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生之道 >

第103部分

生之道-第103部分

小说: 生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了缓解,剩余的土地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不大,可以不计。
  其次是腐败造成的可耕种土地高度集中的问题,自然条件比较好的西非地区比较严重。那些占有土地的官僚在“非发”大军压境之前就低价将这些土地和其上的种植园、建筑物出售给当地的商人,因此通过合法手段追缴这部分土地的难度非常大。西非地区人口稠密,许多无地的农民迫切需要得到赖以为生的土地,哪怕只是一小块土地。
  张治国和裴辛珐琢磨了好几天,还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能宣布帮助贫民移居到帝国的其他地区,或者通过赎买的手段取得一部分土地,再补贴出售给无地的农民。尽管这个办法属于拆了东墙补西墙,不过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前只能凑合了。
  最后是毁林开荒的土地如何处理,这一类的土地问题倒是单纯了许多,考虑到环境恶化的后果,毁林开荒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所有在两年以内新开垦的林地,或者深入原始森林的耕地都必须退耕还林。退耕还林是第一步,然后将由国家作出直接的经济补偿,也可以在其他地区给予与退耕还林土地同等面积的土地开荒许可证。
  轮到官员选拔任用的问题了,非洲国家除了南非的基础教育情况不错,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每个非洲国家都不多,而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中许多都是前政府高官的子弟或者富商的子弟。直接使用这些人作为政府官员弊病甚多,古语说:“县官不如县管!”恐怕下层政府机构走回老路继续腐败的机会不是一般的大,但是也不能依靠一大堆文盲去管理这个庞大的国家啊!
  好在当初章岚留意了这个隐患,他提出大胆启用、小心管理、加强监督的三个要点,只能借助民众的眼睛去监督每一个政府官员是否称职、用心,此法虽然谈不上万无一失,总比始终犹豫不决害得大家莫衷一是来得好些。
  前面几条难题再困难总还是有办法解决的,顶多是如何处理的问题,但是这个民族矛盾和部族、国家历史宿怨就大大地不同了,这可是一个特大号的大火药桶。君不见当年卢旺达、布隆迪两国部族仇杀,没靠什么先进武器、毒气室,光是大家拿着砍刀就一路劈呀!劈呀!劈下去就劈死了上百万人。前面这个例子极端了一点,但是够典型了,一个内部民族矛盾不断,部族仇杀不止的国家是注定没有未来的,所有人的精力都用在杀人上面,经济、科学、教育什么的如何才能发展起来?
  说实话,这种超级难题你就是请个神仙下凡来,他也是没辙!为什么呀?你说大家不要继续仇杀了,人家就会说,他们杀了我们什么什么人,对方也会反驳说你们还杀了我们多少多少人呢!两边一对峙,双方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不当场来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那才叫稀奇事呢!
  非洲大陆复杂和深刻的部族矛盾加上殖民时代西方列强按照自己的野心和实力肆意划分殖民地造成的民族、部族与自然地理分界的撕裂现象,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理顺清楚的。即使乐观的估计形势,张治国也认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没什么希望看见这些问题彻底解决。
  武力镇压可行否?抱歉,除了前非洲那些混蛋政府,世界上还没有那个国家是靠武力镇压本国民众来维持社会稳定的。张治国能想出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帝国政府先缓和各种现存的矛盾,如果有必要的话,将两个世仇的部族迁离原居住地也在所不惜,即便这样会劳民伤财。然后呢?只能等待时间逐渐弥合人们心中的伤痕,这个主意的确是消极了一点,但是谁能有万全的良策解决这些问题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达成非洲援助计划起初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构想,不过如今看来,说是一个百年大计亦不为过。 
 
 
 
  
 正文 第一百五十四章
 
  “蛊毒门”所在的山谷清幽雅致,山间清泉飞瀑随处可见,谷底小溪潺潺流水清澈见底,山谷崖壁之上藤蔓丛生,间或有野生幽兰,随风摇摆暗香轻浮动,好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不愧为海外知名的洞天福地之一。
  眼前如此美景,心绪烦乱的杜言修却无心赏玩,目下非洲事务大局已定,剩下些许琐碎事情不过是大家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而已,事情做到这个地步,身为始作俑者的杜言修也可以如愿功成身退了。因此现在杜言修不是在为了非洲的事情烦心,自从来到“蛊毒门”,越是接近掌门接任大典,杜言修心中的不安也就跟着增长几分。
  直觉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人而异,每个人直觉的灵敏程度都大有区别,杜言修虽然一向自认为直觉不够敏锐,但是他也从未试过直觉示警达到现在这个程度,对于自控能力极强的修行者而言,这种情形简直是匪夷所思到了极点。
  不管怎么说,凡事小心无大错,杜言修面上不露声色,私下里的准备却不敢懈怠分毫。
  心事重重的杜言修一夜无眠,清晨起来作罢每日必修的功课,杜言修便下意识地沿着谷中卵石修葺的小路,一路走向谷中深处。原本“蛊毒门”有很多禁忌所在外人不许靠近,不过此次乃是数百年才有一次的掌门接任大典,对前来观礼的客人不便如此无礼,于是“蛊毒门”的弟子依照师命封闭了各处禁地,任由观礼的宾客随意游览不加限制。
  心不在焉的杜言修在山谷中盘桓了大半个时辰,恍惚间听得远处大殿钟鼓齐鸣,掌门接任大典仪式已经拉开序幕。杜言修心想自己作为客人迟到已经是失礼,有意不去观礼岂非对主人家十分不敬,念及此处,杜言修提气轻身,几个纵越跨过谷中的羊肠小道,眼看绕过前面的山嘴就是“蛊毒门”的大殿了,正在急于赶路的杜言修忽然听得身旁一声断喝:
  “好你个逸风宗的兔崽子,给爷爷把命留下!”
  仇家!杜言修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碰见了仇家。“逸风宗”在武学方面虽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轻身功夫的路数自成一家,与别派皆有不同。杜言修自然知道自己的轻功容易泄底,平日里从不炫耀,没有绝对必要也不肯使用,不料今日正巧赶上他心神不定,处事思虑未免有了疏漏之处,急于赶路却忘记隐藏底细。也是杜言修命中和该有此一劫,今日他碰上的便是“逸风宗”世仇“七耀圣宗”的第二号人物仇天方。
  说起“逸风宗”和“七耀圣宗”结仇,那可就说来话长了,传说唐末五代十国之时,“逸风宗”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人物,此君非但一身道术修为精深,而且兼通百艺学识广博,此君唯一的毛病就是好酒却又无量,好酒本也无大错,但是此君素来放荡不羁自命风流,酒品不好。故此他在外出积修外功天下巡游之际虽是小心又小心,到底还是惹出一桩祸端。
  “逸风宗”虽然门规严谨,不过那都是属于预防性的措施,真正犯下过错的弟子处罚都不会太重。尤其是关于弟子洁身自好这一条,能够坚持洁身自好那自然更好,偶有情孽缠身无法摆脱的倒霉蛋,门中执法长老也是同情多于责备,一般都是允许他们结为夫妻同修了事。反正“逸风宗”的心法不拘泥于外物,如果修不成天仙,做一个消遥自在的散仙也不错,可是这一次的麻烦正是出在这里,真是叫人始料不及。
  前面说到的那位好酒的仁兄,接到师门传讯,五代十国天下战乱,自然是没有有心思修缮水利设施,不想水利失修又恰逢天降暴雨,导致黄河泛滥。而黄河水灾过后,各地瘟疫横行,闹得家家戴孝路路哭,好端端一个清平世界直如人间地狱一般。
  师门命外出巡游天下的弟子全部赶往黄河灾区,施医舍药兼且派发粮食救济灾民。此君对于救灾事务自是驾轻就熟,不到十日便将自己分片之内的灾民和病人处理妥当,清闲了下来。
  这一轻闲便惹出事情来了,一户灾民本是酒坊主人,家境尚算殷实。只因前些日子家中遭了洪水,田宅皆被洪水席卷而去,只剩下祖传的一本酿酒秘诀和一些陈年酒药,因为看到这位仁兄嗜酒如命,便有意将这本酿酒秘诀相赠。不料主人家的女儿却是不肯,父母问起缘由,女儿又不肯说,还是母亲了解小儿女的胸怀,套出了女儿中意恩人的话头。老两口一商量觉得女儿眼力不错,相中的未来女婿,人品相貌俱是上上之选,便寻了一个机会与此君说起亲事。
  若是此君不喝酒,这门亲事他是绝对不会胡乱应承下来的,千不该万不该,那日里这位仁兄喝了不止一个二两,而好酒无量的他却只有二两的酒量。然后便是大家常说的酒壮俗人胆,迷迷糊糊的此君就顺口答应了这家主人提亲的事情,待得他酒醒,主人家已经兴冲冲地告知了十里八乡得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
  换作一般人到了这步田地,认命就是了,怪只怪这位仁兄心气太高,酒坊主人家的女儿虽不是什么国色天香的绝代佳人,至少算是个小家碧玉不成问题,他却看不上眼,一心只是惦记着天仙功业。面临此困局他左右思量实在无法可解,便横下一条心来,留书一封远遁千里,来了个逃之夭夭。
  酒坊主人的女儿性情刚烈,当她知晓此事的前因后果,当晚就背着家人服毒自尽了。酒坊主人一家人十分悲伤地给女儿操办了丧事,本来事情到此也可告一段落,却不料酒坊主人失踪多年的外甥突然返家,事情再起波折。
  此人名唤钟骅,自幼父母双亡由开酒坊的舅舅抚养长大,与酒坊主人的女儿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他在九岁那年突然走失,遍寻不着众人都以为他失足跌落黄河,纷纷猜想他已经命丧黄泉,却不知他此时为何又突然出现。
  钟骅自述过往经历,原来他当年是遇见当代“七耀圣宗”的宗主,被收录在“七耀圣宗”门下修习法术多年,如今修为已有小成,便向师尊告假下山前来探望亲人。
  自幼丧亲的钟骅别无兄弟姐妹,只有这个比他大了三岁的表姐最是亲近,二人的感情比之寻常人家的亲生姐弟尚要深厚许多。此时钟骅左右打量不见表姐行踪,便开口询问舅舅表姐的下落,于是酒坊主人含泪讲述了事情的前后经过,当下气得钟骅暴跳如雷。只因救灾之时“逸风宗”的弟子照例不会通报名姓,而唯一知晓那位仁兄名姓的就是曾经前去提亲的酒坊主人,可酒坊主人念及此人施医舍药救济灾民的恩惠不肯讲出他的名号告知外甥。
  钟骅虽是气得七窍生烟也无可奈何,只得暂时压住火气,与左邻右舍打听此人的身材样貌,随后便牢牢记在心中,时时与自己所见之人比对。天下何其之大,要寻找一个连姓名都不知晓的人何异于大海捞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之后,在九江钟骅终于碰见了各项标准都对上号的人物,他就是“逸风宗”的弟子何足道。
  自从惹下这桩祸事,何足道痛定思痛从此戒酒,但是也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怪只怪何足道行事无方,酒后无德。今次又是大战过后江南地区瘟疫横行,闭关思过十年的何足道出了闭关的石室直接前来救治瘟疫灾区的灾民,结果正好撞上钟骅。
  冤家路窄,一见何足道,钟骅先是一惊,随即上下打量此人,心中已然有了七分把握,遂上前拦住何足道,二人一番对话印证了钟骅的猜想,于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双方交手之时,偏巧“逸风宗”门下的另外一个晚辈弟子途经九江,虽是不明所以,不过见到本派中人与人交战,总不能在一旁坐视,便插手杀入战圈。何足道的道法修为本就在钟骅之上,只因心中内疚不愿下重手,故此缠战不休。新来的弟子不知就里,一出手就打伤了钟骅,而钟骅拼死反击的一击也将来人打成重伤。这件事情双方都有不是,但谁肯低头认错呢?于是两家的仇怨就从个人恩怨上升到门派冲突的高度,彼此攻杀不断,过去的时间愈久,积恨仇怨便愈深。
  “七耀圣宗”是旁门的一大支系,家大业大从来不肯吃亏。而“逸风宗”自视极高,怎么肯低下头与“七耀圣宗”谈和,结果两家的关系江河日下。“逸风宗”高手虽然很多,但是门户的人丁不旺,总有弟子落单被人家逮到机会围殴的例子,渐渐的“逸风宗”门人的苦头吃多了,自然学乖了,长久以来“逸风宗”就养成了深藏不露的习惯,到了杜言修这个时代,已经变成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本代“七耀圣宗”在东海一战损失虽然不小,但是情况总好过差点全家死绝的老冤家“逸风宗”,仇天方就是“七耀圣宗”的第二高手,功力修为仅次于“七耀圣宗”的宗主,属于次宗师级的修真高手。
  倘若换作“七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