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花台弟子柳永纪事 >

第48部分

花台弟子柳永纪事-第48部分

小说: 花台弟子柳永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统制羊滋命军兵凿土,得柳墓志铭并一玉篦。及搜访摩本,铭乃其侄所作,(高熙曾先生以为此人当系柳淇。《崇安县志》载柳淇为柳永之侄,且为书法家(见《皇宋书录》),则此墓铭当出柳淇之手。)篆额曰:“宋故郎中柳公墓志”,铭文皆磨灭,止百余字可读云:“叔父讳永,博学,善属文,尤精于音律。为泗州判官,改著作郎。既至阙下,召见仁庙,宠进于庭,授西京灵台令,为太常博士。”又云:“归殡不复有日矣,叔父之卒,殆二十余年云。” 
  按叶梦得曾在丹徒做过官,葛胜仲也是丹阳人,他们都说王安礼守润州(即镇江)时葬柳永,这是比较可信的,可惜王安礼原集及葛胜仲原集都已失传,不能考见营葬柳永的事:今大典本的王安礼《王魏公集》及大典本的葛胜仲《丹阳集》又都没有提到葬柳永的事,竟使我们找不出更多的材料证实营葬柳永的详细经过。潘承弼先生以为柳永原来死在润州,王安礼把他葬到仪征,这也是揣测之词,并无根据(见前北平研究院《史学集刊》第二期,潘承弼《柳三变事迹考略》一文。)。   
  七 柳永生卒的推测   
  《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晁无咎的话,说张先与柳永齐名,可见柳永的生年与张先是差不多的(李易安并说张先是继柳永而起的)。按《鹤林玉露》卷十三说,孙何帅钱塘时,柳永曾作《望海潮》词送他。词中有“千骑拥高牙”语,正指的孙何。在这以前,杨湜《古今词话》也说,柳永与孙何为布衣交,孙何知杭州,门禁很严,柳永不得进见,因作《望海潮》词,托名妓楚楚歌于孙何座前,孙何听了,才迎柳永入座。《古今词话》所记,出于市井传闻,或不可信,但《鹤林玉露》记此事竟引起金主南侵,恐不是无因的。查《宋史》卷三百六孙何本传,知道孙何是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做过两浙转运使。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就死了,年四十四岁。由此上推,孙何应生于宋太宗建隆二年(961)。柳永就在孙何死的一年作《望海潮》词送他,至少也应是冠年了。由此可证,柳永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比张先大三岁,比晏殊大四岁(张先和晏殊生年见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 。储皖峰先生因晏殊曾称柳永为“贤俊”,就断定柳永年龄一定不会大于晏殊,这是不可靠的。古代主考官常称举子为“贤”或“贤俊”,不一定就是晚辈。例如张先比晏殊还大一岁,可是张先是晏殊知贡举时所取的进士,所以晏殊也称呼他为“贤”(《画墁录》。)。清宋翔凤《乐府余论》说:“耆卿蹉跎于仁宗朝,及第已老。”我觉得这话是可信的。如我所推测,柳永生于雍熙四年(987),到景祐元年登第(1034),时年四十七时,也合宋氏“及第已老”之说。至于柳永卒年,我以为可能在仁宗皇祐五年(1053)。因为据嘉定《镇江志》卷十四说,王安礼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守润,而柳永侄所作的墓志说,这时柳永已经死了二十余年,由此上推,当是他在皇祐间官屯田员外郎时,作了《醉蓬莱》词忤旨不用,不久便死了。又储皖峰先生据《高斋词话》,以为秦观曾亲从柳永学过词,因而断定他死于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前浙江大学季刊一卷一期,储皖峰《柳永生卒考》一文),这是他引了误本《高斋词话》作出的论断,与当时事实不符。误本的原文说: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坡云:“久别当作文甚胜,都下盛唱公‘山抹 微云’之词。”秦逊谢。坡遽云:“不意别后,公却从柳七学词?”少游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先生之言,勿乃过乎。”坡云:“销魂,当此际,非柳七句法乎?”秦惭服。 
  这段事实原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引东坡《永遇乐》词注,但并未言出《高斋词话》。其中,“从柳七学词”一语原作“学柳七作词”,以后如《古今词话》(沈雄编的)、《历代诗余》、《词苑丛谈》、《词林纪事》引用这事也无不作“学柳七作词”,所谓《高斋词话》以及“从柳七学词”语显然都是错误的(宋人笔记有引《高斋诗话》的,却没有引《高斋词话》的)。《避暑录话》说,柳死后,旅殡润州僧寺,到熙宁八年(1075),王安礼守润时,才出钱葬他。于是熙宁八年(1075),柳永已死了很久,更不会活到元丰二年(1079)了。   
  后记   
  本书初版名《文人末路》,如是书名,表达作者的用意。出版之后,人皆爱读,不但国内,国外如日本、美国、泰国、葡萄牙等都有出售。此书并无译本,外售者大概是书商肩挑背扛越境贩卖。读此书者,一改古板者有之,学柳七朝秦暮楚者有之,滴酒不沾者变作豪饮之徒,不近女色者竟然为多情所困,细思量,乃柳永的本意已远甚于作者的用意。故而再版时以柳永本意书名,活脱脱一个花台弟子最为贴切。 
  宋人以不学柳七做词为要,难道今人就能学柳七做人?这方面评议甚多,但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我能做者只是描述柳永一生,说他大半生在妓院中的经历和因此形成的生活态度。 
  正如《自序》所说,写柳永有许多担心,而今这些担心大多应验。曾专门撰文解释,说这本书好读不好懂,最好先读《后记》再读正文,然而万千读者根本不听在下的解释,狐朋狗友也多指点朵朵操行,再说也没有让读者先读《后记》的道理。是以本书再版,将原《后记》改为《自序》另撰《前言》,校正初版字误;本书再版,承蒙我的老师、北京大学词学专家程玉缀教授校订附录《乐章集》,谨在此表示感谢! 
  感谢梁志安先生在本书初版时所做的努力;感谢为本书付出劳动与关心的朋友们。 
  如果还要再版,书名改为《杨柳岸,晓风残月》,读者诸君以为如何?请通过出版社和我联系。谢谢阅读。 
  作 者 
  2004年11月 
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