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239部分

奋斗在新明朝-第239部分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李大人的去留动向十分牵动人心,全县数十万士绅百姓的情绪也被各种流言挑动的忽惊忽忧,忽上忽下。这并不是流言有多么高明,是百姓太过于在意李大人的去留问题了。
这时代的百姓还是单纯啊,李佑感慨道,没有二十一世纪网络上那么多怀疑一切的诛心论者。不然就凭衙役主动上街散布流言这一点,就要被网民抓住质疑并喷到死。
又过了些日子,泗州那边的消息渐渐传到扬州,流言稍稍平息,扬州百姓也放下了心。听说李大人立下了很大的功劳,朝廷应该不会把他怎么样罢。
这样不行!文喜见山不喜平,平淡无波折绝对是乏味的!
衙役不好再用了,李佑便又将自己家中仆役全数打发到街上酒楼店肆去,散步新版本的各种流言。
不得不说,扬州城百姓实在太关心李大人的去向了,与这有关的流言立刻就会成为热门话题。
“朝廷对于李大人擅自水淹泗州很不满,要惩治他!”
“泗州万余军民上血书状告李大人,朝廷担心民乱,要拿李大人平民愤啊!”
“抚台与李大人在盱眙县发生了激烈冲突,大战三百回合却无可奈何,一怒便到朝廷那里进了谗言要拿下李大人!”
“要有封赏,诏书早该来了,拖延至今,说明李大人其罪难逃!对了,前来捉拿李大人的钦差真在路上,现在已经到了淮安府,有人亲眼见到的。”
满城民众微微放松的心情,又被吊了起来。那些寄籍盐商们也无所适从的惴惴不安,七上八下的念叨,这该死的李佑到底还走不走了?
然而在盐运司、府衙、瓜洲仓署里,有几位大人的心情却是直线下沉,仿佛和泗州城一样沉到了湖底。
他们对流言的分辨能力远超无知小民,很明白新版本流言都是扯淡的,只有那李佑的功绩才是实实在在的。然而这却意味着,他们成了妄图撼动英雄的小丑。
就在昨天,他们还认为虚张声势的李佑是小丑,一夜之间,角色逆转。


第五集 牧守江北 第375章 钦差到
十一月初九,一骑快马冲进流言密布的扬州城,直到县衙门前才勒住马头。马上骑士对着门禁喝道:“我乃钦差先行官!速速领我去见贵县老爷!”
听到钦差二字,县衙门口看热闹的闲人登时议论起来。近日城中流言四起,什么说法都有,如今钦差驾到,自然就一锤定音了。李大人究竟命运如何,终于到了决断时候。
那先行官见了李佑,行礼后将牌票递上,禀报道:“钦差朱大人已到高邮盂城驿,据此有两日路程。约莫明日到邵伯驿,后日抵达扬州城。”
李佑查看牌票,果然是前来宣布朝廷对自己封赏的。钦差不是别人,正是老交情礼部员外郎朱放鹤先生。
盼星星盼月亮盼到如今,可算来了,李佑心情大悦,胜利果实不到手里总是不安心。
朱副郎真是个绝佳人选,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要知道,李大人救的是朱家祖陵,而朱放鹤具有文官和远房宗室双重身份,以他为钦差,既可以代表朝廷封赏,又有代表天家致谢的意思。
“天使驾到,本县官吏士绅俱会出迎。”李佑笑容满面的表态道。
先行官又要求道:“不止贵县,扬州知府也要接旨,烦请告知让府尊一起出迎。”
朱放鹤先生带了不止一道旨意,还有罗知府的份?李大人对此有小小的讶异,但很快就明白了,这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便挥挥手打发衙役立刻去府衙通知迎接钦差的事情。
钦差即将到达扬州的消息,在满城各衙署各官吏的心中掀起了波澜。
得知自己也要接旨,罗知府不住的长吁短叹,默默地令家人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去。
其实朝廷天使到来,这并不令众人奇怪,就凭李佑那功勋,朝廷绝对要派遣专门钦差前来封赏表彰,不可能一纸诏书便打发了事。
但是让罗知府也去接旨,就比较值得深思了。上个月罗知府与盐、漕衙门同时上疏弹劾李佑,闹得满城风雨。现在钦差将要到达封赏李佑,那么罗知府就是陪衬,八成朝廷要处置罗知府以抚慰功臣了。
不过联手弹劾李佑的是盐、漕、府三大衙署,为什么只有罗知府遭殃?这也很好解释。
盐政与漕运属于朝廷直属的外派衙门,与地方上直接干系不大。若与地方起了冲突,冷处理就好,大不了老死不相往来各管各的而已。
但府衙与县衙的关系就不同了,正经的直接上下级,事事都连在一起的。用不恰当的比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
若知县足够强势,府县之间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那想冷处理都不能,怎么也掰扯不开的。江北官场中人谁都明白,现在的扬州府就是如此局面。李佑暂时不好处罚,从小道消息看,也不会离开扬州,那么朝廷大概要通过打罗知府的板子来解决矛盾了。
闲话不提,时间一晃就到了十一日。
这天从清早起,李大人便率领县衙所有官吏,来到东门外码头上等候钦差。等县衙官吏和本地士绅列好了队形时,那被钦差点名来接旨罗知府也意气消沉的出现了,连带着府衙众人同样无精打采的,仿佛在县衙同行面前抬不起头。
李佑并没有上前去见礼,只是遥遥的对罗府尊拱了拱手。总算要将这个碍事的上司赶走了,虽然他已经被自己压制的没有什么伤害力了,但天天有这么一只苍蝇晃来晃去也挺烦的。
又过了不久,盐运司一干官员也出现在码头上,丁运使与高运同均在内。虽然接旨的只有李佑和罗府尊,但钦差驾到扬州,他们盐运司若在城中稳坐钓鱼台显然也不合适,那就有点骄狂失礼了,还是要出来迎接以示尊敬的。
官场中人都晓得今日李佑要讨一个大彩,但扬州百姓却还在为流言困扰,在各种以假乱真的谣言唬弄下辨不清真相。得知今日将有钦差驾到决定李县尊的命运,便有大批百姓自发涌到东门外围观情况。
环视周围越来越密的人群,李佑福至心灵,吩咐几个衙役立刻回县衙将备好的香案等物事搬过来。
天近午时,一艘大官船缓缓靠了岸,随即船头船尾站出四个吹手,响亮的唢呐声响彻码头。县衙备好的班子登时也鼓乐齐鸣,一时间码头上热闹非凡。
钦差大人在随员的簇拥下从船舱出来,李佑站在岸上看的真切,这钦差确实是朱放鹤先生。
朱放鹤站稳了身形,朝岸上望去,却吓了一跳。他身为钦差,所到之处出来官吏、缙绅、士人、乡老等几百个迎接都不算奇怪,但眼前这岸上人山人海,从河边到城墙脚下有一里远近,密密麻麻不知站了多少人,阵仗也太大了。
等钦差下了船,李佑见礼道:“放鹤先生许久不见了,风采一如往昔。”
朱副郎笑道:“贤弟立下大功,为兄与有荣焉,特此借花献佛,为贤弟道贺。”
府衙和盐运司众人也上前与钦差见面,寒暄过后,朱钦差指着周围道:“何须惊扰民众,还是散了罢。”
十几个衙役便分头到四周人群前方喝道:“钦差老爷发话了,散去散去!”
此时北边最靠近官员们的一片人群里,忽然齐刷刷跪倒了几十人,有老者叩首高声道:“小民等有话说与钦差大老爷听,李公到任以来保境安民,实乃在世青天也!近日流言四起,直指李公,小民等日夜忧叹,不知朝廷如何处置。今日前来,非欲困扰钦差,只盼朝廷不负忠良,褒扬贤臣!”
随即周围的人群成片成片跪倒,黑压压的从运河边码头一直到城脚。高呼声此起彼伏,有喊青天的,有喊扬州不可无李公的,有喊朝廷的,虽然杂乱无章却字字发于内心。
朱放鹤笑容渐渐收起,被震撼的久久不能语。他虽是宗室,其实血缘与皇室远的快八竿子打不着了,从小生在民间,与平民无异,不是没有见识的书呆子。
他知道眼前这场面意味着什么,那代表着非常深厚的民心和极高的声望。国朝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地方官,屈指可数!
不像是蓄意作伪的啊,这李贤弟才上任半年,便能满城归心,果非常人也!朱放鹤心里惊叹。在京城时,从来没有发现过他有这种治理地方的才华啊。
作为扬州府正堂,罗星野大人心里十分嫉妒。但随即想道,这其实与他无关了,反正他过了今天估计就要离开扬州城。
李佑本人也很意外,这并不是他安排的,他也没有必要安排这些。他预料到在流言发酵下,可能会有百姓出面向钦差请愿,但是万万没想到居然有如此多人声势浩大的请愿。不过无论如何,这种感觉真好……
众目睽睽之下,钦差大人肃容对李佑深腰一拜,“有贤弟这般能臣,朝廷幸甚,扬州幸甚,本官佩服之极,不能不拜!”
李佑急忙还礼。
朱钦差再次扫视周围,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便改在这里宣读诰书,以安民心。”
李大人早有准备,令手下将香案等相关物事摆出来。正如她所愿,这种大喜的诰书,还是在百姓们面前公开宣读比较好。有利于扩大影响力和继续增加声望。若去了县衙再宣诰,那直接影响力就差了一个量级。
朱放鹤手捧诰书立定后,所有官员呼啦啦齐齐跪地听旨,从三品的丁运使也不例外。
此刻扬州城东门外虽有成千上万人,但鸦雀无声,唯有钦差大人清亮的语音回荡在码头上空。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忠臣秉钺龙沙,负乾坤之壮气;贤良身抵波涛,见天地之贞心。唯臣有报主之忠……”
开头一大半内容都是废话,李佑只能忍着性子,直到出现了自己名字,他才集中耳力细听。
“尔扬州府通判李佑,加为扬州府同知衔,其余本职不变,特进修正庶尹,赐食一品禄、赐金书铁券、赐斗牛服,许荫一子为锦衣卫指挥使世职,许加荫一子为光禄寺丞……”
李佑早从一些小道消息大致了解到了自己的封赏,但真正听到后,还是大喜过望,连忙出言谢恩。
扬州城一干大小官员,听到金书铁券、斗牛服、世袭锦衣卫指挥使这些变成了现实,心里的艳羡之念简直要穿透天际。这一套封赏的规格也就只次于封爵了,对文官而言堪称恩荣到了极点。
围观民众听不懂文四骈六的对偶句子,但听到李青天加封五品但本职不变后,彻底放了心,李青天不走就好,不走就好啊。不知谁带了头,齐齐高呼起“朝廷英明!”
丁运使忍不住抬头与高运同对视一眼,如同之前的不祥预感,要坏菜了。罗知府却顾不上李佑得到的那些华丽赏赐,只听见“加为扬州府同知衔”,便差点晕过去。
道理很简单,朝廷提拔李佑为五品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五品闲职很多很多,为何偏偏只给李佑加了五品同知衔?朝廷有那么多五品,作为衔头哪个说出去不比同知荣耀?
罗府尊想来想去,再结合将要传给自己的旨意,便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朝廷打算将他抛弃,想让李佑以同知身份署理扬州府!从这个趋势看,下一道圣旨九成九要处置自己了,而后再加一句“李佑兼署理扬州府事”。
朱放鹤先生好不容易读完诰书,将李大人上面四代和妻子都封过了,李佑这才恭恭敬敬的上前领下圣旨。
对官场事熟悉的人,此时再看罗知府,就像看到了死人,若有一个署理府事的同知,那还要知府作甚?
朱放鹤又捧出一份圣旨,先是强调了一下罗知府接旨,再清了清嗓子再次朗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加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衔……”
什么?低头听旨的李佑猛然抬头,又惊又怒,参政是从三品,知府是四品,这是给罗知府升官!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立下了偌大功勋,才升到五品,这个姓罗专与他作对,没干过什么好事,凭什么升级?
罗知府同样愕然抬头,极其失礼的直勾勾盯着钦差,几乎不能置信的狂喜充满了他整个身体。
他福至心灵的想道,莫非自己那好友帮助自己在彭阁老面前引荐成功了?莫非自己在扬州府与李佑针锋相对终于引起了某些大佬的欣赏好感,所以才帮自己争来了升级名额?半年的苦心终于有收获了吗?
瞬间有无数种喜悦流淌过罗知府的心房,再回想起自己屡败屡战,一次又一次的与李佑相争,一次又一次的遭到羞辱,这才换来了今日升上一级。不知为何,他想哭。
悄悄拭去眼角泪水,罗知府心里唏嘘道,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啊,那可是从三品道台官,终于要离开李佑的阴影,奔向幸福的彼岸了吗。
只是不知道是哪个分守道,想必浙江怎么也不会太差。至于李佑,就署理扬州府去罢,再与他无关了。
钦差朱放鹤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读道“加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衔……仍署理扬州府事……”
罗知府泪中带笑戛然而止,又变成了笑中带泪欲哭无泪。除了从三品的名头高级,这和当扬州知府有什么本质区别?最重要的是,他真的不想再和李佑同城为官了,这是一种折磨。
李佑的感觉也极其古怪,朝廷是什么意思?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