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科幻之路 (第4卷) >

第75部分

科幻之路 (第4卷)-第75部分

小说: 科幻之路 (第4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对他慢慢进入玄妙境界的关注所带来的益处。这十二个大天使开始倾斜它们的翅膀,以其斜度将他菲利普·K·调离他围绕着激烈膨胀的爸爸的轨道。
  “爸爸就要塌陷了,”他心里想着,“他将经受一系列塌陷,所有的塌陷都十分突然,简直是同时发生的。”(菲利普·K·又知道了;他无师自通。)
  迈密登鳞翅目昆虫把他迁移到越来越远的地方,它们使用的是一种神秘的技术,他对此隐隐约约有一种直觉,同时它们使用庞大的翅膀把红色巨星温暖的光线反射到他躯体的每一寸表面上。它们既不会让他爆炸,也不会让他冻结。
  菲利普·K·感动之至,感激零涕。但是这些煞费苦心的做法对它们有什么好处呢?倘若爸爸转变成为新星,最终发生爆炸,喷射出它一千亿度高温的熔炉中所制造的熔渣似的元素,那么他们一个也逃脱不了,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一直在操纵他向外移动的十二个守护神都难免罹难。
  难道他已经受到防腐处理,他的肉身像欧塞里斯的肉身那样已经得到修复(因为菲利普·K·又完好无损了,尽管仍然大致像火星那么大)只是为了遭到闪光汽化,或者熬过这一关之后又被爸爸射出的榴霰弹片炸成肉酱吗?不。迈密登鳞翅目昆虫不会容许这种事情发生的,毫无疑问它们不会容许的。

  新星快车

  爸爸爆炸了。但是就在菲利普·K·的年老又百般敬爱的主星用致命的辐射线和致命的碎片轰击他和他的护卫者之前,迈密登鳞翅目昆虫滑翔着离开了他,在他的北极(有果柄的那一极)上方排列成为光环似的一个圆圈。然后它们倾斜翅膀,用猛烈的太阳风和它们自己的心灵所产生的折射能把菲利普·K·推进太空中一个不可见的窄缝里。然而,就在他进入缝中完全消失之前,他往后望了一眼,看见十二二个大天使张开令人眼花缭乱的翅膀……一眨眼就消失不见了。至少在我们的物质宇宙里,它们是消失不见了。其后菲利普·K·自己置身于另一个连续统一体里,也就是在另一个现实里,他能感到自己像牛顿学说上巨大的pomme d'amour那样落下这个现实世界。就在十二个迈密登鳞翅目昆虫消失之后,爸爸立刻爆炸了;菲利普·K·即便在新的现实里也正在部分地受到爆炸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的推动。他已经很不顺从地免费搭乘了新星快车。但他纳闷的是,到哪儿去,去干啥?特别意义要靠你自己去领悟
  从消亡的红色巨星所在的太阳系迁徙到他现在碰巧要去的地方,菲力普·K·一路上除了注意到其它事物,还观察着五彩缤纷的颜色从他身边流过。
  色彩、亮光、细长的明星;刺激性的气味、急切的锣声、水流的潺潺声、一片片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时间。这里罗列的事物用词语表达出来就没有意义,或者说没有多大意义;因此,请你想象一下包含着这些意念的非语言的经历,凭着这种经历前面罗列的事物可以真正组成意念。光的显示、穆格音乐和特殊的电影效果就是良好的起点。别叫我说得更加具体明确一点,哪怕我能这样做也不行;提及其它作品、其它媒介,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件冒险的事,你可以得心应手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子里描绘出一幅菲利普·K·投身其中的无穷限的现实的图画。称它是星门以外的通衢大道也行,称它是时间同向漏斗的内部也行,称它为副太空、外太空、偏太空、逆太空、反太空甚至同等太空也行。许多名称都可以。然而这些名称都没有能够公平评判这个无穷限的现实本身。
  菲利普·K·在这个现实中发现,他理解了迈密登鳞翅目昆虫有意让他变成番茄从而全盘领悟的玄妙境界。当他坠落的时候,或者说当他被推动的时候,或者说他只是静止不动而新的连续统一体从他身边猛烈地呼啸而过的时候,他同样沉浸在不可言喻的快乐之中,这种快乐是他在金银蚁-蛾的多次宴席上已经体验过的。同时,他开始明白了(1)这些生物的身份,(2)他的目的地,(3)他的使命的性质和(4)他希奇古怪的变态的光荣而可怕的意义。一切都对他显明了,样样事物变得一清二楚了。这一回他的感悟不是一种幻想,不是像蒂利希阿斯综合症那样的一条超自然的熏鲱鱼。因为你知道,菲利普·K·已经进化而超越了自我,超越了幻想,超越了时空的羁绊——事实上超越了一切,只是还没有超越他的劣种大番茄的身份。
  曼陀罗如何运转(或谓菲利普·K·学到什么)
  虽然谁都应该记住菲利普·K·的学习过程是从蚁一蛾第一次啃食开始的,然而他从一个现实迁徙到另一个现实时所发现的却是:人获得神灵的无限知识和微妙的销魂喜乐,其途径并不是吃知识树的果子,相反,是变成果子本身——具有感觉的、进化的世界这一形状——然后让天使般有翼的、救世主一般华丽的金银迈密登鳞翅目昆虫啃食。当然它们是宇宙至高神灵的化身(可以这么说)和使者。通过被吃食这一途径,人就得救,转化为神,并被提升到人进化发展的终点。这就是人类的命运,而他,菲利普·K·,不久以前——在一个绝对的、超宇宙的范围上——还仅仅是个才能有限、收入微薄的无足轻重的人,现在已经受到迈密登鳞翅目昆虫的拣选,以便向他自己的物种之中挣扎度日的芸芸众生启示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菲利普·K·又一次深受感动,九天唱着交混回响的和散那①庆贺他,所有受造物似乎像一朵血红的蓓蕾为他开放。然后菲利普·K·满怀欢快的敬畏,饱含着他自己蜜甜的灵液,突然返回我们这个物质宇宙里,来到紧邻地球的地方(顺便将月球抓离它合法的主人)。然后他坐在一个惊讶的北美洲的天空上,仿佛他一向就在那儿。由于他不幸造成潮水大暴涨,千千万万的人死去了,但是这一切都在至高神的进化策略计划之中,菲利普·K·感到狂喜而不感到悔恨。(他有一阵子确实纳闷过,休斯顿是否被淹没,莉迪娅·P·是否溺水而死了。)
  他是一个劣种番茄,没错,但绝不是死亡的预兆。他是新的天使报喜②的使者,他已经来向他的人报告这个大喜讯了。他漂浮在地球以外三十五万英里的高空,不知道怎样传报这个信息,也就是无知、知识和终极感觉的曼陀罗即将完成其第一轮循环的消息。
  他完全不知道怎样传报。一点儿也不知道。压根儿不知道。
  【① 和散那,犹太教和基督教用语,“赞美神付的意思。】
  【② 天使报喜指的是圣经中天使加百列向童贞女马利亚报告她将怀孕生下救主耶稣的消息。】

  结尾

  但是如俗话所说,他会想出办法来的。

    (江昭明 译)


劳动节集团
 
  1939—1950年间,坎贝尔主编的《惊奇》杂志风行一时,史、称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后十二年里,虽说《惊奇/类似》、鲍彻的《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以及戈尔德的《银河》等科幻刊物依然颇有影响,但“黄金时代”似已难以为继,史称“破灭的繁荣”、“昙花一现的春天”、甚至“无限风光的终结”(巴里·马尔兹伯格语)。60年代中期,以迈克尔·穆尔科克的《新世界》以及哈伦·埃利森的《危险的幻想》的问世为标志,科幻小说又迎来了“新浪潮”。现在的问题在于:对于“新浪潮”之后的科幻创作,我们应当如何命名、又该如何加以确切的描述呢?
  要想对这一问题作出肯定的回答,恐怕只有等到将来了。然而,托玛斯·迪斯克已在1981年2月的《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上发表文章,把一些屡屡获得“雨果奖”、“星云奖”并多次名列《年度最佳科幻小说集》的作家称作“劳动节集团”。这个名称的起因是这样的:按照惯例,世界科幻小说会议总是于每年“劳动节”那一周的周末举行;届时,那些作家通常都会在该会议上抛头露面。迪斯克就此写道:“我并不认为(这些作家)形成了一个秘密的小团体;我只是说,(当前)的确存在一个宗旨相近、年岁相当的(作家)群体。……我还认为,作为一个群体,这些作家彼此间的共同点要比‘新浪潮’麾下的那些作家(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更多些;他们更为团结一致,过去那批未来主义作家也正是这样做的。”
  乔治·R·R·马丁就是被迪斯克划入“劳动节集团”的科幻作家之一。他于1948年出生在新泽西州的贝厄尼,1971年曾获西北大学新闻专业的学听学位,一翌年又获得该专业的硕听学位。1972-1974年,他在库克县司法协助基金会工作;1973-1975年,他曾经当过象棋比赛的裁判;1976-1978年,他在衣阿华州杜布克城的克拉克学院担任新闻学教师,还组织过一个科幻作家的暑期写作班。此后,他正式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作家。80年代末,马丁移居洛杉矶,并成为《新微明区》的电视剧本撰稿人,也为《美女与野兽》系列供稿和做小说编辑。他1980年发表的小说《夜间飞行员》于1987年拍成同名电影。他的一本小说集《百搭牌》各篇小说的背景是同一个世界,描写一个具有超级英雄的另一个宇宙世界。
  马丁的处女作——《英雄》——发表在1971年2月的《银河》杂志上。他的短篇小说《晨雾》(1973)和《给赖亚的一首歌》(1974)曾经被提名参选几项著名的科幻小说奖,而《给赖亚的一首歌》则获得了“雨果奖”。1980年,他的力作《沙王》以及《十字与龙之路》一举荣获两项“雨果奖”,《沙王》还同时获得了“星云奖”。而他的《他孩子们的画像》亦获1985年“星云奖”。1977年,布莱德洛夫作家协会吸收马丁为会员。他的短篇小说已被辑入《给赖亚的一首歌及其他故事》(1976)、《星辰与阴影之歌》(1977)、《沙王》(1981)、《死人唱的歌》(1982)、《夜间飞行员》(1985)和《他孩子们的画像》(1987)等集子中。
  和其他许多科幻作家一样,马丁也是位“精雕细刻”型的作家。他的《光明渐逝》发表于1978年,《避风港》(与莉萨·塔特尔合作)问世于1980年,而《夜间飞行员》则出版于1981年。创作之余,他还编辑过几卷科幻小说集,其中包括获最佳新科幻作家“坎贝尔奖”提名作家的作品,即《科幻小说的新声音》,该文集的第一卷于1977年出版。
  迪斯克的文章还认为,“劳动节集团”乃是70年代“幻灭与低落”思潮的产物。由于这些作家曾目睹“新浪潮”在艺术上和商业价值上的双重失败,所以才决定另辟蹊径,在创作上转而着眼于赢得读者的青睐以及获得有关文学奖项,其写作特色则在于“生动可爱的人物,简单明了的问题,干脆利落的结束”。
  在迪斯克的文章面世以后,马丁曾于1981年12月在《幻想小说和科幻小说杂志》上对此作出了反应。和迪斯克一样,他也认为,像埃德·布赖恩特、冯达·麦金太尔、塔妮丝·李、杰克·丹恩、迈克尔·毕晓普、奥森·斯各特·卡德、约翰·瓦利以及他本人这样的一些作家确实已形成了某种群体;不过,对于迪斯克文章中的大多数看法,马丁则表示不敢苟同。他认为,这些作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60年代两个彼此冲突的阵营的融合”。他们既“有一只脚牢牢地立在传统科幻小说的阵营当中”,又都是“生逢越南战争的——代人”。马丁还指出,“新浪潮”的失败并没有使这些作家转变为“大量炮制平庸之作的文学雇工。真正的小说总是有命题、反命题以及综合命题的”。马丁主张,“劳动节集团”的作家应当“联传统科幻佳作的色彩、诗意及其他力量与‘新浪潮,的文学关怀于一体。联诗人与火箭学家于一体。在两种文化之间搭起桥梁”。
  小说《灰烬之塔》最早发表在1976年的《类似》奶上。在这一作品中,马丁为他的上述主张提供了实证。就其基本结构而言,这篇科幻小说完全是传统的:在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已移居外星球;漠不关心的地球人既感受不到外星世界的独特的美,又领悟不了外星上一度存在过历史更悠久的文明的可能性。小说的情节模式甚至更为传统:它讲述的是一个近似“三角恋爱”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那位男青年虽然已与女友分手,但仍期盼着重新赢回她的心。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