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 >

第195部分

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第195部分

小说: 斜风 (校对版)作者:紫钗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费马尔想的不仅仅是这个承诺,他当即询问道:“那么我有没有机会与柳畅将军进行一次真诚的谈话?宁波港的税收,在扣除海关征收成本之外的份额,我愿意解交一半给宁波府的实际控制者”

宁波府的实际控制者,自然是柳畅柳检点了,冯文镒答应下来了:“可以!”

第300章 军装

一个小时之后,柳畅亲自把富马尔领事送回了领事馆,走的时候,他的脸上还带着笑容。

而等柳畅一离开,富马尔领事又变得神气起来,他拉着冯文镒的手一起走了进去:“诸位女士们,先生们,我们必须在虹军离开宁波城之前把新的宁波自治机关组建起来,因此我不得不需要你们的帮助!”

他已经吸取了起初的教训,拉来了冯文镒这么强力的外援不说,接下去,他并不急于做出决定,而是与在座的西方人进行着政治交易。

英国人最早投向了富马尔,接着大家已经开始瓜分议会、市政府、海关与自卫队的位置,由于宁波府的西方人士不足一百,而在场的不过五六十人而已,因此大家都很快有了满意的位置。

原本只有一群西方人士在那里唱独角戏的话,份量有些稍嫌不足,但是多了冯文镒这么一位土著,这出戏就唱得十分精彩了。

到了天亮的时候,虹军带着他们的战利品、俘虏与新兵堂堂正正地退出了宁波,而冯文镒则立即向杭州的何桂清上奏,他率义民在洋人支持之下,一举收复宁波城。

这算是与虹军交战以来,清军所取得的最大胜利,只是可惜的是,原宁绍台道道台段光清以下官员弃城潜逃,无处寻踪,而虹军群集于宁波城下,宁波不可一日无主,又需酬谢洋人出兵之力,不得已将宁波港暂时改为华洋共管之所。

而与此同时,富马尔领事的报告第一时间送往了上海、新加坡与孟买,他将自己与冯文镒同柳畅达成的协议称为:“我们在中国五十年来最大的收获!”

这确确实实是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和信使一起来到上海的还有一群刚刚被指定的议员、官员和军官,他们开始大事在上海租界收购着虹军需要的一切物资,从步枪、野战炮、望远镜、军装、棉布到废钢、生铁,他们准备第一时间把这些物资运回宁波去。

这立即在上海的西方社会中掀起了许多巨浪。

……

何桂清作为浙江巡抚,这些时日又被咸丰训斥了几遍,即使不看上谕,何桂清都能感受得到那深宫大内的愤怒。

他已经从留职察办待罪立功,变成了再有过失,从重处置的程度了,据京中传来的消息说,咸丰爷说了:“难得本皇杀不得一个巡抚吗?”

咸丰朝以来,纲纪甚严,已经杀了好些二品以上的官员,一想到,何桂清就觉得焦头烂额。

现在湘军已经在浙江插进了棋子,浙江布政使胡兴仁这个湖南人就是随时准备来接替他,但是更要命的是邓绍良这个浙江提督也被他们的湖南老乡勾搭过去。

邓绍良这么一支浙江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居然不回杭嘉湖,转身退去了衢州,只要有见识的人都可以看得明白,那是替湘军打开一条入浙的跳板啊!

“宁可亡于红贼之手,不可亡于湖南人之手!”在一旁王有龄加了一把火:“邓绍良移防衢州的用意,中丞难道还看不清吗?”

“就是因为看得清楚,所以才这么绝望!”何桂清是绝顶聪明人,邓绍良才一移防,他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这些湖南人可恶得很……”

“非是湖南人可恶,实是曾涤生可诛!”王有龄说道:“现在恐怕你我非亡于红贼之手,而是亡于曾涤生之手啊!”

何桂清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哎……可恨啊,现在无可用之兵,雪轩,你找我何事?”

“宁波冯二公子上了急报,说是义民收复宁波府城……”

“瞎扯,你我难道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啊!”何桂清苦笑道:“若是一群义民起事,都能收复宁波,那这个巡抚还有何用!”

“所以冯二公子说得明白了,是得了洋人之助!”王有龄笑道:“今年上海小刀会之乱,就是借了洋兵之力,才得以平定的,若无洋兵助战,恐怕现在上海依旧陷于贼手!”

“这个道理勉强还行!有没有洋人照会?”

“有!”王有龄笑道:“冯二公子都说了,为酬洋人助战之功,暂将宁波华洋共管,暂守中立,以图后举,好一个华洋共管!宁波领事、上海领事,恐怕都会来照会!”

何桂清也知道这个华洋共管是怎么一回事,明明就是这柳畅不愿意失去宁波府这么一个富庶已极的港口而找的借口而已,只是他当即问道:“那萧山怎么样了?”

“萧山稳若泰山,红贼来攻三次,都大败而归!”

事实上这只是何桂清与柳畅双方在演戏而已,柳畅若真有决心攻打萧山,别说是一个萧山,就是十个萧山县都已经被虹军攻破了。

但是为了避免过于刺激清军,柳畅才假戏真作,接连三次杀到萧山城下,又立即闪电般退兵回去,而城上的守军也很配合,枪林弹雨尽是朝天放枪,绝不敢伤虹军一人。

“那好,我就上一封折子,宁波若失,则东南大局崩溃,如今之计,是暂作拖廷为好!当然,红贼的兵不能过境萧山!”

“不过萧山,只是今年而已!”王有龄在旁边劝了一句:“中丞还是早做打算得好!”

何桂清听他这么一说:“我这个巡抚,能不能做到今年年底还是问题了!能拖一日是一日,不知道那位胡藩台是怎么一个想法,他要不要与红贼拖下去?”

“他也得拖!”王有龄觉得好玩:“如若曾涤生知道红贼在宁绍按兵不动的话,他会不会狗急跳墙!”

说起来,让邓绍良领军退往衢州这是一手好棋,既折了何桂清羽翼,又可以作为湘军进军浙江的跳板,但是千算万算,终究是人算不如天算。

谁会想到柳畅居然与何桂清会达成按兵不动相安无事的默契,湘军天天指望着虹军出兵杭嘉湖,何桂清倒台,那时候就可以进兵浙江,把整个浙江全省象江西那样收入湘军的势力范围之内。

但是现在柳畅与何桂清上演了一场静坐战争,何桂清无力收复了金处温台宁绍六府,但是柳畅能放下杭嘉湖三府的诱惑,明明知道这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区而不去攻占,潜心经营地方,结果就是双方成了坐守的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柳畅按兵不动,何桂清便不会倒台,何桂清不倒台,则湘军没了出兵浙江的机会,只能看过宝贵的时间飞逝而走。

因此何桂清当即下了决心:“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且让我看看曾涤生的苦相吧!”

……

宁波港的中立问题,在北京,在上海,在新加坡,在孟买,都掀起了许多波澜,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这个问题而绞尽脑汁。

只是在那之前,宁波府的中立已经成为了既成的事实,新的市政府、市议会、海关都建立起来了,许多在宁波定居的西方人士晚了一步,只能长叹短叹自己没抓住机会。

而宁波码头则是一幅繁荣景象,每天都有货船从上海运来虹军需要的物资,从军用物资到民用物资,都应有尽有,一个工业化国家的生产能力是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但是虹军也是一个潜力非常惊人的消费者,光是今年的秋装与冬装就让许多经营棉布的商人大赚特赚,要知道统一制式的虹军,光是今年的秋装就需要十万件之多,冬装也需要同样的数字。

柳畅原本觉得自己已经预留了足够的余地,但是他很快发现,包括在温州新收编的旧红巾军在内,不完整的初步统计整个虹军不包括乡兵与基干民兵,正规部队加上善叶军校及形形色色的辅助单位,总兵力已经达到了二万九千之多,而且接下去肯定会突破三万人。

这三万人考虑换洗的因素,要一次性发两套军装,这就是六万套军装了,考虑接下去扩军的预留因素,十万套军装真不算了什么。

事实上,换装是从宁波府的驻军开始更换,当草绿色的新军装发到士兵手里的时候,整个虹军都震惊了,这可是一次性发两套崭新的军装啊!

虽然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军装显得土里土气,和五六十年代的解放军差不多,但是在这个时空,一身草绿色洋布军装却让士兵骄傲地整天穿在身上。

要知道,这个时空是一个贫困到极点的社会,许多农民一辈子都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家里如果备有一套换洗的衣物,已经是不错的人家,甚至于一些边远山区,全家只有一套正式的衣物,大姑娘都要光着身子。

而现在虹军一发就是两套军装,而且接下去冬天还要发两套冬装,这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的同时,也对虹军建立起了一种信心。

而这只是虹军大规模采购的一部分而已,凭借着宁绍两府的财务,柳畅敞开收购需要的大量军事物资,象龙枪团这样的好部队,隔着几天都能收到新奇玩意。

只是采购量有些过于惊人了,以致于杨长妹很快地周转在遇到了一些小小的困难,但是这些西方商人很快提出了赊账的建议。

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信心?

是宁绍两府今年的大丰收!

第301章 杨长妹

金秋九月。

这是收获的季节。

到处都能看到刚刚换上草绿色军服的虹军官兵在评论着今年的收成,他们在加入虹军之前,大多也是农家中的好把式:“不错,不错,今年绝对能收六百斤了,咱们今年与明年的粮饷就不用愁了!”

“今年打下宁绍府,明年把杭嘉湖都拿下来,我们把检点抬进紫禁城去!”

“是啊!检点进了紫禁城,咱们也是开国的功臣了!”

虽然夏日的炎热还没有完全消去,脸上还带着汗珠,但是虹军的官兵却是满脸的欢喜:“是啊,检点巧算如神,这两个月休整下来,接下去绝对有大动作了!”

是啊!是应当有大动作了,每个团、每个营、每个连都接收了不少新兵,而且还有许多新装备,米尼步枪、三十二磅的攻城大炮,特别是新奇的是几枚一点五倍的狙击镜,这原本是个上海武器仓库的压舱货。

虽然不少都对这样的洋枪连声惊叹,但是这个时代可没有什么狙击手的概念,连西方人都不重视狙击,更不要说在中国了,这几枚狙击镜从美国运到中国以来,始终都没有销路,最后只能用这几枚狙击镜从柳畅这里换回了回美国的一张船票。

但是很快龙枪团的神枪手就已经为这几枚狙击镜的分配而争得面目耳赤,现在官兵就谈论着当时的情形:“谁不想拿到那几枚狙击镜,米尼步枪加狙击镜,就是半里地外都能百发百中啊!”

正当他们谈论的时候,几骑快马飞驰而来,虹军官兵还在谈论着当时的情形,但是很快他们就托枪致敬:“敬礼!”

他们已经看得清楚,马上的不是别人,就是虹军检点柳畅,他的身侧除了几名护卫之外,还有着两位非常滋润的石娘娘与杨娘娘,他在马上向这些普通的士兵回礼:“敬礼!你们好!”

这些普通的士兵们同样再次托枪致敬,这位柳检点虽然已经到了足以称王的地位,但是还是象以往那样的平易近人。

柳畅的心情相当愉快,倒是他身旁的杨长妹说道:“阿畅,如果再这样花钱下去的话,恐怕咱们的银子就不够用了!别的不说,光是这电报线就不知道花多少钱!”

她可不相信这电报线能有千日传讯的本领,这也太邪门了,可是大把大把的银子就花在了电报线路的架设,而且不但柳畅痴迷,就连那位以钱业发家的冯文镒都相信这样的邪说!

柳畅却是有着十足的信心说道:“不怕,如果钱不够了,我们发公债就是!秋粮征收得怎么样了?”

攻占宁波府到现在的时候有点短暂,因此还只是初步建立起来行政机构而已,因此杨长妹当即向柳畅说道:“原来是准备搭发公债的,但是慈溪冯氏……”

“冯文镒他们家?”

冯文镒是冯文镒,冯氏一族又是冯氏一族,两者之间并不能混为一谈,只是因为冯文镒的关系,虽然虹军已经攻占了慈溪县,但是冯氏家族并没有外逃上海,只是有些有份量的人物去了上海而已。

“是啊!”杨长妹告诉柳畅:“他们觉得搭发公债征实的办法不好,因此向我们提出来,他们宁波钱业同行以五折的折扣买下我们七十万圆公债,作为回报,今年秋收宁波府不搭发公债!”

柳畅摇了摇头:“他们冯家这是糊弄咱们,以他们钱业同行的实力,一次性拿七十万两银出来都不是问题,现在只肯拿三十万两出来报效,这只是糊弄而已,何况为了明年考虑,今年秋粮征收,一定要搭发公债!”

打下宁波府之后,虹军的支出一下子变得惊人起来,军装、军火以及大量工业品的购入,让宁波成为上海冒险家们的乐园,但是也带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