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鲁迅卷3 >

第66部分

鲁迅卷3-第66部分

小说: 鲁迅卷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3〕 文章小道 曹植《与杨德祖(修)书》:“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24〕 曹植早年以文才为曹操所爱,屡次想立他为太子;他也结纳杨修、丁仪、丁巴等为羽翼,在曹操面前和曹丕争宠。但他后来因为任性骄纵,失去了曹操的欢心,终于未得嗣立。到了曹丕即位以后,他常被猜忌,更觉雄才无所施展。明帝时又一再上表求“自试”,希望能够用他带兵去征吴伐蜀,建功立业,但他的要求也未实现。
  〔25〕 “建安七子” 这个名称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马录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后人据此便称孔融等为“建安七子”。按孔融(153—208),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献帝时为北海相,太中大夫。陈琳(?—217),广陵(今江苏江都)人,曾任司空(曹操)军谋祭酒。王粲(177—217),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曾任丞相(曹操)军谋祭酒、侍中。徐干(171—217),北海(今山东潍坊西南)人,曾任司空军谋祭酒、五官将(曹丕)文学。阮(?—212),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曾任司空军谋祭酒。应瑒(?—217),汝南(今河南汝南)人,曾任丞相掾属、五官将文学。刘桢(?—217),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曾任丞相掾属。
  〔26〕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评论孔融的文章说: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按“建安七子”中,陈琳等都是曹操门下的属官,只有孔融例外;在年龄上,他比其余六人约长十余岁而又最先逝世,年辈也不相同。他没有应酬和颂扬曹氏父子的作品,而且还常常讽刺曹操。《后汉书。孔融传》载:“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不私纳袁熙(按为袁绍子)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时年饥兵兴,操表制酒禁,融频书争之,多侮慢之辞。“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引孔融与曹操论酒禁书,其中有”夏商亦以妇人失天下,今令不断婚姻。而将酒独急者,疑但惜谷耳“等语。
  〔27〕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见曹操的《短歌行》。杜康,相传为周代人,善造酒。
  〔28〕 关于曹操杀孔融的经过,《后汉书。孔融传》说:“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k成其罪,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曰:
  ‘……(融)前与白衣祢衡跌荡放言,云:“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大逆不道,宜极重诛。’书奏,下狱弃市。“又《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注引孙盛《魏氏春秋》,内载曹操宣布孔融罪状的令文说:”平原祢衡受传融论,以为父母与人无亲,譬若缶瓦器,寄盛其中。
  又言若遭饿馑,而父不肖,宁赡活余人。融违天反道,败伦乱理,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29〕 祢衡(173—198) 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汉末文学家。他很有文才,与孔融、杨修友善,曾屡次辱骂曹操;因为他文名很大,曹操虽想杀他而又有所顾忌,便将他送到刘表处去,后因侮慢刘表,又被送给江夏太守黄祖,终于为黄祖所杀,死时年二十六。
  〔30〕 何晏(?—249) 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曹操的女婿。齐王曹芳时,曹爽执政,用他为吏部尚书,后与曹爽同时被司马懿所杀。《三国志。魏书。曹爽传》说他“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
  〔31〕 关于何晏搽粉的事,《三国志。魏书。曹爽传》注引鱼豢《魏略》说:“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行步顾影。”但晋代人裴启所著《语林》则说:“(晏)美姿仪,面绝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后正夏月,唤来,与热汤饼,既炎,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洁,帝始信之。”
  〔32〕 关于何晏服药的事,《世说新语。言语》载:“何平叔云: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刘孝标注引秦丞相(按当作秦承祖)《寒食散论》说:”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相寻。“又隋代巢元方《诗病源候论》卷六《寒食散发候》篇说:”皇甫(谧)云:寒食药者,世莫知焉,或言华佗,或曰仲景(张机)。……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京师翕然,传以相授。……
  晏死之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
  〔33〕 巢元方 隋炀帝大业中,为太医博士,奉诏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关于寒食散的服法与解法,详见该书卷六《寒食散发候》篇。
  〔34〕 “扪虱而谈” 这是王猛的故事。王猛(325—375),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人。《晋书。王猛传》说:“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35〕 葛洪(约283—363) 字稚川,句容(今江苏句容)人。
  《晋书。葛洪传》说他“为人木讷,不好荣利,……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
  所著《抱朴子》,共八卷,分内外二篇,内篇论神仙方药,外篇论时政人事。关于服散的记载,见该书内篇。
  〔36〕 关于服散作假的事,《太平广记》卷二四七引侯白《启颜录》载:“后魏孝文帝时,诸王及贵臣多服石药,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服石发热,时人多嫌其诈作富贵体。有一人于市门前卧,宛转称热,要人竞看,同伴怪之,报曰:”我石发。‘
                 同伴人曰:
  ‘君何时服石,今得石发?’曰:“我昨市米中有石,食之今发。‘众人大笑。自后少有人称患石发者。”
  〔37〕 关于闻讳而哭的事,《世说新语。任诞》载:“桓南郡(桓玄)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荻渚。王大(王忱)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
                 ‘王叹曰:
  ‘灵宝(桓玄小名)故自达。’“按桓玄的父亲名温,所以他听见王忱叫人温酒便哭泣起来。
  〔38〕 王弼(226—249) 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人。
  王粲的族孙。《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说:“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及老子,为尚书郎。”夏侯玄(209—254),字太初,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志。
  魏书。夏侯尚传》说:“(玄)少知名,弱冠为散骑黄门侍郎……正始初,曹爽辅政。玄,爽之姑子也。累迁散骑常侍、中护军。……顷之,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
  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后,他也为司马师所杀。
  〔39〕 “正始名士” 《世说新语。文学》“袁彦伯作《名士传》成”条下梁刘孝标注:“宏(彦伯名)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向子期、刘伯伦、阮仲容、王浚仲为竹林名士。”按正始(240—249),魏废帝齐王曹芳的年号。
  〔40〕 《世说新语》 南朝宋刘义庆撰。内容是记述东汉至东晋间一般文士学士的言谈风貌轶事等。有南朝梁刘孝标所作注释。今传本共三卷,三十六篇。按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为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41〕 司马懿(179—251) 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
  人。初为曹操主簿,魏明帝时迁大将军。齐王曹芳即位后,他专断国政;死后其子司马昭继为大将军,日谋篡位。咸熙二年(265),昭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按夏侯玄是被司马师所杀,作者误记为司马懿。
  〔42〕 “解散方” 《唐书。经籍志》著录《解寒食散方》十三卷,徐叔和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解寒食方》十五卷,徐叔向撰。
  〔43〕 皇甫谧(215—282) 字士安,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
  人。晋朝初年屡征不出,著有《高士传》、《逸士传》、《玄晏春秋》等。
  《晋书。皇甫谧传》载有他的一篇上司马炎疏,其中自述因吃散而得到的种种苦痛说:“臣以弊,迷于道趣。……又服寒食药,违错节度,辛苦荼毒,于今七年。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加以咳逆,或若温板,或类伤寒,浮气流肿,四肢酸重。于今困劣,救命呼嗡,父兄见出,妻息长诀。”
  〔44〕 关于拔剑逐蝇的故事,《三国志。魏书。梁习传》注引《魏略》:“(王)
  思又性急,尝执笔作书,蝇集笔端,驱去复来,如是再三。思恚怒,自起逐蝇,不能得,还取笔掷地,蹋坏之。“按清代张英等所编《渊鉴类函》卷三一五《褊急》门载王思事,有”思自起拔剑逐蝇“的话,但未注明引用书名。按王思,济阴(今山东定陶)人,正始中为大司农。
  〔45〕 “竹林七贤”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内附述嵇康事略,裴注引《魏氏春秋》说:“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世说新语。任诞》亦有一则,说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参看本篇注〔39〕。
  〔46〕 嵇康(223—262) 字叔夜,谯国○(今安徽宿县)人,诗人。《晋书。嵇康传》说:“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服药)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他的著作,现存《嵇康集》十卷,有鲁迅校本。
  〔47〕 阮籍(210—263) 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阮之子,诗人,与嵇康齐名。仕魏为从事中郎、步兵校尉。《晋书。阮籍传》说他“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又说: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他的著作,现存《阮籍集》十卷。
  〔48〕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仕魏为建威参军。
  著有《酒德颂》,托言有大人先生,“止则操鞍执觚,动则挈~}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绅处士”在他的面前“陈说礼法”,而他“方捧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麦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49〕 关于阮籍能为青白眼,见《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他的母亲死了,“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雠。”
  〔50〕 “口不臧否人物” 见《晋书。阮籍传》:“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51〕 晋代常有子呼父名的例子,如《晋书。胡母辅之传》:“辅之正酣饮,谦之(辅之的儿子)门规而厉声曰:”彦国(辅之的号),年老不得为尔!将令我尻背东壁。‘辅之欢笑,呼入与共饮。“
  又《王蒙传》:“王蒙,字仲祖……美姿容,尝览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耶!‘“
  〔52〕 关于刘伶裸形见客的事,《世说新语。任诞》载: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
  ‘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诸君何为入我中?’“刘孝标注引邓粲《晋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