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336部分

奋斗在新明朝-第336部分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如此地步,傻子也能看出,李佑这是故意为之,似乎是示好的样子。
但陆元广不懂,李佥宪向他示好究竟是什么缘故?他陆元广哪有值得李佥宪示好拉拢的地方?他手里就有点收商税的权力,可是这个权力对李佥宪是无效的。
正左思右想,陆大使又听到李佥宪说:“到午时了,本官请你吃酒,已经打发了下人去安置席面,陆大使不要推辞。”
“下官恭敬不如从命。”陆元广应声道。反正都到这个程度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爱怎样便怎样罢。那李佥宪在吏部手眼如此大,干掉他就是一句话的事,根本没必要费劲周折的害他。
李佑看着陆大使认命的表情,心中暗笑,今天这就叫狐假虎威。对于这些小官僚,吏部的威力非同凡响。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21章 南城弊政
话说陆元广自从出任崇文门宣课大使这个肥缺以来,被请吃酒次数委实不少,但今日被李佑这样的“大人物”主动请,却是头一遭。
酒过三巡,李佑便问陆大使道:“你们宣课分司与南城御史、兵马司都在南城,各有所管,之间关系如何?”
陆元广几杯酒下肚,去了拘谨,很坦诚的答道:“佥宪这话问的抬举下官了。宣课分司是九品衙门,而且还是招人眼红的九品衙门,如何敢不小心?
朝廷上的大老爷见到专司弹压地面的巡城御史也得头疼,我这九品更不消说。宣课分司就在南城御史眼皮底下行事,真是不敢稍有慢待,唯恐他纠察弹劾,惹祸上门,平日里都是要紧着巴结讨好。”
李佑拉拢陆元广的一个目的就是找点对付南城御史和兵马司的线索,毕竟宣课分司也在南城,也是地头蛇般的衙门,比较了解情况。
手下五城之中,到目前就南城和中城表现桀骜不驯,必须要照准机会收拾立威。否则一直这样下去,短时间内还好,时间长了,只怕其它几城也要军心涣散了。
听陆大使说了几句,李佑又旁敲侧击的问道:“你们日进斗金,南城御史和兵马司不眼热?”
“眼热又如何?再眼热管收税的也是宣课分司,而不是别的衙门,不过南城察院和兵马司也不是没有收钱的路子……”
关键地方到了,李佑连忙竖起耳朵细听。
陆大使略略犹豫了一下,不过抱着讨好李佑以及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还是继续说起来。再说南城御史和兵马司本就是李佑下辖,那点事瞒得过初一瞒不过十五,迟早会收到风声的。
“京师五城,只有南城属于外城,居者多是商贩工匠平民,也是外地行商云集的地方。我们宣课分司的钱从货物上收,而南城察院和兵马司的钱则是从人上面收。”
“他们最常见的便是以缉查无业流民为由头,无故搜查行商并百般刁难,惯用手段是以路引不清遣返原籍为威胁,那些被查的也只能忍气吞声,破财免灾。”
李大人闻言大怒,拍案道:“天子脚下,竟然有如此为非作歹的恶行!如何能姑息!如何能了得!”
这事对他政声的影响就不提了,不明真相的人只怕以为是他包庇的,如果因为什么缘故被朝廷正式查处,他少不得要落一个昏昧不明、驭下不严的处分。并且还是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黑锅,这是李大人最不能容忍的地方。
随即李佑又问道:“如此胆大妄为,为何没有闹起什么风波?”
“他们找上行商也是有选择的,当然要找那没什么靠山又有点资财的人。这样的人胆小怕事,遇事宁愿破财免灾。”
精细的李佑还有疑惑,抓住细节继续问道:“那察院和兵马司又是怎么知道这些外地行商谁是好下手的目标?”
陆大使吭哧片刻,无奈答道:“行商总要报税,所有底细我们宣课分司便一清二楚,有合适的便去通告察院……”
真是合理分工,一个利用报税时机查探底细,凡是老实交税没有任何人情招呼的必然没什么背景;另一个按图索骥,专找无风险的对象敲诈勒索……李大人忍不住指责道:“原来你们也有为虎作伥。”
“话也不能如此说,下官这小小宣课分司大使,如何敢与堂堂的巡城御史打对台?他们要下官如何做,只能照办就是,下官又怎么敢得罪?不只是下官,前任也是如此,算是这些年来的老惯例了。”
这是积弊哪……李佑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清理弊政了,消除隐患顺带刷点声望吗,都不是坏事。
关键之处在于如何拿到证据,去哪里找受害者?何况在这种交钱放人的把戏里,受害者也未必有什么过硬证据能证明被索要过钱财,很容易被抵赖并不了了之。
还有个难处是,巡城御史和兵马司本身就担负着相关职责,查几个有“嫌疑”的人从明面上说是很合法的行为,很难界定是否违规。
这种小难题难不倒李大人,随即就有了主意。人治社会靠人治,有什么证据能比自己亲眼目睹并抓一个现行更过硬?
他便对陆元广道:“本官意欲清理积弊,还请陆大使助我一臂之力。”
陆元广顿时十分明白了,李佥宪这是要拿南城开刀立威了。刚才他还在暗想,李佥宪问的如此详细,莫非是想从南城分一杯羹去?看来并非如此,自己有点看低了李佥宪的品格。
帮还是不帮?陆大使迅速考量过,果断答应道:“不知要下官如何去做?”
南城御史与兵马司毕竟是李佥宪的下属,胳膊扭不过大腿。况且李佥宪与吏部的关系超出寻常,直接捏住了他的前程,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段公公位居深宫,未必能顾得上他。
打个比方,如果故意把他安置到云贵或者天涯海角去当县主簿,他这亏就吃大了。所以无论如何,当前最明智的选择是顺着李大人,不要犯了他的兴致。
见对方识趣,李佑也不怕他耍弄把戏,“我欲钓鱼执法也,下饵的事情便托付与你了!”
“钓鱼执法”是何意?陆大使不清楚。但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他是知道的。李大人的意思就是放出饵去,然后等着南城兵马司来吃,最后要当场人赃俱获?
又听李大人发问道:“昨日你放了那戴姓商人,外间人知道与我有关么?”
陆大使答道:“下官口风不露,应当传不出去。毕竟我宣课分司不是刑名衙门,没有长久拘押人物的道理,放掉在押人物实属正常。”
李佑想来想去,决定安排的尽可能逼真一些,让那戴庙祝来当诱饵,他自己则带领随从暗藏在戴庙祝左右假扮伙计,其后便见机行事。
陆大使得知李佥宪的想法,心里不禁感叹道,公案小说里清官动辄微服私访破案,原来也是有点根据啊,本来以为都是瞎编。再细想,若不如此,取证确实很不容易。


第六集 名震京师 第522章 准备就绪
一夜之间,“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忽然在京师异常的流行起来,给这个冬天抹上了一丝感伤的情调。
甲乙丙丁们纷纷赞叹,李大人虽然醉心于仕途,从而导致著作大减,但功力犹在,一出手便使人销魂,不愧是当世名家。
簪花拥妓神仙骨、纵酒狂歌宰相才,后半句不敢评论虚实,但前半句李大人确实当之无愧了。
这首词的流行,还附带有一个悲伤的故事。某女主角对某男主角一见倾心,之后男主角为了事业去京师发展,女主角毅然也追随男主角去了京师,两人得以重逢。但好景不长,男主角随即又被贬去南方,两人再次忍痛离别。
等男主角历经千辛万苦再次返回京师时,已经物是人非,女主角成了他人之妇。一对痴男怨女只能执手相看泪眼,感慨自古多情空余恨,男主角伤心落魄便写下了最是人间留不住。
闻者无不唏嘘,果然是伤情出好词,虐心出文艺,悲苦出经典,惨剧出艺术!
流言到了李佑耳中时,他稍稍惊讶片刻,因为赠给玉玲珑这首诀别之词时,不是公开场合,也就朱放鹤知晓,为何能如此迅速的流传起来?
玉玲珑应该不是这样喜欢炫耀的人,例如前年赠给她的“红豆不思行乐夜,锦缠殊忆奉恩年”这首,两年来始终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不过李佑很快就明白了,这肯定是那老鸨子放出来的,而且必然是以最大的嗓门大肆宣扬,如果很恶意的揣测,这没准还是抬价行为。但不得不说,悲情总是比喜剧打动人心,能流传是有其原因的。
倒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哪……最终这件事在李大人脑中晃了一晃,就洒脱的抛开了。
他的传世“名句”太多了,绯闻也常常有时时新,不用过于在乎一句两句、一件两件的。在目前,还有很多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值得他关注。
不过传入另一双耳朵里,却就让人纠结的要死了。春风得意的白翰林,现在应该称为白侍郎的听到后,苦笑不已。
本该是个双喜临门,一面直升到三品侍郎,一面纳美入房,两头得意。这些日子白大人忙于升官的事情,原本打算过几天再将玉姑娘接入宅中,从此郎才女貌琴瑟和谐。
他确实很倾慕玉玲珑的色艺,他这堂堂翰林才子当然也配得上玉姑娘的名头,不然玉姑娘选择如此之多,为何肯答应由他来赎身?
计划很完美,现实很无厘头。经李佑信手插了一杠子,玉姑娘对李大人的苦情随着名句传到满京师沸沸扬扬,这叫他还怎么顶着舆论迎新纳小?
这时候按照约定将玉玲珑娶为妾室,只怕在街头巷尾的口口相传里,要成为戏曲里的反派角色。白侍郎仿佛看到大舞台上正缺少个扮演马文才的,没必要这时候上前去填补空缺罢,所以还是等风声过去为好。
白大人当翰林随天子南巡时,与李佑接触过几日。他能看出,做官花样百出的李佑显然是很以功名利禄为重,而起李大人身边又从不缺少美人,更是阅遍花丛见惯名妓,这些人哪个不想委身给李佑?
因而他估计李佑对玉玲珑不会有太大的特殊感觉,如果想收早就在前年收了。为此白大人更要忍不住抱怨几句,明明是你李佑自己不想要,却欲说还休、无事生非的招惹出这些纷扰,真是损人不利己并何苦来哉。
其实对于这个让白侍郎纠结的状况,李佑内心深处是乐见其成的。大概别人会认为,他与白侍郎之间因为京城第一名妓玉玲珑不和了。“不和”也有“不和”的妙处,李佑便顺其自然了。
却说李大人坐在衙中,今日没有什么重案,简单勾画了公事,便开始筹谋整治南城察院和兵马司的事情。
首先要找到那戴庙祝来充当鱼饵,当然也是可以用别人,但总不如知根知底的人放心。
这种绝对不能打草惊蛇的事情,必须要用信得过的人,万一走漏了风声,那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了。
却不知戴庙祝在京师落脚点在哪里,前夜见到他也不曾问过,按一般行商习惯,约摸是在崇文门内外一带罢。
不过李佑很快想起,前几日韩神婆告状时,状子上应当留了地址,便让差役迅速去崔师爷那里将状子取来。
但是说曹操曹操到,门官张三进来禀报道:“那县里城隍庙的戴庙祝在门外候着,说是来致谢的,老爷见不见?”
李佑连忙让戴庙祝进来,不多时见身形矮小的他进了屋,畏首畏尾的行礼,颤声道:“小的戴恭,见过李大老爷。”
这人前夜酒后胆子大得很,现在却一副畏畏缩缩模样,莫非是酒壮怂人胆?李佑暗暗摇头。冷哼一声道:“本官因同乡之谊,出手相助,本不求谢。但你拖到现在才登门道谢,未免有些失礼了罢。”
戴恭自然有他的苦衷,他身材矮小、相貌平平,却得了个美貌娘子,况且他娘子在庙里迎来送往的,也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入的深院宅女,有够叫他提心吊胆。
不然为何戴先生丢了庙祝差事被迫出门做生意,不将娘子留在家中,却非要带着一同上路?就是不放心。
在虚江县时,娘子就与李大人传过绯闻,前几日娘子告状时,又被李大人留在衙中半日多时候……再说常言道官官相护,那李大人有什么道理热情的替他这个小人物出头,直闯宣课分司要人?拿同乡作解释只怕也不能服气啊。
这让戴先生不由得疑神疑鬼、胡思乱想,借着酒疯嚷嚷几句后本想躲着李佑走。但那几个同乡得知后,纷纷劝他来找李佑致谢兼请罪,所以今日才勉为其难的登门。
“小的有眼不识泰山,受了恩泽却对大老爷多有不是,今日特来请罪,并多谢大老爷援手之恩!”
这话还像点样子,李佑脸色稍缓,开口道:“谢就免了,只是有件事情要请你协助……”
听完李佑吩咐,戴先生方才得知,原来要让他故意当个倒霉蛋,走一遭察院或者兵马司衙门,勾引官府在他身上犯法,其后还要出面为人证。对此戴恭面露难色,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
他前几日刚被宣课分司衙署扣押过,现在就好比惊弓之鸟,只想安安稳稳将自己的货物卖了,实在不想节外生枝再进衙门去冒险。
宣课分司只是九品而已,那察院和兵马司衙门论起品级相当于县衙,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