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从野人到帝王 >

第35部分

从野人到帝王-第35部分

小说: 从野人到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是狼族那边,前几天没有动静,三天前纠集了大约五百人来攻打过一次,这边守军燃烟报警,山后正在练兵的援军及时赶到,狼族士兵没能踏上哨所,丢下了十几具尸体逃了回去,估计伤员也有二三十人,那以后,就再也没有看到狼族的士兵出现。目前前沿阵地有三十名士兵驻防,山顶小屋两人,白天晚上各一班轮换(原始社会没有八小时工作制一说)。

建设方面,也已经看到了,因为石灰充足,茅草毛竹树木更是唾手可得,加上人手充裕,所以已经建成了四五十间房屋,除了包括六部议事的这一幢,还有十几幢都是大,主要用于食堂、工棚等,其余的房屋还是与以前差不多,凡是住人的房屋,里面都有火坑,而且有各式各样的改进。

有了这些房子,族人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虽然还不能说宽裕,但是至少不是太挤了,至于人均多少平方,现在还顾不上。

不过,最近出外侦查找矿的人出乎意料在外围现了几个小部落,原来没有交往过,这些小部落目前生存条件极差,饥寒交迫,于是,阿乌亲自出马,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将他们迁了过来,总人数也有七八百人,怪不得我怎么觉得人数多了不少呢。

制陶烧窑还是一如既往,现在部落陶器已经足够用了,而且还多了不少花样,几个制陶师傅挖空心思制出奇形怪状的器皿,这个要得,没有创造就没有前进与展嘛。

其余的陶制品也不少,陶箭头因为制作便利,又有这么多孩子在玩泥巴,所以几乎已经堆成了山,制箭也来不及,事实上,制作好的弓箭一捆捆的也是堆积如山,看来必须动战争,才能解决产品过剩的问题。

另外,编制组也制出了不少诸如篮子簸箕之类日用品,提高了族人的生活质量。

好的地方不少,但是也有不少让人担忧的事情。

先就是食物。

毋庸置疑,自从我来到这个世上,改进了原始人的武器与工具,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所以,这个冬天族人们再也不用挨饥受冻,生活质量是大大提高了,而且因为新明了各种渔猎方法,所以一段时间内食物极为丰富。

然而,问题还是来了。

因为现在龙族人口已经达到六千左右,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么多人,放开了肚子大吃,每天消耗的食物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尽管枪担、陷阱、弓箭、渔网的明并投入使用,极大的开拓了食物来源,这几天猎获量不少,可是也应付不了这六千多张嘴的无底黑洞,加上野兽也慢慢明白了人类原来也是肉食动物,而且比一般的肉食动物还危险,所以也慢慢开始逃离这一地区(不逃?那些傻的自然都成了人类的盘中餐了),所以,每天狩猎队都必须走更远的路才能猎获足够的野兽,陷阱的收获更是一天不如一天,渔业方面,临近地区的大小水泡都已经放干,以后族人的鱼肉来源也成了问题。

另外,野菜资源也有枯竭的趋势,而菜地虽然长势良好,从别的种族集中过来的粮食中又挑出了一批菜籽种下去,可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六千多人,靠那几小块菜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养殖方面也同样,野猪野鸡与山羊等要达到一定的存栏数,长大到一定重量并且可以繁殖,形成循环链条,这也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这个问题倒是相当严重的,虽然以前也制作了一些肉干鱼干,拿一百多人的虬族眼光来看确实不少,但是放到六千多人面前,就显得寒酸了,还有各部族积存下来的一些植物种子与果实,虽然加起来不少,但是用六千人口一衡量,就差的太远了。眼看这天就要变,万一下起大雪来,我拿什么去填饱这六千多张嘴?

如果龙族的人都是分散的,则问题还没有这么大,因为可以从更广泛的地域获得食物,当然,也不排除冬天饿死人的局面,原始社会要进一步展,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人口才能集中,不然的话,犹如揠苗助长,只有自我毁灭。

粮食的事情不解决是要出大问题的!

第二卷·艰难的岁月十二,春宵一刻值千金

更新时间:2011…8…1919:18:49本章字数:3662

十二,春xiao一刻值千金

看来刚回到家就面临着头痛的事情。

必须马上找到解决新生龙族五千多人过冬食物的办法!

我的估计还是不足,只看到人口集中后生产率可以跳跃性大展,却忽略了在此之前,环境能否承受这么多人口压力的问题,虽然我可以想些小计谋,但是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从长计议,无奈之下,只得宣布,今天先到这儿,明天早上继续议事,众人也就散了,各自回屋抱老婆孩子去。

今天晚上,正是月圆,外面本来很热闹,篝火晚会上,那十名跟我一起制盐的战士大出风头,但是也早已经各自找好对象干正事去了,冬天冷,虽然大屋里有火塘,有炕,但是知道我这个族长今天是不会来摆龙门阵了,所以人们还是早早散了。

急不可耐的抱着依依回到家里,火炕早已经烧得滚烫,竹梅与那十几名妃子都挤在一起,貌似后世的皇帝宠信妃子都是一个一个单独的,但是原始社会哪有这么讲究,也无所谓个人**,好歹都是自己人,不用在族人面前表演活net宫,多少让我心里有点安慰。

不过,这么多人,除去那几个年纪小尚未养成的童养媳,已经宠信过的也有十多人,这么多人,还不得将我榨成*人干啊。

好在女孩们还都懂事,当然不是董事长,我也只得雨露均沾,这个身体里拔出,那个身体里进去,大家也没有计较,最后还是回到依依体内放了了事,可怜我的小**啊,都磨脱了一层皮。

不过不要紧,磨啊磨啊就习惯了,等长出老茧来就更不怕了。希望播下种能有收获吧,天大地大,繁殖最大,人和动物概莫能例外。

今天实在是累了,这边还在给我做按摩呢,我一个翻身从依依身上下来,就呼呼睡了过去。

春xiao一刻值千金,久别胜新婚,无奈的是,这一切对我都毫无意义,实在是太累了,这一觉就睡到了大天亮。

在外面睡久了,回到家里还真有点不习惯,面对着陌生的茅屋顶,一时还想不起自己身在何方,许久,才想到自己已经是原始人的头,今天要议事呢。

蛇无头不行啊,我这一耽搁,不知道要误了多少事,急匆匆推开妃子们的手脚大腿起来,依依已经不在,显然是履行第一夫人地职责去了,我让梅将我的早饭送往六部议事厅,就披上兽皮,穿上“鞋子”,急匆匆地赶到议事厅去。

长老们还是很尽职,一大早都在了,包括依依。

他们也不是吃了饭不干活,这一大早,就已经做出几个决议,第一是派出了更多的人手出去狩猎,争取在下雪之前积累尽可能多的食物,第二是继续练兵,在我不在的这些天,阿根还是很称职,将过去散漫的乌合之众初步练成了一支有纪律的士兵,另外,陶工编织还有建筑都继续,这样一来,只剩下六七百成年男子与千余妇女等待我的指挥。

这么多人,干点什么好呢?倒不是没事做,而是事情太多,不知道哪个更重要。

不过,民事食为天,最重要的自然是保持食物供应了,可是,狩猎已经余地很小了,人口一下子增加几十倍,水泡里的鱼也捕得差不多了,这可如何是好?

看来,在这年头,人口太集中,也会面临极大的问题,原始社会,主要是养活人口,哪怕是从采集经济进入渔猎经济,人口密度也不能过大。现在我们龙族的人口一下子增加到几千人,顿时带来巨大的压力,目前来看,主要还是过冬的食物与燃料。

这样的话,只能适当分散了,尽管这会对文明展稍有妨碍,但也是没有办法。

心里有了数,加上昨晚到今天早上的盘算,便拿出族长的权威,下令六部长老们(他们本身就是各部落的族长长老)让自己的族人分出一部分配对的成年男女,带好弓箭渔网食盐等,回到自己原来的聚集地去,那些地方食物要比这儿丰厚得多,分一部分人出去,一方面能解决食物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带回富裕的储备,让他们尽可能地改善过去的住宿条件,条件可能的话,多造一些茅屋,并且告诉他们,下个月圆的时候,会有人来接替他们。

虽然族人们有点舍不得这些条件更好的新居住点,不过,族长的命令高于一切,况且族长说了,只是暂时的,再说,出来这些天,还真有点怀念自己的老窝,所以倒是没有什么怨言,很快就分走了七八百男女。

接下来,我让剩余的两百多男子全部去伐毛竹,妇女们跑得远一点去挖野菜,吩咐食堂立刻开始烧中饭,又和依依一起回了编织组,指挥她们编织一种葫芦形的大筐,或者叫做口袋也可,主要特点是,口子大约三十厘米,正方形,内部直径最大的有一米,圆形,并且做了双层加固。

现在编织组已经驾轻就熟,对我的要求,没有一点问题。至于藤蔓,附近资源已经接近枯竭,不过狩猎组每天在回来的时候,还是会顺手带一些回来,所以资源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这样的口袋筐,我让编织组做了十多个,这边还没有完,那边伐竹的人已经先后背回来几千根毛竹,我看看差不多了,便下令暂停,编织组继续,伐竹组先吃饭。

族人们也不知道我想干什么,不过对我的盲从心理,还是让他们忠实的完成了任务。

关于有人建议改为第三人称问题,一本书里面,人称是不能随意改变的,这个已经没有办法了,而且我写这本书,有一个前提,就是以我这个人的现有知识,进入远古能不能最快度的展起文明,所以,没有电脑,没有大百科全书,也没有狗狗与摆渡,一切都是自己想出来的,虽然很多是土办法,但却是我可以做到的,换一个人称这个效果就没有了。

第二卷·艰难的岁月十三,赶鱼

更新时间:2011…8…1919:18:49本章字数:3626

十三,赶鱼

今天天气比昨天还暖和,太阳晒在身上,简直连兽皮也有点披不住,因为晚上气温就高于零度,所以河里根本就没有结冰,河水又宽又浅,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大部分地段都在几十厘米,浅层水已经晒得有点温和了。

这条河下面直通大湖,因为河里饵料更丰富,所以很多鱼会逆流而上,并滞留在这里,只要能成功将其捕获,便可以解决五千族人过冬的大半食物供应。

我让伐竹组这两三百吃完午饭的男子,一部分拿着枪担簸箕,一部分背着毛竹,来到河边,然后把意图告诉了大家,让几名长老分头包干。族人也没有异议,纷纷入水,干自己的活去。

这条河窄的地方也有三四百米宽,不过,大多数地段是浅滩,我让他们浅的地方就挖土堆坝,深的地段就密密麻麻插上毛竹,整个样子呈喇叭形,由上到下从宽至窄。

最后,在一段河水深约六七十公分的地方收口,只留一个宽三十公分的口子,下层与上层各横着绑上几根竹子,中间就剩下三十公分的正方形口子,正好用来套我让编织组编制的口袋筐,不,应该叫鱼篓。

当然,这一切,我都只是指手画脚,河水这么冷,我是不下去的,翻了风湿性关节炎怎么办?族人们忠实地执行了我的命令。

编织组送来了六七个鱼篓,我让她们先吃饭,吃完饭继续,这时,河上的工程也已经全面展开。长老们很称职,基本上不用我纠正,除了少数斜率不顺畅之处需要指点一下,后来大家就很明白了。

这个工程量也不算太大,下午三点光景,已经接近收尾,浅的地方都筑好了土坝,深的地段也都插上了毛竹,并杂以一些带叶的树枝,当然是倒绑的,以防鱼儿从缝隙中脱逃,如此,一个喇叭形的地形已经完成。

接下来,就是赶鱼了。天冷,鱼不爱游动,不赶的话收获很小。

我将大多数男子都派了出去,沿河而上,大约走出四五里路,再下水,排成一字长蛇阵,用手中的竹竿与身体驱赶河里的鱼。

这边剩下的几十个男子,我让他们四个人负责一个鱼篓,编号顺序,挨个堵口接鱼。

在河里行走,显然度快不了,所以我们伸长脖子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人影。

不过鱼显然比人快,早在赶鱼人露头之前,这边负责抓鱼篓的人就已经感到鱼儿在篓里冲击了,这些鱼大多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老鱼精,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大大小小,长的过人身高,所以一会儿,鱼篓四个人就抓不住了。

赶紧换人吧,我手一挥,马上就有四个人拿着新鱼篓顶了上去,这边又下去十几个人一起帮忙,才将这篓鱼拖到岸上,倒在草地上一看,好家伙,大大小小几百条,堆起了一座银光闪耀的小山,还纷纷蹦跳不止,大的足有四五十斤,小的除了重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