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花台弟子柳永纪事 >

第26部分

花台弟子柳永纪事-第26部分

小说: 花台弟子柳永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秋天已经到来了。 
  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大宋朝出现了一件怪事。更具体地说是天空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动物,它长着竖直的翅膀,草绿色的身躯和强大的后腿,一跳就是数丈,头部是刀子样的牙齿,尾部是一根弯曲的短管,当它落地,一堆一堆地进行交配,完事后,尾部的管子将受精卵掘土埋在地下。有人挖开看过,是那种块状的红色颗粒,每一块凝结上百颗,每一颗都可以孵化成能飞能叫能咬能繁衍后代的个体。 
  柳三变的小舟驶进杭州水域时,听到头顶有隐约的声音,如同崩断琴弦后发出声音的末尾部分。他抬头望去,一片黑云挡住了夕阳。 
  “啊,这云飞得真低。” 
  还没说完,水客大叫道:“相公,快往舱里去,快,快。” 
  柳三变正在犹豫间,那片黑色的云已经到达头顶,嗡嗡地盘旋回绕。 
  “相公,快进来躲躲。”说话间,一样东西啪一声打在柳三变的肩膀上,他侧头看时,只见一双鼓溜溜的眼睛正盯着他,并且挥舞着口腔里的大刀,准备向他扑来。 
  “这是什么呀,船夫,快给我打死它。” 
  “打不得呀,相公,这是‘huang’。” 
  “huang是什么?” 
  “是上天降下来惩罚人间的,谁打了它,谁将遭到更重的惩罚。”船夫抖抖索索地说。 
  此时,船外一片嘁嘁嚓嚓的声响,柳三变掀起舱帘一看,数不清的“huang”正在船上滚动,船被它们压得一颠一颠的。 
  “相公别怕,它们是在休息,待会儿就走。” 
  “真会找地方。”三变笑着说。他感到肩膀有种奇怪的痒,huang正用前足扣着他的衣服。船夫见状,找来一片叶子,放在它嘴边,它便轻轻一跳,到了叶子上,在船夫将它送到舱外的时间里,那片圆圆的叶子已经变得残缺不全。 
  “好厉害的家伙!”三变道。 
  “相公呀,据说陕西、江淮、两浙、荆湖路,一百三十余州都出现huang。良田均被吞食殆尽,百姓不堪其苦。” 
  “有什么办法制服它呢?” 
  “相公,没有圣上旨意,百姓是不敢动它的。” 
  “这是为何?” 
  “它是huang。” 
  柳三变明白了,“huang”和“皇”谐音,只有皇上下旨,才可以想办法消灭它。想到这里,他忽然改变了主意: 
  “船夫,将船驶到离杭州府最近的地方停泊。” 
  两人在舱里待了约半个时辰,觉得船往上一浮,接着一阵嗡嗡声隐约远去,船夫道:   
  今宵酒醒何处七(2)   
  “走了。”说完拉开舱帘,huang果真走得干干净净,柳三变出舱在空中寻找,一片绿云往东南而去。 
  “今夜绍兴、建德一带肯定遭殃。”船夫忧心地说…… 
  两浙转运使陈尧佐已经忙了一天,批阅来自钱塘江堤的文件。自从朝廷批准他的建议,用薪土代替竹笼石堵堤以来,整整两年时间,江堤仍然没有坏损的迹象,再过一年半载,堤上的草根萌生盘结,江堤被毁的可能性就越小了。他怀着愉快的心情,推开两边的窗棂,一阵风扑面而来:“总算成就了一件大事。” 
  “报——” 
  “报大人,从长兴而来的消息说,飞蝗过淮河,连云障日,正往杭州而来。” 
  陈尧佐闻言,浑身变得冰凉——这飞蝗之害,起自京畿,而后是京东、山西、河北,满川遍野都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这里,这可如何是好? 
  “……以薪土代替竹笼石……以薪土代替竹笼石……以薪土……”错了,薪土只可以挡住江潮,可怎么能挡住如潮的蝗虫? 
  “报,飞蝗飞过太湖,已迫临余杭境内。” 
  “……知道了……”接着他坐到公案前,从文件堆中查找有关飞蝗的资料。“……及霜寒即尽……”他读到这一句。 
  “现在是九月初八,过几天就该霜降了。” 
  身旁的幕僚说:“霜降一到,蝗虫必灭,完全可以以逸待劳。” 
  “是呀,到那时,粮食也就所剩无几了。”他瞪了幕僚一眼说。 
  “报——门外有人求见。” 
  “是谁?” 
  “叫什么柳耆卿的。” 
  “不见,让他走。” 
  过了片刻:“报,大人,那姓柳的说,他是为蝗害之事而来,求与大人一见。” 
  陈尧佐思忖一阵:“既是为蝗而来,可能有些见解,叫他上来。” 
  “柳耆卿上堂——” 
  几声吼威之后,从台阶下走来一位白衣人,边走边看着公堂两边的景致:“好气派也——” 
  “贫生柳耆卿叩见大人。” 
  “柳耆卿——你来见本官何事?” 
  耆卿仰面答道:“我知大人为huang所苦,特来求见。” 
  “是的,本官正为此发愁,难道你有什么良策?” 
  “大人,我曾看过一些huang的资料,有两种办法可以减轻其害。” 
  “讲来!” 
  “一是吃掉,二是烧掉。” 
  陈尧佐眉峰一竖:“大胆,你一个读书之人,怎么连百姓都不如,‘huang’是能够随便冒犯的吗?” 
  “大人,它不是‘皇’只是‘蝗’,和‘皇’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大人给皇上上折,晓之以利害,皇上就会答应灭蝗的。” 
  “即便皇上答应,又该如何灭法?” 
  “小生已经说过,一是吃掉,二是烧掉。” 
  陈尧佐笑了:“怎么个吃法,又怎个烧法,请你如实讲来。” 
  “前人食蝗,曾以油炸,佐之以盐椒,史书上记载其甘脆可口,属上乘美味。” 
  “噢?”陈尧佐颇有兴趣,“如果你敢吃,今夜就给你油炸一盘如何?” 
  “谢大人。” 
  “来人。到外面拿五十只蝗虫,用油炸好,配之以佐料,看他怎么个吃法。” 
  陈尧佐吩咐完毕,起身离开,只留柳耆卿一人在堂上。耆卿见陈尧佐离开,起身坐到旁边的案几旁,对堂上的仆役说: 
  “我赶了几天的路,困渴难忍,有劳先生去弄点吃的喝的。” 
  仆役笑一笑:“喝的有酒,可吃的东西没有。” 
  “你去向大人讨点。” 
  仆役进了里面不久,端一壶酒出来:“我们大人说了,这壶酒赏你,下酒的东西待会儿就弄好了。” 
  耆卿自斟自饮片刻,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来了。”他心里自语一声,仆役已将一大盘油炸蝗虫放到他面前: 
  “菜来了,你吃吧。” 
  在屏后偷看耆卿吃蝗虫的陈尧佐,起初觉得恶心,而后见他吃得那么有滋有味,便站出来: 
  “怎么样?味道如何?” 
  “大人,前人所记不虚,果然美味佳肴。” 
  “哦——来来来,我也尝一只……” 
  “大人,”幕僚上前阻止,“这东西即便能食,也让百姓去食,大人贵体,不可鲁莽……” 
  “哪里,百姓能食,我就能食……”说着话已将一只蝗虫塞进嘴里,嚼了一阵: 
  “呀,果真美味,来来来,大家都尝个新鲜。” 
  “大人饶命呀,大人饶命呀——”堂下一片哀求。 
  陈尧佐脸色一沉:“今天的晚餐就是这蝗虫宴,让厨里炸三十盘享用,谁若不吃,打六十大板。”说完伸手拉耆卿起来: 
  “柳耆卿,我明天就上奏折,求皇上恩准灭蝗,你快将第二个办法告诉我。” 
  柳耆卿吃完盘中最后一只蝗虫:“大人,这蝗虫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一般是秋末下卵,将卵埋于地下,如果翻开泥土,将它们取出,放一把火,保证来年没有蝗灾。” 
  “可蝗卵在地下,又多又小,怎么找得见?” 
  “回大人,蝗一般都是群居,其卵也粘连成块,在它们曾停留过的地方寻找,就会找到。” 
  “好!”陈尧佐高兴地说,“柳耆卿,你对蝗研究如此之深,为何不早点上报朝廷,为黎民百姓分忧。”   
  今宵酒醒何处七(3)   
  “大人,小的位卑言轻,只有求大人代劳——其实,这灭蝗之法百姓早就通晓,没有圣旨不敢随意而为,若此番皇上恩准大人所奏,不出一年,百十三州的蝗害将被消灭,百姓将感念大人恩德。” 
  陈尧佐细细打量柳耆卿一阵:“看你也是通晓古今、心怀天下之人,如果愿意,就留在我身边如何?” 
  耆卿心里好笑,口中却说:“大人,小的生性游荡惯了,受不了官府里的拘束,谢大人一番好意。” 
  陈尧佐沉吟半晌:“也好,日后你若有用得着本官的地方,尽可前来。今夜我们以蝗虫为宴,庆贺一番,不知意下如何?” 
  “大人,小的到杭州还有些事情要办,今夜的宴会就不参加了,谢大人,小人告辞了。”说完,举起酒壶,将酒饮个一滴不剩,翩翩然出了府门,陈尧佐望着他的背影道: 
  “此人有一番来历。”说着对仆役道:“你们查查,这柳耆卿到底是何许人……” 
  柳耆卿出了门,摇摇摆摆往销魂楼而去,“这陈老先生的酒还真有些劲……”他打个酒嗝,眯眼看看水边上飘摆的酒旗,口里道“今夜不知何处宿,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身边没有牧童,这里也不是杏花村,没有杏花,连杏子都吃光了。这里是杭州,是他写过的杭州,是“参差十万人家”的杭州,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杭州,是二百多年以后,金兀术完颜亮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南侵的鱼米之乡。 
  他这样走了约摸一个时辰,天已完全黑了,路途有些模糊,街上行人渐多,红裙绿袖飘摆而过,正是公子王孙寻花问柳时节。 
  不一会儿,他已来到西子湖畔,但见歌台舞榭上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柳七心里道:“且去耍一会儿。” 
  说着话便来到台子下,找个空位坐了。 
  “客官,要点什么?”小二早已殷勤地招呼。 
  “来斤酒,再来几样下酒的小菜。” 
  小二拿了酒菜过来:“客官,你慢慢用。” 
  他刚斟上酒,一个姑娘翩翩而来,坐在他面前: 
  “官人,你是听曲还是……” 
  “我只是听曲。” 
  “那你可点些曲子,我们这里有几个唱曲的,可是远近有名的。” 
  “是哪些,可报上来。” 
  姑娘拿出个单子,递给柳七,柳七一看,上面写着: 
  “石竹,师承香香。张惠,师承虫虫。张颜,师承楚楚……” 
  柳七道:“这石竹、张惠、张颜我都不太熟,可香香、虫虫、楚楚这些名字好眼熟,请问姑娘,那香香是不是唱《昼夜乐》的那个?” 
  “官人,你知道香香姑娘的底细?她唱的曲儿多了,可听说她是因唱《昼夜乐》红的,而今她只教我们唱,自个儿不出台了。” 
  “你可知道那《昼夜乐》?” 
  “只知道几句,姑娘不唱后,这曲儿也没人会唱了。” 
  柳七叹息一声,轻声唱道: 
  香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 
  “哎呀官人,这曲子我们这里没几个会唱,你竟然……我知道了,你肯定是……” 
  “是什么?”他期待地问。 
  “是香香姑娘的一个相好。” 
  “香香现在如何?” 
  “好着呐,有个员外看准了她,准备纳她为妾,姐妹都盼着喝她的喜酒。” 
  “虫虫呢?” 
  “你认识她?” 
  柳七笑笑,诵诗道: 
  ……近来云雨忽西东。 
  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 
  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 
  “这是什么词?”姑娘不听他诵完道。 
  “这词牌名为《集贤宾》。” 
  “知道了,知道了,妈妈讲过,虫虫姐就是唱这首曲子后才红的。” 
  “虫虫现在如何?” 
  “她呀,还红着呐,从前只唱曲不卖身,而今发了财啦。” 
  柳七黯然神伤,过了许久,又问: 
  “你知道楚楚的情况吗?” 
  “知道,楚楚曾是销魂楼里的红角儿,可人老了,嗓子也不好使了,如今啊,被人家从销魂楼里赶了出来,落得个教新嗓子练曲的下场。” 
  柳七心里一紧:“你知她在哪里?” 
  “她呀!”姑娘嘴一撇,“这几天老在湖边散步去,她脾气又不好,谁也不敢惹她,当然也不理她。” 
  “她现在还在湖边?” 
  “谁知道呢?她每天只上一堂课,上完了,拿几个铜板就走了,她住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怎么?官人想找她?我说你别费心,可驴着呢,曾经有个员外想娶她为妻,那员外也是个好人,黑些丑些罢了,可她竟让员外下不了台——她呀,说不定在等那个柳七柳八的呢。” 
  “什么柳七柳八?”柳七好笑地问。 
  “这你就不知道了,听说多年以前有个叫柳七的人来到杭州,和她好上了,说是等功成名就了来娶她,可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