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周氏三国 >

第53部分

周氏三国-第53部分

小说: 周氏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坚问道:“你认识字?”
青妍轻轻‘嗯’了一声,答道:“曾随先父读过诸家经籍。”
周坚略微有些惊讶,没想到此女竟是出身不氏,问道:“你父是何人?”
青妍道:“先父陈公讳康,乃光和元年茂才,曾任议郎。光和五年时因上书陈奏十常侍之罪状,被定罪下狱,冤死狱中,奴婢一家十余口尽遭贬斥。”
“原来如此。”
周坚点点头,光和五年,正是他入京求取功名官爵的那一年。
十常侍权倾朝野,素来被天下士人所痛恨,被冤杀的官员不知凡几,诸如陈康此类的更是多不胜数,到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周坚没有再问,而是继续低头泼墨。
青妍侍立半晌,忽然咬了咬牙,低声道:“将军,奴婢有一事相求。”
周坚手下顿了顿,头也不抬地问道:“何事?”
青妍‘扑通’跪在了地上,顿首道:“奴婢尚有一弟,名唤陈真,因先父牵连之罪被发放军中为役夫,还望将军能解救舍弟,奴婢无以为报,甘愿尽心侍奉将军。”
“好!”
周坚回答的简洁有力,顿了下,才道:“起来吧。”
“谢将军。”
青妍再拜起身,美目中尽是感激。
这时,门外忽然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笃笃’的敲门声响起。
周坚头也不抬地道了声,“进来。”
门开处,一名随从大步走了进来。
青妍不待周坚吩咐,就连忙退了下去。
随从这才道:“公子,周武大哥命人押送的东西到了。”
周坚精神一振,问道:“今在何处?”
随从答道:“就在前厅。”
周坚当即将毛笔置于案上,长身而起道:“走,去看看。”
说罢当先大步出门,随从连忙跟上。
半个月前,周武派人传讯,俱言在南阳为寇时劫掠富户所得金银钱财十余箱,尽数暗中谴人分批送来了洛阳,不想今日方到。
前厅。
典韦和许褚宛若两尊门神,披甲持戈守住大门。
十名随从则围在摆放在厅中的十数口大箱子前,个个神情振奋。
十三口箱子全部被打开,里面尽是金银之物及价值不菲的玉器古玩,粗略估算,每口箱子的价植约在五千万钱左右,十三口箱子加起来无疑便是一笔巨额财富。
周坚逐一查看了十三口箱子里的金银,不由连声叫好。
正愁没钱花呢,有了这十三箱子的金银钱财,应该能办成许多事情。
只要是人,就没有不喜好钱货的,除非是无欲无求的圣人。
就算是当今天子,还要卖官敛财,同样不能免俗,更别说其他人了。
“全都收起来。”
周坚把手一挥,十名随从立刻将箱子盖好,全部抬到了后院。
校尉府中住的全都是亲信,到是不担心财货白露,
周坚又叫来青妍,令其挑选精美首饰,不料青妍却看也不看,只是道:“金银玉饰乃身外之物,奴婢今为奴籍,不敢奢望其他,只求能侍奉将军左右,便于愿足矣。”
“好!”
周坚目露欣悦,道:“即如此,吾便准你脱离奴籍,纳你为妾。”
青妍喜极而泣,盈盈下拜道:“多谢将军。”
次日。
周坚果真大摆筵席,大宴宾客,正式纳青妍为妾。

第85章 贿赂何进
时间转眼就来到了中平二年三月。
隆冬的严寒刚刚过去,春回大地时,天下各州郡贼势纷乱,万民倒悬,汉廷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调兵谴将,征讨贼匪时,西凉边陲之地忽然传来了惊天消息。
中平元年羌人北宫伯玉叛,攻杀护羌校尉伶征、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的边章和凉州从事韩遂劫为人质,不予放还。
韩遂为免被杀,被迫加入叛军,与边允一起成为叛军军师。边允改名为边章,韩约也在此时正式改名为韩遂。
中平二年三月,韩遂等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领兵数万入寇三辅,侵逼园陵,大军打到美阳时,已经发展到十万规模,可谓兵势浩大。
战报传到朝廷,顿时朝野震惊。
灵帝急忙报病上朝,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拒敌之策。
深夜,大将军府。
何进刚刚谴散心腹属僚,就有下人来报,屯骑校尉周坚求见。
“周坚不是刚走吗,怎么又来了?”
何进心下疑惑,但还是吩咐下令将周坚带了进来。
不多时,周坚在下人的引领下大步走入正堂。
“末将参见大将军。”
周坚向高踞案后的大将军何进长长一揖,执礼甚恭。
何进肃手道:“子渊免礼。”
周坚趁势起身,肃立于侧。
何进问道:“不知子渊深夜来见本大将军,有何要事?”
周坚答道:“末将肃知大将军清正廉明,勤俭持家,不收贿赠,特备薄礼献上,还望大将军笑纳。”
何进‘哦’了一声,并不答话,静待下文。
周坚当即向堂下朗声道:“带上来。”
脚步声中,六名随从抬了三口大箱子疾步上堂,置于地上。
周坚上前打开箱子,登时金光满室,耀花了人眼。
大将军何进目光落在箱子里琳琅满目的金银玉器之上时,顿时眼神一凝,眉头狠狠地跳了两下,想要移开目光,却怎么也控制不住胸中的贪欲。
周坚察言观色,将何进的神情尽收眼底,当即再揖道:“区区薄礼,请大将军笑纳。”
何进起身往前走了几步,连连搓手道:“子渊这是何意,如此贵重的礼物,本大将军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周坚暗忖,你若受之无愧,我这礼岂不是白送了。心知何进已经动心,只是面子上过不去而已,当下道:“末将实有一事要求,还请大将军笑纳。”
何进‘哦’了一声,肃手道:“子渊有何事相求,不妨直言。”
周坚道:“今天下群匪作乱,国运多难,末将身为汉将,却无功于社稷,每思之深感有愧天子鸿恩。本欲为国效力,奈何欲报无门。今南阳太守战死,郡内匪祸横生,末将有心牧守南阳,清除匪祸,为朝廷安定一方,望大将军允准。”
何进恍然,略微沉吟了下,终于道:“子渊即有心牧守南阳,为朝廷安定一方,本大将军甚是欣慰,自当在天子面前为你举荐,只是成与不成,全看天子明断。”
周坚忙道:“多谢大将军。”
何进肃手道:“子渊若无他事,就先退下吧。”
周坚再施一礼,连忙退了出去。
何进仔细将三口箱子里的财货查阅了一番,才叫来亲随将箱子抬了下去。
想起方才周坚所求之事,又连忙咐吩亲随请袁逢、杨彪、王允等大臣过府相商。
不多时,司徒袁逢、王尉张温、太傅杨彪等数十员朝廷大臣尽数到齐,聚于大将军府。
司徒袁逢拱手道:“不知大将军深夜相召,有何要事相商?”
百官都看向大将军何进,静待下文。
何进清了清嗓子,道:“今天下匪寇四起,西凉叛军挟众十余万入寇三辅,京畿洛阳危在旦夕,本大将军有意上表天子,以左车骑将军、冀州刺史皇甫嵩为将,统领司隶之兵迎击西凉叛军,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太尉张温道:“皇甫嵩能征善战,乃我朝之柱石,实乃迎击西凉叛军之不二人选。”
众大臣纷纷点头,若论统兵,眼下朝中还无人能出皇甫嵩之右者。
何进又道:“去岁天子以赵融为将,引军征讨南阳贼众,不想丧失辱国,一万精锐大军仅有不到四千人幸还,今北军大营能战之兵不足七万,迎击西凉叛军尚且不够,然各州郡却匪患四起,朝廷无兵可谴,如之奈何?”
太尉张温道:“西凉叛军虽声势浩大,但不过乌合之众,可令皇甫嵩率领六万大军迎击足矣,复令右车骑将军朱隽引军一万征讨兖、豫等州匪患,谅可平靖。”
袁逢、杨彪、王允等大臣纷纷称善。
何进道:“此议甚妥。”
王允又道:“可令各郡太守自行募集乡勇,讨灭境内匪患。”
袁逢脸色一变,忙道:“不可?”
王允脸露不悦之色,转问袁逢道:“不知司徒大人有何高见?”
袁逢道:“此例若开,则地方郡守纷纷效仿,拥兵自重,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王允道:“然而今天下匪患丛生,敢问司徒大人何有平匪之策?”
袁逢黯然道:“并无良策。”
王允道:“这便是了,今天下匪祸不断,百姓倒悬,社稷有倾覆之危。眼下当务之急是尽快讨灭各地匪患,至于郡守坐大,也是以后的事了。”
众大臣也不知是何心思,纷纷点头附议。
何进当即拍板道:“好,就依此议,本大将军明日即上奏天子,令各郡之守自行募集乡勇讨灭境内匪患。不过,南阳太守秦颉战死,不知众位可有合适人选?”
太傅杨彪刚想举荐,王允察言观色,知何进心中已有人选,当即抢先道:“南阳贼势浩大,非干吏不能任之。不知大将军可有合适人选?”
何进略作沉吟,便道:“屯骑校尉周坚骁勇善战,统兵有方,且为任己吾令是多有功绩于民,吾意表奏周坚为南阳太守,不知众位意下如何?”
王允第一个表态道:“下官认为周坚堪为南阳太守。”
众大臣互视一眼,暗忖周坚那厮刚刚自绝于宦党,不相竟这么快就取得了大将军何进的信任,拍奉之道可真是高明,值得吾辈学习。
不过此子颇能统兵,亦有政绩于地方,到也堪任南阳太守。
在座的众大臣都是人精,眼看何进已经有了人选,自然是点头附议,无人反对。
次日。
天子临朝,文武百官齐聚德阳殿,商议发兵讨逆之计。
太慰张温率先出列奏道:“启奏陛下,西凉叛军聚众十余万,兵势浩大,非能征善战之大将不足以拒敌。臣举荐左车骑将军、冀州刺史皇甫嵩统率司隶之兵迎击叛军。”
灵帝环顾殿下众臣,问道:“众爱卿以为如何?”
百官早有腹稿,当下齐声道:“此议甚妥,臣等并无异议。”
灵帝当即道:“传旨,令皇甫嵩克日回京,率军迎击西凉叛军。”
司徒袁逢出列奏道:“陛下,今天下各州郡匪作乱,万民有倒悬之危,臣举荐右车骑将军朱隽率军征讨各地匪寇,以安天下。”
灵帝顿时眉头一皱,西凉叛军之势,正如太尉张温所言,非能征善战之上将,不能击退叛军,但各州郡之匪寇远不及西凉叛军势大,讨伐相对要容易许多。
昨晚董太后召灵帝前往永安宫,俱言中郎将董卓多有功于朝廷,因何不用。
董太后乃灵帝生母,灵帝无言以对,只好应允若朝廷发兵讨贼,必以董卓为将。
迎击西凉叛军,皇甫嵩乃是不二人选。
征讨兖、豫诸州郡匪寇,灵帝心中早有人选,袁逢所奏自不合圣意。

第86章 医圣是真是假?
灵帝当下道:“今白波贼祸乱河内各县,威及京师,右中郎将朱隽能征善战,可为河内太守,迎击白波贼众。至于征讨各地匪寇之人选,朕以为中郎将董事知兵善战,可引军征讨南阳、汝南等地匪寇,众卿以为如何?”
百官对视一眼,皆深感意外,只好附议,“陛下圣明。”
灵帝神色一松,暗忖所幸百官没有反对,总算完成了母后交待地任务。
大将军何进向侍中王允一使眼色,王允连忙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屯骑校尉周坚不但骁勇善战,颇能统兵,于征讨黄巾叛逆时多有战功,且善理政,于己吾令任上时多有功绩于朝,今南阳贼势浩大,臣举荐周坚为南阳太守,谅能讨灭群匪。”
灵帝问百官道:“众卿以为如何?”
大将军何进率先道:“陛下圣明,臣无异议。”
其余百官也尽皆附议。
灵帝当即道:“传旨,迁周坚为南阳太守,克日起程赴任,讨灭境内匪寇。”
百官齐唱,“陛下圣明,恭祝陛下千秋万载,江山永固。”
中常侍张让躬身侍立于灵帝身后,见此情景,不由暗恨,心忖这何屠户真是越来越嚣张了,还有那周坚,背叛了咱家,竟还能升官,直是岂有此理。
略一思忖,不由计上心来。
张让当即向灵帝奏道:“陛下,今天下群匪作乱,京畿洛阳兵力空虚,待朝廷大军出征兵,拱卫京师的兵力严重不足,若有匪寇生乱,恐危及洛阳。老奴以为,不如重立西园八校尉,统领天下兵马,同时招募新军日夜操练,以拱卫京师之安危。”
灵帝喜道:“此言甚善,朕准奏。”
张让又道:“黄门侍郎蹇硕知兵善战,可为上军校尉。”
灵帝又道:“朕准奏。”
张让大喜道:“谢陛下隆恩。”
大将军何进及殿下百官没料到阉党会忽然发难,闻言大惊失色,暗叫不妙,若重设西园八校尉,又以寨硕为上军校尉,则天下兵权尽归阉党,
就连自己身边大将军,军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都要受制于阉党。
如此以来,岂不危在旦夕。
百官人人自危,只待散朝后,纷纷齐聚大将军府商议对策。
屯骑校尉府。
黄门侍郎立于厅堂之上,尖声道:“屯骑校尉周坚接旨。”
周坚摆香设案,三跪九叩后,伏地道:“臣,周坚接旨。”
黄门侍郎展开圣旨念道:“大汉天子诏曰:屯骑校尉周坚长于统兵,勤于理政,今南阳匪寇生乱,百姓有倒悬之危,特迁受南阳太守之职,克日起程赴任,以平贼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