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周氏三国 >

第137部分

周氏三国-第137部分

小说: 周氏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子渊用兵不凡呐!”
袁术虽然在感慨,语气中却不免大有妒色,“想本将军率虎狼之军南下扬州,至今也不过得了九江、庐江、丹阳三郡,周坚此人却只用八个月就平定了荆州,运气可真是好。”
心谋腹士金尚顺着话头恭维道:“主公雄才大略,英明神武,岂周坚之辈可比。”
“哈哈,哈哈哈!”
袁术面露得色,忍不住大笑了几声,极是享受金尚的马屁。
金尚又道:“主公,眼下董卓已经占了冀州大半,周坚也平定了荆州,眼下天下诸侯当属此二人实力最强。主公也需尽快平定豫州、会稽二郡,占据扬州千里沃野之地,再广兵兵马钱粮,如此方能与董卓、周坚之辈一争长短。”
袁术深以为然道:“元休所以正合吾意,不过,曹操、陶谦、孔伷、袁遗等人正在和董卓开战,我军要不要助其一臂之力,先收拾掉董卓再说,毕竟董贼此贼兵多将广,实力连本将军都有不如,比周坚的威胁还要大的多,若不及早除之,日后恐成心腹之患。”
金尚嘿嘿笑道:“主公不必忧虑,董卓虽然实力强大,但袁绍、曹操、刘表这些人也不是吃素的,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董卓坐大。董卓要想安安稳稳地在冀州占稳脚跟,怕是没有那么容易,弄不好周坚也会因不想看到董卓坐大而出兵。因此尚以为,眼下我军当务之急是尽快攻占豫章,豫章可是扬州第一大郡,有口百余万,士民殷富,仅在南阳、汝南之下,若能攻下豫章,我军将再无粮草之忧。至于董卓,就让曹操、袁绍他们去狗咬狗吧,最好能打个两败俱伤,嘿嘿,等主公平定扬州,到时再出来收拾残局。”
袁术想想也是,当下连连点头道:“好,就依元休之言。”
话音方落,忽有亲兵来报,长沙太守孙坚来投。
“孙文台?”
袁术先是一怔,继而大喜,刚刚才接到周坚攻破临湘的消息,没想到孙坚就来了。
孙坚可是一员虎将呐,文才武略,自己帐下诸将无人可及。
若得孙坚,实胜过数千大军。
袁术当即就喜的跳了起来,连声道:“快快有请。”
亲兵急领命而去,金尚见袁术对孙坚如此看重,眸子里不由掠过一丝妒色。
不多时,孙坚带着程普、黄盖、韩当三将进来。
“哈哈,文台别来无恙乎?”
袁术大步迎了上去,抓着孙坚双臂大笑三声。
孙坚黯然道:“今失长沙,特来投效将军。还望将军收留,坚愿效犬马之劳。”
袁术大喜道:“这有何难,文台世之勇将,吾得文台,如猛虎添双翼也。本将军正准备起兵攻打豫章,若文台不弃,可率五千大军为吾先锋如何?”
孙坚铿然道:“坚,敢不从命。”(未完待续。。)

第212章 班师回荆州
中原、河北局势风云变幻,这中平四原的冬天也变的肃杀起来。
周坚在临湘只逗留了还不到一个月,待局势勉强稳定下来之后,就于十一月底的率领大军回了襄阳。到襄阳后连夜都没过,就紧急召集诸将商议起兵共抗董卓之事。
谁也没有料到,董卓会从雁门出大漠,绕经幽州偷袭冀州北部。
眼下董卓已经占了冀州大半,局面就将变的截然不同。
周坚是绝对不想看到董卓在冀州站稳脚跟的,虽然历史上董卓最终败亡了,但同样董卓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强大,更没有占据冀州。
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谁又能肯定,董卓会不会进而一统河北。
毕竟现在的曹操、绍袁、孙坚这些还没有成长起来,尚在夹缝中求生,就算自己,也只是刚刚平定了荆州,若是再让董卓统一了河北,届时将再无人能挡西凉军南下中原。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曹操统一了兖州,也绝对抵挡不住西凉军兵进中原,估计也要卷铺盖逃亡了,拿什么抵挡董卓。
曹操再雄才大略,也不可能以一州之地挡得住占据了关凉司隶以及河北的董卓。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对联军共抗董卓如此热心,否则以曹操的精明,又怎么可能浪费钱粮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至于周坚,最好的结果也就只能是划江而治,偏安一隅了。
所以周坚绝对不想看到董卓在河北占稳脚跟。就算暂缓军队整编,入川计划,也得先打掉董卓这头已经可以威胁到他成就大业的拦路虎。
现在的董卓,可比曹操要危险的多了。
曹操再怎么枭雄,现在也没有成长起来,对周坚的威胁远没有董卓大。
周坚虽然一直想找机会干掉曹阿瞒这个最危险的对手,但是现在,却不得不与曹操联手抗衡董卓,周坚有时也暗自感慨,因为自己。历史偏离轨道已经偏的太远了。
至于袁术那厮。正在攻打豫章,也让周坚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刺史府,议事大堂。
周坚征衣未解,踞案高座。眉头凝成了一块。
不时的接到军令的校尉以上军官赶了过来。疾步走进大堂。以次入座。
等了足足半个钟头,就在周坚都快等的不耐烦时,所有人才尽数到齐。
许褚、典韦、周武、戏昌、周济、蒯良等心腹文武尽数到齐。分列两旁。连黄忠、蒋钦和韩琼等将也接到军令,赶到了襄阳,一眼望去竟不下五十人,还有几个校尉周坚都不大记得名字了。
“好了,人都到齐了。”
周坚环视了一圈堂下众人,道:“河北战事,大家都知道了,郭典死了,袁绍也率军退回了渤海,董卓占了大半个冀州,大家有什么看法,都说说。”
戏昌第一个道:“主公,董卓实力膨胀的太快了,郭典、袁绍并没能和西凉军一直僵持下去,这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计。若是让袁绍在冀州占稳脚跟,公孙瓒虽占了幽州,但幽州贫瘠不堪,公孙瓒迟早会为董卓所炒。如此一来,数年之后董卓尽起河边之兵和关凉司隶之兵进逼中原,届时就算曹操统一了中原,怕是也难以抗衡。若再让董卓入主中原,届时就算主公平定西川和扬州,怕也难与董卓争锋。有鉴与此,昌以为我军不能再坐视下去了,可与曹操等人结盟共抗董卓,尽快迫其从冀州退兵。”
周坚道:“本将军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这一仗该怎么个打法?”
蒋钦沉吟道:“虎牢关是隶司门户,只要能攻破虎牢关,董卓肯定会从冀州退兵。不过虎牢天下险,又有徐荣率领三万大军镇守,徐荣乃董卓麾下头号大将,身经百战,想要攻破虎牢关恐怕没那么容易。”
韩琼道:“不如攻打武关如何?武关直通关中,乃董卓心腹之地。若能攻破武关,对董卓来说后果将比虎牢关失守还要严重,必定会回兵救援。”
黄忠则道:“武关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董卓又派了心腹大将胡轸率领八千大军镇守,想要攻破武关,不比攻破虎牢关容易多少。”
周坚轻轻敲着桌案,目光扫过其余众将,道:“你们呢,有什么看法,也都说说。”
蔡瑁迟疑了下,道:“主公,末将以为,眼下我军实不宜与董卓交恶。”
“嗯?”
周坚刹时眼神一凝,问道:“为何?”
蔡瑁道:“董卓虽然兵势浩大,但与我军并无直接的冲突,且主公已与董卓结盟,若冒然出兵,一来背弃盟约与主公名声无益;二者董卓未必就能在冀州站稳跟脚;三者我军士卒征战近年,已疲软不堪,急需休整,因此末将以为实不宜出兵。”
张允也在旁边连连点头附议。
堂上的气氛刹时就有些变味道,许褚、典韦、蒋钦、周武、黄忠心腹大将看向蔡、张二将的眼神立刻变的不怎么友善起来,许褚这猛人更是重重闷哼了一声。
戏昌、周济、蒯良则看了蔡张二人一眼,没有吭声。
派系之争,古来有之。
周坚的地盘虽然只是荆州一州之地,但手下也不可避免的有了派系。
其中以周武、许褚、典韦、蒋钦等为首的周坚旧部形成了一个团体,这些人是周坚绝对的死忠分子,一切以周坚的意志为主,也是最得周坚信任的一批支持者。
至于周晖、周焕、周济、周善等宗族兄弟,更是和周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到目前为止,在周坚入主南阳后新提拔和投效的谋臣武将里面,目前也只有黄忠得到了这个团体的认可,融入到了以周武、许褚等人为首的这个团体当中。
这其中一是因为黄忠确实是一员将才,周坚对其有提携之情,黄忠亦知忠义;二来则是黄忠出身贫寒,没有多太的利益和宗族纠葛,才得到了周武等人的认同。
至于蒯氏兄弟,因为靠向周坚比较彻底,也正在被这个团体接纳。
至于其他投效过来的文臣武将,则因为种种原因全部被排除在了外面。
特别是蔡瑁、张允二人,死死抓着手后权不放,周武等人早就对其有意见了。
周武、典韦、许褚、蒋钦等人不会质疑周坚的任何一项决定,至少现在不会对周坚任用何人统兵或理政产生质疑,但绝不能容忍其他将领恃宠而骄。
特别是蔡瑁、张允的作法,在周武等人看来,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不知死活。
现在蔡瑁、张允二将不同意出兵,虽然理由说的头头是道,也完全正确,但周武等人如何看不出来,这二人之所以不同意出兵,只是想保存实力。
毕竟这次南征荆南五郡,蔡瑁和张允率下五千大军都各有伤亡,特别是张允,攻打临湘北门时遇到孙坚的迎头痛苦,眼下五千大军只剩两千作人。
周坚看向蒯良,不动声色地问道:“子柔以为呢?”
蒯良心头莫名地跳了一下,他敏锐地感觉到了大厅中的气氛十分微妙,更是明白只不过是一次微不足道的表态,其中却蕴含了极为深远的意义。
荆州士族思想守旧,不思进取,这是谁都没法否认的事实。
说到底,其实还是荆州士族门阀太过庞大,在利益纠葛和宗族观念的影响之下,导致荆州士族都缺乏开拓之心,在战略思维上只想自保,和周坚的野心思想背道而驰。
蒯良也早就知道蒯良对荆州士族的现状极为不满,虽然暂时还没有什么举动,但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想办法扭转这种局面。
可以想象,真到了那个时候,多半就会是一场极为残酷的清洗。
那些只想保全宗族,守着家业当墙头草的士族门阀,肯定会被彻底清洗。
只有将宗族和身家性命牢牢地绑在周坚的战车上,肯为周坚的野心和大业抛头颅、撒热血的士族,才能够被排除在被清洗行列,并得到周坚的重用。
“在下以为应该出兵。”
蒯良没有什么犹豫,就很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蒯氏已经将宗族的全部押在了周坚身上,这个时候根本没有第二条选择。
况且以蒯良的眼光来看,这个时候也的确要出兵迫使董卓从冀州退兵。
否则正如戏昌所说,若真让董卓在冀州站稳了脚跟,那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周坚对蒯良的答安查点有预料,面色不变,但扫了蔡瑁、张允二将一眼,眼神却莫名地冷了下来,把手一挥,不容分辩地道:“现在要讨论的是如何迫董卓从冀州退兵,而不是是不是要出兵。”
蔡惠、张允二将脸色一僵,默然不语。
他二人手下原本就五千大军,但今次南征时伤亡不小。
两人虽然想补充手下的兵力,但一直没有机会,就等平定荆州之后,军队重新整编时好趁机扩充一下手中的兵力呢,这个时候自然想保存实力,不愿意再攻打董卓。(未完待续。。)

第213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军议还在继续。
堂下诸将各抒己见,有赞成出鲁阳攻打大谷关的,也有赞成与曹操、刘表等中原各路诸侯合兵一处,攻打虎牢关的,唯独戏昌神色淡然,没有吱声。
周坚知道戏昌在考虑出兵多少为宜,正想询问,眼尾的余光却瞥见坐在门口位置,在南征中因功迁任校尉的李严嘴唇动了动,似是有话要讲。
“你有何话要讲?”
周坚随口问道,他对李严有些印象,李严虽然年轻了些,但极有胆略,陪养的好的话能独挡一面,记得好像是当初李起推荐,从南乡县尉任上提拔起来的。
李严忙道:“主公明鉴,末将之前在南乡任县尉时,听附近的樵夫和猎户说,山中小道可绕过武关直达关中,只是不知是真是假,因此不敢妄言。”
“哦,还有小道能绕过武关?”
周坚闻言刹时精神一振,戏昌也扭头看向了李严。
若是真有小道能绕过武关直达关中腹地,事情可就好办多了。
李严第一次参加这种规格的军议,还有些紧张,此刻被周坚犀利的目光注视,心头就忍不住砰砰跳了两下,忙道:“末将听到的只是谣传,是否真有小道,末将也不能确定。”
周坚嗯了声,扭头问戏昌,“志才以为如何?”
戏昌略一沉吟,便道:“其实许多关山隘口都有樵夫猎户常走的小道,只是这些小道无法供大军通行。也少为人知而已。不过,若是真有小道能绕过武关直达关中腹地,就算大军过不去,但派个几百精兵轻装简行,绕过武关还是不成问题的。眼下我军调集粮草出征至少还需半月,主公何不谴人前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