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 >

第2部分

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第2部分

小说: 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把腰刀、短予就架在柳畅的身边,押着他往前走,这些清兵平时清苦得很,这个时候借机向大胡子开价:“把总,这次逮了这个长发,该是什么赏格?”

“是啊!从热被窝里将我们纠出来,怎么也得给几个意思意思!”

“把总大人,咱们可是逮了一个真发匪,您就在姚大人面前多说几句,这个月少扣几文钱吧。”

他们对着大胡子开价,一边还用着柳畅听不懂的语言在相互交谈,见到柳畅走得稍慢点,拳头就抡过去:“长毛,快点!不然老子将你就地正法了!”

那边大胡子已经思考着怎么灭口的问题,他跟着姚副将好些年头,这一手已经甚熟:“这小发匪若是知趣,录了口供就给他一个痛快便是,若不知趣……”

此刻天快亮了,这队清兵押着柳畅已经走了两三里,都兴奋起来:“马上就到县城,走快点!”

柳畅借着光亮看去,眼前是一座与后世小镇规模差不了大多的县城,城墙倒不高,也不知这里面布置了多少清兵,只是他下一刻眼睛为了一亮。

“轰……轰……轰……”

三声炮声齐响,接着几面黄旗打了出来,接着是一群又一群围着红头巾的义军大声吼叫着冲了过来,大胡子腰刀都握不住了:“是土匪攻城,是土匪攻城了!”

他也经历过几次厮杀阵,但都是儿戏般的捕匪,这些年跟着姚副将更是学了一手捞钱的本领,把厮杀的手艺都丢到脑后去了,现在看到这杀来的红巾军足有数百人,那真是六神无主。

他手下的这十几个清兵较他更是不堪,浑身哆嗦个不停,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好一会大胡子才想到柳畅奇货可居,他大声嚷道:“让他们停下来,让这群土匪都停下来!这是南京派来的长毛探子,真长毛,他们若是不停下来,我杀了这个南京来的发匪使者,不,是大头目!”

转眼之间,柳畅就从小发逆变成了发匪大头目,几个清军已经照着他的意思嚷出来:“停,停!这里有南京派给你们的使者,你再过来,我们就把他就地格杀!”

“是真长毛,是真发匪!”

“是天京来的使者,你们可不要搞错了!”

还有人操着本地的方言嚷个不停,嚷出来的话大致也差不多,对面的红巾军来势稍稍缓了缓,但仍然在几面黄旗的率领之下压了过来,看起来这个南京来的天国使者份量还不够。

“我真砍了!”大胡子嚷了一句,那边柳畅却已经逮到了机会,一抄腰,一记勾拳就朝大胡子鼻梁轰了过去,大胡子一时无备,掺呼一声差点连腰刀都握不住,整个人向后翻去。

柳畅接着就是一记肘击,然后一记飞腿,大胡子整个人都飞了出去,他手中的腰刀却落到了柳畅的手里,整队清兵都被柳畅闪电般的动作惊得口瞪目呆,瞧不出来眼前这个小发匪竟是如此可怕的人物。

他们没时间发出惊叹,柳畅已经操着腰刀在清军中厮杀开来,他没学过刀术,但仗着对面有几百疑似友军压阵,就是连挥带砍,这十几个清军胆气早寒,手里纵有几把钝刀短予,可被柳畅一近身就是抱头鼠窜,被他接连砍翻了两三个。

对面的几面黄旗奋力挥舞着,好几百个红巾军带着怒吼压了过来,此时柳畅更是刀劈拳打,在清军人群中杀了一个来回,又准备再杀一个来回,可他才一回身,却是看到这十几个清军都跪在地上,兵器扔了一地:“将军饶命!大人饶命!”

“大人饶我们一命,我们绿营兵不过混碗饭吃而已,不是真心替清朝卖命!”

“长毛老爷,别砍了,求你了!”

“长毛大爷,我家里有老有小,你刀口稍稍放宽,绝对功德无量!”

正说着,一群红巾军已经杀了过来,见到柳畅半身是血,手握尚属锋利的腰刀,倒真是杀气腾腾,威风八方,连声嚷了几句,但是柳畅没听懂他们在讲什么,好一会才有人说道:“这是天京派来的使者?真是条汉子!”

柳畅没理会他,却是喝了一声:“把这些满清走狗都给我绑了。”

到现在他只知道自己应当是穿越到咸丰四年,仔细算了算,这应当是一八五四年,太平天国两年前就入了天京,北伐西征走到了事业的顶点,而上海小刀会、淮上捻军借机起事,令满清穷于应付。

而这一年克里米亚战争正烈,英法俄土数以百万计的军队为所谓“圣地”厮杀个不停,他们暂时还不能把魔掌伸到远东,英雄成名立业,正是此时。

不过他的计算有点错误,现在是咸丰四年的十二月,如果以公元纪年的话,已经是公元一八五五年一月了。

对面这群红巾军听到柳畅发号施令,先是犹豫了一会,才按照他的吩咐把这群绿营兵绑了起来。

而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孔武汉子率着两面黄旗快步走了过来,这汉子虎背熊腰,甚是精悍,他朝着柳畅拱了个手:“足下真是天京东王派来联络的使者?”

他的眼里很带着怀疑的意味,柳畅随手将腰刀将地上一掷,大声问道:“足下是谁?”

第3章 入城

这汉子倒是很四海,直接就拱手抱了名号:“本帅是天下水陆兵马大元帅瞿振汉,请问这位兄台,可是天京城来的信使?”

他说了一堆名号,但是柳畅还是没听明白,是什么天下水陆兵马大元帅?

他已经扫了一眼这些红巾军,虽然拿着刀枪,却根本就是一群临时召集来的农夫,许多人甚至连兵器都没有,干脆就带着农具上了战场,只是包了一个红头巾而已,这也叫天下水陆兵马大元帅?

难怪前人有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依汉萧何故事,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的名号,倒是瞿振汉身侧一个白面书生见柳畅不发话,直接接过了话头:“我家元帅就是奉了天国东王委任,浙东虹军统领瞿振汉是也!”

他扫了一眼柳畅,眼前这人服装好生奇怪,倒同他在上海见到的洋人有些相近,但也相去甚远,不过这人确实蓄了头发,是个不折不扣的长毛,因此他压下了自己的怀疑,又问了一句:“你可是东王殿下派来的信使?”

柳畅没回答他的问题,倒是朝着瞿振汉问了一句:“大号可是振海?”

“那是我草莽中所用的名字,现今举义,我用了振汉这本名。”瞿振汉倒是直率:“我们先不多废话,一起把县城拿下来方是正路。”

柳畅点了点头,他没说清楚自己的来历:“我是从天京来的,但是我以为找的是瞿振海,结果生了误会,险些失陷在清妖之中,多亏了瞿元帅出手相救!”

他算是承认了瞿振汉的元帅名份,瞿振汉当即一喜:“真是天京来的使者?好,好,好!东王有什么意旨吗?”

身侧那书生也插了一句:“我在东王府上,怎么没见过阁下?”

柳畅一边走一问道:“这位先生是?”

瞿振汉当即热情向柳畅介绍:“这是我的孔明刘伯温,金佩铨先生!”

柳畅当即知道这是瞿振汉的谋主,也不客气:“我是天王派来浙江的,金先生不识得我也是正常,对了,先把大炮拉下来,轰开城墙吧!”

瞿振汉为人直爽,当即露了底:“哪有什么大炮?也用不着大炮,城里有我们的内应!”

柳畅抬头一看,却看县城大门洞开,显然是内应已经控制着城门,但还是有疑问:“开始那三声炮声?”

“发令的爆竹罢了,我们正好一鼓作气,把县城拿下!”

“嗯!”

只是此刻柳畅心底已经激起千重浪。

他已经知道自己来到的是什么地方,这是咸丰四年十二月的温州乐清城,而自己参加的是就是这一次昙花一现的红巾军起义。

柳畅的历史功底很不错,但是对于这一次的红巾军起义也只能说是略有所知,眼前这只红巾军接下去会很顺利地拿下乐清县城,然后据城七天之后失败。

他并不清楚,瞿振汉这次义军的失败简直是一场笑话,起因居然是区区的五百文钱,最终这五百文钱却让一千七百多名义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这五百文钱被屠戮一尽。

不过即使如此,他也知道眼前这只红巾军前景不妙,眼前这位瞿振汉瞿元帅,虽然直爽大方,但总是有着一种小老板的派头,而身边这位谋主金佩铨也不是什么高明的策士。

这样的组合在仓促之间失败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柳畅却是不能容许悲剧的历史再次重演。

瞿振汉和金佩铨失败也代表着他柳畅的死路,这可是浙江,是清朝统治的核心区域,他这么一个蓄了短发的穿越者在这样的敌性地区旅行是充满了绝对的风险。

而且眼前这只红巾军似乎也是一个过渡的平台,只能自己掌握住机会,绝对有机会一飞冲天。

柳畅一边思索着,一边看着红巾军如同潮水一般地涌入了县城,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县城就这么拿下了?

被一群临时召集来的农夫拿着农具攻下了?要知道,在柳畅的印象,不管是什么样的县城,总会有重兵把守,而且根据他刚刚从金佩铨那获得的消息,乐清县城甚至是绿营乐清协驻地。

一座县城,一协绿营的驻地,就这么被拿下了,看到红巾军将士的阵阵欢呼,柳畅简直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很快传来的捷报确认了县城易手的事实:“瞿老司,瞿老司,县城拿下了!”

“姚副将和赵典史几个人被我们快刀斩了,其余的绿营兵和步弓手都已经降了……”

“痛快痛快,姚副将不知喝了我们东乡多少人的血!”

“赵典史在我们东乡刮的民脂民膏难道少了?”

“可惜康正基这贼子绾城走了,真是可恨……”

……

此时此刻,一个穿着官袍的中年人利索地带着几个长随出了城就往乡下走:“快点,快点,瞿振汉这群匪众都是东乡人,咱们去了西乡就万事大吉了。”

“大人,大人!”一个长随看了自家大人一眼:“您这么一走,就不怕有人参您吗?”

“怕什么!”这人正是红巾军口中的康正基,刚刚上任才两个多月的乐清知县。

比起姚副将来说,他才是个天高三尺的好官,捞钱的名目五花八门,上任才两个月,已经往老家汇去了上千两雪花银,也激起了这一场红巾军之变:“本官守土有责,岂能仓促于博浪一击!”

他拍了拍自己亲手抱着的官印:“只要本县这印在手,本官就是堂堂正正的乐城知县,事发突然,本县防备不及,只能带着你们这些不中用的家伙出城游击,随时准备收复县城。”

他又压低了声音说道:“你们这些不中用的家伙,难道不知道本县这印把子是花多少钱买来的,现在万一出了什么事,岂不是血本无归了。”

“老爷高明,老爷高明!”长随当即赞了两句:“老爷,您得赶紧给庆大人去一封信。”

康正基一听到庆大人三个字,狼狈间又得意起来:“那是自然,就是有人参我也不怕,我和庆廉庆道台交情好,有他就保得住我这一身富贵,到时候收复了县城,第一桩首功肯定是本县的。”

只是另一个长随却问了一句:“老爷我们先去西乡,然后就带兵回来收复县城?”

“不,去处州!”康正基作为一员官场老油条,知道西乡也不安全,自己的安全绝对要放在第一位:“我们去处州借兵收复乐城,庆道台是我多年知交,肯定能理解我的苦衷!”

处州就是后来的丽水市,康定基口口声声守土有责,但是他觉得西乡也不够安全,占据县城的红巾军随时可能出兵西乡,自己一定要找一个最安全的地方,干脆从温州一气跑到丽水。

那有什么地方能胜过处州?他准备先去青田县,瞿振汉这群泥腿子再有能耐,也不会在仓促之间就打到处州去,若是他们攻到处州,那么康知县还能继续一路转进述职。

他清楚得很,只要庆廉庆庆大人不倒台,他就是有功之臣:“当然,本官冒死到处州借兵,纵然受点非议也是在所当然的。”

历史上的事实和他想象的差不多,这位抱着官兵一路转进到青田县的康正基康县令,在红巾军事败之后,居然被他的老知交庆廉列为收复乐清首功第一。

可惜康正基并不清楚,历史在这个时空已经流向不同的分汊。

……

整个乐清县城并没有因为红巾军的进入而显得惊慌失措,瞿振汉拱着双手在大街上向街坊邻居行礼:“诸位,诸位,今天本帅替东王之令起义师收复乐城,进城之后不敢有冒犯之处,诸位乡亲可照常安居乐业,一切文武官员可照常留任!”

“我再说一遍,一切文武官员皆可留任,绿营将兵亦不例外。”

安民告示已经贴在了县城的四处,乐清城的居民有些麻木地看着进入县城的红巾军。

红巾军虽然是一群临时召集起义的农夫,但是他的军纪至少到现在为止不算坏,买卖公平,说话也还算和气,对乐清县的居民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