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大皇商 >

第4部分

大皇商-第4部分

小说: 大皇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拿着路引,杨中元很快就被放进了城,那天他也并没有直接去户政所,只是漫步在丹洛街头,仔细看着十几年来这座城市的变迁。
自睿帝亲政以来,大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日渐富足。
早年就一直繁荣的丹洛城如今更是人声鼎沸,街头巷尾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杨中元随便进了几家布店金店,发现京城流行的样子这里也能见到。
他细细问了价格,心里默默有了成算。
百姓们手里有了余钱,自然是要花的,如今丹洛城做什么买卖的都有,只要做得好,百姓自然会捧场。
回忆嘎然而止,而杨中元此时对家中的怀念与向往都已淡去,留下的只有对爹爹一个人的坚持,无论如何,他总是坚定认为爹爹是他最亲的亲人。
杨中元想到这里,便闷着头快步往户政所走去。
作为曾经的正九品宫官,他的路引有些特别,上面不仅加盖了锦梁宫总管的印信,还要求户政所免去杨中元的落户费。
户政所的户籍引正是正八品,他下面的户籍办事不过是从九品的芝麻官,原本见了杨中元这样的离宫宫人还很不耐烦,等他看到户籍上苍年的印信愣了一下,脸上马上堆起笑容来,忙请杨中元坐下喝杯茶。
杨中元脸上扬起一抹浅笑,只温和道:“大人快别客气,草民如今出了宫就不是官身,劳烦大人给办了事,回头我要是在城里落了房子,还要再来打扰大人的。”
户籍办事直说哪里哪里,手里办事的速度却快了起来。
开玩笑,宫里的管事总管们是能跟皇上帝君讲上话的,他们这些从九品的小官整个大梁不知几凡,不要说皇上了,就是郡守他都没见过呢。
杨中元见他好好开始办事,脸上的笑意消了下去,默默盯着茶杯不言不语。
说起来,进宫这些年他不仅学到了一手好厨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功夫可是琢磨了十乘十,对付一个办事还不是轻而易举。
不消一盏茶的功夫杨中元的户籍就落好了,他并没有要求户政所给他落在杨家祖宅,只说先放在户政所里,等他一个月内再来落地。
就这样,他的出身名册又从宫里迁了回来,他手里这张路引也会加进去,证明他曾经为皇家服务过,做过九品宫官。
有这样一张路引,他无论以后迁户到哪里,都不用交落户费,倒是真方便。
“大人,草民有个事情想问。”杨中元喝了口茶,脸上露出些忐忑表情来。
户籍办事马上应道:“这位……公子,您有什么事尽管说。”
“我这十几年没回家了,也不知如今丹洛城是什么样子,想问问您如今哪里房子好些,若是我家里没了人,我也好能有个棚屋遮风挡雨。”杨中元一句话说得可怜,配上那张淳厚温和的脸庞,倒也十分相宜。
见他这般样子,户籍办事想了想,忙道:“公子,洛城如今人口很多,您要想在城中落户也得偏着些,现如今只有北边的蓝鹤巷与雪塔巷还有空闲屋舍,但可能也不是太多了。”
这户籍办事专门管城里人口居住的,对这些情况自然了解,他说完这句,顿了顿又道:“不过那边住的比较杂,人也哪里的都有,不是什么好地方,公子还是尽量回家找找,说不定你家人都在的。”
听他说这个,杨中元脸上笑意更深,他半垂下眼帘,低声说:“我晓得了,谢谢。”
等办完事情出来,已经是太阳偏西的时候了,杨中元站在户政所门口顿了顿,还是决定先去北边看看房子。
家里的事情无论多么复杂他都要带他爹先行离开,而爹爹身体也可能不太好,即使他想月内就离开丹洛城,想必也不太可能。
杨家是丹洛城的富户,从他爷爷开始就经营古董铺子,到了他父亲那一辈更是生意极好,他虽然不是正房爹爹生的,但打小被父亲宠溺长大,要什么有什么。
如今这一切都已经化为乌有,他只希望到时候哥哥和坤兄不要太过分,让他和爹爹离开自己讨生活,那便也可以了。
杨中元抬头看看天,撇撇嘴快步往北边走去。
他常年在宫里快步行走,脚程是非常快的,虽然对这里十分陌生,但他找准了方向就一门心思往前走,很快就来到丹洛北面的那片民舍。
杨中元眯着眼睛看这里的房屋,发现大多都是砖瓦小院,屋顶多数用了青瓦,院子都不大,也大多都只有三间正房,但看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
这边大抵都是寻常百姓的住所,杨中元见来往行人大多都是粗布短褐,心里更是定了定,他找了个面色和善的大叔问了路,便直接找到了蓝鹤巷的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姓陈,是做人牙生意的,北边的人家没有他不知道的。
杨中元嘴巴甜,没几句话便问到了这边要租宅院铺面的人家,那人牙也是老人了,对这北面几个巷子都门清,听他问到铺子的事情,脸上便热情几分。
既然要开铺子,那总得采买家具材料,以后要是做的稳定,还会招些活计跑堂,一单生意就能做成老客户,倒是方便。
杨中元自然知道他为何更热情了些,忙说:“陈叔,实在不瞒你,我和爹爹在家里过不下去,想出来租个铺面讨生活,也不用太好的地段,卖的也只是粗茶淡饭,能维持生计就行了。”
人牙陈见他态度谦和人也诚恳,想了想便说:“雪塔巷还有一个小门脸,地段挺好,后院也有两间小瓦房,旁边是个生意不错的茶铺,就是……”
杨中元听了人牙陈前几句心中正高兴,可听到他最后又吞吞吐吐,心里便有些嘀咕,却还是笑着问:“就是如何?”
那人牙陈左右看看,特地凑到杨中元耳边压低声音说:“以前那铺子是做花纸生意的,后来他家的相公老是虐待正君,那正君受不了,就一根绳子吊死在屋里……”
杨中元挑了挑眉头,脸上装作惊讶:“哎呀,还有这样的事……那……”
花纸就是祭奠故人用的花圈纸钱等等一类,那是地地道道的白事生意,即使这户人家不出这样的事情,那铺子也不好凭租出去,这样一盘算,那价格肯定也会低一些。
对于那宅子里吊死过人,杨中元是根本不在意的,他在宫里待了十几年,见过的死人还少吗?
就是担心周围的百姓们对那铺子忌讳,不肯上他家做生意,这才是主要的。
杨中元想到这里,脸上不由一红,结结巴巴说:“陈叔,实不相瞒,我和爹爹手里也没多少闲钱,那铺子的租金是多少?”
这铺子搁到人牙手里,肯定要加一层皮。不过北边到底生意没有南边好,又都是穷苦百姓,这事情没出多少时候,头一两个月是根本没人来问的,到这个月有那么一两户刚来丹洛城的人问过,却在听到实际情况以后都说晦气。于是这铺子就砸在人牙陈手里大半年,还是空着。
要说这人牙陈也实在,他如果不把事情给租客说,以那么低的租价肯定是很快便能租出去的,但他不想骗人,就算是外地人,也到底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做人牙生意,最是不好啊得罪人。
杨中元看起来是个很实在的年轻人,态度也温和,人牙陈也自然实话实说。
“小兄弟,我老陈做这中介生意从来不说假话,那铺子情况我都给你说清了,价格也真的不贵。一个月只要十两银子便成,只不过人户主要求了,必须一租半年,不用给押金,不想续了可以跟我讲一声就走,钱是不退的,要是续约就期满后再签六个月,简单得很。”
一个月十两,这个价格还真的不贵,就算不是铺面,北边这些巷子里很一般的宅院也要五两到八两一个月,铺面至少要翻个两倍,这样算下来到底不亏。
杨中元心里倒是十分满意,但他面上却没显出来,看上去还是很犹豫不定:“陈叔,这铺子名声总归不好,到时候我家生意不好做,那不是平白亏了六十两银子,就连这些钱,我和爹爹也得跟人借才能勉强凑得齐。”

、第006章 程维哲

陈叔见他似乎又不想租了,忙说:“小兄弟,我看你也面善,不如这样,回头我替你跟户主谈谈,约莫五十八两就可租六个月的,你也不用怕那铺子名声不好,这北边讨生活的人多了去了,来来去去忙忙碌碌的,谁还会记得去年那点破事,你就算当宅子租了住,五十八两也不贵了。”
那倒是,这人牙陈也没说错,铺面的位置好,就算他和爹爹只单纯住在那里,平时出门买个东西也是方便的,杨中元心里更定了定,口里却说:“陈叔,我家里的事情我还得回去问问爹爹,不如这样,他要是答应了,我就过两日来跟你去看看铺子,要是看起来干净整齐,那就定下,我要是两日内不过来,陈叔您租给别人也是使得的。”
见这事情还算有戏,人牙陈喜笑颜开地送了杨中元出门。
这会儿日头已经打西了,杨中元想着回去太晚惹那两位老爷怀疑,便打消了今日就去看看那铺子的念头,直接往杨家快步走去。
他自认看人还是很准的,那人牙陈既然能把铺子的事情跟他讲得这样清楚,那铺子的好处他也肯定没有多做胡说。他这几个月无非是为了让爹爹先养好身体,他自己也要慢慢适应宫外的生活,等两个人都调整好了,自然会一起离开丹洛城,所以那铺子即使不如人牙陈说的好,也无妨的。
杨中元这样自我开解一翻,心中又渐渐高兴起来,他此刻已经打算好,到时候爹爹住一间,他住那间吊死人的就行。
宫里一年到头死多少人,每个屋子都很晦气,他在那里住了十几年,早就百毒不侵,根本不觉害怕。
至于做什么生意,杨中元低头看自己的手,他的手上满是老茧和伤痕,比常人的要粗糙许多,那是经年拿刀磨练出来的。
幼时他调到御膳房,一开始日子暂且不提,后来他勤勤恳恳,终于得了案墩的活计,后来他上面的大宫人病死了,他刀工又好,便渐渐被御膳房的御厨预名看重,从最基本的案墩开始转向配菜。
富贵人家的厨房都分三六九等,更何况是永安宫的御膳房。
他们做宫人的跟御厨不一样,御厨是正经的官身,最顶尖的御厨三家都是从八品,虽说比不得御医,却也比宫人出身的宫官强许多。
在永安宫中,御膳房里有三位掌勺,被称作御厨三家,他们各自带着两位御厨预名,一起掌勺皇家主子们的一日三餐。而御膳房的宫人们大多做洗菜、案墩、配菜、摆盘以及上菜的工作。
杨中元很精明,他很早就表现出将来要出宫的意愿,而且于厨艺一道真有几分天份,跟着预名配菜没几天就得到那位预名的师傅,当时大掌勺的关注,领他做了记名弟子。
所谓记名弟子,就是最家传的绝学是不会教授的,但是一般的刀工案工配菜火候,却都能学到。
杨中元在学厨一途几乎耗费了整个青年时光,到他后面做到御膳房最高的总管位置,也还是认认真真跟着那位御厨学习,从来不曾荒废厨艺。
那时候他已经意识到,就算他回了家,家里也可能容不下他了,但如果他能有一手安身立命的本事,那倒哪里都能养活自己和爹爹,根本不用害怕任何人。
只有自己有底气,才能说话办事硬气,这是他在宫中十几年学到的最基本的道理。
夕阳西下,在杨中元回忆那一段御膳房往事的时候,杨家大宅门牌上貔貅的纹饰映入他眼帘。
曾经这里的一草一木他都这样熟悉,可如今再看,又觉得恍若隔世。
“你去了哪里?”杨中元正发着呆,转头就看他的大哥杨中善站在家门口淡淡看着自己。
他身后跟着四个人,两个仆役两个账房,似乎刚从铺子里回来。
杨中元低头深吸口气,抬头时脸上就浅浅挂上了羞涩的笑容:“哥哥,你回来了,我去了户政所,把户籍迁了回来,你也知道……”
他说完还待再说些什么,可他哥哥却冷冷瞥他一眼,不叫他再继续说下去。
杨中元一愣,不敢在说什么,嗫嗫嚅嚅跟在他个个身后进了门。
后面的仆役账房都是这些年才来杨家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杨家如今的老爷还有一位亲弟弟,端看杨中元和杨中善七八分像的样貌,就以为是杨家的远房亲戚。
像杨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不上台面的穷亲戚多了去了,过不下去巴巴凑上来混吃混喝的不是没有,因此那四个人都只轻蔑地扫了杨中元一眼,招呼也不打就进了宅子。
杨中元低下头去,闷闷跟在他们身后不做声。他当然不会为这些人的态度难过,只不过心里想的是另一回事。
他刚才确实是想要试探他哥哥的,他一离开十几年,如今除了杨家的老人,没人还知道他是谁,他根本没地方问当年杨家是怎么对外说他突然不见的事情的。
那时候他已经开蒙,跟着紫馨巷其他富户的公子们一同上学堂,他突然不见,从此再无音讯,杨家势必要拿出最好的理由回护脸面。
现在看他哥哥的态度,那显然当时没有明说他去了宫中做下人,八成讲他病了送回乡下疗养了吧。
这样想来,杨中元心里彻底松了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