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50部分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50部分

小说: 重生之宋武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神贯注在雕刻上的章超玄一下惊醒过来,吃惊地看着李隽他们,黄永善忙道:“章超玄,快来见过皇上。”

章超玄还沉浸在雕刻事情上,没有回过神来,愣了愣才道:“草民参见皇上。”就要向李隽行礼。声音有点柔弱,人也有点腼腆,明显不太喜欢说话。

李隽忙扶住,道:“老人家,千万别,千万别。你这雕刻手艺是跟谁学的?”李隽怕章超玄又要行礼,才拿话岔开。

“回皇上,草民这手艺是祖传的。从草民的曾祖父算起,已经四代了。”章超玄恭敬地回答。

李隽把他手中的铁块拿起来看了一阵,赞道:“真是不了起啊。你这是雕的什么东西?”

“回皇上,他这是雕的蒸汽机上的零件。”黄永善代他回答,道:“他说零件很多,要是不先雕些的话,怕到时来不及,会误事的。”

“你这是未雨绸缪,什么事都想到前面去了。”李隽感慨无已,拉起章超玄的手,只见他的手上布满老茧,很是粗糙,还有不少血泡。在铁上雕刻和在石头上雕刻,所用力度不可同日而语,就是章超玄这样的雕刻高手也不免打起血泡。

要是蒸汽机给造出来的话,一定会引发一个时代的变革,意义之重大就是用光所有的言词来赞誉也不为过。要是有怀疑的话,看看经过“工业革命”的英国给世界造成的影响就知道了,以区区数千人统治了半个地球,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神话。

“就是这双长满老茧的手,将会开创中华民族的新纪元!”李隽抚着章超玄的手掌,在心里如是想,道:“老人家,你一定要好好保重这双手,你的手对大宋朝,对华夏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回头,我叫常瑜给你配些药,好好治治。”

章超玄除了雕刻,很少有事能提起他的兴奋,自然不会去关心常瑜是何许人。黄永善对他很是了解,提醒他道:“常太医给你配药,是你前世修来的福份,还不快谢恩。”

“谢皇上。”章超玄有点机械地谢恩。

“大凡技术专家都象他有点机械。”李隽在心里感叹,拉住他道:“免了,免了,这些俗礼就免了吧。”对黄永善道:“你画的图有几个地方需要改进,我有点意见,你看看合不合适。”

第三十一章 新技术(四)

李隽说得很是委婉,黄永善可是知道其中的份量的,忙道:“皇上圣明,还请皇上明示。”

“我们这是研讨技术,不要提这些了。”李隽左手拉着黄永善,右手拉着章超玄回到黄永善的房间,指着图纸道:“蒸汽在汽缸里冷却,效率低,也浪费热能。在汽缸外做一个分离冷凝器,把蒸汽用管子接出来,在分离冷凝器里冷却,效率会高得多。”

黄永善的眼睛发光了,猛拍一下额头,道:“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这可是个好主意啊。”

李隽接着道:“活塞的直线运动不方便,可以设计一个齿轮联动装置,把直线运动转变成圆周运动。再装上一个飞轮,就能很方便地带动了。”

“啪”的一声响,黄永善狠狠给了自己一个耳光,道:“我真是笨得可以。”

“你已经很聪明了。这可是瓦特研究了几十年才想到的主意,你这个古人又哪能会在短时间内想到这些。”李隽在心里对黄永善盛赞不已,道:“蒸汽从一端进入,效率很低,可以从两端进入,活塞往返都可以工作。”

黄永善一跺脚,道:“这可是很简单的法子,我怎么老是想不到呢?”

“简单?这东西貌似简单,实则复杂,要不然瓦特也不会花了那么多时间才完成改良。”李隽有点腹诽这位科学家,道:“还可以把飞轮,齿轮联动装置和汽缸进行综合组装。”

李隽边说边比划,黄永善有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兴奋得一下蹦起来,道:“这简直太神奇了。皇上,你真了不起,几句话可以顶我几十年的苦功。”

这就是瓦特针对纽可门蒸汽机进的四次改良,获得的四个专利。

李隽指点道:“至于密封嘛,就用石棉绳塞实就行了。”

说起石棉绳,有人会认为那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其实这是传统制品。也就是中国古书上说的“火浣布”,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在使用。对于宋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难事。在没有更好的密封技术之前退而求其次,选择现成的技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按:据我所知,在化工生产中受热处的密封使用的是石棉制品而不是橡胶,因为受热后橡胶容易老化。)

“这有什么神奇的?瓦特的蒸汽机早就给封存在历史中了,现在社会早已是电力时代了,想看瓦特的蒸汽机只有进博物馆了。”李隽在心里偷笑,道:“蒸汽机的生产很复杂,章师傅一刀一刀雕刻的话,也不是个办法。”

章超玄是个实心眼人,没有听出李隽话里的意思,忙道:“草民无能,请皇上责罚。”

黄永善轻轻捅了一下他,道:“皇上不是这个意思。皇上,你有什么办法?”

“蒸汽机,我们用得很多,就算雕出一台,后面的怎么办?一台一台地雕的话,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李隽分析,道:“我给你画一张图纸。章师傅按照图纸雕出来,把这种机器组装起来,生产蒸汽机就快捷得多了。”

黄永善忙铺上纸,李隽提笔就画了起来,画完把笔放在笔架上,道:“这东西叫机床,装上刀具,可以车钳铣刨。方便得很多,效率也高。就是嘛,这动力在没有解决之前,还是老办法,赶驴。”

黄永善和章超玄伏案细看,脸上的神色变幻不已,看完之后,黄永善拍案叫好,道:“简直是巧夺天工之杰作。”

章超玄不善言语表达,不住点头表示赞同。

文天祥他们凑过去看,满纸张的线条,头有点大,不明所以。

“什么巧夺天工?这种老得掉渣的机床也是杰作的话,现代社会的数控机床又算什么呢?”李隽忍住好笑,道:“这第一台就由章师傅雕出来,后面的就用机床生产吧。”

黄永善一颗头直点,道:“对对对,简直是太对了。”

高达虽不懂技术,见李隽君臣三人兴奋的样子就知道又有好东西了,很是高兴地对黄永善道:“你小子一直叨唠人手不够,现在这问题解决了,你可得给我多生产点装备。你生产的装备只能装备很少一部分军队,再这样下去,我可要你小子用脖子去挡鞑子的弯刀了。”

“那也不是我的错啊,实情如此。”黄永善在心里叫屈,道:“高将军放心,我也想早点生产出来,把鞑子赶走,也图个耳根清静。一天到晚猫叫驴叫的,让人受不了。”

“你知道就好了。”高达没忘了威胁黄永善,夸赞起来道:“不过,你小子还真有几下子,比起老爱吹牛的布伯鞑子强得多了。那鞑子,只知道吹牛,说他如何如何牛,造炮第一流,一点真本事也没有。”嘴角不住地撇,很是瞧不起布伯。

李隽有点好奇,问道:“高将军,布伯说什么了?”

“那鞑子尽吹牛,一天到晚就吹自己是造炮专家,天下间没有人比得过他,造出来的炮如何如何好使,还不是给我们干掉了。”高达很是不屑地道。

“布伯说得没错,他确实是造炮专家,要不然襄阳怎么会给拿下。”李隽在心里如是想,朝黄永善看去,只见他不以为然,很明显他不赞同高达的话。李隽心里雪亮,黄永善会过布伯,知道布伯是有真才实学的。

在现代社会,国家之间削尖了脑袋想获得别国先进的技术,老美更是无耻之尤。二战结束时,得到了德国八成以上的先进技术,著名的钱学森博士就曾和他的老师冯·卡门一起审问过他的师祖,德国著名的后掠翼飞机设计师。

黄永善这个技术专家虽不贪婪,听说布伯的言行,自然要去会会的。李隽并不奇怪,问黄永善道:“布伯怎么说的?”

“回皇上,布伯说他是优秀的造炮专家,没有他造不出来的炮。”黄永善微微摇头,道:“他还想和臣打赌,说要是臣赢了他,他愿意协助臣造炮,要是臣输了就放他走。他已经是我们的阶下囚,这是妄言,臣没有答应。”

“你答应了也没有用,决断权又不在你。”李隽心里有点不赞同黄永善的说法,问道:“布伯这些天过得怎么样?”自从把布伯抓住后,李隽一直忙于指挥战争,早就把这个历史名人忘得一干二净了,要不是高达提起,想起来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高达嘴一撇,道:“还能怎么样?往大牢里一关,两碗猪食一放,象猪一样养起来。这鞑子,不能给他吃饱了,一天到晚都在嚷嚷,说他是最好的造炮专家,烦死人了。”

“这些色目人,当了俘虏还这么嚣张,就凭他那几手历史博物馆都不收藏的技术,还到处嚷嚷,真以为中华无人了,不给他点厉害他还真以治不了他。”李隽在心里愤愤不平地想,道:“襄阳给攻下,和他有直接关系,要不是他们造出了回回炮,襄阳也不会失陷了,这帐我们要算算。他落在我们手里也别便宜了他,找几个手黑的狱卒,好好侍候侍候他,有什么好点子尽管往他身上招呼,越狠越好。”

一切的一切都是从襄阳开始的,因而襄阳失陷是宋人心中永远的痛,文天祥他们默然不语,一脸的悲愤。

高达高声赞成,道:“这下,有这鞑子好受的了。这鞑子吵得很,是该给他点厉害瞧瞧。”

“皇上放心,狱卒的手都很黑,找起来很方便。”文天祥领命。

有关色目人帮蒙古人造炮攻打汉人城池一事,李隽很是气愤,常常说:“这些色目人真是见利忘义,中国人和他有什么仇,他造那样的利器?”布伯大叫大嚷的,撞到他手里,不吃亏才怪。

李隽拍拍额头道:“布伯的话倒提醒我了,我们是应该造一种威力更大的武器来对付蒙古的骑兵,这就是火炮。”

第三十二章 柳河子出手(上)

“你可都看清了?”柳河子身着戎装,手托下巴凝思着问费时兴。

“将军,我看清了。我敢肯定这批物资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不是武器,不是粮食,也不是会盔甲之类。”费时兴非常肯定地回答,顿了顿,有点不无遗憾地道:“报信的老乡说不到三百鞑子,我就率人去埋伏了。没想到,进入伏击圈的鞑子居然有三千人,押运六十八车物资,力量太过悬殊,我本着打则必胜的原则决定放弃,不打无把握的仗。”

“很好。”柳河子称赞道:“游击战的要求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用硬拼。”

“谢将军教诲。”费时兴接着汇报道:“我在撤离之前派人跟下去了。如何处理,请将军裁示。”

“你做得很好。”柳河子夸赞成,问道:“你派出去的人有没有传回消息?”

“回大人,有。”费时兴不无遗憾地道:“可是,他们没有查明是什么东西。鞑子防范得很严,不能靠近。”

“我们闹腾得这么厉害,他们要是还不防得严点,就不在情理之中了。”柳河子不无得意地想着自己的杰作。自从进入敌后以来,柳河子放手大干,取得的战绩非常不错,给伯颜的后方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截获的物资不知道有多少。

托着下巴走了几圈,柳河子站定道:“不管是什么,截下来就知道了。来人,传我的将令,要秦风、宋明、孙山、曹琛在日落前赶到三号地区集结。违令者,斩!”

※※※

日落西山,残照胜血,把大地染成一片血色。

柳河子站在山岗上,看着依序进入阵地的部队,秩序井然,动作利索,很是满意,对身边的秦风道:“士卒们的身手越来越利索了,平时就要抓好训练,不能松懈。”

秦风点头道:“将军说得是,训练我们是一点也没有放松。那些老百姓组织起来的义军可是乱七八糟的,什么角色都有,什么样的武器都有,根本就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要是再不抓紧点,这仗可就没有法打了。”

一支队伍有一支队伍的特色,从装备到人员无不是五花八门,镰刀斧刀菜刀,老人孩子男人女人都有,这是游击战必然要出现的。更何况是自发组织起来的义军,就更乱了。

“把能打仗的青壮编入队伍就行了,其余的人嘛就要他们探听消息,通风报信也就行了。必要时,也可以要他们来救治伤员,帮着抬些东西也就是了。”柳河子指点秦风,道:“在这方面,你做得就不太好。不要老想着要把队伍拉大,队伍大了是好事,可也不能不要素质。”

“谢大人教诲,我是有点心急。”秦风受教。

“这仗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你心急也没有用。”柳河子对传令兵道:“去告诉宋明他们,要隐藏好,不能出纰漏。打的时候,动作要猛,一定要在最快的时间内结束战斗。”

“得令。”传令兵领命而去。

柳河子看了一眼西斜的残阳,有点困惑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