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11部分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1部分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枘芗映な囊艚冢∩饕谰莞栌剑袈梢股骱托场0酥掷制鞯纳舳寄芎托常筒换崧住±泶砺遥窳楹褪廊硕冀材湍馈!辟缢担骸鞍。∥仪么蚱鹗频睦制鳎「髦质蘩喽妓孀盼业慕谂脑馗柙匚琛!彼此担骸傲易钤鞫癫餮院捅┬校【盼业娜嗣瘢蚊愕H文裳裕宦墼缤砀涸鸢浞⑽业恼睿崾匦庞谩!薄∷此担骸鞍。∧忝嵌耍Ы靼。渴倍家ㄗ羯咸旖桓业氖乱怠!薄∷疵咳昕己艘淮未蠹业恼ǎ己巳我院螅龆ㄉɑ虬彰狻R虼耍蕖÷墼督⒏飨钍乱刀夹耸⑵鹄础0讶绮孔宸直鸶衾肟础
这二十二人都成功地完成了他们的工作。皋陶担任法官,执法公平,实 事求是,百姓信服,办案平正允当。伯夷掌管礼仪,上上下下都谦恭礼让。 倕统领工师,各种工匠都做出了成绩。益管理山泽,山林湖泽都开发利用起 来。弃主管农业,各种谷物都生长得茁壮茂盛。契作司徒,百姓亲密和谐。 龙主管接待宾客,远方的部族都来归附。十二个地区的长官出巡,九州百姓 没有哪一个敢躲避和违抗的。他们当中唯有禹的功绩最大。他开通九座山脉, 疏通了九个湖泊,治理了九条江河;划定了九州的疆界,各州都以当地的特 产前来进贡,没有不符合规定的。疆域方圆五千里,伸延到了遥远的不毛之 地。南方安抚了交阯、北发,西方安抚了戎、析枝、渠廋、氐、羌,北方安 抚了山戎、发、息慎,东方安抚了长夷、鸟夷,四海之内,无不感戴帝舜的 功德。于是,禹创作了《九招》乐曲,招来珍奇异物,凤凰飞翔。天下的文 明德政都始自虞帝时代。舜二十岁时即以孝顺闻名,三十岁时尧举用了他, 五十岁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去世,六十一岁时继承尧登上帝位。登 上帝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死在苍梧的乡间。安葬在长江南面的九嶷山, 这就是零陵。舜登上帝位,车子上竖立着天子的旗帜,去朝见父亲瞽叟,态 度和悦恭谨,保持着做儿子的规矩。封弟弟象为诸侯。舜的儿子商均也是个 不成器的人,舜在自己死前就把禹推荐给天帝。过了十七年,舜去世了。服 丧三年后,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就像舜让尧的儿子继承帝位一样。然 而诸侯全都归顺禹,后来禹才登上帝位。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 有自己的封地,用来供奉自己的祖先。他们的服饰都保持着本部族的传统, 礼乐制度也照旧。他们以宾客的身份进见天子,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看待, 表示不敢独自占有天下。从黄帝到舜、禹,都是同姓,只是国号不同,以此 来显示各人的美德。所以黄帝号有熊,帝颛顼号高阳,帝喾号高辛,帝尧号 陶唐,帝舜号有虞。帝禹称夏后,用不同的氏来区别,姓姒氏。契是商的祖 先,姓子氏。弃是周的祖先,姓姬氏。
太史公说:学者很多人都讨论五帝。但他们距离我们太遥远了。《尚书》 只记载尧以来的事迹,各家述说黄帝事迹的文字都不典雅,有学问的人也难 以说明白。孔子所传授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有的儒生也不传 习。我曾往西到达空桐山,往北经过涿鹿,往东到达海边,往南渡过长江、 淮河。所到之处,长老们常常谈到黄帝、尧、舜,风俗教化实在是迥然不同。 总而言之,以不悖于古文记载的那些说法较为可信。我读《春秋》、《国语》, 觉得能阐明《五帝德》、《帝系姓》的地方还是很清楚的,只是没有进行深 入考证研究,其实,它们的看法都不虚妄。《尚书》残缺脱落已有很长时间 了,散佚的部分,时常在别的著作中见到。不是好学深思,心领神会,是很 难就此与浅见寡闻的人讨论的。我综合了各家的著述,进行研究编排,选择
 
文辞最为典雅可信的,写成这篇本纪,做为本书的第一篇。
 
史记卷二

夏本纪第二


刘起釪 注译


夏禹,〔1〕名曰文命。〔2〕禹之父曰鲧,〔3〕鲧之父曰帝颛顼,〔4〕颛顼 之父曰昌意,〔5〕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 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注释】〔1〕“夏禹”,此处记载禹为夏代第一位君主,故称为夏禹。按古代神 话中说禹是上帝派到下界来铺设土地的神,故称神禹。说土地上的山川都是他奠定的, 故被奉为土地之神——社神。古代又有洪水的传说,神话结合到传说里,禹就成了治理 洪水、疏导山川、划分九州的大圣人,故称大禹。而禹在古代的部族里,被西边的羌戎 族奉为宗神(宗祖神),故称戎禹。羌戎族中有一支发展了高度的文化,居地在崇山, 故称崇禹,其族称为夏,禹就成为夏族的宗神。又有以四岳为宗神的姜氏之戎,即羌戎 的另一支,文化也较发达,加入了夏的部落联盟。还有奉其他一些神的氏族也属这一联 盟。经过各族融合,这一联盟继续扩大并以华夏为其有名的族名后,宗神又上推到黄帝, 姜氏之戎也上推其宗神为炎帝。华夏族的黄帝成为诸神共祖,而各族宗神实际即是各氏 族祖先。古代部落中特别杰出的首领往往以宗神的化身出现,而且往往袭用其名,所以 华夏族的部落联盟中,曾有过杰出的首领黄帝、鲧、禹等。同盟部落中有炎帝,后来由 东方融合来的又有颛顼、帝喾、尧、舜、皋陶等。有关他们先神的神话和其本人的传说 完全净化为历史后,便被司马迁采录入本篇,禹被称为伯禹,禹就成了奉舜命治水成功, 继舜为天子的夏代第一位君主夏后(“后”与“君”同义)。 〔2〕“文命”,古代史 料中,赞尧的德行为“放勋”,赞舜的德行“重华协于帝”,赞禹的德行“文命敷于四 海”。《孟子》以放勋称尧,《离骚》以重华称舜,《史记》皆承用之,故又以文命为 禹名。其实它原是史料中赞颂之词而非人名。〔3〕“鲧”,音 g(n。传说中禹的父亲。 据《楚辞?天问》,天地开辟之后最早的神是鲧和禹。鲧原是夏部落联盟中姜姓族宗神, 转为全部落共奉之宗神,于是由姜姓族祖先,成为夏部落杰出首领的名字。鲧居地在崇
(山西襄汾、翼城、曲沃之间的崇山),称崇伯。传说中成为禹父,当由于同是夏族的 宗神而鲧在禹前之故,神话中遂有鲧被殛死后,从他腹中剖出了禹的传说。〔4〕“颛 顼”,音 zhu1n x&。据《国语?楚语》,颛顼继东方鸟夷族少皞氏之后主政,可知原 亦是东方某一部落的宗神,演而为该部落的首领名。后因民族融合成华夏族后,便被编 排入黄帝亲系中,成为黄帝之孙,禹之祖。〔5〕“昌意”,据《世本》及《大戴记》, 黄帝后裔分玄嚣、昌意二系。玄嚣传至帝喾,产尧、契(商祖)、稷(周祖)、挚等。 昌意传至颛顼,产鲧、禹,另有裔孙舜、重黎、吴回(楚祖)等。据《山海经》则黄帝 之后裔分为五系,昌意为最大的一系,其孙颛顼之孙有祝融、重、黎、苗氏及其他多族
(禹则另属骆明一系)。可知在纷歧的神话中,昌意原亦古代重要的一族宗神,而且起 了联系西方黄帝族与东方颛顼族的作用,但关于他的资料特少,缺乏传说事迹。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1〕浩浩怀山襄陵,〔2〕下民其忧。尧求能治 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3〕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4〕不可。” 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5〕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
 
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 政,〔6〕巡狩。〔7〕行视鲧之治水无状,〔8〕乃殛鲧于羽山以死。〔9〕天下皆 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注释】〔1〕“鸿”,通“洪”。洪水传说在世界各民族的古代都曾有过,《楚 辞?天问》、《尚书?洪范》、《国语?周语》、《墨子?兼爱》中、《孟子?滕文公》 上下等,都有我国古代洪水传说及鲧、禹治水的较早资料。《尚书?尧典》叙述洪水之 患和派鲧治水失败的故事,并涉及禹治水之事。此处自本句起,直至“功用不成”句, 译录《尧典》原文。其下文至“女其往视尔事矣”句,摘录《尧典》大意。〔2〕“怀 山襄陵”,伪《孔传》:“怀”,包。“襄”,上。是说洪水包围了大山,漫溢越过了 丘陵。〔3〕“四岳”,原是姜戎氏及姜姓族的宗神(见《左传》襄公十四年及《国语?周 语》),亦写作大岳(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庄公二十二年)。因篆文形近,“四” 讹为“大”。采入《尧典》后,注疏家遂就字面译为四方诸侯,或主管四方诸侯的方伯, 意为四人,但在多数历史文献中,四岳实为一人之名。〔4〕“负命毁族”,《尧典》 原文作“方命圮族”,司马迁译用其意。“负命”,违背命令。“毁族”,毁害同族类 的人。〔5〕“等之”,和鲧同等辈的人。“之”为指示代词,指鲧。〔6〕“摄行”, 代理执行。〔7〕“巡狩”,《孟子?梁惠王》下云:“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 巡所守也。”《尧典》遂作“巡守”,意为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狩”, 音 sh^u。〔8〕“无状”,办事不像样子,事情办坏无成绩。〔9〕“殛”,音 j@,杀。 “羽山”,神话说殛鲧于羽山,鲧化为黄熊(三足鳖,字下面三点,音 n2i),入于羽 渊。神话的地点很难实指,《太平寰宇记》说山东蓬莱有羽山,为殛鲧处。《泊宅编》 说登州海中有岛五所,即羽山。《禹贡》徐州有羽山,注疏家及地理书都说在江苏赣榆 西南,也说是殛鲧处。但其西南不在海上,宜作东南,当指以云台山为主峰伸入海中的 余脉。这些皆可附会于神话,而难实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 司空,〔1〕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 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2〕后稷、〔3〕皋陶。〔4〕舜曰:“女其往视 尔事矣。”


【注释】〔1〕“司空”,古官名。在西周金文中作“司工”,为级别次于卿事寮 的三事大夫之一(余二者为司徒、司马)。而殷代甲骨文中未见此官。至成于春秋战国 时的《周礼》中始列为第一级的六官之末,主要担任管理土木营建、器物制造之责。此 处以后代官名编舜禹时故事。〔2〕“契”,商代始祖,有天命玄鸟降生的神话。详下
《殷本纪》。〔3〕“后稷”,周代始祖,有其母履上帝的脚印因而怀孕生下的神话。 周族托为发展农业的宗神。详下《周本纪》。〔4〕“皋陶”,音 g1O y1o,亦作“咎 繇”,读音同。实系“阿尧”的谐音。传说中分化成为东方部族的一个宗神而成为历史 人名。其“皋”字亦与东方的太皞、少皞的“皞”有关,并由同一姓衍出。(少皞嬴姓, 皋陶偃姓,段玉裁谓偃、嬴语之转,皋陶之子伯益复姓嬴。)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1〕身为 度,〔2〕称以出;〔3〕亹亹穆穆,〔4〕为纲为纪。〔5〕
 
【注释】〔1〕“声为律”,其声就是律吕,意谓禹讲话的声音自然应于音律。“律” 最初为定音律的管子,古人用十二个长度不同的竹管吹出十二个确定乐音高低的标准 音,遂称为律,故有十二律。其中六个奇数的为阳律,称为“律”;六个偶数的为阴律, 称为“吕”;合称“律吕”。有时总称“律”,亦称“六律”,实际是音乐中定调的音。
〔2〕“身为度”,以身作为法度。度的本义为计算长度。因有一定规范,故称法度。 此句是说禹的动作举止都可成为法度。《史记索隐》说唐时巫师作法时的动作犹称“禹 步”,即由传说中的动作有一定法度程式来的。〔3〕“称以出”,《史记集解》云: “出”一作“士”,《索隐》并引《大戴礼》作“士”为证。但引又一说以为上文声与 身为律度,则权衡亦出其身,故云“称以出”,意谓律、度、量、衡都以禹为标准制出。
〔4〕“亹亹”,音 w7i,勤勉不倦。“穆穆”,肃敬。〔5〕“纲”,网的大绳,引申 为提挈众务的总纲。“纪”,散乱之丝理之使有统绪。《诗?棫朴》“纲纪四方”《笺》: “以网罟喻为政,张之为纲,理之为纪。”“为纲为纪”,为天下维系的大纲和治理的 统绪。


禹乃遂与益、〔1〕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2〕行山表 木,〔3〕定高山大川。〔4〕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 十三年,〔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