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功夫影帝李小龙 作者:祝春亭 >

第41部分

功夫影帝李小龙 作者:祝春亭-第41部分

小说: 功夫影帝李小龙 作者:祝春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可怕的,是他处于一种莫名的惶恐之中,他害怕失败,害怕失去所获得的一切,害怕他像上一次那样晕倒,却又永远醒不来。

  他变得多疑起来,除了莲达,他觉得每一个人都在虚伪地说假话,都在图谋有意跟他过不去。他又开始抽大麻烟叶,他需要这种麻醉,那种快感与幻觉是现实中怎么也寻找不到的。

  在外人面前,他竭力维护他“永远英雄”的形象。除了知情者,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永远不倒的,甚至连小疾小恙都不会有。崇拜者希望他不断地干出惊天动地的伟绩;敌视他的人则希望他永远离开香港。

  李小龙确实想离开香港,他对香港愈来愈没好感。去意已定,但不是现在,他必须把《死亡游戏》完成。

  《死亡游戏》极有可能会是李小龙电影中最杰出的一部,也将是世界电影史上不同凡响的一部。

  李小龙要邀请世界级的体育明星和武术大师聚集一堂,即同在一部影片中出现。他已经邀请了美国棒球明星兼菲律宾棍王依鲁桑杜,美国MBA篮球巨星、身高2.23米的贾巴尔,以及韩国合气道掌门人池汉载等来港拍片,拍就一些非常精彩的零散镜头。

  《死亡游戏》的故事取材于佛教的七级浮屠,又受黑泽明的《七武士》的启发,叙述武林高手李小龙为取一件稀世瑰宝,而独闯七级佛塔。每一层都有一名代表不同武术门派的绝顶高手把守。这真正是一场死亡游戏,每上一层就如死过一次。就这七名镇塔武师的盖世功夫,已决定了不可能有人能连破七关上塔顶探宝,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依鲁桑杜饰棍王,贾巴尔饰力大无穷的巨人,池汉载饰合气道九段高手。另几个角色,要视所邀请到的人而定。其中,必不可少空手道高手,这是因为空手道在世界武术界影响之大,而与李小龙本人所产生的怨恨之深的缘故。

  李小龙九死一生打败最后一名镇守塔顶的高手,他激动而又虔诚地打开藏宝的匣子,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唯有一张写有字的纸。这句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是千百年来,人类经过无数次痛苦的验证而获得的。这就是:

  “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

  这句话过早地在李小龙身上得到验证。

  他正在等待《龙争虎斗》的公映,他已经开始撰写《死亡游戏》的剧本。

  1973年7月20日晚上11时15分,李小龙因昏迷被邹文怀及其太太莲达送入伊莉莎白医院抢救,不治而亡,享年32岁。

  一代巨星陨落,港埠为之震动,这不幸成为人生中真正的“死亡游戏”!



  






功夫影帝李小龙第二十二章 入士难安 风波起扑朔迷离






第二十二章 入士难安 风波起扑朔迷离

  他究竟是怎么死的?邹文怀初说在自己家里,后证实却是在他情人丁佩的香闺中!一时风生水起,满城风雨。对他的死因,官方之裁定是“死于非命”,而民间却有多种说法:说他练功过度,其法不当;说他死于马上风,证据是他死于丁佩的床上;说他服食大麻,中毒而亡;说他住于凶宅,人名犯忌,为煞气所害;说他遭人谋害,点要穴,放毒药……孰是孰非?

  李小龙生前说过:“我很喜欢《当我死去》这首歌,尤其是那句‘若死时能得平静,啊!那么就让那一刻早来临。’也许我只有在死时才能得到平静。”

  那么,李小龙死后,是否印证了这句可作为遗言的话呢?

  1973年7月21日的香港报纸,头条新闻皆是李小龙的猝亡,口径几乎一样:“当红功夫巨星,年仅32岁的李小龙,昨日深夜ll时30分,在伊莉莎白医院暴毙。李小龙昨晚在家中(注意‘在家中’三字)突然晕倒,李妻莲达急送伊莉莎白医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医院方面未能确定死因,其尸已暂安放硷房,待医官开剖验尸结果……”

  一早醒来,港民皆被“李小龙暴毙”、“一代巨星陨落”、“猛龙归天”的报道震惊了!

  李小龙的死讯很快传遍香港、台湾、东南亚以及整个世界,影迷们无不为之扼腕、悲伤。但有许多影迷们认为是为李小龙拍摄《死亡游戏》制造的宣传噱头。李小龙怎么会死呢?他坚如铁,壮如牛,跃如虎,行如龙……李小龙在银幕上的形象太英雄化了,他的暴毙,人们难以置信!

  然而,越来越多的信息证实,李小龙确已死了。

  “李小龙是怎样死的?”这一疑问,最后闹得满城风雨,新闻界深挖李小龙的死因,报纸连篇累牍报道。那时候,数百万港民都在谈论李小龙之死,或悲,或奇,或怨,或恨,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一个人的死,造成如此大的轰动,这在香港开埠以来,空前绝后。

  这一方面说明李小龙名气之大,另一方面却说明他死因之奇。

  最初一天,震惊悲伤之中的人们只有静待验尸官的死因报告。

  但第二天,也就是7月22日,《新星日报》赫然出现这样的大字标题:“本报独有可靠消息,李小龙死前昏迷地点,是在姓丁明星香闺内!”

  文称:“前晚7时左右,李小龙在丁某明星家中‘闲谈’,末几,李小龙以头痛不舒服,而在该明星睡房里休息。及至9时20分,丁某入到睡房,有意叫醒李小龙,赴邹文怀之约……丁某推李小龙,只见全无反应,赫然发现李小龙竟昏迷在床上,丁某大惊,手足无措,终于拨电话找得一位私家医生替李小龙急救,但未见效,遂将李小龙送往伊莉莎白医院……李小龙入院后,其妻莲达与邹文怀才接得消息,于是匆匆赶至,可惜他们来迟一步,李小龙告返魂无术……”

  毋庸置疑,丁某即是丁佩,李小龙的情人。俩人皆港埠名人,之间绯闻,已是家喻户晓,并演绎出颇多“肉弹”与“武士”的艳情故事,为港民茶余饭后谈资。

  《新星日报》此举,在李小龙死因的帐幕上捅了个大洞,石破天惊,全港哗然。李小龙之死疑窦百出,最大的两点:一、最初宣布李小龙噩耗的邹文怀为何隐瞒事实?二、李小龙死前,他正在跟丁佩干什么?

  7月24日,香港的《中国邮报》向最初发言人发难,头条大标题是:“李小龙死亡事件中,是谁在撒谎?”

  文中写明李小龙确确实实死于丁佩家。而邹文怀在李小龙暴毙次晨,在李小龙家门口接受记者群访时,却说李小龙是在自己家出事的。

  《英文星报》从救护车的来龙去脉打破一个缺口,文道:“根据我们的调查:九龙十字军总部于当日10时30分接到电话,要求派出救护车,地址是毕架山道67号三楼A二座,也就是丁佩的家中。总部立即通知马头涌消防局派出的是43号十字军(救护车)……政府发言人证实:一名32岁的男子李振藩(李小龙原名),于该日晚间11时被送入伊莉莎白医院。急症室里驻守的5106号女警,也证实了李小龙的入院时间是11时24分……”

  这样,李小龙在自己家中,即金巴仑道寓所中昏倒之说,不攻自破!那么,最初发言人邹文怀为什么要掩盖事实?他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毕架山道67号,成了新闻界追踪的热点,记者纷纷而至,在报上炒得热闹非凡。

  据称,一看更员,在7月20日下午3时亲眼所见:李小龙与邹文怀步入丁佩所居大厦内。邹文怀4时离开,李小龙却末下来,不见踪影。

  据称,一白衫黑裤女工,在20日傍晚,听见李小龙在丁佩寓所里大叫大闹,状若疯狂,而其间还有大力击门之声。

  其时,公众舆论还流传着李小龙遭仇敌暗算陷害之新闻,但证据不确凿,不足为信。众多疑点,最后集中在邹文怀与丁佩二人身上。

  他们成为众矢之的!

  邹文怀确确实实在撒谎。

  邹文怀是最早向外界透露李小龙的消息的。在李小龙被送进伊莉莎白医院时,莲达急切地用英语向急症室的登记员叙述:李小龙在家昏倒,症状如何。登记员不懂英语,由邹文怀充当翻译。

  凌晨,邹文怀向新闻媒介发布李小龙死讯前,邹文怀问莲达有什么声明要发表。莲达正处悲痛之中,由邹文怀作主,说李小龙死于家中就行。于是邹文怀向报界发表声明中称:李小龙死于家中,其妻莲达在他身旁。

  其后,邹文怀接受记者采访(在李宅门前),又将李小龙死亡经过复述一遍。

  另外,李小龙哥哥忠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是说李小龙在自己私寓出事的。

  “假的就是假的”,“纸包不住火”。莲达、邹文怀、李忠琛三人虽都口径一致说李小龙在自己家里出事,但具体地点、时间却不同。也难怪,当时一切都在悲痛慌乱之中,来不及将“谎言”编造得天衣无缝。有“小诸葛”之称的邹文怀,好几次李小龙“肇事”都给他封锁或掩饰得严严实实,这次却末然。

  他们之间的漏洞是:一说李小龙饭后在院中散步,突感不支;另一说是李小龙未吃晚饭就躺在卧室床上昏迷不醒。其中最大的疑点是,为什么李小龙晚饭前后出的事,到深夜才将已是尸体的李小龙送医院急救呢?

  正因为有这么多疑点,才促使记者盘根究底深入采访,最后挖出救护车的“出车记录”,证实:“急症”中的李小龙,不是从自家中运往医院,而是从其情人丁佩家!从而掀起轩然大波。

  邹文怀代表嘉禾公司,代表协和公司的合伙人,亦代表李小龙家属,向报界发布李小龙的死讯。舆论的矛头皆戟指邹文怀。

  平心而论,不论邹文怀,还是莲达与李忠琛,撒谎是出于善意的目的。试想:一个有妇之夫,却死在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香闺,任凭长了一万张嘴,也是说不清的。再者,李小龙与丁佩早已绯闻迭出,被好事者所利用,现在终于“乐极生悲,亢奋而卒”,李小龙已经落有污点的形象算是彻底毁了!

  邹文怀当时被弄得十分尴尬。

  当时被弄得最狼狈、最惨的要算是丁佩。

  丁佩爱李小龙刻骨铭心,现在她亲眼所见她心爱的人弃她而去,已是悲痛欲绝。据知情人道,丁佩爱李小龙之深之痴之狂,胜于莲达。不管邹文怀、莲达是否曾为丁佩着想过,他们掩盖李小龙是在丁佩家出事的做法,对丁佩是有利的。

  那么,丁佩尽可去一心哀悼她心爱的人,而不必去应付种种责难。

  李小龙在丁佩家出事的新闻爆出,丁佩立即被卷入舆论的旋涡中。当时颇为流行的说法:李小龙死于“马上风”。不管此事虚无还是确有,李小龙死已死矣,活着的人无论如何评议他丑化他,他皆不知。中国人素有宽容死者而苛求生者的旧习。于是,一切污水统统泼于丁佩身上,似乎丁佩应该对李小龙之死负一切责任!

  丁佩大呼“冤枉”。丁佩也确实有些冤枉。李小龙并非每天都去丁佩构筑的“爱巢”。李小龙早死一天,晚死一天,都不会牵扯上丁佩,而正是去丁佩家的这一天死最麻烦。当时演艺圈还风传著名笑星李昆的一句谐语:“李小龙死在任何地方都不要紧,但偏偏死在那个最不适当的地方,这可真是老天爷的安排了!”

  丁佩痛失心上人,又面临强大的舆论压力,她原先视“人言可畏”于无物,这次才算真正领略其滋味了。丁佩一时方寸大乱,神经近乎失常,举止言论颇为失态。当记者向她证实,李小龙是否从她家中送往医院的,她竟答非所问,声嘶力竭疾呼:“我与李小龙是清白的:相信不久就会水落石出!”

  丁佩向《星报》记者否认一切,她说:“关于李小龙在我家昏迷的报道是完全不正确的!星期五晚上,当他去世的时候,我不在家中,我同我的母亲一起出去了。我最后一次看见李小龙,是几个月前,是在马路上无意中遇到的。”

  但是,就在丁佩说此话之前,政府新闻处已证实了李小龙的出事地点,而邹文怀此时也修正了他最初的“谎言”,说他这天与李小龙在丁佩家“讨论剧本”。丁佩矢口否认这一切,反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人们愈是疑心丁佩心怀鬼胎,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还有一次,丁佩不待记者提问,就泣泪叫喊“冤枉”。

  丁佩不是那种老于心计的女人。就后来公布的事实,她不该为李小龙之死负有责任。但她却是因李小龙之死,受损害最大的一位。就这点来说,丁佩是值得同情的。

  鉴于李小龙名气之大,而他的死疑点颇多,当局特组成死因研讯法庭。出庭作供的证人一共十位,他们依次是:李忠琛、邹文怀、丁佩,第一个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