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1 >

第4部分

世界五千年--影响人类历史200件大事0001-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举反映了禹的智谋和狡黠。皋陶是偃姓部落首领,早在舜的时期就有很高 

威望,他曾在舜和许多部落联盟首领面前高谈阔论,阐述选拔人才、治理天 

下、敬业安民的道理,并且他还是一位治理狱讼而著称的人物。禹选择皋陶 

为其继承人,便能够以此向天下表明自己是重视和真心荐举贤才的。皋陶虽 

然曾当众诘难过禹,使禹差点下不了台,但后为禹的手段所笼络,曾经“令 

民皆则禹”,因此,荐举皋陶,实际上是加强了禹自己的权力,扩大了自己 

的影响。特别应当注意的是,皋陶和禹年龄相仿。据古书记载,皋陶和禹同 

在舜帝手下任职,从言论和行为看,皋陶甚至是年长于禹。相传禹治水 13 

年,舜荐禹之后过17年去世,所以禹继位时最少也有50多岁,而禹举皋陶 

之后10年于会稽死去,据说这时禹已经是百岁之龄了。由此看来,禹选定皋 

陶为继承人时,他和皋陶均已至耄耋之年了。选择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或稍 

长的老者为继承人,这正是禹工于心计的表现。因为这样的继承人是不会对 

禹及其儿子——启构成多大威胁的。 

     果然,皋陶被荐举之后不久即死去,禹又举荐伯益为继承人。禹死后, 

虽然伯益是法定继承人,但多数部落首领都向启表示效忠。他们说:“我们 

忠于启,因为他是禹王的儿子。” 

     为什么人们拥戴启而不信服伯益呢?这应当归功于禹的精心安排。原来 

随着禹王王位的巩固,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不应该落入他 

人之手,而应由自己的儿子来继承。可是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首领会 

议上大家又一致推举他做自己的继承人。禹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顺水推舟, 

答应了。为此事,禹好多天都没有睡好觉。后来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顺利继 

承舜的权力,一是当年治水有功,二是舜选定自己继位之后,就把治理天下 

的大权全都交给了自己。如果我也效法当年舜的做法,将来的大权肯定会落 


… Page 13…

入伯益手中。我为何不把治理国家的实权交给自己的儿子,而只给伯益一个 

继承人的空名呢?于是,禹就这样做了。果然,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启由于 

把国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高了起来。而伯益虽然是 

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就连他过去办的好事,人们也渐渐忘了。这样, 

禹一方面树立自已和族人的权威,另一方面又通过举荐耄耋之年的皋陶,故 

意延宕其后继者伯益开始佐政的时间,造成伯益“佐禹日浅,天下未洽”的 

事实。这两个方面的努力即为启的继承权位铺平了道路。所以战国时有人便 

认为“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禅让制度是上古时代权力结构演变的过渡形态。开始的时候,氏族、部 

落联盟的首领都是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他们受到广泛的尊敬、信赖。当时许 

多重大事情都必须由议事会与民众大会集体讨论决定。后来,各级首领的权 

力日益增长,他们在传递权力的时候不再满足于民主的、集体的决定,而是 

竭力寻找一种形式,既能有民主色彩,又可以贯彻自己的意志。这样的形式 

终于在尧时期被发明出来。那就是“禅让”。在禅让制度下,旧的民主传统 

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在尧舜之际禅让过程中,“四岳”的意见有举足轻重 

的影响就是一个明证。然而,部落联盟首领的个人意志毕竟在禅让制度中占 

了主导地位。如果说尧、舜时个人意志在禅让中尚未表现得十分明显的话, 

那么到了禹的时期,情况就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禹先荐举皋陶,后举伯 

益,都是由他自己所决定的,尚未见到史料可以说明这些是由部落联盟其它 

首领讨论提名的结果。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不断强化,和这 

种趋势相适应,世袭制的出现是有着必然性质。禅让制就是世袭制的准备阶 

段,从某种角度上也可以说它是连接原始社会民主制与世袭制的枢纽。 

     禹运用自己的手腕与权力,为自己的儿子启铺平了一条通向王权的道 

路。使启能较顺利地接替了禹部落联盟盟主的位置,随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 

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启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夏启建立夏王朝的过程,充满着激烈的斗争。因为世袭制的奴隶制国家 

是一个新生事物,必然遭到传统的旧势力的反对。 

     东方偃姓部落的伯益首先起来反对夏启。伯益原本是禹的法定继承人, 

在夏启继位后,他立即撕下了谦让的面纱,率领着强悍的东夷军队,来势汹 

汹地向启发动进攻。启虽有防备,但启的军队还是被伯益打败了,启也被俘 

获,囚禁起来。不久启又逃出,重新组织军队,向伯益反攻。经过艰苦的战 

斗,最后一次交战时,伯益的部下纷纷向启缴械投降,启终于把伯益抓来杀 

掉。 

     反抗的势力不仅来自外部的东夷,也来自夏部落内部。夏族在西方的同 

姓邦国有扈氏也起兵反对启,要求他把王位还给伯益。有扈氏在今陕西中部、 

东部一带,是仅次于夏后氏的一个强大的氏。早在禹的时候,就曾与有扈氏 

发生过战争。启亲自率领军队讨伐有扈氏,双方大战于甘泽。启在前线发布 

了誓师词——《甘誓》。他指责有扈氏犯了“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 

上则轻蔑“五行”的天道,下则怠慢“三正”的人事。上天因此要灭绝他们, 

他要奉行上天的意志去惩罚他们。启命令部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警告不 

听命的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但是有扈氏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大,启开始并没 

有把有扈氏打败,大约经过一年的较量才征服了有扈氏。《淮南子·齐俗训》 

说“有扈氏为义而之,知义而不知宜也。”其实,他是死抱住氏族社会的旧 

 “义”,不能跟着时代发展之“宜”前进,自然要遭到失败。 


… Page 14…

     对有扈氏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夏王朝政权的初步稳定和世袭制的初步确 

立。为了庆贺夏王朝的建立,夏启在钧台大会诸侯,举行宴会,诸侯纷纷前 

来朝贺。夏王朝的统治得到了诸侯的正式承认。 

     然而,新与旧的斗争在新事物刚刚取得统治地位的时候,还不会马上消 

失,旧事物总是不愿一次性地退出历史舞台,而总要经过一番反复。这种斗 

争,在夏王朝的建立过程中集中表现为王位世袭制与部落禅让制之间的斗 

争。启传子太康后,太康天天宴饮游乐,不恤民事,引起人民的极大怨愤。 

东夷有穷民的首领后羿,把太康赶下了台。后羿是勇于向自然作斗争的英雄, 

传说曾在尧时射掉天上十个太阳中的九个而立了功。他做了正式国王后不 

久,又被他的亲信寒浞杀掉,寒浞取得王位。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仲康一直 

谋求复国,但由于连年流亡在外,身患重病,加上心情不愉快,很快就死了。 

他的儿子后相投靠同姓斟灌氏和斟寻氏,又被寒浞所攻杀,后相的妻子正在 

怀孕,躲开了搜捕,逃回了娘家有仍氏,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少康。少 

康长大后开始为复兴夏朝做准备。后来寒浞得知少康是后相夫人的遗腹子, 

立即派出一班人马,去捕杀少康。少康听到这个消息,就赶紧逃到舜的后代 

有虞氏那里。在那里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势力。寒浞因频繁用兵,招致民众反 

对,内部矛盾增长。人们听说少康是夏后氏的后代,于是纷纷前来投奔,少 

康的力量不断壮大起来。 

     一切都准备好了,少康便起兵讨伐寒浞。寒浞多年来只顾享乐不理政事, 

大失民心,就是他手下的心腹将士们也早与他离心离德。于是被少康打得一 

败涂地。寒浞也在乱战中被杀死。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少康回到了夏故都。 

他奠典先祖,安抚百姓,设置百官,重整国家。这就是所谓的“少康中兴”。 

从此,夏朝奴隶制的政权,才逐渐巩固起来。 

     夏王朝是从原始公社的军事民主制度中脱胎而出的奴隶主政权,它是历 

史上的一个新生事物,必然与旧的传统的氏族制度和习惯势力发生矛盾。旧 

氏族贵族利用传统的“禅让制”,以反对夏王朝的王位世袭制;而代表新兴 

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夏王朝,则要求确立王位世袭制,以巩固奴隶主阶级的专 

政。禹传子后,夏王朝经过启与伯益、有扈氏的斗争,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 

等事件,终于使王位世袭制战胜了禅让制。这一胜利,意味着奴隶制战胜了 

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国家取代了部落联盟机关。 

     夏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使世袭制在中 

国最终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世袭制代替了原始民主制和 

禅让制,是历史的一个巨大进步。 

     大禹——一个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伟人,为英雄时代做了总结,又为 

文明时代铺平了道路。 

     从此以后,“普天之下皆王士,率土之滨共王臣”,被儒家学派涂上了 

一层深厚粉饰,世袭制在它以后的发展中日趋完善,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扎根 

几千年而不衰。 


… Page 15…

                                 商的建立 



     夏朝由启建立,中间经过太康失国,少康复国,到少康的儿子杼继位为 

王时,夏朝的强盛达到了顶峰,以后的王一代不如一代。最后传到了禹的第 

十四代孙子夏桀的手里。 

     夏桀生得身材魁梧,膀大腰圆,力气大得能把鹿角折断,能把铁钩扳直, 

能把高墙推倒,能赤手与虎豹搏斗。他不仅力气极大,而且才智不凡,聪明 

过人。只可惜他的力气和才智没有用到兴邦治国上,而是全都用到了吃喝玩 

乐上。 

     夏桀即位后,觉得打仗是个挺好玩的事,既可开拓疆土,扬名天下,又 

能抢掠财物,以供享乐。于是四处征战。东夷诸国招架不住,只好臣服于夏 

王朝,有些小国听说夏王桀是个贪财好色的家伙,就送来金银财宝和美女, 

以保全国土不被侵吞。桀得到了这些奇珍异宝和花容月貌的美女,果然不再 

征战,回到都城恣意享乐。为了讨得这些美女的欢心,夏桀大兴土木,下令 

在洛阳建造一座倾宫。倾宫占地方圆10里,高10丈。宫室中心修一座瑶台, 

用洁白的玉石砌成。这座倾宫花了7年才完工,动用了成千上万的奴隶,花 

费了大量的财物,害苦了老百姓。 

     当时有个大臣,名叫关龙逢,看到桀这样腐败荒淫,终日不理朝政,夏 

朝在一天天没落,于是就劝他以国事为重,悔过自新。夏桀不但不听,而且 

还把关龙逢给杀了。从此,好人都不敢再亲近夏桀,而坏人则成天阿谀奉承 

围着他转。夏朝越来越腐败了。 

     正当夏朝势力日渐衰落的时候,黄河下游有个国家——商国逐渐强大起 

来。商国是夏朝的属国,当时的国王叫汤。商汤看到夏桀荒淫无度,凶狠残 

暴,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暗暗下定决心要推翻这个腐败的夏朝。商汤 

决定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把众诸侯国争取过来,然后进军夏国。为了 

将来进军方便,他还将都城迁到了毫 (在今河南郑州附近)。当时商国不仅 

畜牧业发达,农业也发展起来了,国库中经常储藏着不少粮食。碰到哪个邻 

国有天灾,商汤总是主动救济,因此,商国和各友邻国家关系都很好。 

     汤在商国笼络百姓,贤明治国,邦交邻国,准备进攻夏国。但此事不知 

怎么传到了夏桀的耳朵里,于是夏桀就设计把汤骗到了夏国,软禁在夏台(又 

称钧台)。商国的右相伊尹见此情况,就派人给夏桀送去了很多珍宝及 10 

名美女,夏桀见了这些礼物,原先的怒气早消了大半,不久,就把商汤放回 

来了。 

     商汤死里逃生,对夏桀更加憎恨了。另外,他在夏国被囚禁了一个时期, 

对夏王朝的腐败看得更透了。这样,他不仅更坚定了推翻夏桀、取而代之的 

信心,而且加快了灭夏的步伐。 

     商汤回到商国,一方面劝说那些受夏朝控制的小国反叛夏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