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338部分

奋斗在新明朝-第338部分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他发明了与宣课分司联动“办案”的法子,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准度;是他制定了捉拿“嫌犯”的原则和方针,并耐心输灌给每一个差役;是他主持“审问”,力图在程序上做到无懈可击。
至少在他自己看来,确实是无懈可击,即便官司打到金銮殿上,他也可以为辩白,他有这个自信。
天子脚下要安稳,刑名捕盗当然很重要。而那宣课分司职责只是收税不负责刑名,发现了可疑份子总应该向兵马司举报,这没错;
兵马司接到了举报总该派差役去甄别,这也没错;若是确实可疑,总该将嫌犯带回衙门审问,这还是没错;
嫌犯都是外地人,审问时如果需要赶赴外地核实身份,也很正常。那么在此期间,嫌犯按规矩扣在牢狱中也没什么不对的。
最后,如果嫌犯因为各种缘故确实不能住在牢里,又考虑到并没有发现实际罪行,那么法理不外乎人情,那么让嫌犯交一笔押金,便可以暂时离开牢狱,难道不应该么?
上面那些,哪一条不合乎大明律法?正是通过这些一环扣一环的精密措施,南城兵马司吏目张先生借用律法为自己构筑起了相当牢固的保护网,这么多年来可以说波澜不惊、安然无恙。当然,他的上司们也都受益匪浅的。
张先生每每看到邸报上那些因为贪赃而受到处罚的官员事例,发自内心的鄙视之情就会油然而生,那些蠢官做事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活该被处罚。
虽然张吏目也算人在京城,但朝堂上的风雨和官场中的风云,距离他很远很远。他就在这南城小天地中,自得其乐又平平稳稳的渡过了一年又一年,迎来一任又一任的上司。
大概是太出色的原因,他的位置始终也没有动过。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日子好像要永远这样过下去,直到他老的动不了那一天。
却说戴恭和他的两个“伙计”被带到南城兵马司,又被直接领到西侧院。
在院门口遇到两个差役押着一个绸衫商人出来,还有个吏员在旁边。那吏员边走边道:“事情就是这样,没别的法子,你去忍上几天好了。”
“在下哪里有这功夫,求老兄帮忙关说一二,在下确实清白的很。”
“帮你说情也不是不可以,但实话实说,若没银子都是白费口水。”
“好说!好说!”
李佑听清了说话,便扫了那边一眼,这也是今天被抓来的“肥羊”?从短短几句话里,底层衙门经验丰富的李大人就能猜出几分内情。
八成是在里面先吓唬几句,叫“肥羊”胆战心惊。然后到了外头,就有吏员出面,假装当好人以帮忙说情为由收银子。
若最后事情“办成”了,那“肥羊”还得心存感激,也就当做“破财免灾”,没有继续闹得心思了。
分工很明确啊,有去抓人的,有主审唱黑脸的,有好心唱红脸的,一个兵马司衙门里人人有份、利益均沾,难怪这么多年可以稳妥运行没有翻车……李佑暗想,只怕他们三人过了堂出来时,也要遇到这么一个“好心”的吏员。
进到侧院中,带队的老差役先入屋禀报,没多久又将李佑等人传唤进去。这房里面积不大,李佑等三人站在中间空地,感觉上就要将屋中空余地方塞满了。
前方公案后,坐着一位年近四十的男子,身上当没有官服,只是一领青色吏员袍。从这服侍看,李佑便猜他是南城兵马司吏目,根据崇文门陆大使交待,南城兵马司里确实是由一个吏目主持此事。
果然听到立在旁边的老差役喝道:“此乃本衙门吏目张先生问你们话!”
戴恭等人连忙躬身行礼。这回李大人学乖了,并没有与吏目对视,免得又暴露身份,只管低着头看地板。
李大人到任时间不算长,与各巡城御史和兵马司指挥都打过照面,但副指挥及以下都没见过他,所以他与眼前这个姓张的吏目互不相识。
张吏目只将注意力放在戴恭这里,因为根据信息,这才是正主。多少年来,这套路再熟练不过,他将戴恭呈上来的路引装模作样仔细验看,其实就是个过场,无论如何结果都一样的。
这随便一看不要紧,还真看出问题了。路引上记载“伙计二人,一人身量高于常人,面色黑,脸大,眼如细丝”,张先生抬头看了看李佑,差了十万八千里。
路引上还记载“一人身量中等,略胖大,貌丑有皱纹”,张先生又抬头看了看韩宗,更扯淡。
依照南城兵马司的规矩,没问题也要当成有问题,更别说真有问题了……
啪!张吏目将路引拍在案上,“路引所载,与事实不符!我怀疑尔等伪造路引,私渡关津!须得严加勘查!”
戴恭急忙叫屈道:“官爷可仔细了?小的路引从县中所领,所记无不照实,如何就成伪造的?”
“还敢狡辩!你这路引所登载同伙二人相貌与眼前这二人完全不相符,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戴恭语塞,真实的活计早被暂时打发出去了,身边这俩闲的无聊人士本来就是冒充的,能和路引上的相貌描述完全符合就见鬼了。
之前他根本就没想到这个,忘了路引不仅仅是他自己的路引,还简略记载了他的伙计。不会真被判成伪造路引受处罚罢……
李佑同样忽视了这点,不过他没有太在意,今天目的相当明确,自己有没有问题都无所谓。
不过看到戴恭急的说不出话,李佑真为他的应变能力变感到悲哀,便亲自对张吏目道:“回老先生的话,戴老爷先前两个伙计都在半路离开了,但戴老爷又急需人手,我二人在半路便应聘为伙计一同到京,但路引还是开始那个路引。所以此中自有别情,还请明察!”
“再狡辩也是违法乱制!中途易人,为何不在当地更换路引?分明是尔等轻忽制度,不将官府放在眼中!”
这人言辞还挺敏利,大帽子扣的也很娴熟……李佑张口就要反驳,却见那张吏目再次拍案,喝道:“我不与你们消磨时间,就算你们所说皆为实情,那么也要赴虚江县详加核实!暂且扣下你们等待核实消息!左右将此三人带下!”
李佑大声道:“你这处置好生没道理,虚江县来去一次,何止两月,难道就为此小事,我们都要在牢里关上几个月?再说为这区区小案,也要派人远赴江南,你们兵马司的人力当真都闲到没事做了么?”
张吏目呵斥道:“小子住口!有没有道理不是你说了算的!我兵马司人力如何用,也不是你该管的!律法无私,本就该从严执法,你这黄口小儿懂个什么。”
李佑愤愤不平道,“什么律法无私,我看你就是将官府公器当成了发财工具罢,这点把戏也敢大言不惭,叫人好笑得很!”
张吏目暗道差役果然说的不错,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个没见过世事的富家子弟,少见多怪不明事理,说起话来幼稚得很。
于是冷笑几声道:“年轻人,说话要负责!我不与你计较,不然就要治你一个污蔑官府之罪!我大明是有律法为准绳,你若不服,可以去上告,刑部就在西城,受理一切京城案件的上告!无凭无据的空言,实在没什么用,还是先等你从牢中出来再说罢!”
几个差役围住三人,一声高喝,便要押送三人向外行去。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25章 比你层次高明多了
李佑被张吏目满口大道理的连连训斥,一时间哑口无言,十分无可奈何,被兵马司差役推推搡搡的出了房间。他生出了错位的感觉,回想他记忆里的大部分相关画面,都是身为理刑官的他高高在上去训斥阶下囚,今天却反了过来。
前有陆大使,后有张吏目,这几日居然连连被逼到无话可说,以言论功夫自诩的李大人不禁情何以堪。不由得想起句话来,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哪。
李大人很不服气,这绝不是他口舌不行!迅速深刻反思后,终于找到了原因——他当前身披的“无知富家子弟”外皮太弱势了,面对代表官府的理刑官吏,很多该说的话不能说,话语权先就丧失了大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当即又有所醒悟,人们常说京师卧虎藏龙,不仅仅是指那些权势熏天的大人物。在京师这政治生态最复杂的地方,看似脆弱的底层小官吏的眼光见识也是远高于外地的,他们当中同样是卧虎藏龙。
却说苦着脸的戴恭带着两个“伙计”,随差役走出院门。果然如同李佑所猜测的,立刻有一名年轻的兵马司书吏面带笑容的迎上前来。
那架势,那态度,让李佑恍惚间以为他要口吐一句:“办证?发票?”
年轻书吏咳嗽一声,正要说话,李佑抢先问道:“多少银子能平息事情?”
“你们三个一百两。”年轻书吏愣了愣,既然对方上道,那他也省了不少口水。
“怎么这样贵?我们虚江县类似的事情总不超过十两!”戴恭有点着急,连忙讲价道。
“这里是京城!怎能嫌贵?你们行商人家出门在外,不可能连一百两银子都凑不出来。”
戴恭哪舍得出一百两,缠着年轻书吏讲来讲去,却惹得对方火性大发,甩手道:“你以为这里是哪里?不出这个银子,进来就别想出去!没我给你们通关节,一百两也打不住!”
李佑突然出声喝道:“闭嘴!那你说这里是什么地方?莫非是开在兵马司的黑店不成?天子脚下竟然有如此公然以勒索客商为生意的衙门!还光天化日之下恬不知耻,你那脸皮何在?我要见你们的指挥老爷说道说道!”
那年轻书吏被李佑骂的暴跳如雷,“明着告诉你,这里就是宰你们的黑店又怎样?指挥老爷就是我们的东家,你也配见他!你要脸面,那你这刁钻泼才就在牢里住到死罢,看看谁能救你出去!”
好!李佑心里喝彩一声,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这边声音大了些,院里其他几组人也朝着看过来,从穿着打扮看,仿佛有今日通病相连的难友。
事情发展到这里,该看到的都看到,该听到的都听到,便实在没必要继续装相,再装就真去大牢里体验生活了。李大人正琢磨是不是大喊一句“我乃李佑,谁敢动我”的时候,突然听到大门外人群骚动的声音。
韩宗连忙小跑到照壁那里,探头看了看,便回首对李佑叫道:“来了!来了!”
随着韩宗的叫声,从外面纷纷攘攘的涌入百十人,正是五城提督御史总察院的军士和差役,一马当先的不是那崔师爷又是谁。
院中人见这一幕无不吃惊,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竟然有如此多官军杀上门来。京师可不比外地,即便只动用百十官军去围攻别的衙门,那也是很敏感的事件。
崔师爷到了李佑身前,行礼道:“见过东家,总院标下官军尽都来到。”
李大人很平淡的点点头,但看在别人眼里,他的气势似乎陡然涨了百倍,仿佛一遇风云便化龙,此人到底是谁?
李佑没有让群众猜疑太久,又侧头对旁边那年轻书吏问道:“本官奉敕提督五成兵马司!此地的兵马司指挥在哪里?”
年轻书吏此刻浑如筛糠,全身抖个不停,嘴巴张开却完全说不出话。
“没胆气的废物,活着有何用?”李大人对他不屑一顾,又转头去问抓他来的老差役,“南城兵马司指挥在哪里?”
老差役年岁大经历多,抱着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念头,还能强忍恐惧战战兢兢的答道:“今日指挥老爷巡看外城各城门,眼下不在衙中。”
“副指挥在哪里?”
“副指挥老爷们分巡南城八坊,一般也不在衙中。”
问清楚状况,李佑便对手下吩咐道,“将此处所有吏员、差役看管起来,谁敢反抗,格杀勿论!”又指着身边那年轻书吏道:“尤其要看住他!”
有没有官身的区别就在这里了,若有官员在内,李大人绝对不敢说格杀勿论四个字。
下完命令,大部分总察院过来的军士差役分头行动,只留了十来个在李佑身边听使唤。
李大人眼角忽然瞥见兵马司的张吏目匆匆从侧院月门穿出来。出了如此大的动静,张吏目还要觉察不到,那也太糊涂了。
张吏目的眼光,当然要比普通的差役书吏高得多,看到此情此景,再看到那“富家子弟”的年纪和相貌,“李佥宪”三个字陡然浮上心头。
重新见到张吏目,李佑嘿嘿笑了几声,“本官今日探视同乡旧相识,却不料从头到尾见识了一次南城兵马司的威风!好得很,好得很!”
张吏目自知得罪了李佑,而李佑权势远超于他。但有理走遍天下,而且他也不是一点门路都没有的人。
当初设计了层层程序,给自己每一步举动都套上合法名义,不就为的防着类似于今天这种事情么。何况此事是南城兵马司的事,即便是李佑,也不能随意给一个衙门扣上罪名罢。
按下紧张心情躬身施礼,张先生据理答道:“在下只是照章办事,按旧制查问嫌犯。至于佥宪老爷故意隐姓藏名,误导我南城兵马司,这不能说是兵马司的过错。”
“哈哈哈哈!”李佑忽然仰天大笑,笑的眼泪都流出了几滴。
张先生心里阴影重重,忍不住问道:“在下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