰昆 仑,〔3〕天子从之入,以拜祠上帝焉。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4〕如带 图。及五年修封,则祠泰一、五帝于明堂上坐,〔5〕令高皇帝祠坐对之。〔6〕 祠后土于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从昆仑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礼。礼毕,燎 堂下。〔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