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古代宫廷电子书 > 重生之一切安好 >

第47部分

重生之一切安好-第47部分

小说: 重生之一切安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识字的很少,看书的就更少了。于是这本书也许根本没有为民众所了解。而那些个清朝权贵人家,就算看到这本书,也只会随意搁置一旁,因为比起民间疾苦和生活百态来,他们更关心于他们的仕途经济。因此久而久之这本书就被蒙尘了,然后在历史的尘埃中被完全的掩埋,最后也化成了历史尘埃中的一粒微尘。从此彻底的消失了它在这世界上的痕迹,就这样静悄悄的来,又静悄悄的消失了。
林成得出这本书最终蒙尘的原因之后,忽然就对这书的作者充满了好奇。翻回书面,看见上面作者的署名是‘第三只眼’。林成看到这作者的笔名,不禁叹服道,这笔名取得才叫贴切啊。可还没等林成慨叹完,就听见门口传来敲门声。
林成问道:“谁?有什么事?”
文斌回道:“林少爷是奴才。”
林成看了看安好的穿着没什么失礼的地方,于是道:“进来。”
文斌低头进来之后行礼道:“奴才给两位主子请安。”
安好道:“文大哥,这出门在外的,你不用太拘礼。”
然后安好指着林成对面的那条凳子对文斌道:“文大哥,你坐下说话吧。这么晚了,来找我们是有什么急事吗?”
文斌顺着安好的手势,拘束的坐到林成的对面,犹豫了许久才道:“原本主子们行事,奴才是不该过问的,可是奴才心头实在疑虑的紧,再加上主子们待奴才和善,于是就斗胆问问,主子们为什么要烤那么多的姜末和萝卜干。”
安好笑道:“就为这?呵呵,文大哥,你没听说过‘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郎中开处方’吗?我这不是担心我们在这大冷天的在室外跋涉,容易受寒生病吗?而且在荒郊野外的,物资匮乏。我想着这姜末和萝卜条好携带也容易长时间保存的,所以就他你们多备些了。这样的话,万一我们又要露宿野外了,喝点姜汤,拌点萝卜条,多少可以驱驱寒气,起到预防的功效。”
文斌道:“主子,可是尽管如此,我们已经准备的够多了吧。应该够用一段时间了。明天就不用在烤萝卜干了吧。”
安好道:“不够,我们四个人,而且这冬天还很长。我们要走的路也还很长。”
文斌道:“奴才皮糙肉厚的,不会受寒,奴才可以不用喝姜汤之类的。这样已经备好的姜末,萝卜干应该是够了。”
安好道:“那怎么行,你不是不会受寒,而是寒气聚集在了体内,暂时没有爆发而已,倘若长期如此,受了寒,却不及时把体内的寒气排出体外,只怕到时候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了。”
林成看着文斌一张涨的通红的脸,不禁笑着对安好道:“阿好,文斌是觉得君子要远厨庖,这些天被那些个无聊的看客看的,文斌有些抵不住了。”
安好这才想起封建社会还有这种糟粕思想。可是安好并没有要就此让文斌远厨庖的打算,反而更觉得文斌应该更要进厨庖,好借此来改正改正文斌脑子中的封建糟粕思想。于是道:“什么君子远厨庖?那些个远厨庖的君子是不食人间烟火?还是茹毛饮血?海吃着厨庖里端出来的山珍海味,却指责厨子们不是君子。这样的人就能成为君子?那这样的君子我们还是不当的好。”
文斌听安好这么一说心里障碍就小了很多,于是老老实实的下去了。
安好在这十天的的时间里,给林成绣了和自己各绣了一个情侣荷包,并且在荷包里填满了姜末。林成看着无奈的摇头道:“别人的荷包香囊里都放香料来着,我们怎么就放满了姜末。”




☆、第九十二章 寻1

安好开玩笑道:“往里面放花粉干吗?那不成你想招蜂引蝶?我警告你啊,林成,你要真有这心思的话,趁早给我熄没了,我们两个现代灵魂的人,就该有现代人的认知,这三妻四妾的旧社会现象,在我们这可得坚决抵制和消灭的,否则我就把你当阶级敌人打击。听清楚没。”
林成配合安好道:“呵呵,就算真的有那么点心思,有你在眼前,也兴不起来啊,你看,这苗头都还没冒出来呢,你就开始下通牒了,要是真的冒出来了,你还不得真把我当阶级敌人打击。”
安好道:“明白就好,我在对待阶级敌人方面,坚决学习雷锋同志”
林成道:“像秋风扫落叶般地干脆?”
安好道:“不错。”
林成宠溺的看着安好一脸严肃的样子微笑不语。安好被林城看的有些不好意思,忙拿起《百态世间》,转移话题道:“林成哥哥,看你这些天都抱着这本书,说说看这本书写了什么,值得你如此细心的品读。”
林成道:“这本书是一本描写这个时代民间盛行的各种骗局和三教九流的行状的书,认真的看这本书,会使得我们对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个更清晰的认识。的确是本有价值的书。”
安好道:“听你这么说这应该是谴责小说一类的书籍吧,我记得文学史上谴责小说不是出现在晚晴吗?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二十年目睹官场之怪现状》不都出现在晚晴吗?而且看你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这本书应该是一本有一定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史料价值的书,为什么我好像从没见过这本书呢?我自认为我的知识面还是挺广的。”
林成道:“不错这本书的确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史料价值,只是为什么这本书没能载入史册,我猜是因为现在平民识字的很少,有条件买书看书的就更少了,一般民众接触到这本书的可能性太低了。而有条件有闲功夫看书的那些个士族子弟对于这类既不能有助于其博取功名,又不能供其消遣娱乐的书压根儿就没兴趣看。久而久之这本书就彻底的淡去了它的印记了。”
安好道:“嗯,不过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本书‘生不逢时’。”
林成道:“生不逢时?怎么说?”
安好不答反问道:“林成哥哥,你觉得这本书与晚晴四大谴责小说比起来如何?”
林成道:“毫不逊色。”
安好道:“可是四大谴责小说却流传下去了,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作品,而《百态世间》却没能载入史册。这不正是因为它生不逢时吗?试想一下,倘若这本书出现在了晚清那个破旧立新的时期,在那个社会黑暗至极,政治**,官吏贪污媚外,民不聊生而国家已经风雨飘摇,为了救国图存不得不除掉旧社会的糟粕,打破旧的秩序,以建立新的世界的时代,那么它也许就成了谴责小说中的不可不提的代表作。因为那个时代需要谴责小说,需要谴责小说去广泛揭露和批判现实,以引起人民的注意和坚定人们破除旧秩序的决心。可是这本书出现在了康乾盛世的时期,这个时期虽然实质上已经隐患重重了,但毕竟表面上它繁荣昌盛来着,在这样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因此这本书没能引起社会的广泛的共鸣。所以最终发挥它本身的价值,也没能流传下去。”
林成道:“是啊,的确如此,出现在了错误的时间,而埋没了本有的价值。不过,阿好,我还是很想结交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他能够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看到重重的隐患,绝对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我想他一定是一个有远见而深沉睿智的智者。比起那些个到了国难当头才振臂高呼的人来说,他要高明几倍。而且从他的笔名‘第三只眼’来看,他应该是个洞察世事人心的高人。”
安好道:“是啊,我希望我们有机会认识一下这位智者。”
林成道:“要不我们现在去书斋问问书斋的掌柜认不认识这本书的作者?说不定他认识。”
安好道:“要不你先去问吧,我在这整理行李,这明天就要接着周游了。我们的东西还没收拾好呢。要是你真的问到了《百态世间》的作者,那么我们就再在这停留一段时日,前去拜访拜访这位先知。”
林成道:“也好。”
很快林成就来到了六天前他买《百态世间》的那间书斋。此刻书斋里稀稀落落的没几个人。
林成进了书斋之后,径直向那名伙计走去。
书斋的伙计在看见林成进书斋的那一刻,眼睛蓦地一亮,但很快就将情绪掩藏好,见林成走到自己的跟前了。才装作不记得林成了恭敬的问道:“这位客官,您要买什么书?”
林成道:“我前些天在这买了本书名是《百态世间》的书,拜读之后对于书的作者非常的敬仰,想前去拜访。所以今日特地前来向小哥哥你打听一下书的作者是谁,家住何处?”
伙计道:“这我也不清楚,要不您去问问我们掌柜的吧,他今天来了。我想他应该清楚。那客观您先在这稍候一下,我前去看看掌柜的是否有空闲?”
林成道:“那就劳烦小哥哥了。”
伙计进入了书房左间的一间小房间之后,对着里面正端着着查看账目的中年男子道:“老爷,前些天买您写的那本书的小男孩过来了,他说他拜读了老爷的大作之后,对老爷很是敬佩,想认识一下老爷。小的没告诉他您是《百态世间》的作者,只是对他说,您可能知道书的作者是谁?家住何方?他现在还在书斋里候着,老爷,您看?”
那名中年男子抬头道:“是吗?能有人会喜欢《百态世间》,我还以为这《百态世间》一本都卖不出去呢?我倒想看看我齐铭的钟子期会是什么样的?”




☆、第九十三章 寻2

说罢对伙计道:“你去请他进来吧。”
伙计躬身退出后,请林成进来。林成跟随伙计进入这间房间时,发现这间房间除了一张桌子,四条凳子,桌子上摆放的几本账册,一个茶壶,几个茶杯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因而这间房间的面积虽不过五十见方,但却显得极其空旷。林成不禁对这个房间的主人充满了好奇。眼光自然而然的就看向了书斋的掌柜,正好和书斋掌柜看向他的目光相遇。
林成没有避开书斋掌柜的目光,而是坦坦荡荡的回视着。眼前的这个书斋掌柜,大概有一米八左右,肥瘦适中,一双眼睛满是看透世事沧桑之后的超然洒脱。但却给人一种人清清冷冷的感觉。林成一直以为超然洒脱的人,应该会给人飘然的感觉,就想是空中悠悠飘动的云一样。可是眼前的这个人,那双世事洞明的眼睛分明有着超然洒脱的意境。可是他那浑身散发出的清冷的感觉,却丝毫无法给人于飘然的感觉,但这种清冷的感觉,却并不会带给人予肃杀之感,反而可以感觉到一种生机蕴藏其中。该怎么形容眼前的这个人呢?这么说吧。他就像是初春的风,还带这来自冬日里的清冷,在人世间一路的吹过,凌驾于尘世万物之上,超然洒脱,可是它过之处,却是一片的姹紫嫣红。
齐铭也同样在心里估量这林成。在林成进门的那一霎那,齐铭看着一个看过去似乎还个是个孩子的林成,不觉的愣了一下。齐铭万万没想到自己的‘钟子期’还是个少年。接下来齐铭发现林成没有先向自己行礼,反而一进门林成的的眼光自然的打量起了这房间的摆设。齐铭很诧异自己居然没有为林成的失礼而生气,而是心平气和的看着林成打量着房间的布置,甚至于想从林成的神态中看出他对着房间布置的评价。当林成打量完房子的布置,而终于把眼光转向齐铭时。齐铭发现林成居然是那样的坦荡。似乎压根儿就没感觉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有什么失礼的地方。
齐铭心中有些好奇,于是问道:“小兄弟,拜见长辈,进门不先向长辈们行礼,却四下打量,你不觉得这样做有失妥当吗?”
林成当然知道这是失礼的,这种行为很容易给人留下一种目无尊长,而趋炎附势的印象。但林成真的很无辜,这习惯是自己在做侦察兵那会儿养成的。那时候,林成深知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天时往往不是认为所能控制的。如有任务,不管天气如何,该行动的时候还是得行动。人和,往往是最难把握住的,毕竟人心隔肚皮的,谁也不能保证说谁一定会成为你的助力。因此地利显得尤其重要,借用各种地势,顺势采取各种应变,对于保全自己,进而完成任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林成每次执行任务时,都习惯的仔细观察所处之地的各种客观条件,在内心暗暗记下可行的逃生通道,最有效的埋藏之地,最可能成功的进攻路线。从而执行任务时尽可能的站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其实刚刚林成打量着房间的布置除了借此推断其主人的性格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防人之心。毕竟眼前的这个人对于林成而言是个陌生人,谁也不能担保说,他没有害林成之心。林成心想,万一他有什么对自己不利的动作,自己选择好了最恰当的站立位置,了解了这房间可利用的资源,也好多一份保障。
当然林成不可能把这一切如实告诉齐铭的。于是回答道:“是在下无礼了,还请您多多包涵。”
齐铭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