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沧狼行 >

第1036部分

沧狼行-第1036部分

小说: 沧狼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沧行再无他念,灵台一片清明,多年来苦练的听风辨形之术这时候终于起了作用,一共三枚飞针,分射自己的印堂,气海与血海三个穴道,他手中的剑泛起一阵紫光,一下子照亮了整个通道,一记紫气东来,瞬间闪电般地刺出三剑,剑尖准确地击中了那三枚钢针,一下子全都飞到了墙上,带起三朵小小的火花。

随着这三针暗影突袭没有奏效,通道内突然又亮起了灯光,这回是真正的灯火通明。

李沧行发现在这石壁上竟然也和外面的山洞一样,也挂着烛台,只是刚才这里雾气弥漫,伸手不可视物,根本无法看清两侧通道上的这些烛台,而李沧行正对着的后面通道,却是一个圆形的环道,那两扇进入时的石门,早已经消失不见。

第二百七十七回传奇帝王〔一〕

李沧行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走了这半天,仍然跟那前面的灯光是不远不近,而这通道也似乎没有尽头了。原来这里是一条环形通道,自己和柳生雄霸一直在这个通道里打着转,只有破掉了这黑暗中的暗器突袭,才算是破解这里的机关,能走出这个迷宫。

李沧行扭头看了柳生雄霸一眼,只见他仍然双手握刀,浑身上下都是真气在运行,可是和自己一样,放心地把整个后背交给了自己掩护,更不担心自己会在背后下黑手。

李沧行心中感叹,刚才这黑暗中的一系列考验,不仅是在考查自己和柳生雄霸的武功,更是要考验两个人对对方的信任程度。

黑暗之中,即使是极其信任的人,也会因为紧张而造成误判,刚才如果自己和柳生雄霸同时出手应对正面的暗器,很可能在这狭窄的空间里会进入对方的攻击范围,互相把对方当成敌人,全力痛下杀手也是极可能的事。

幸亏了李沧行对柳生雄霸有了足够的信任,转向其后方抵挡了那三枚真正要命的暗影飞针,而柳生雄霸也没有因为李沧行在其身后出剑而造成误判回刀相向,不然两人这会儿已经死在那通道里了。

一想到这里,李沧行便是一阵背上发凉,自己与这非敌非友的倭寇竟然有如此的默契,更难得的是他对自己居然也如此信任,要知道两人在一个时辰前还在以命相搏,加上语言不通,居然也能这样通过这次的检验,让李沧行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

李沧行正在深思中,柳生雄霸拍了拍他的肩膀,他猛地一回头,却发现柳生雄霸的正面环形墙壁上,却出现了一个半人多高的小门,亮光从门里透出,两人对视一眼。一起走进了那座小门。

走进了那座小门,李沧行的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一座几十丈见方的大殿,看起来象是个墓室,四周都放着巨大的烛台,摆放着兵器铠甲,看起来这个墓室有很久都没有被打开了,里面的兵器铠甲都是干干净净,没落上什么灰尘。

而整个大殿最醒目的,还是正中的一座巨大石棺。石棺的一侧立着一个石碑。石棺的一旁的岩石里。插着一把三尺来长,半尺宽的巨大宝刀,整个大殿里十几个烛台的亮光,都没有这把宝刀来得明亮。

李沧行看了看脚下。发现现在处的入口处,脚下是十几级的台阶,从台阶底部到这座大石棺,两边立着几个巨大的石像,有几个看起来顶盔贯甲,象是武将,而另几个则是文臣的打扮。

李沧行意识到自己这一定是进入了某个古墓,看这墓主人的架式,非王即候。甚至可能是一代帝王,掩饰住自己心里强烈的激动,他走上前去,看起那块石碑来,而柳生雄霸则明显对那把插在岩石里的刀更感兴趣。连石碑也顾不得看,直接就到那刀前面打量起来。

李沧行看着碑文,第一句话就是:吾乃大宋开国皇帝刘裕,这是吾之一生。

李沧行看到这句时,心里犯起了嘀咕:北宋的开国皇帝是姓赵的啊,可没听说过姓刘。带着这个疑问他接着看了下去。

下面的记载则是这个叫刘裕的宋国开国皇帝的生平自述,他说自己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的后人,元嘉之乱,神州陆沉,五胡乱华,整个北方的中国都被胡人占据,而当时的晋朝皇帝也被胡人俘虏了,宗室司马睿南渡建康,建立了东晋,一百多年来一直无法北伐成功,恢复中原。

这位刘裕则是出生于东晋末年,出生在京口,也就是现在南直隶镇江的一个中下等士族,一出生时母亲就难产而死,还被当成不祥之人送到姨娘家寄养了几年,因此还落下了

个寄奴的别号。

刘裕少时家贫,父亲在他四五岁时又早死,是由好心的继母萧氏将他从姨娘家接回,跟着后面的两个异母弟弟一起养大,刘裕从小无钱读书,种田打渔砍柴什么都做过,天生有一把子力气,后来逢江湖异人指点,习得上乘武功。

刘裕后来投军报国,加入了东晋最精锐的部队……在淝水一战中大破前秦大帝苻坚百万胡虏的北府军,在北府军中,性格豪爽开朗,武艺高强的刘裕很快出头,一路积军功做到北府军参军,也结识了大批精兵猛将,智谋之士以为兄弟。

刘裕在三十六岁的时候,江南一带的天师道信徒在教主孙恩的带领下起事,一个月内众达数十万,甚至攻陷会稽,杀死北府军名将谢琰,刘裕跟随北府军剿匪,曾在一战中身陷重围,最后靠着盖世神功独驱数千人,创下神话一般的传奇,从此成为天下人心中的英雄。

这个刘裕不仅武功盖世,而且天赋异禀,堪称兵法大师,虽然只是粗通文字,但是兵法权谋却如同与生俱来的一样,远远高于他人,天下强兵悍将无不愿供其驱使。

几年的剿匪平叛下来,刘裕几次力挽狂澜,甚至化解了孙恩最有可能推翻东晋朝廷,从海路入长江攻克建康的那一次登陆,从此完成了吊丝逆袭,成为东晋的高级将领。

在镇压了天师道的孙恩起义后,东晋的朝廷被来自荆州,即现今湖广省的桓玄所控制,到了后来桓玄更是解散北府军,自己逼东晋皇帝退位,自立为君,刘裕在北府军被解散后曾短暂地退役回家,暗中却是结交串联北府军系统里的精兵猛士,在桓玄称帝后起兵讨伐。

当时刘裕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只是串联了刘毅,何无忌,自己的弟弟刘道规,诸葛长民,孟昶为首的十二条好汉,共推刘裕为首领,并以刘穆之为智囊,从京口起兵,北府军和江湖游侠剑士都争相响应,不到五天,就大破桓玄,将之赶出建康,并在此后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彻底在荆州消灭了桓氏势力,恢复东晋。

此后的刘裕以恢复东晋之功成了朝廷的头号实权人物,他的眼光开始投向了北方的胡虏,五胡乱华离此已有百年,北方诸胡经过百年的战乱后,已经形成了以黄河以北建国的北魏,和以山东之地建国的南燕,还有占据关中陇西地区的后秦三个胡人国家。

刘裕之前的东晋历代北伐,都是被胡人打得惨败而归,在他那个时代只要一提北伐,一想到胡人剽悍的铁骑,东晋上下人人色变,几乎都不敢再提驱逐胡虏,恢复河山的事。

而刘裕的心却比天高,偏偏要尝试别人之所不能,于是在刚刚平定了桓玄余党后,开始征战四方,在广州岭南一带还有天师道余党未平,西蜀又在桓玄篡晋的时候趁机自立的情况下,首先选择了山东一带的慕容氏南燕作为打击目标。

刘裕亲率六万北府精锐讨伐南燕,临朐一战,创造了步兵在平原上打垮了胡人重装铁甲骑兵的奇迹,并一鼓作气,灭掉南燕,将慕容氏一族运回建康斩首示众,百余年来汉人的屈辱一朝得雪,第一个被攻灭的北方胡人王朝也极大地增强了汉人的信心,让他们看到了北伐成功的可能。

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天师道的余党趁着刘裕北伐,一路从岭南起兵,利用北府军其他两大巨头,留守南方的刘毅和何无忌的不和,以闪电战的形式迅速击破这两位刘裕的亲密战友,几十万大军兵锋直指建康。

于是刘裕只得火速回师,偏偏北伐军的主力碰到了瘟疫,军情紧急,刘裕只得孤身回到建康城组织防守,以区区一两万临时征召的部队面对天师道沿江东下的数十万大军。

第二百七十八回传奇帝王〔二〕

这场建康城的攻防战是刘裕一生中最大的危机,当时天师道挟两次大胜的余威而来,战士二十多万,战船数千艘,满江都是,而建康城内的守军不足两万,远征南燕的大军一时又无法赶回,在这种情况下,城内人心惶惶,满朝文武都力劝刘裕带上皇帝撤到江北,以避锋芒。

结果刘裕坚决地留了下来,一步不退,一方面出重金征集民间的尚武之士紧急从军,一方面撤去沿江各处要塞的防守,全力防守建康城,每战必身先士卒。两个多月的时间,打退了天师道军队几十次的围攻,终于撑到了各地援军的纷纷到了,逼得天师道部队撤军。

此后的一年时间,刘裕亲自率军一路追击天师道部队,还派偏师漂洋入海,从长江口出海,直袭广州,最终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将天师道全部平定。

此后的刘裕,又在先后消灭了老战友,大军阀刘毅和东晋司马氏的宗室,真正地在江南大权独揽后,亲自挂帅出征,全面北伐定都关中的胡人后秦帝国,几十万大军,七路出兵,终于攻克长安,扫灭后秦,完成了五胡乱华以来一百多年,江南的汉人朝思暮想的壮举。

可惜天意从来未易知,正当刘裕壮怀激烈,准备继续进兵,平定陇西的胡夏或者是河北的北魏时,他留守建康的重臣,对他来说堪称刘邦之萧何,刘备之孔明的军师刘穆之,在建康病逝,由于刘裕出身草根,并不被高门世家所接纳,刘穆之这个坐镇后方的重臣一死,整个后方开始不稳。

刘裕只得匆匆率大军回建康稳定,由于在关中留下的部将们互相争功,内部不和,导致没几个月就被胡夏偷袭,导致关中得而复失。等到刘裕回南方重新稳定了局势后,已经失去了战机,再也没有恢复关中的可能,只能登高流涕,聊发壮士之悲了。

刘裕这回北伐功败垂成,回头迁怒于司马氏的皇室,干脆废掉了司马氏的傀儡皇帝,自立为帝,建立了刘宋王朝,随着拓跋氏的北魏最后一统北方。南北对峙再次形成。揭开了两百年南北朝并立的序幕。

李沧行看到这里。对这刘裕佩服得是五体投地,他从小习武,没有读过四书五经,对历史的了解多数来源于评书。小时候听红云师叔说书时讲岳飞北伐的时候,那可是心驰神往,恨不得飞回那时候把秦桧一巴掌给拍死,今天总算是知道,在岳飞之前八百多年,汉人历史上就有这么伟大的北伐英雄。

正当李沧行看碑文的时候,柳生雄霸却一直盯着那刀沉默不语,等到李沧行看完碑文转向他时,才发现这个东洋人正面沉如水。看着刀身上一行若隐若现的文字。

李沧行看到了碑文的最后,刻着一段话:汝等既已来此,武艺当属一流,此刀名曰斩龙,乃上古神器。吾因缘巧合,得此刀纵横天下,不忍埋没,愿赠有缘者得之。

李沧行微微一笑,走上前去,把柳生雄霸叫了过来,指着碑文最后的那一段话给他看,柳生雄霸的倭语与汉语虽然发音不同,但是字倒是能认得清,看了半天,点了点头,抽出刀指了指那最后一句话“愿赠有缘者得之”,又指了指李沧行,然后指了指自己,摇了摇头。

李沧行一时间没有明白这意思,一脸的茫然,柳生雄霸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起字来:刀,你们的中原武人的,我,扶桑武人,不要。

李沧行一下子乐了,就是亲兄弟,亲父子,看到财宝或者是武功秘籍,反目成仇相互残杀的都不在少数,这个刚才还和自己拼死拼活的东洋人却是面对宝刀毫不动心,实在让他有些意外。

他摇了摇头,在地上也跟着用紫电剑写起字来:见者有份,刀主人以前是皇帝,他说了,有缘者得之,你既然进来了,就是有缘,也可以试试得到。

柳生雄霸摆了摆手,继续写道:中原武术,扶桑武术,不一样,这刀,我的,要了,无用。我的来中原,比武的,交流的,他人的物,不要。

李沧行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扶桑人脾气也挺倔的,便走向了那大刀,这刀足有五尺长,刀背有十厘米宽,是需要双手握住的大刀,冷森森地冒着寒气,刀柄由寒玉制成,雕成一个龙头的形状,而刀身上有一道血槽,里面有一丝暗红的血迹,也不知道是杀了多少人才留下的一道血渍,在这室内的灯光照耀下,闪着一丝诡异的碧绿色光芒。

刀身上,随着光芒的闪烁,若隐若现一些奇形怪状的文字,李沧行仔细地看了很久,只是刀光极亮的时候会闪那么一下子,一瞬而没,但绝对不是汉字。

李沧行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身后,沉吟不语的柳生雄霸,上前一步,单手握住了刀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