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周氏三国 >

第84部分

周氏三国-第84部分

小说: 周氏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袁术、曹操、董卓,还有各路诸侯,又有谁会继续为汉室尽忠。
就算自己,也从来没想过要为汉室尽忠。
顿了下,周坚又问道:“两位将军可知末将二伯下落?”
二伯周忠一直在洛阳,此番洛阳大乱,还不知道是生是死。
周坚自兵至洛阳,就一直多方打探,却没有得到半点消息。
皇甫嵩喟然道:“洛阳城破之日,吾与公伟辛赖将士们拼死救出,实不知汝二伯下落。”
周坚再次默然。
这时,袁绍长身而起,向周坚拱手道:“一别年余,子渊近来可好?”
周坚拱手道:“有劳本初挂念,坚一切安好。”
曹操也起身大笑道:“数载不见,子渊雄风犹在,真是可喜可贺。”
周坚微笑回礼,“国家兴亡,匹夫有则,今天下英雄齐集洛阳,坚自当于孟德、本初还有公路诸兄协力调贼,复兴汉室,不知孟德以为如何?”
曹操欣然道:“正该如何。”
周坚又跟袁术打了声招呼,才回转到周崇下首入座。
这些都是熟人,总还有几分情面,不招呼一下说不过去。
至于董卓,则直接选择了无视。
反正已经撕破了脸皮,没有什么好说的。
周坚虽不想平白得罪人,但也绝对不会怕了任何人。
身后,典韦和许褚好似两尊门神一样,按剑而立。
周坚扫了一眼,却没看到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不过眼下天下诸侯会盟,以刘备和关羽、张飞三人的身份,也确实没资格登堂入室。
袁绍人面极广,各座的各路诸侯几乎他全都认识,一个按一个的介绍。
周坚趁机打量,在介绍到并州刺史丁原时,周坚就发现丁原身后站了站了一名身高九尺的武将,此人三十岁左名,极其英武,个头比自己还要高上半分,剑眉斜插入鬓,两眼开合间有摄人的精光四射,一望便知是个武勇过人之辈。
“张大人可知丁刺史身后那人是谁?”
周坚扭头问坐在他下首的上党太守张扬。
张扬扫了一眼,抚须道:“此人乃并州猛将,九原人吕布,力可生裂猛虎,能使方天画戟,开五石角弓,极其骁勇。”
原来这就是吕布。
周坚不由多打量了几眼,随即收回目光。
这时,董卓起身大声道:“吾有一言,诸位请听。”
诺大的露天营房里刹时安静下来,众人都纷纷侧目,不知董卓要说什么。
董卓目光灼灼,狼一样的目光在各种诸侯脸上扫过,大声道:“今天子驾崩,诸位皇子皆殁,天下无主,吾意讨平洛阳叛贼后,拥华阴王刘旭为帝,诸位意下如何?”
所有人尽皆神色一凛,默然不语。
更有人冷笑连连,极为不屑。
洛阳还没收复,叛贼还没讨灭,就急着想拥立新君。
董卓心里打的什么小久久,在场的诸侯没有一个心里不明白的。
袁绍第一个蹙眉道:“华阴王刘旭年不满六岁,无德无能,如何能为帝?”
曹操、袁术、刘虞、刘岱等人连连点头,深表赞同。
只有卢植、皇甫嵩、朱隽脸色默然,没有表态。

第137章 盟主难产
袁术自诩出身名门,手下又有两万大军,战将数十员,根本不将董卓这个实力最强的军阀放在眼里,毫不客气地质问道:“华阴王幼不更事,拥立华阴王为帝,董卓你到底想干什么,不会是想哪天把华阴王废掉,你自己登临九五吧?”
群雄连连点头,这话简直说到大伙心坎上了。
不过,这样的话也只有袁术这家伙才敢说出来,其他人是绝计不会说的。
袁绍瞥了袁术一眼,暗忖公术有些鲁莽了。
有些事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当众说出来,可就有些不妥了。
曹操则眯着小眼睛,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想的什么。
董卓心下暗怒,不过袁氏门生故吏遍天下,他若想拥立新君,就必须有人支持,而袁术和袁绍正是拉拢的对象,到也不想得罪袁术,当下道:“公路何出此言,本将军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华阴王虽然年幼,但聪敏好学,日后也未必不能成为明君。”
袁术道:“哼,狼子野心之辈,本将军耻于汝为伍。”
董卓强按耐住怒火,又问袁绍,“本初以为如何?”
袁绍淡然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新君肯定要立,但却并非华阴王,幽州牧刘虞大人布仁义与地方,若立新君,本将军以为刘虞大人可为明君。”
刘虞神色不变,心下却是微微一动。
俗话说的好,天下本无主,有德者居之。
刘虞奉行仁孝之道,在幽州也与民为善,很得士民拥戴,常自比先贤,况且这天下本就是刘氏的天下,如今先帝及皇子皆殁,他又岂会没有心思。
袁绍环视群雄,问道:“不知诸公意下如何?”
众诸侯顾左右而言他,无人理会袁绍。
大家都是明白人,就算立了新君,这新君怕也是个傀儡。
能坐在这里的,都有自己的小久久,就算暂时还没想过要自立称王,但也不愿意受人挟制,听令与一个傀儡,或者说不愿意听令于袁绍。
你袁氏虽然门望甚重,故吏遍天下,但凭一句话就想号令天下,玩什么玩笑。
右北平太守公孙瓒本就和刘虞不和,此时更是大声反驳道:“刘虞一介老朽,无德无能之辈,如何能为新君,某第一个便不同意。”
袁绍脸色一沉,看向公孙瓒的目光中有冷芒掠过。
刘虞脸色也有些难看,面皮有些挂不住。
袁绍只好看向袁术,问道:“公路以为如何?”
袁术暗恼,这袁绍一介庶子,也想立新君,就算要立,也得自己说了算,你袁绍算个什么东西,当下嘿嘿一笑,道:“本将军以为立新君一事暂缓再议。”
袁绍脸色难看,心里可算是恨上了袁术。
兖州牧刘岱浓眉微蹙,不悦道:“眼下洛阳尚在贼兵手中,要立新君,也得等到讨灭贼寇,收复洛阳再说。国事未定,就议立君之事,岂是为臣之道。”
众人连忙附合,“刘岱大人说的对,合该如此。”
袁绍丢了个大面子,脸色越发难看。
曹操则心下暗笑,袁本初也未免太心急了,这天下诸侯哪个是傻子,这种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又岂会因为你是袁氏子弟便轻易答应。
周坚也不动声色,反正会有人出头,他也乐的闷声发大财。
袁绍想要拥立刘虞为帝,不说别人,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岱首便就不答应。
袁术看样子是想自立称王,就恨不得把野心写在脸上了,自然也不会同意。
董卓就更不用说,仗着实力最强,又怎么可能会甘受别人挟制。
周崇忽然转过头来,问周坚,“子渊以为,若立新君,当以何人为宜?”
“这个……”
周坚心念急转,忙道:“小侄自当以伯父马首是瞻。”
周崇喟然道:“伯父垂垂老牟,此等大事纵然有心,亦是无力。”
顿了顿,又压低声音道:“汉室将亡,社稷难扶。子渊若有合适人选可为新君,伯父自当鼎立支持。我庐江周氏日后能否光耀门楣,就全赖子渊了。”
周坚和这个大伯极少接触,也不敢确定周崇说的是心理话还是在试探自己,当下不动声色地道:“伯父年当力壮,何出此言,小侄愧不敢当。”
周崇淡淡一笑,不再说话。
虽然周坚还有所保留,但周崇并不在意。
眼下这形势,是个人都能看清。汉室根基已断,天下怕是要即将大乱了,届时必时群雄并起,诸侯鹿逐的乱世来临,还不知道何人能笑到最后。
周氏后辈子弟中最出色的就是周坚,周崇身为周氏族长,自然希望后辈子弟能继续将门楣发扬光大,方才所言也并无半点虚假。
然而,若想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没有过人的心性又怎能成事。
若是周坚坦言接受,周崇怕是还会失望,毕竟如此轻易便与人推心置腹,没有心机怕是难以成事,那还不如早早投靠别人,免得将来遗祸宗族。
周坚明显有所保留,到是让周崇暗自欣慰,周氏后继有人。
至于子渊能否成事,那就要看能力和天命了。
七分本事,三分运气。
恍惚间,周崇心下已经有了决定,自己比二弟周忠大了十岁,今年五十有余,确实已经老了,到了这个年龄,已经算是高龄,随时都要做好死亡的准备。
至于二弟周忠,还不知道是生是死。
三弟周尚耿直刚正,若在太平盛世,也不失为治世良臣。但身逢乱世,却并不足以光大周氏门楣,四弟周异也早早过世,听说膝下独子托于三弟,还一直没见过。
庐江周氏能否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有一番作为,就全看下一代了。
群雄各怀心思,立新君一事就暂且告一段落。
众人开始商议进攻洛阳之事,但依旧是众口难调。
东郡太守乔瑁第一个开声道:“若要攻城,需得统一号令,选一盟主号令三军,如此方可成事。否则大家各自为战,号令不齐,怕是日久生祸。”
这是事实,大伙也不得不承认,于是纷纷点头。
不过,究竟要何人来挡盟主,却是各有各的想法。
曹操问道:“然则何人可为盟主?”
乔瑁不久前才得罪了兖州牧刘岱,急于跟刘岱修复关系,当下忙道:“兖州牧刘岱大人仁义英明,威望德厚,又是汉室宗亲,可为盟主。”
话音方落,长沙太守孙坚便开声反对,“若论名望,何人能及得上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三公,名望重于海内,故吏遍布天下,司徒司逢大人为国身亡,实乃我辈楷模。袁术将军乃袁逢大人嫡子,英明仁义,乐善好施,可为盟主。”
汝南太守赵谦也连忙赞同。
袁术立刻喜的眉开眼笑,暗忖孙文台果真有性有义。
孙坚刚刚平定区星叛乱不久,在长沙还没完全站稳脚跟。
虽然带了两万大军前来洛阳,但粮草却是捉襟见肘,总算在迎击叛军时,与袁术有几分薄面,跟袁术借了万石军粮,这才支持袁术做盟主。
董卓扫了袁术一眼,冷笑了几声没有吭气。
山阳太守袁遗道:“若论名望,谁能及得上吾弟本初。本初可为盟主。”
袁绍顿时脸上有光,瞥了袁遗一眼,暗忖这袁遗到是识抬举。
董卓‘嗤’笑道:“袁绿想当盟主?也得问问本将军是否则意才行。”
袁绍刹时脸色冷了下来,沉声道:“绍当不得盟主,难道足下还想当盟主不成?”
董卓到是想当盟主,不过他也知道没有人会心服,只是冷笑,也不理袁绍。
众人各抒己见,吵来吵去,总之没有一个人能让所有人心甘愿奉为盟主。
只有周坚、曹操、周崇、阴修等少数几人没有吭声。
周坚心里清楚,这盟主无论换了谁,也轮不到他来当,毕竟名望太浅,比起刘虞和刘岱等皇亲国戚确实差了不少,背景也比不上袁绍和袁术。
事不关己,自然高高挂起,坐观狗咬狗便是。
周崇看了一阵热闹,扭头问周坚,“子渊以为何人可为盟主?”
周坚心下了然,伯父这是怕自己有举荐的人选,却不好说出来,欲代其劳,当下略作沉吟便道:“若论兵事,皇甫嵩老将军一代名将,可为盟主。”
周崇略微有些惊讶,看了周坚一眼,没说什么,当即起身道:“诸公请听,此番各种英雄齐集洛阳,旨在讨灭贼寇,复兴汉室耳!因此,若要担当盟主,需得知兵善战,方能统领三军。若论兵事,诸公无人能出皇甫将军之右者,本官举荐皇甫将军为盟主。”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随即沉思起来。
这盟之所以定不下来,一是因为各路诸侯谁也不服谁,二是关系到切身利益,谁也不愿意让跟自己有怨隙的人当上盟主,如此不免要受制于人。
特别是董卓,恐怕除了他自己,换了谁当盟主,这厮都不会同意。
由于种种原因,这盟主实在有些难产。
不过,若是皇甫嵩来任盟主,却要另当别论了。

第138章 合攻洛阳
诸侯们都在心中思量,皇甫嵩如今无兵无权,而且没有割据的野心,论兵事,在场之人还真无有能出其右者,确实是担当盟主的不错人选。
论名望,皇甫嵩也有足够的威望让所有人心服。
就算董卓这种跋扈之辈,若由皇甫嵩来担当盟主,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周崇环视众人,大声问道:“诸公以为如何?”
周坚第一个开声道:“本将军赞同皇甫将军担任盟主。”
曹操也拱手道:“皇甫老将军望高德厚,担当盟主最合适不过。”
卢植、王匡、刘虞、刘岱等人十余人也表示赞同。
袁绍沉吟了半晌,始勉为其难地道:“绍也无异议。”
袁术撇撇嘴,也表示支持。
剩下支撑袁术和袁绍的几个诸侯,也连忙跟着表示赞同。
最后还没有表态的,就剩下了董卓一人。
卢植目视董卓,问道:“不知足下以为如何?”
董卓重重哼了一声,皮笑肉不笑地道:“让皇甫嵩当盟主,本将军自无不允。不过本将军有言在先,若是皇甫嵩处令不公,就别怪本将军不遵号令。”
皇甫嵩起身喟然叹道:“吾本戴罪之身,本不该再问国事。然如今社稷倾危,匪寇窍居洛阳,沐猴而冠,即蒙诸位抬爱,嵩若坚持不受,实有违忠义之道,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