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 >

第18部分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第18部分

小说: 从台湾流浪到大西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雕刻的木偶像。我们在此院住了一年多,从来没有见过她给我们这些房客们讲过一句话。

在这个院子里,除了房东丁老汉一早一晚拜佛念经敲击的木鱼声和我们两家三、四个孩子戏闹时的喊叫声之外,平时显得十分寂静,几乎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到。

一天下午,房东老汉手提一个竹篮,带着一只小狗。让我和桑家的男孩一道帮他到后院去拣鸡蛋。所谓的后院,实际上是先前拆掉的几间破旧房屋开辟的一个小院。走进小院,看到院里十分破烂,鸡飞狗跳,一片狼藉。说明了房东老汉的家境中落,也和他的寿命一样已经到了日薄西山,日暮途穷的地步……

院子里养的最多的是一群鸡,另外还有一群鸭和几只大白鹅。这些生灵见到我们两个不速之客,冒然闯入它们的领地就“哦……哦……哦……”,”呱……呱……呱……”地大叫起来。

突然,房东老汉停下他的脚步,瞪着一双大眼向一棵老桑树上看,我们两也随着他的视线看去,顿时吓得我们目瞪口呆!原来是树上有一幕“龙虎斗”的场面——

此院南边一角有一片小竹林,旁边长着几棵老桑树,在其中一棵较大的树上筑有一个鸟巢,巢中有几只“叽叽”待哺的雏鸟在不停地叫!一只硕大的白猫蹲在树叉上瞄着他们,这时一条一米多长的大青蛇也由树下爬了上来。猫蛇贪婪,各不相让都要争食小鸟,于是就爆发了一场龙虎相争的恶战。

白猫在树叉上发怒,竖毛躬背,瞪着铜铃般的双眼,呲牙张口发出了“呜……呜……”的吼叫声。大青蛇身子盘在下面的树干上,吐着鲜红的蛇芯,喷出毒汁向上攻击。顿时闹得院子里一阵混乱,惊得树下面鸡飞狗跳,鸭鹅“呱呱……呱”“嘎嘎……嘎”地惊叫乱跑。

我们的房东丁老汉一下甩掉篮子,双手合十,闭起双眼嘴里不停地在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在向佛祖祷告。而他的小狗却在树下不停地狂吠!

猫蛇争斗,各不退缩。青蛇往上喷着毒液,向白猫进攻;白猫在树叉上左躲右闪,发威地吼叫,并用它的前爪击打着青蛇的脑袋。一场青龙白虎相争的战斗,刹时间搅得小小的院落里鸭飞鹅叫,鸡犬不宁,一片混乱……

在这难解难分的时刻,我冲着桑家的男孩喊道:“快!拣石块,拿砖头把他们打跑。”我拉二人急忙从地上拣起石块、砖头、瓦片向青蛇和白猫身上狠狠地砸去。在飞来的石块、瓦片的打击下,青蛇吊转头从树干上滑了下去,贼快地钻进阴沟里逃得无影无踪。野猫也连蹿带跳地上房跑掉了。这场龙虎争斗的局面才算结束,小院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而我们的老房东丁老汉这时还在闭着双眼,嘴里不停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在唸叨。我回过头来冲着他大喊一声:“丁爷爷!青蛇和白猫已经被我们打跑了”,他这时才睁开双眼如梦初醒,但嘴里还在不停地说:“这可恶的毒蛇和野猫,平时不知吃掉了我多少的小鸡、小鸭和鸡蛋,罪过呀!……罪过,阿弥陀佛”。

随后,我们在小院子的鸡窝里拣了许多鸡蛋,还在院子里的草堆里拣了一些鸭蛋和鹅蛋,丁老汉脸上露出了平时少见的笑容。他从满篮子的蛋中抓出四个鸡蛋,送过来给我们每个人两个鸡蛋,叫我们拿回去煮着吃。

我对他说:“母亲从来就不让我要别人家的东西”。

他笑了笑,把鸡蛋又放回到篮子里。

第二节

定海与浙江的镇海城隔海相望,都具有江南城镇的水乡泽国风光,沟河纵横,湖泽相连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网。人们多是近水而居,庭院住宅大都建筑在河湖的岸畔,房前屋后濒临着漾漾的流水,造型别致各式各样的小桥方便了来往过路的行人。

若要远行,可以舟代步,乘从小船揺动浆橹,行驶在如诗如画的水乡泽国之中,不仅惬意而又逍遥……

1950年3月,舟山群岛的春天仍和往年一样,阳光明媚,风光秀丽,景色怡人。

然而由于国共两党的政见不同,大陆共产党的部队正在准备攻打舟山群岛。岛上的国民党军队也在增兵设防,加强备战。此时杭州湾的上空仍然是战争阴云密布,战火硝烟不断。舟山群岛及其周围的海域随时都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战,至于什么时候发生,那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上个世纪中叶,因战祸兵灾造成的成千上万南逃的难民,她们有的逃到闽粤、台湾,有的逃向港澳国外。当年逃到台湾的原国民党军人家眷,有的又被当局遣返回来,其中我们这一批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的难民,当时就困居在舟山定海。

她们有的自抗日战争开始,乃至三年内战,十几年来长期生活在漂泊不定的逃难生涯中。没完没了地流浪成了她们多年的“职业”,年复一年的颠沛流离,奔波逃亡造就了她们的人生命运。

最终政治家们抛弃了她们,先前的长官上司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在这呼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们就转向为幽冥虚无渺茫的世界,为了改变她们的苦难去求神拜佛。

在远古时期,由于社会落后生产力低下,人们自身的能力无法抵御外界的伤害。对于天灾人祸,生老病死和宇宙空间的自然现象处于无知状态,无法用科学的根据去解释。人们就幻想借助天神的力量来摆脱外来的侵袭。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多子多福,平平安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中登,丰衣足食。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几千年来,人们都把先人的功德,人世的善恶、因果报应、阴德与子祠、升官发财、人生仕途、凶吉祸福、生老病死、来世脱生、轮回转世等等,无不与神灵相关,认为都是由神佛主宰的。于是就拜倒在众神的脚下,祈求神佛帮助他们消灾解难拯救他们脱离苦海。

科学的人类史是全人类的智慧结晶,而观念的人类史则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共同为人类自身竖立了平坦如砥的丰碑。

“在那遥远的神话传说时代,自从盘古开天壁地,死后身体化生万物,从此有了圆天方地,有了灿烂的阳光,皎洁的月华,内烁的星辰,有了山峦峡谷,江河湖海,树木花草,飞禽走兽……

就在这片洪荒初辟的天地之间,也许正是我们这片神密的黄土地上,神女女娲开始了她的神圣的工作,引来了三江五湖水,取来了四面八方土,和泥捏着黄土人,一个、一个、又一个,她实在太累了,便操起藤条在泥浆里来回搅动溅出的泥点也变成了一个一个的人……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中,我们民族的祖先和他们生活的那片土地就是这样诞生的。

尽管达尔文构拟过生物进化论的图式,尽管恩格斯阐述了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尽管无数的科学家著书立说,一次次的告诉人们人类的由来,但是翻开人类文明史册,我们还是可以轻易地发现不同的文化系统中的人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已的神话传说中精心地描绘人类发生发展的图画。这些神奇优美的画卷与科学的生命史,人类史共存,数千年来,引动了千百代人的奇思遐想,留给后人绵绵不尽的情思!

科学的人类史是科学的,是“发现”,它本于“事实”又经过“逻辑”验证。观念人类史则不同,它是“想象的”是“创造”,它本于人类的“观念”,经受的是“前逻辑”的洗礼。科学的人类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观念的人类史则是民族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一个民族都对人类的由来,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解释、表述,每一民族都固执地坚持自己民族的解释和表述,互相不调和。

……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曾经指出基督教的西欧文化是一个罪恶感文化,罪恶感潜伏在人们的伦理观、价值观、人生观之中……不需要外力影响的自省、自觉意识,它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行为去就。(乔继堂《中国人生礼俗大全》)

当年成千上万被抛弃的流亡难民,有的最终成了政治角逐的牺牲品,她们生活贫困,走投无路,十分凄苦!但大多数人总认为是自己的命不好,也有的人认为是自己上辈子作的孽,没有做好事,这辈子得到的报应。罪恶感促使人们今生今世不仅要多做善事,同时还要去赎先前的罪过!以求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影响来世人生。

于是我们几家眷属通过相互联系,约定一起去朝拜普陀山神灵。

普陀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位于舟山岛东面的碧海之中,被人们称之为“海天佛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山上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观音洞、梵音洞等名胜景区。前人说“以山兼湖之胜则推杭州之西湖;以山兼海之胜,当推舟山之普陀。”这里被誉为“海天佛国”吸引了无数海内外佛教弟子前来顶礼膜拜。此处景色绚丽,美如仙境,驰名中外。

1950年3月中旬,在一个风和日丽,草木释芳,鸟语花香的清晨,我们七、八家眷属,有的带着孩子,共计二十多人同租一条木船,由定海城出发前往普陀山朝拜大慈大悲的神佛。

蓝天瀚海,银浪碧波,水天一色,心旷神怡!我们乘坐的小船仿佛行进在自由的“天国”里……

当船行驶到离普陀山还有二、三里远的海面上的时候,人们就可以看到阳光普照的普陀山。岛上的庙宇依山而建,红墙彩瓦金光灿灿。它隐现在郁郁葱葱的松林之间,宛如一棵翠绿的宝石镶嵌在碧波万倾的东海洋面上。美丽的奇景如同仙境一般,不愧为名符其实的“海天佛国”。

此时岛上前来进香的人已经络绎不绝,朝拜普陀寺庙的人贫富皆有。富者所祈金钱万贯,福禄长寿,锦上添花;穷人所求粗茶淡饭,布衣遮体,能够解决温饱已经是心满意足,谢天谢地了!

我们二十几人,弃船上岸,前往山上朝拜众神。先后参拜了慧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而后还看了观音洞、梵音洞等名胜。人们每到一处就焚香膜拜,祈求法力无边的佛祖,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广济人生,消灾袪病,降福于民,拯救她们这些苦难的人们脱离苦海,尽快结束这种无止无休的逃难生涯……

而我们四、五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也跟着大人们向众神磕了无数个头。

下午,我们登船返回定海。由于人们拜了佛祖许了愿。认为以后就会有众神保祐,会带来福音,似乎有了好的转机,就有了希望。人们的心情比刚来时也就感到轻松得多了,顺风疾驶的船上,不时响起了平时人们少有的笑声!

在船上年纪最大,经验丰富的要数河南的王大妈,当年在台湾基隆“军官招待所”里就是在她的指挥下,才抢救了苗大姐吞金寻死的性命。

她是个心直口快,好助人为乐的人。今天和大家一同去拜了佛祖,心里非常高兴,更是谈笑风生。她当着大家的面对我母亲说:“梅姐!你家瑜儿长得五官端正,浓眉大眼,天资聪颖,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

母亲笑了笑说:“谢谢大妈的夸奖!但愿他以后不要像我一样一生中那么多的坎坷。”

过了一会,我们的船就驶回到定海。

人生如竹,有许多的节。

这些节口如同诸多的人生礼仪。原始民族,部落民族如此,文明人、现代人更是如此。观念人生史的蓝图有许多十字路口……礼仪人生史的街头不停地闪烁着红绿灯,你要成长,要走完这人生的旅途,要在既定的群体中生存,你就必须通过。

当你被孕育成熟,躁动于母腹,要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亲朋送来了催生礼,家人……甚至打开家门、院门、城门帮你“通过”;当你拖着羸弱的身体在襁褓中度过一周年的时候,父母抱你去寺庙,把你托付给神佛,以使魂魄不全的你“通过”多灾多难的幼儿时期;当你长成的时候,家长郑重地给你加冠取字,由此你“通过”一个人生节口而进入成年期,“通过”婚礼,你取得了为夫(妻),为父(母)的资格;“通过”毕业典礼,你拿到大学毕业证,取得了社会通用的一种资格凭据;“通过”宣誓你加入某一团体、党派;“通过”就职典礼,你登上总统的宝座,享受宪法赋予的所有权利。反之,假如你没有行割礼,你会觉得自己不是个男人,在与女性的交往中畏首畏尾,无所适从;假如你没有庆祝八十大寿,你会不由地感到总会有什么不幸降临,迈不过哪个“槛”去;假如……假如……你必须“通过”,帮助你“通过”的“手续”就是五花八门的人生礼仪。(乔继堂《中国人生礼俗大全》)

上述也可能是上个世纪初或上个世纪中叶所发生的事情,繁锁的人生礼仪伴随着人的苦难的一生。

而今到了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