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新明朝 >

第112部分

奋斗在新明朝-第112部分

小说: 奋斗在新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线饱满的叫完后,却见平躺的妻子仰了头,果断昏迷过去……这让伏在她身子上面的李佑哭笑不得,刚起了兴,就这般遭遇,该继续还是撤退?
恰好此时,梅枝半掀帐子探头探脑的查看,叫骑马难下兴致高张的李老爷逮个正着。一把拉进来也剥了衣裙,光身溜溜的按在刘娘子身旁空处,换了洞口继续做那神仙事。
老爷进进出出的舒爽,婢女哼哼唧唧的配合。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李佑眼角瞥见旁边自家娘子似乎清醒了,正在半睁眼睛的偷看自己与梅枝。
他贼心又起,伸手扣住娘子,便要再次换回那刚刚流过血的洞口。
“夫君休要!”刘娘子害羞的双手紧紧掩住身躯要害地方。
李佑和梅枝顿时都楞住了,彼此面面相觑,确定自己并非幻听,失语两年的刘娘子真得说话了。
然而那刘娘子面对夫君左右遮掩,似乎又不开口了。
婢女梅枝忽然赤身露体的一跃而起,将刘娘子扳住,叫道:“老爷速速!”
一个女人强行按住另一个女人唤他上马,这场面叫李老爷大饱眼福、大感刺激,当即分开娘子那胡乱踢蹬的两条长腿挺身而入,一通到底。
惹得刘娘子连续尖叫数声,连带她身上香气混合酒气,撩拨得李老爷产生了种特别的兴奋,更加用力起来。
“呜呜呜,疼痛的很。”刘娘子又出声哭泣。
梅枝松了手,试探性安慰道:“不要紧,女人家第一次都会痛的。”
“夫君变得好可恶……”刘娘子无意识答道。
梅枝大喜,这法子果然有用,小姐似乎重新会说话了!见老爷还在不怜香惜玉的卖力气,便使劲推李佑道:“主母是第一次!求老爷你缓缓罢!”
李佑却猛然停顿,随即瘫在刘娘子身上,抬头喘着气对梅枝道:“缓个屁!已经完事了。”
梅枝皱眉道:“那脏东西快拿出来,小婢打水给主母洗洗。”
刘娘子却拦住道:“稍待一会儿,母亲说这样容易怀上。”
及到次日,正房大娘子口疾治好的消息传开后,全府女性一齐来向她道喜。此外李老爷大赏群仆,每人一两,以为庆贺,毕竟是了却一桩心事。
关绣绣有身孕,金宝儿带着女儿,均不方便,李老爷便连续在大房留宿了几夜,离出发去京师的日子也渐渐近了。


第三集 府城风波 第188章 离乡进京
夏去秋来八月初,苏州府又迎来了一位新的分守苏松道。也就是说,原道台石大人要走了,朝廷允了他致仕,并仍按惯例赐与冠带,算是给老臣体面。
从年初三月到如今八月,算起来石纶石大人也就当了五个月的道台便黯然去职,这恐怕是事先谁也不曾料到的结果。一代能臣败走麦城,令人唏嘘。
数日内交接完毕,石大人无事一身轻,也不想在伤心地久待,这天便低调登船,欲动身回乡。
话说苏州城西最近筑了右门、开了李塘,新城门水道都比阊门宽阔易行,也能通往运河。所以离得近的人要出城,自然不会再去挤阊门,石大人的船只便取了这新道而行。
舱中石大人与高先生对坐而谈,“我如今一事无成放舟还乡,怕是要耽误你了,故而我欲荐你去友人处作幕如何?”
高先生感慨道:“东翁不必,我也打算回家,今后将这些年见闻著述成书,也不枉在各地走了一遭。倒是东翁你,真欲如此袖手而去么?连个送别仪式都没有。”
石大人伤感道:“时运不济,不归去又奈何?”
没说得几句,却听到外面人声嘈杂,大呼小叫之声此起彼伏。
高先生推窗外望,看见岸上百十来人聚集沿着河边跑,有人喊道:“大人慢行!小的们感念恩德,愿以薄酒践行!还望大人不吝赏脸成全小的们心想!”
高先生忽然激动起来,回头道:“东主你看,这便是民心!民心可喜!是非曲直自有一杆秤!”
正襟危坐的石大人也忍不住探头朝外扫了几眼,心里五味杂陈,这苏州府的百姓,也不全都是刁民哪。他这样的好官,终究是好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被认可的石大人胸怀激荡,起身出舱到了甲板上,更加感到受之有愧,叹口气要开口。
不料有人却抢了石大人的台词高声道:“父老们何须如此!本官岂敢当!还请回罢!”
热泪盈眶的石大人沉溺于感伤不能自拔时,突然听到这个不熟悉但绝对难忘的声音,头晕目眩的差点吐出一口老血,身后的高先生也不禁仰天无语。
旁边有一艘首尾长十余丈,船舷高六七尺的大船,船头临风玉立衣炔飘飘者不是李佑又是谁?
刚才石大人与高先生也曾注意到这艘并行的船,不过没有多想,谁能想到这是李佑的船只?其实李佑也没有想到旁边船里坐着悄然离去的石大人。
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两人再次凑巧碰到了一起,一如石大人上任时候。
原来岸上这群人,都是来招呼李佑的。只是他们高呼大人慢走,叫石大人听在耳中还以为是给他送行的,很是自作多情了一把。
石大人今天是卷铺盖走人,但李大人又何尝不是走人?两对头居然巧合到同一日离开苏州府,老天爷有时候也挺会玩笑。
对于李佑来说,苏州府换道台这样的官场大事,已经不是他所关心的了。朝廷诏令补监者十月入学,如今已是八月中,不走不行。
幸好西城水陆工程业已完工,于是李大人成为继两千年前吴王阖闾筑城开门之后,第二个修新城门的人。从景和七年起,天下名城姑苏八门便多了一个右门,所以他的印记和名字已经牢牢刻在苏州府。
前日赵家出殡,李佑又卖了个大人情。也不讲究吉利不吉利,于这日正式开了新建的水陆城门放赵家出殡队伍出城,又给了赵家大面子,得了赵良义老大人两封信。
除此之外,当铺嘱咐过黄师爷照料,家事托付给赵良礼大官人照看,他再没什么牵挂的事。
此次入京,李佑带了五百两银子,身边有三人侍候左右。长随张三不消说,比平常多的两人乃是小竹兄妹。
小竹的哥哥身材雄壮,名唤韩宗,又是常年做重活的,很有几把力气,而且他在京师服过役,有点见识。李佑见了后觉得可用,便收在身边做了长随,兼职保镖打手。
至于小竹,是在金姨娘的提议下,全家人集体决定塞给李佑带着上路的。因为老爷在外多有不便,身边总的需要有人照料,穷人家出身的小竹能吃苦,身体又好,人也伶俐,跟着老爷出门最合适。
何况金姨娘房中多了女儿后,奶妈婆子都有,不缺小竹一个婢女。
当李家下人们目送欢天喜地、心有不轨的小竹尾随老爷而去,便打起赌,老爷下次回家时候,小竹姑娘还是不是姑娘?
李佑所乘大船,当然不是他的,是他从宋家借的。船名小楼,宽阔长大,内外两层,摆设舒适,专为远途出游所造。
话扯回来,石大人不经意间没想到自己自作多情一把,他目睹李佑的大船缓缓越过自家坐船,摇摇头回了舱,对那人他已经生不起气了。
高先生唯恐东主心里憋闷,故作愤然道:“投机取巧之徒,偏能沽名钓誉!世道人心常觉其非!”
那边李佑也不上岸,只立在船头与岸上人应酬对答几句便顺挥手而去,和石大人一前一后告别了苏州府。
京师距离苏州府两千余里,走运河水路大约费时一月。不两三日,便过了江,顿觉两岸风物一变。这运河沿途,一路上大城有扬州、淮安、徐州、济宁、临清等处,当然也是大税关所在。
可惜李佑时间不是很充裕,只有赶路的份,没这个功夫一路慢慢游山玩水。只是到了东昌府临清州,下船晃悠了一日。
无他,这是陈巡道老家所在,李佑怀揣的一叠书信中,有一封便是陈巡道的家书,叫他顺路捎带送回陈家的。
此外李佑还发了一笔小财。在扬州停泊时,遇到个与宋家相熟的商人,正要贩货北上,便趁机与李佑同行,并赠了五十两银子给李大人。
因为李大人有七品官身,虽然放眼天下不算什么,但有个实惠好处是过关可以免税,这省了那商家无数麻烦。不是看在熟人面上,五十两是绝对买不来七品李大人作护身符的。
路上别无可赘述,九月中某日,天黑前听到船家禀道:“李老爷!快到通州码头了!”
李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终于颠到终点站了。即便是习于水上的南人李佑,在船上晃了一个月,也有点忍受不住。
通州位于京师之东,乃是运河北方终点,号称皇家码头,要进京的人和东西都在此下船转陆路。
眼看今日已迟,李佑还得再通州住一晚,明日才好进京。


第三集 府城风波 第189章 通州一夜
话接上回,却说李佑听船家禀报已经到了通州,便与随从们出舱,要看看这天下第一码头的气象。
借着夕阳残照,入眼只见得水道纵横,万舟云集,店肆密布,好一派繁华盛世风貌。
不过……这景象太亲切,太眼熟了,小竹疑惑道:“奇怪,奴家觉得好似又回了家。”
李佑也有同感,恍惚间仿佛身处故乡一般,只有这秋高气爽雁南飞的感觉是江南很少有的。
陪同的船家笑道:“此地因为河多船多,也是称作京东江南的。”又道:“过了今夜,还请李老爷自行前往京城,小的这船不能前行,要掉头回南了。”
张三上前不满道:“大胆!前面明明有水路,如何不能走?哪有甩客于半途的道理!小心回头请你家宋老爷扒了你的皮!”
船家慌忙解释道:“张大爷息怒,这怪不得小的。从通州到京城的河道,多少年来时淤时疏,朝廷为保运粮只许行漕船。故而其他人等一律在通州下船,换陆路进京,所以并非小的怠慢。”
李佑见张三闹了笑话,呵斥道:“不要现眼了,你去打听官驿所在,我们今夜搬了行李宿于驿中,定好车马,明早出发去京城。”
官员想在驿站不花钱的白吃白喝白住,需要持有勘合。这个象征特权的东西,由兵部发出,每年都给京师各大衙门以及地方省、府配发一定数量勘合。
按照制度,一般情况下京官出京和地方方面官级别出行才可以领勘合,李佑论级别、论公务,都没资格。
但制度和实际总是有点差别的,李大人手里偏偏就捏着勘合,不消说,自然是从王知府那里哭穷勒索出来的。有了这个东西,一路上方便了不少,真是出门在外必备利器,两千多里长途基本没有花销。
不多时,张三回来,对李佑道:“老爷!那驿站起先说人满了,不愿收留。小的说老爷有勘合,才很不爽利的答应接纳。”
话说这通州驿也叫潞河驿,通州码头是天下第一码头,出入京师必经之地,故而通州驿自然也成了天下第一驿站,俗称的京门首驿也。这个驿站迎送的高官显贵太多了,李佑这种外府七品并不入眼,不殷勤也在意料之中。
李佑一行便下了船,入住通州驿。诺大的驿站,占地虽广,却只给李佑主仆分了三分之一个小院落落脚。这处四合院很狭窄,有北、东、西三面小房屋,李佑四人便用了东面两间,老爷和婢女挤一间,两个长随挤一间。
对此李大人虽不甚满意,但也只能无奈苦笑,眼看天色已晚,人生地不熟的也懒得花钱另寻地方了。
吃了些驿站提供的粗茶淡饭,又漱过口,李佑顿觉疲意上身,准备歇下。同屋小竹瞪了半天,也不见老爷有什么暧昧暗示,只好收拾起桌子。老爷不让上床,她便只能趴着凑合一宿。
李佑刚脱了外衣,打个哈欠,便听见敲门声,就住了手。小竹在门内叫道:“外面是谁?”
“在下居北屋者,同住一院,即是有缘,携美酒而来,可否一叙?”外面人道。
原来是打交情的,很常见。这年头,大家都是这样,技术条件有限情况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多结识有用人物,能住进驿站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
不过李佑委实累了,也没兴趣和这个不知什么来头的人扯淡,高声推辞道:“微恙在身,不便迎客,阁下见谅!”
外面便没了声音,李佑和衣而卧,正要睡着,敲门声又起。
“外面何人?”小竹隔着门板问道。
却听外面人小声道:“里面这位大人打扰了,需要特殊服务否?”
李佑陡然笑出声来,这年头怎么也流行这个样子,抱着戏弄的心态叫一声:“多少银子!”
外面那人大喜道:“本人做事童叟无欺,包大人满意!”
“不必了!本官不需要!”李佑很干脆的拒绝道。
外面那人连忙道:“大人不必疑虑,小的先办事后收钱。我等在各部院都有相熟人物,无论求官办事,包通关节,不成退钱!”
误会了,原来是个掮客之流……李佑一想,自己的特征还符合他的客户标准,难怪抹黑找上门。有钱有权的,自然去住那好院子。他这样委委屈屈挤在小院的,多半都是中低级小官。
此类人进京办事,自然需要寻找门路,于是这“特殊服务”便产生了。至于服务有没有效果,鬼知道。
李佑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