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特工之回到清朝 >

第114部分

特工之回到清朝-第114部分

小说: 特工之回到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有没有兴趣和我们联合开发。”杨一总算明白了,这家伙是来卖技术的。
  杨一低头沉吟,正打算怎么才最大限度的多刮点好处呢,威尔逊倒先急了,杨一犹豫的表情让他害怕这笔买卖要坏事,赶紧又开了好处道:“我国还可以考虑帮贵国兴建一个最先进的造船厂,并帮着培训工人,提供必要的设备。”有一点威尔逊是没看错的,杨一做梦都想有一支扬威海上的舰队,可中国这点技术底子,别说造铁甲舰,连好一点的木制战列舰都造不出来。现在威尔逊把铁甲舰都送上门来了,杨一如何能不激动。杨一拼命的克制自己,让自己尽量的保持平静。
  “您看,这技术加上这造船厂,就折合成一千五百万两银子好了。”这可是威尔逊费劲心机才算出来的账目,铁路上铁轨加修建,加技术人员,多少也能抵挡去三千万两,这里再去个一千五百万,估计英国就不用拿出几个银子老了,自己的谈判任务也算圆满完成了。
  也许是由于太激动的缘故,杨一竟然忘记了讨价还价,马上就答应道:“这样啊,价钱上虽然有点高,不过看你们也很有诚意,今后大家还得合作的,勉强就这样吧。”
  第一论谈判很快就告一段落了,三国代表和中国方面就赔款的金额和赔款的方式达成了初步的意向,并签署了备忘录。其实各方都心里有数,杨一开出的价码太高,各国政府是不可能完全接受的,杨一也很清楚这一点,不过既然是胜利者嘛,总得拿出点胜利者的派头。至于这和约能签成什么样,各方面到底能承受什么样的条件。这还得等到下一轮谈判再决定。
  代表们也相继离开回国,向各自的主子汇报去了,欧洲实在太远,代表们一个来回就得去掉四个月,下一轮谈判还有的等。谈判暂停,杨一也没闲着,有线电报的线路的埋设,相关人员的培训,早在谈判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在正式的大规模启动了。杨一心目中的第一电报线路就是贯穿整个东北,然后连接北京的线路,这条线路是如今最急迫的,毕竟俄国人儿狼子野心,而且还与中国交界,双方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谈判不成打起来。果然,杨一这边电报线路还只铺到沈阳,俄国人边境上就开始有动作了。
  俄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沙皇尼古拉一世已经处于半暴走状态了,看着米海里琴科带回的备忘录,沙皇尼古拉一世立刻就想带着人马杀进中国去,原本以为,丢出个又冷又荒凉的阿拉斯加,就可以把一向胆小怕事的中国人的嘴巴堵上,阿拉斯加那地方,估计中国人也没办法呆的下去,过段时间再找个借口要回来,俄国是基本一点损失都没有。
  万万没想到,中国人开出条件简直就是在要他的老命,克里米亚战争带来的伤痕还没有愈合,中国人又在伤口上撒了把盐,整个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损失了522万人,军费消耗8亿卢布,这对俄国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负担,落后的农奴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克里米亚战争使沙皇地威望降低到前所未有的低谷,1859年开始。一些革命团体先后在俄国彼得堡及伦敦诞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赫尔岑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涌现,现在的俄国可以说是内困外焦。尼古拉一世也意识到改革的迫切性,本打算利用对中国地战争获取巨大地利益,来缓解国内的紧张局势。然后才开始俄国的政治军事改革,结果适得其反,中国人出乎意料的强大,甚至都没办法和以前地大清朝联系起来。
  谈判是必须的,可这样的条件也是没办法接受的,沙皇和他的幕僚们经过一番讨论后,觉得有必要再赌一下,在两国边境制造点事情出来,好逼迫中国方面让步,他们就不相信。中国人敢不惜一切和俄国全面开战。
  英国、法国,代表们带回来的消息是欢欣鼓舞的,初步的和平意向已经达成,战俘们很快就可以回家,在代表团付出一定的银子后,一些身份特殊地战俘得以先期回家。他们的出现让两国的国民放心不少,但国民们要求其他战俘回国家呼声却一点没有减弱。不过两国的民心还是得到了巨大的安抚。动荡地局面随着好消息的带来也得到了进一步地缓解。
  同样,中国开除的条件,两国也一样没办法接受,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讨价还价,他们相信中国这也应该不是中国人的最底线。这一点他们没猜错,杨一漫天要价就是为了刁难一下各国,说到底杨一还真不敢把这几个国家逼急了,中国的发展还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和英法两国的外交正常还是很必要的,毕竟两国代表着现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还有一点就是,两国政府从中国人对科技和技术方面的需求,看到了中国全面开放的希望,中国巨大的市场也不是他们舍得放弃的,既然用战争的方式没办法解决,那就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毕竟双方都有各自需要的东西。
  就在英法代表回国汇报完毕,得到新一轮的指示后,代表团又要踏上回中国的旅途,这时候,一个接一个消息从中俄边境传来,上方在边境上都集结了重兵,大有大打出手的架势。两国代表立刻暂停了去中国的旅途,有好戏上演了,怎么能错过?中国跟俄国打一下的也正好能看到底谁厉害。
  其实英法对俄国这个昔日克里米亚的手下败将一点都没信心,不过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好事怎么能放过,万一俄国能打赢呢,看戏归看戏,两国政府也没闲着,联合舰队开始频繁的在中国南海海域活动,俄国人要是打输了这还罢了,要是俄国人赢了,不好意思,还谈什么?趁火打劫都来不及呢。
  英法两国没料到,沙皇尼古拉一世也没料到,中国军队居然先发制人,在俄国军队还没集结完毕的时候,居然又一次越过边境,这一次,中国军队根本不象上一次,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这一次看来是不打算走了。
  早在和谈前期,杨一就已经预见到俄国的反应,对于身边存在的这样一个大国,几百年来俄国人贪得无厌的扩张,使杨一清楚的看透了俄国的本质,这样的对手,不把它打的找不着北,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俄国人为了这一次战争,原本撤走的二十万大军又开始集结在边境上,沙皇计划集中国内几乎所有的主力,三十万大军,作为第二梯队。现在中俄边境还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情景,在沙皇看来,中国人不会主动进攻,这样的天气也不允许中国人主动进攻,这样的天气也不允许中国人主动进攻。可中国军队硬是顶着零下40度的严寒,大举越过边境,俄国军队猝不及防,一场灾难又降临了。
  为了这场预计中的战争,中国方面从上一次战争结束后就已经开始秘密准备,这是俄英法三国都打破脑袋都想不到的。和俄国打一仗,在俄国的领土上打一仗,这是杨一做梦都想干的事情。李秀成的第一集团军,聂士成的整编补充的第四集团军,刘铭传第三集团军的大部分主力早就悄悄的集结在抚远一线,各种作战物资,雪地作战的雪橇等,经过四个多月的休战期已经准备妥当。就等俄国人给个借口。
  果然,沙皇尼古拉一世很配合的给了个借口,边境上开始集结大军,整整二十万人。其实沙皇也只是做做样子,不做点样子出来吓唬吓唬中国人,在谈判桌上怎么好开口讲价钱,怎么好向全国人民交代?谁知道中国人属愣头青的,一看俄国军队集结,立刻就杀了过来,有心算无心,俄国军队才开始集结,各种作战准备还没有完全展开,就面临中国军队急风暴雨般的进攻,边境上又一次硝烟密布。
  1861年的春天,阳历5月10日,三十万中国军队,鉴于俄国人频频在边境制造摩擦,打死打伤我边民无数,以正当防卫为借口,从抚远出发,一举越过边境,第二次远东战争爆发。
  额尔古纳河河水缓缓东去,冰封的河面上一点也看不见冰面下涌动的河流,中国军队用雪撬拖着大炮,朝贝尔加湖挺进,也许在杨一的心目中,这一片当初康熙皇帝放弃的领土,也应该是中国的,现在也应该是要回来的时候了,还有1727年签订的《布连斯奇界约》也该是废除的时候了,中国人的地方,都得拿回来,贝尔加湖最好也能拿过来,看着部队越过边境的战报,杨一突然想起过去玩过的一个电脑游戏《大富翁》的里面有个叫糖糖的人物有那么一句台词“你的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想到这里,杨一突然笑了起来,这让在身边处理公务的张键出了身冷汗,每次杨一笑的如此诡秘,总是要有人倒霉的,谈判期间张键就多次看见杨一这样笑。
  中国军队的突然进攻,一下就打乱了俄军的部署,昔日的屏障额尔古纳河现在已经是一马平川,中国用雪橇拉着上千门大炮,冲过边界,在俄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一下就冲两翼对俄军形成了威胁,俄军仓促上阵,早有准备的中国军队,从俄军的两侧进行了强力突击,在上千门大炮的掩护下,俄军二十万大军陷入混乱。
  原本是以进攻为目的的俄军,突然遭到沉重的打击,几乎还都在温暖的房间里睡觉的俄军,一夜醒来,就被隆隆的炮声淹没。遭到突然打击的俄军,一面组织抵抗,一面派人向莫斯科报信,等待下一步的指示。如果俄军在战争开始的初期就立刻放弃额尔古纳河沿线的阵地,大步后退,然后再伺机反击,这也许对中国军队来说是最不愿意看见的情形,俄国有广阔的疆域,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深入敌后可不是杨一的打算。可俄军迟迟不退,而且一直滞留在额尔古纳河一线,这就给中国军队的合围创造了条件。也注定了沙皇俄国的又一次失败。
  让人打了还不敢还手,这对沙皇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也许这还是头一遭。被沙皇寄以厚望的远东军团并没有给尼古拉一世增加多少脸面,二十万人在一个月内就让人包了饺子,现在正被围困在额尔古纳河沿线,估计被消灭也都是迟早的事情了。
  看到前线来的战报,尼古拉一世觉得天都要崩了,远东整整二十万大军,居然还对付不了中国军队,对付不了也就算了,还蠢的让人给围上了。一向精锐的哈萨克勇士如今怎么都变的如此不堪一击?这是尼古拉一世怎么也想不明白的事情。眼下其他部队还没来得及集结,看样子这次是要吃大亏。
  发生在远东的这场战争,兵力对比是3:2,可火炮对比就差别大了,中国军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缴获了大量的英法军队的先进火炮,这次战斗出动的火炮就多达一千两百多门,而俄军在上一场战争中已经损失大批火炮,这季节又是冰天雪地的,运输不方便,这边境上的部队基本没有配备什么大口径火炮,就是一般的小口径火炮,数量也有限。至于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准备,那就更不用说了。俄国是临时集结,行动仓促,到了远东后由于季节地原因,也没有积极准备作战。而中国军队则是筹划已久,粮食弹药充足,部队士气高昂,全军上下都憋着劲要好好教训下俄国人。
  中国军队造反的作战时机在俄国人看来是不合适的,现在冰冷的气候,对野外作战的士兵说是可怕的,可他们低估了中国人的勇气和决心。
  俄国二十万人主要部署在涅耳琴斯科(尼布楚)。博尔贾,协塔三地,其中以赤塔为主要基地。屯兵十五万,博尔贾驻军三万, 涅耳琴斯科驻军两万。虽然俄军人数不少,但武器装备落后。基本还是使用滑膛枪只有少数部队装备了线膛枪,且部队士气经克里米亚和第一次远东战争的连续失败后,已经不复从前。
  中国军队越过边界后,西线的聂士成部十万余人直扑博尔贾,将三万俄军团团围住,三百多门大炮不间断地轰击整整三天。俄军狼狈不堪,加之粮弹不足,士气低落,对中国军队的抵抗并不是很顽强。5月15日,刘铭传率本部十万人马。在黑龙江上游阻击从赤塔前往博尔贾的俄军援兵,经过三日激战,俄军增援部队四万余人,遭到毁灭性打击,一万五千多人成为俘虏。5月20日战争爆发后的第十天,博尔贾被攻破,弹尽粮绝的三万俄军军战死一万,降两万。5月21日,李秀成部秘密行军,突然出现在涅耳琴斯科城下,而刘铭传也率部逼近赤塔,赤塔援兵被刘铭传部牵制,不敢出动。李秀成集中炮火,猛轰涅耳琴斯科,俄军虽拼死抵抗,无奈寡不敌众,三日后城破,两万俄军仅有五千人做了俘虏,因为天气缘故,伤员不好处理,李秀成命令,不留伤员。
  犹豫是整个赤塔俄军指挥官犯的最大错误,在没有接到上方命令时,他选择了困守待援的战术,他低估了中国军队的进攻力,5月2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