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396部分

奋斗在新明朝-第396部分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键还在于,这个综合实力很强的人是一个死对头!几位阁老中,谁能对此彻底放得下心?故而徐、彭、袁等阁老很有默契的联手将李佑送到右检校佥都御使、提督国子监学政这个冷板凳上。
卢阁老虽然有心相助,但面临寡不敌众的局面,最多也就尽力帮助李佑争取更可能多的条件而已。
对此经验丰富的卢老大人哭笑不得,这同乡晚辈也太有出息了,才二十出头的五品,就能吸引其余阁老的组团围剿,叫他只能望而兴叹。这是他涉足官场四十几年来所见的唯一例子,是空前也是绝后了。
在官场上,再有前途、有才干的优秀官员,坐上几年冷板凳,那也有很大概率变得沉沦下去,官场永远是新人辈出、时不我待的。这便是几位大佬对李佑的期待。
正因为李佑不甘心于此,才导致他生了办报的念头,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靠办报来控制舆论、扩大权力,并扭转局面重新回到权力场的聚光灯下。
认识到了舆论阵地的重要性,也对李佑的综合实力具有深刻认识,几位内阁大佬们怎么会放任李佑自由办报?当然要想方设法的制造难题进行阻击,最终让李佑隐隐约约体验到一丝类似于“高处不胜寒”的感受。
想通了种种关窍,李佑顿感豁然开朗。连这种局面都忍受不了,那还是趁早回家种地的好,既然地位拔高后是这种感觉,那就来罢!
回到家中,天早已经黑了,李佑下了马车进入大门。门子迎上来禀报说:“傍晚时,礼部朱部郎打发了人来传话,说是有人上疏弹劾你。”
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内,李老爷好像早就预测到会遭遇此事,又问道:“弹劾我什么?”
门子答道:“弹劾老爷你这段时间违反规矩,以官员身份公开从事经商活动。”
李佑忍不住笑了几声,惹得一同回来的崔先生不明所以,便问道:“东主为何发笑?”
“债多不愁虱多不痒,也不差一个弹劾!”李佑不在意道。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611章 破解之道
有人在活字上面打主意,有人在李佑招用监生上面设置障碍,有人弹劾李佑官员经商……在未来的时间内,说不定还有其他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摆在李佑面前。
夜晚坐在书房里长考的李大人想到此,产生了些许急躁之心。若不是连连遭遇非难,只怕第一期报纸早在国子监里印出来了,何至于到现在还忙碌于筹备!若最后做不成,那也太丢他这个堂堂穿越者的脸了!
不过这都是他所应当承担的,抱怨也没有用,更没有必要怨天尤人,发出“最近没有招惹别人,为什么还会有人与他过不去”之类的幼稚感叹。
想得出解决之道,就可以破茧而出,想不出解决之道,那就只能低头认输。如此而已,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中,活字问题暂且解决了,被弹劾的问题也不足畏惧。弹劾与辩解比得就是嘴炮功夫,他李佑输阵也不会输人,怕过谁来?故而不必担心。
所以最当务之急的问题,就是招用监生问题。关于解决法子,白日在国子监时就有了两个思路。
一是仍旧去求吏部帮忙。比如请吏部尚书赵天官他老人家出面,什么也不须做,只要空口白牙的在私下里表个态,声称明年选官时优先考虑报坊所用的实习历事监生。这样一来,国子监监生对自家报坊还不是趋之若鹜。
但不足之处也有,叫吏部尚书为区区监生的事张目,于规矩之外另立规矩,特别还是为私人报坊另立规矩,仿佛有失他老人家的身份,而且也容易引起政敌攻讦。
况且还有人亡政息之虞,如果明年赵天官不在任上了或者条件不能兑现,那今年以实习历事名义招来的监生岂不相当于受骗?到时候若炸了锅,自家这报坊也就别开了。
第二种解决办法则是与归德长公主沟通一下,让报坊挂在少府名下。如此虽不能成为国字号,但也相当于皇字号,和国字号也差不多了,吸引力自然也能增加不少,不失为另一种道路。
坏处也有,最大的一点就是他李佑对报坊的掌控力将会大大下降,其次就是可能会引起文官的警惕和反弹。
这两种法子,应该说都可以解燃眉之急,但也都有缺陷,而且也都不太符合李佑的审美品位。李佑做事情喜欢做绝,不喜欢留一个小尾巴。
正在苦思破解之道时,门帘打开了一道缝隙,有人不经禀报便探头探脑的朝书房里瞅,整个李家敢这样干的屈指可数。
李佑听到动静,抬头望去,借着昏暗的烛光看清那人是小竹,便叫道:“要进便进!鬼鬼祟祟的做什么模样!”
如今的小竹开了脸,刘海没了,发髻高了,袖子宽了,裙角长了,胸口厚了。总而言之,不能再叫小姑娘了。
她迈着轻盈的步伐进了书房,笑嘻嘻对李佑道:“奴家找遍了各房,原来老爷在这里。”
李老爷问道:“你找我作甚?”
“奴家要报喜。”小竹说着,从胸口里掏出几张纸递给李佑。李佑接过来展眼看去,却见是房契和地契。
小竹凑在李佑身边,表功道:“这都是旁边周大人家的,老爷帮他得了个知州,过几天就去上任。按照先前奴家与周夫人的约定,那院落屋舍都白送与老爷了。”
这倒是个好事情,得了隔壁的地盘,自家宅院终于可以扩建了,李佑赞道:“没想到还真让你做成了,做得挺干净!”
“不过周夫人说还有件事情,想问问老爷肯不肯。”
李佑疑道:“他们都要走人了,还有什么事?”
“最近是不是有个尤大人得罪了老爷你?周夫人说,这个尤大人与他们周大人是同乡,所以想问问老爷,肯不肯高抬贵手放尤大人一马?如果肯,自当有重谢。”
就是那个当众揉烂吏部公文的鸿胪寺少卿、办报副总裁尤和么?李佑冷哼道:“这等注定要与我作对的人,留着他在京师作甚?”
小竹娘子“哦”了一声,“既然如此,奴家便回绝了她。听周夫人说,周大人也不想揽事,只不过尤大人实在求他求的急了,故而才有此问,所以请老爷不要多想。”
这时候后悔也晚了,还不是他咎由自取……此时李佑脑中灵光一现,冥冥之中仿佛抓住了什么。他突然发觉,尤和这个人对于破局很有可用之处,似乎留下来比赶走他用处更大!
又稍加思索,顷刻之间便有了主意,李佑畅快地拍案道:“小竹你去告诉周夫人,老爷我答应放尤大人一马!”
“是嘛……”对于老爷改主意的原因,小竹不感兴趣,也懒得去猜,她只看到,老爷现在很兴奋。
所以她趁机润物细无声般的悄然贴近老爷,对着老爷耳朵轻轻吹了口气。这是很猛的一口气,将她自己的新衣裙也吹掉了,将老爷也吹到了帷幕后的软榻上。
虽然李佑睡得晚,但第二天凌晨还得披星戴月的起来。没办法,因为这天是大朝会的日子,右检校佥都御使李大人要去宫中皇极门下吹冷风去。
从历法上,当前时间确实已经进入了初春,但凌晨依旧春寒透体。礼仪性质的朝会本身乏善可陈,如今李大人也差不多晋级为老油条了,早没了两年多前入京时上朝的新鲜感。
随大流几次山呼几次拜舞,瞎混到大朝会结束,李佑正琢磨出了宫干点什么时,忽然听到告知,让他去文华殿外候着。
众所周知,按照景和朝议事惯例,大朝会后有小朝议,参加范围仅限于人君和若干重臣,这才是真正的最高决策方式。圣母临朝时,地点在武英殿,天子亲政后,地点改为了文华殿。
参加御前朝议的,有固定人选,有临时人选。固定人选当然就是宰辅、九卿、掌科掌道、翰林近侍之流,现在又加了五军左都督;临时人选就是与某事项有关的人员,但又不在固定名单里的,需要临时通知他参加。
例如李佑今天接到的这个通知,让他去文华殿外等候,这意思就是朝议中有某项事和他有关,需要他等候召见并列席与闻。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612章 公事要有公心
大朝散后,绝大部分朝臣都出了午门向宫外散去,只有一小撮转向东边会极门,去文华殿参加朝议。
今天李佑便在这一小撮中,与别人的区别是,别人直接入殿等待陛下降临。而他则在殿外等候,他现在又不当分票中书,文华殿对他来说,是非请莫入的地方。
不过也不只他一个人等候,还有熟人相伴,却是国子监石祭酒以及福建道监察御史、办报副总裁官孙一江。
李佑打过招呼后,便静立不语。心里暗暗想道,今天召见他们上殿,究竟为的何事?
想来想去,大概是为了他被弹劾“官员经商”的事情罢。不然最近也没别的事和他这个闲散官员能扯上关系。
每次朝议,事情肯定不止一件,要轮到他李佑,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时间再长也得耐心等待。官员在规矩面前,没有自由。
不知过了多久,李佑在百无聊赖中,正打算找廊下值守的锦衣卫闲聊,忽听到殿上锦衣卫官传唤道:“召石纶、李佑、孙一江等人入殿!”
三人连忙略微整理衣冠,趋步至殿内丹陛下,以大礼拜见天子。被赐平身后,听得圣音垂询道:“鸿胪寺尤和那日毁损吏部揭帖,究竟是何来龙去脉,是否有意?卿等三人皆是在场,可转述当时状况。”
原来是这个事!李佑很意外,对尤少卿的事情自己已经有了新想法,但还没有来得及与别人做好沟通,却没想到居然现在就上殿议论此事。天子和重大佬也太闲了罢,这点小破事也正经八百的在殿上讨论。
话说前日吏部拟了本次大选名单呈报进宫中,这份名单中还真把尤大人安排成了广西桂林府知府。
这当然引起了袁阁老的强烈不满,顿时感到自己被藐视了,便言辞激烈的向天子进奏,要将名单驳斥回吏部。这尤和他不能不保,直接关系到他的脸面和威望。
袁阁老的态度又反过来引起了吏部尚书赵良仁的强烈不满,认定这是某文华殿大学士摆不清自己位置,粗暴干涉吏部政务。桂林府那地方太边荒了,一时找不到资历足够、又不得罪人的合适人选,正好这尤和撞上门来,也就顺手拿尤大人填坑了。
于是乎,意想不到的,因为一个尤少卿为导火索,大明历史上屡见不鲜的阁部之争又小规模的上演了。
前文提到过,吏部乃六部之首,职责明确写明是代天子处理铨政,地位与其它各部不同。而且是外朝唯一敢和内阁叫板的衙门,这也算是大明朝廷的传统节目。
赵天官和袁阁老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一个说“尤大人公事勤勉,但骄狂跋扈行为有不谨处,应当外放以正纲纪。如有改正可日后再回京使用”;一个说“尤大人偶有无心之失,稍加诫勉即可,吏部外放数千里,分明是私心作祟,蓄意报复。”
最后焦点又集中在那天尤和揉烂吏部公文时,究竟知道不知道公文内容,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两个爷爷级大佬上了火气掐架,天子左看右看也不好劝,无可奈何下谕让在场的其他人今天上殿作证,要用事实说话。探求出真相,那输得一方自然没话可说。
这就是将石祭酒、李督学、孙御史人证三人组叫来的原因。三人组中,石祭酒级别最高,地位最尊,年纪最大,所以要先表态。
石大人是个正道人,不会公开的昧心说谎,所以没有犹豫,当即对天子奏道:“当时纯属意外,尤大人实乃无心之过。”
石祭酒多年的品牌形象放在这里,他说尤大人只是无心之过,殿中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相信了。这尤和看来确实不是依仗袁阁老撑腰骄狂跋扈。
袁阁老也稍微松了口气。但问题在于,真相不一定正确,正确不一定是真相。故而还要听听别人的说法。
景和天子在宝座上望了望李佑,按说第二个发言的应该是他,但天子忽然有种“此乃利器不可轻启”的感觉。为了消停事端,于是又将龙目转向另一个办报副总裁官孙御史,垂询道:“你是孙一江?当日之事可曾目睹?”
从刚才得知来意,孙御史心里很是斗争了片刻。此时听到天子询问,他一咬牙答道:“当时李佑曾语及有关监生历事之公务,尤大人越殂代疱在先,悍然毁损公文在后,言其骄狂跋扈并不虚假。”
孙御史的话很是精妙,与石祭酒的话细细比较,字面上并无相反意思,但却偏偏就让人感到其中含义是相反的,他这是要赶走尤少卿啊。
孙御史当然有足够的理由赶走这个同为副总裁的同僚。其一,袁阁老一直有首辅野心,多年来与自己的靠山并不和谐,没必要帮着袁阁老。
其二,他不想让尤少卿继续当副总裁,不然以后等到报纸升级,就多了一个竞争正官的对手。赶走尤少卿,即便再来一个新人副总裁,那资历就比自己差了一点。别小看这一点,以后足以影响到转正问题的。
人证三人组中,前两个意思居然是相反的,真假不重要,态度决定一切。所以还是不能作出判断和决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