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皇帝分身 >

第183部分

明末皇帝分身-第183部分

小说: 明末皇帝分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人臣本份!”田弘遇眉梢微微露出一丝得意,自皇帝迁都后,已经多次召见其进宫。恩宠之隆,简直让他受宠若惊。

PS:PS:感谢‘莫笑邪‘书友月票支持。

第二七八章皇帝养成计划三)

崇祯给田弘遇赐座,半晌后,君臣两人开始展开话题。

“自朕登极以来……”崇祯沉声说道,“东虏后金、满清)三次入寇,天下灾祸四起。南涝北旱,千万子民动荡不安。为平息这些灾祸,朕勉励众臣,卧薪尝胆、励jīng图治,一次次的提拔有才干的臣子任事,又一次次的怀疑臣子的能力。朕以前觉得,国事不宁,是大臣误国。但是现如今想来,军事上有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陈奇瑜、孙传庭等等良将名帅。而朝中诸公,虽党争激烈,但是大致维持了朝廷的威信,还未让天下陷入四分五裂,藩镇割据的真正乱世。文臣武将,都可堪一用!为何天下局势不见好转,十一年了,整整十一年,年年都是都大事、大乱,国丈,你觉得如何是好?”

不是臣子的错,难道是皇帝的错不成?千错万错,也不能是皇帝的错!

田弘遇显得惊骇,连连道:“是臣等的过错!不能辅佐陛下,励jīng图治,中兴社稷!”。。

崇祯摇头道:“不是谁犯错,军事、政治,这都是小事情。问题是,整个天下的体制出了问题。”

“体制?”田弘遇不敢多言,吓的大气也不敢喘。

在明朝没有所谓的宪法,但是却有“祖宗家法”。明朝的祖宗家法,是类似于后世宪法的存在。以仁孝治国的明朝,哪怕是张居正的改革,也是在不触动祖宗家法的范畴内改革。

“对。就是体制有问题。”崇祯断然说道,“没有万世不易的制度,任何一个制度,只要创立出来,短则几十年,长则几百年,肯定会出现问题!大明当前种种政策,建立的初衷是朝廷有官田,军户有屯田。所以,朝廷轻徭薄赋天下安定。百万军户。平时屯田、战时也多是能够打仗。但是现在朝廷的官田和屯田,已经多被地方豪族鲸吞。这种情况下,天下若是风调雨顺,朕和朝廷节衣缩食。也能维持的下去。但是。天下不稳定。到处要打仗,打仗就要用钱。若是按照朕以前的办法,也唯有加税。但是。加税会逼迫更多底层人造反……”

皇帝有如此清醒认识,疾风骤雨一般的陈述大明的尖锐问题。由此可见,皇帝还是圣明的。

田弘遇微微的张了张口,想说话,但是又讲话咽了回去。

见到田弘遇谨慎模样。

崇祯微微失望,却是坚定说道:“朕不是要加税,也不是要你去办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让岳丈做老本行经商赚钱!不过,并不仅仅是为田家的富贵赚钱,而是要替朕赚钱。不但要赚钱,而且要多雇佣人,将街上许多的乞丐、流民,有手有脚的,多多雇佣起来,根据才能,雇佣他做工。没有一技之长的,令人教他一技之长。总之,第一要经营赚钱,替朕在不额外增税的情况下,获得额外一大笔,可以灵活支取,动用的财政收入。将来,办大事需要用之!其次,雇佣越多的流民、乞丐越好,让他们有事情干,有吃有穿!越多的流民被安置起来,就是对朕做出的越多的贡献。将来,朕是不会亏待有功之臣的!”

田弘遇松了一口气,不是要他冒多大的风险,仅仅是皇帝找他代理生意而已。田弘遇不能说是一名最成功的商人,但是本事也不差。

作为皇帝的老丈人,女儿田妃也是非常得宠,天下众多的商人,皆是巴结田国丈。就连东林党巨头钱谦益,也拍过田国丈马屁。

身份背景,决定了田弘遇做生意空前的成功。

虽然来说,做生意的境界中,一流的商人搞创新,二流的商人认真做产品,三流的商人搞管理,四流的商人钻营人脉。

但是,创新、产品、管理,等等境界,对于绝大多数不入流的商人来说,实在太难了。于是,许多人走捷径,靠着人脉关系做生意。

这种靠着人脉做生意的,其实并不能做出伟大的事业,也改变不了人类社会的cháo流规则。

但是,人脉却是最容易玩转的,也最荣誉被利用的资源。

比如,田弘遇是皇帝的老丈人,女儿田妃是最得宠的。于是,天下文人、商人争相的巴结老田,一堆赚钱的机会白送给老田。人脉达到老田这种程度,只要头脑不是太蠢,想要亏钱其实也是比较困难的。

这个皇帝与田弘遇合股经营的项目,皇帝占据的权益,隐在暗中。表面上,还是以田弘遇抛头露面去经营。

合股的企业商定为“天虹公司”,暗指天子和田弘遇两人的合股生意。不过,不明真相的人恐怕会以为是“天虹”是田弘遇的谐音。

既然通过是合股做生意,崇祯也是拿出100万两的现银,算作是皇帝的股份。而田宏宇也准备投100万两。两人各自占一半的股份,具体管理皆是田弘遇去管,皇帝只会派人去查账和按照章程索要分红。

崇祯私下问过,岳丈的身家大约有300多万两之巨,不过,半数都是集中在陕西等地的田产中。

其余的,还有一些收租的商铺、药店生意。拿出100万两是田弘遇在不卖掉他家族已有的产业的基础上,能筹集出来的最多资产。

而田弘遇在明朝属于才爆发几年,并不算是真正的豪门巨富。田老头也肯定的对皇帝说道,很多富人不愿意露富。按照大明实际国情,几百万两身家仅是刚刚迈进豪门巨富的门槛。真正的豪族,可以掌握数千万两计的惊人财富。达到那样级别财富的,已知是有郑芝龙,以及大明最富裕的王爷福王!

福王是崇祯年间,最富有的皇族成员。光是拥有的王庄田产就达到惊人的200万亩,其王庄规模仅逊sè以前的皇庄。而福王还经验了许多王店,相对比以前běijīng皇店的亏本,福王的王店却是大获其利。

其实,要是有合理的借口,将福王抄家,恐怕所收获的财产,足以让大明王朝几年财政无忧。但是,这仅是想想而已。这些皇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了一个。可能会逼的其他王爷兔死狐悲,以至于起兵造反。这些王爷们没有兵,却是有钱,这个流民四起的年代。只要有钱招兵。还缺兵马?

这两个已知道的超级富豪是因为名气大。暴露出来的。剩下的一些隐藏的比较深的豪门,未必比福王、郑芝龙的财富要差到哪里去。

崇祯不仅默默的感慨,作为皇帝每年数千万财富经手。但是转眼有需要养活整个朝廷。在明初,国库、内库是年年盈余的。

但是,到了崇祯一代!

不,应该是崇祯的爷爷辈开始,明朝皇帝私人的内库,就是不断的亏损,时常要拿出钱财补贴国库了。

眼下整个大明王朝犹如快要破产的公司,年年要内库拿钱给国库。内库祖上积攒的银子花光,就开始拍卖典当皇家其他的财产。

不过,这也是应该了!

毕竟明朝皇帝享受了两百多年的福分,到了崇祯这一代,祖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获得的红利吃完了。皇帝到了应该尽自己责任的时候了,尽不到责任,就是亡国之君。

既然是皇帝让岳丈去做生意,两人自是谈起生意经。

“做生意要先易后难,天下最易上手的,往往是吃的方面,很多人天生就是好厨师,这门生意门槛最低。因此,各大城市中,酒楼的数量永远比别的产业要多。南京就至少有500家的酒楼。每坐酒楼投资1万两,雇佣50人计,光南京的酒楼,就已经提供了数万计就业。因此,酒楼要做,必须要有独特优势,才可以盈利。朕的皇宫御膳房,可以给你提供几十名御厨,你可以利用御厨这个口碑,去吸引客人光顾。”崇祯说道。

“皇上圣明!”田弘遇恭敬说道。

“别人做酒楼,一盘散沙,七零八落。你可以成立多家酒楼,每一家酒楼,都是统一的招牌,统一的装潢,几乎没有差别的服务,菜式也是一样的。这样,口碑积累的一定程度,形成独有的‘品牌’。树立了品牌后,开再多家的新店,也不愁没有客人,不愁没有盈利。这种酒楼叫做‘连锁酒楼’!”

“除了酒楼连锁之外,还可以搞百货连锁。百货连锁,既是成立众多招牌、管理,一模一样的商店。每一家商店的管理模式,货物采购,商品定价都是一样的。并且,连锁百货商店,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由于你的进货量最大,是供货商的最大衣食父母,可以让逼着供货商降低价格,让你的价格比别的商店具备优势。还可以逼着供货商,先给货,货卖掉后,再给他结算货款,这样大大的加快了资金周转。”

“臣遵旨,谨遵圣上宝训!”田弘遇跪地说道。

崇祯兴致勃勃的向田弘遇授予经验,田国丈越听越心惊,感觉到皇帝没做过生意,但是似乎生意经比自己还要jīng通。

当然了,眼下崇祯也只能拿一些简单的项目给田弘遇去做。太复杂太创新的项目,怕田弘遇执行力偏差,反而搞砸了。

毕竟,领先半步能成功,领先一步能成神。领先两三步,这是自取灭亡。

第二七九章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

5辆马车载着多达100万两的白银,缓缓的驶向田家宅子。

田弘遇望着沿着内河的亭台楼阁,心中感慨万分。

南京的宅子,真是金子做出来的。而年轻的时候,田弘遇可从未想过,自己能在十里秦淮拥有豪宅。

古代的最有钱达官贵族,往往多是集中在少数的一些城市中。所以,极少数的大城市房价可以比普通的县城昂贵百倍以上。天津特区的报纸上,一些评论文章认为,天津特区的房价每平米达到五六两银子,太不合理了。明朝时期,普通县城的一座占据几亩地的宅子,也不过是几十两。

明末南京秦淮河两岸的房价有多贵?比后世香港的房价更昂贵!有人觉得香港地区一套很小很小的房子,价值几千万已经觉得不可思议的。

但是,明末的秦淮河房价,数千两、数万两一套,实际上比后世的香港房价更贵。。。

南京城秦淮河“河房”,指秦淮河沿水而筑的建筑,也就是“十里秦淮”。

整个大明王朝最富庶的“十里秦淮”主要是指内秦淮,从水西门附近的西水关一直流淌到龙蟠路附近的东水关,内秦淮和外秦淮相接,直通长江,在东西两水关都设有水闸。古人就通过调节这两处水闸,来控制内秦淮河的水位。遇到水位枯竭,放长江之水入秦淮。而水位偏高,则将秦淮河水放到城外。

秦淮河房子别说是买。就是租,也非一般人能租得起的。明朝时期的笔记中记载,南京秦淮河的一套房子,平时月租金为每月8两银子,遇到科举考试的时间段,月租金涨价到16两至30两左右。

买在秦淮河买一套房子,比较小的房子价值达到三五千两银子。若是临水而居,价格恐怕会涨到1万两银子朝上。

明朝一个普通县城,一年上缴的赋税,也只够在秦淮河沿岸。购置一套房子。

由此可见此时的南京房价之贵。已经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地步了。

这个年代的文人雅士,如果不在秦淮河沿海有一套宅子,根本算不得顶级的文人。

什么?买不起?那是你不够有名,没有人白送给你!

明朝许多的才子们。经常聚集在秦淮河附庸风雅。除了因为南京是南方的科举考试中心。以及政治中心。还是要在秦淮河这个大舞台上,展露自己的才华,吸引更多贵人支持他的开销。

明末的一些年轻的才子。甚至为了作秀,不参加科举。除了因为科举实在太难之外,这些才子本身,已经扬名立万,不需要靠着科举来跻身上层社会了。

南方,尤其是南京活跃着无数的年轻才子,却是有一些才华,但是更多是炒作出来的名气。

后世有浮夸的娱乐圈,明末也有更浮夸的十里秦淮。

成功在南京混出名气的才子们,无需科举崭露头角,便会有富豪们争相拿钱给他们去花费。因为,这些才子们,能够利用秦淮河的交际舞台,帮助一些有钱的富商们和有权的官员、名士牵线搭桥,完成钱权交换。

才子的能量之所以惊人,也是因为天下读书人数量多,读书人垄断了官场科举的道路。科举考试出身的官员是正途。而真正从底层靠着政绩、功劳升上去的官吏,则被轻视为旁门左道。

中国的古代科举制度,让许多贫寒的文人有了上进的通道的同时。这些贫寒文人当官了,他们总有同窗好友,总有文人的交际圈子吧。富商们,也许不直接贿赂官员,但是却是贿赂官员的好友。官员与好友之间的交往,则算是文人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怎么能算贿赂呢。

比如,官员的好友,送了一本书,宋朝某某牛人的手抄本。出版的书籍自然是不值钱,但是明人的手抄本,价值却是难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