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68部分

奋斗在新明朝-第68部分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师爷尤为恨王同知。”
李佑苦笑,他知道王同知很奇葩,可也没料到会奇葩到如此地步。而他则在同知厅喝了一杯茶后,莫名其妙的成了府衙公敌王同知的亲友,难怪张师爷对他十分冷淡厌烦,真是一杯代价昂贵的茶水……
扪心而问,府衙所有人不排斥王老同知简直天理难容,知府打压他也的确是大快人心。若非王老同知有朝廷命官这个光环护体,导致知府动不了他的位置,否则早不知道被整治成什么样子了。
这里插几句话,理论上本朝所有官员都是有朝廷直接任命的,所以叫朝廷命官。别说知府,就是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无法直接去任命哪怕小小一个九品官,所有官职(武官不算)必须要从吏部走铨选流转升迁的程序。这次巡检改职要各府自行流转调换是个特例,属于吏部在非常时期的授权后下不为例的这种。
所以知府心里再厌恶,也不能直接动王同知的官职。处置犯了法的五品文官必须要上奏到朝廷御前才能行事的,但王老同知现在屁事不管,啥工作也不干,还真找不出他的罪过去办。知府老大人一时也只能从侧面去打压挤兑逼迫,或者在考核时黑他几句。例如前两个月给王同知安排了去虚江要银子的事来刁难他,结果居然鬼使神差的把钱要到了。
其实现在的李佑也有朝廷命官的光环,虽然是个芝麻里的芝麻,九品杂职,但要免掉他也是很麻烦的。
最后洪巡捕断定:“李大人你在众目睽睽下和王同知谈笑风生,关系亲近,这次流转调换,注定不会有好结果,谁也帮不了你。坦白说,以后在下也可能和你少有来往,还请李大人体谅在下的苦衷。”
李巡检再三思量,决定还是不找赵良礼了。这时候找赵大官人太短视,在赵良礼眼中维持名士才子形象才是长久之计,谁见过哪个风流名士为了个九品杂官位子絮絮叨叨求门路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么,反正这会儿怎么说也有个官做。
长叹一声,李佑迎着夕阳感慨道,今天来错了,而后落寞的离开了府城。
李佑的新官职来的比想象的还快。
这两日,李巡检知道自己去职已定,也懒得去巡检司了。今天到了县衙闲逛,随意进了黄师爷公房,和黄老先生天南海北的扯起来。就在这时,他的任命文书到了。
李佑捏着文书看看愣住了。
“什么官职?”黄师爷好奇问道。
“正九品的府署经历司知事……”
黄师爷惊讶道:“居然不是平迁到别处巡检司?”
李佑唉声叹气。
“你有什么好叹气的?”黄师爷很不理解李佑,“不要总看巡检司在乡民之间威风煞气,那都是不上台面的小道。这经历司乃衙门中枢,掌政令公文出入,你去那里当个知事,说不定以后老夫还要仰仗你关照。在此老夫先恭喜李知事了。”
李佑无奈道:“在下还没有念完,后面一句是,分理同知厅。”
饶是黄师爷见过识广也有点摸不到头脑。话说本朝官制里,以本官分管什么地方的差遣有很多,比如左参政分守某某道、按察副使分巡某某道、同知分署某某地,以上分管都是属于官场体制内的,可以看做正式官职。
但分理这个说法就比较自由随意了,就是衙门正印官看情况指定的,但一般都是指定佐贰官分理某项公务,真没听过府衙里的九品杂官还有资格分理什么。经历司知事分理同知厅这种官职真是……很幽默,负责去同知厅打扫卫生么?王老同知闲成那样,有什么公文需要专门派人分理的?
“听说那王同知在府衙十分不中用,为何你被打发到他那里?莫非你得罪了人?”黄师爷对此看不明白。
“一言难尽!喝了一杯茶水就成了这样。”李佑叹道,最近他的叹气真是有点多,看来以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和王老同知喝茶了。
黄老先生安慰道:“到了府城,天地广阔,以你才华大有可为。”
李佑要去府衙当官的消息传了出去,各路人马纷纷向李佑祝贺兼示好。在一般人看来,李大人从县里巡检一步跨入苏州府府署是上升了。也有人认为李佑还不如在小地方当巡检自在,府衙上司那么多,苏州府里又是遍地的达官贵人,当个小知事不知道要看多少人脸色。
存着这两种看法的人都是不明真相,李佑也不好意思说自己这一去就是被闲置了,不然面子往哪里摆。只得强颜欢笑虚情假意的应付着,可谓是打肿了脸充胖子。
有必要在此介绍介绍府署的构成,叫看官们了解一下李佑新的工作环境。
府署里的官吏衙役从身份上可以分作五个等级,呈金字塔状排列。第一等级是正印官知府,只有一个。第二等级是佐贰官同知、通判、推官,其中同知、通判协助知府处理各项公事,推官专门负责刑名狱案,每人都有自己专属的判事厅。第三等级是内设机构里,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的官员,就是俗称的杂官,从八品到九品都有,李佑便是这个等级的。第四等级是三班六房的额定在册胥吏,例如洪巡捕。第五等级就是门子、轿夫、白役等等。
这个身份等级的分法,看官们是不是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不得不说,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生命力很顽强,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衙门里一样是这个分法,不过换了些名头而已。一把手、副手、公务员、事业单位、临时工……
再说府署内设机构,最主要有四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经历司、照磨所、司狱司还有府堂。经历司掌管公文上下往来,设有经历、知事等官职;照磨所负责审验公文办理状况,查漏补缺,设有照磨、校验等官职;司狱司管人犯牢狱,设有司狱这个官职。
至于府堂,不设官职,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吏员都归于这里,具体办理各种公事,给官老爷们干活的,办公地点位于府衙大堂外的卷棚廊房里。府署里其他还有什么府库、府仓之类的就不赘述了。
李佑再叹一万口气,终究还是要去府衙的。他打算自己单身上任去,把妻妾暂时留在虚江县。这倒不是李佑想沉入姑苏城的花花世界,嫌妻妾们碍事,而是因为他去了府衙必然是坐冷板凳的,所以不想让妻妾们看到自家丈夫在府衙里灰溜溜的样子,在自家人面前丢不起那脸。


第三集 府城风波 第119章 知事这样来的
这夜李佑将三房妻妾婢女全部召集在一起,宣布了自己单身上任的决定。
众女闻言神色各异,表情不一。大房代表梅枝发言道:“老爷在家,自然是老爷主事,若老爷不常在,家中当由主母掌事。”
梅枝这话显然是有所指。李老爷一直是让关姨娘代他掌握宅中用度支出,毕竟公产大头来自于丝行产业,由关绣绣代管比较方便,但名义上还是李佑主事。梅枝暗指的意思就是李佑不在时,关姨娘就没有这个名义了。
李佑瞥了一眼梅枝道,又看看刘氏道:“娘子不方便罢?”
梅枝反驳道:“主母不聋不瞎,能写会读,有何不可?”
李佑本来就心烦,被梅枝一闹便满脸不悦。
刘娘子看丈夫神色不好,连忙伸手把梅枝拉住。
关绣绣不理会梅枝这茬事,想了一会儿对李佑问道:“夫君此去莫非不得意?”
“这……倒也不是。初去乍到,没有什么好地方住,你们徒受其苦。故且叫你们暂留县里。”
这时金宝儿开口说:“夫君身边总该有人侍候,奴家想随夫君前去。”
小竹也跟着说:“老爷!奴家也要去。”
“此事不必多言,反正府城离这里只有几个时辰路程,我回来很便利。等我安置好了再说此事。”李佑断然道。
不过家中没个能作主的总不是办法。李佑便使人把家里废置的院落收拾过,将父母接过来住,正好父亲重新在县衙做公事,住这里也方便。有二老镇守,也不怕后院起火。
本来还有薛举人等纷纷要给李佑摆酒送行的,都被李佑一一婉拒了,自家事自己知,他还真没有这个心情和脸皮去受请,还是低调些走人罢。
就这样,前虚江县西水巡检司巡检、现苏州府经历司知事李佑在一个夜间带着长随张三登船,悄然离开了虚江县,以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回家乡作官了。甚至在虚江县长住也会成为一种奢望,只有两种可能才可以,致仕和父母去世。还好由于朝廷的恩典,他只是去府城,不然真成漂泊异乡的宦游人了。
次日,李佑到府署上任,按照惯例先去拜见那毛姓知府。他前往后堂院门处,请门子去传话,出来后被告知,知府大老爷在会见贵客,李知事先候着罢。
李佑默默在院门口等着,一直等到了中午,才见有人出来,是毛知府在送客。
客人果然是贵客,也是李佑认识的,居然是巡按马御史。话说马巡按上次从虚江回来,惹了一身骚没脸呆在苏州,便又去了松江府。这段时间巡视完松江,又回了苏州府,因为他还没有巡视过苏州,职责所在不得不来。
马巡按在虚江县巡视时由李佑负责护卫的,所以倒也认得,但马巡按对虚江的一切都很厌恶,见了李佑冷哼一声甩袖走了。若他知道自己是被李佑设计的,恐怕就不只是冷哼一声这么简单了。
李佑还是首次见到毛知府,见这位老爷四十多岁年纪,留着几绺长须,面貌清瘦。避在一旁等知府送完客,李佑便上前拜见道:“见过府尊。”
毛知府皱眉道:“你是李佑?”
“正是下官,今日到任。”李佑恭谨道。
“尔好自为之罢。”毛知府说罢又进去了,也不知道好自为之指的是什么。
眼看这个官署里最大的头目对自己这般态度,还说着自己听不明白的话,李佑很无奈,只得再去王同知那里。毕竟自己是分理同知厅……
王同知看到李佑,点头道:“你来上任了?”
说实话,李佑很想揪住这老头狠狠地给他老脸几巴掌。你混的人厌狗憎也就罢了,为何要拖我下水?明知道自己的处境,却来拉我这不明内情的人去喝茶,是何居心?他强忍冲动拱手对王同知道:“见过同知老爷。”
王同知很善解人意的说:“我知道李大人对自己的官职很不满,但这也怨不得老夫。”
不怨你怨谁?难道怨我当时犯贱去和你喝茶?李佑只在心里想着,他自然不会傻得公然去顶撞上司,只说道:“都是给朝廷效力,下官岂敢有不满。”
王同知继续说道:“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府尊虽有不是但也并非心胸狭窄的人。原本经历司有个知事,年过四旬,不愿余生继续在这府署文案上蹉跎驱使,想借此次吏部授命给各府机会,谋个外方巡检的官职,过一过那威风瘾头。故而便将你这巡检位子腾了出来。”
那又怎样,这也不是根本原因,李佑认为王同知在推脱责任,愈加鄙视他。
“事情当然也并非如此简单,你毕竟也是个有名声的人,府尊也知道你和那赵大官人有些交情。毛大人他可是当年赵大官人祖父的最小门生,关门弟子,赵家的面子也不能不给,所以府尊也是问过赵大官人看法的。”
听到这里,李佑抬起头细听,怎么又牵扯到赵大官人了?
“而赵大官人却对府尊说,就让你来府城任职,越清闲越好,正好府衙有个知事想走,便把你给调换过来了。你的运气不错,分到老夫这里,以后你大概就会庆幸了。”
“当真如此?”李佑失声道。
王同知微微一笑,“老夫不会骗你,若不信可自行去问赵大官人。”
李佑一边暗骂王老头不要脸,来到你这门可罗雀、什么权力也没有的地方还算运气不错么?一边很气愤赵大官人不够意思,即便不给帮忙,但起码别故意帮倒忙才是。
府署后衙和前衙隔一条巷道,所有官员都在后衙拥有住所,李佑便分到一个三间房的院落居住。吃饭也不用发愁,府衙里设有厨吏,修建有厨院,专门做饭的。
下午安顿好后,李知事便想着去找赵良礼质问理由去。
说曹操曹操的家奴就到了,便见赵良礼派了仆役送信过来,他的消息很灵通么,这么快就派了人来。李佑拆开看,是摆了酒席给他接风,地点在一个叫洞庭楼的地方。
李佑自是答应下来,那仆役得了信便回报主人去了。


第三集 府城风波 第120章 无题
华灯初上时分,李知事从衙门里叫了空闲轿夫,去了那什么洞庭楼,路上走了一刻钟。
若是外地人猛一听这名字多半要与洞庭湖联系起来,以为是湖广人开的,其实是地地道道的苏州本土酒楼。太湖里有山以东、西洞庭为名,简称东山西山,正在苏州府辖境内。两山盛产商贾,家家经商,擅长在南北之间贩运米粮布帛。在本朝有钻天洞庭遍地徽的说法,指的就是江南两大商帮,洞庭商帮和徽商。
在洞庭楼门口,有赵家的仆役等候,见李佑下轿便引领着上了二层。
楼上有一大圈屏风围住,里头传来管弦之声,李佑进去就看到赵大官人坐在那里搂个妖冶美人,正不知道说到什么高兴处,仰头开怀大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