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打飞机 >

第126部分

打飞机-第126部分

小说: 打飞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混大队从“企业号”、“贝劳伍德号”和“蒙特里号”航空母舰起飞的机群。两队飞机加起来共52架。

“响尾蛇呼叫精灵,请立即轰炸1号和2号目标。”还没等第1及第4特混大队的飞机到来,肖普上校已经通过无线电向先期到达的道格拉斯中校呼叫空中支援。这时美军登陆部队的情况已经急转直下,登陆部队被日军猛烈的机枪及炮火打得快抬不起头来,美军部队被压制在三个滩头上,彼此之间互不相连,一直没能取得能展开炮兵的阵地,唯有依靠几艘驱逐舰提供近岸炮击。不仅难以向纵深挺进,相反已到了被赶下海里去的危险边缘。

在舰载机出发前,肖普上校向蒙特提供了3个关键目标的坐标。1号目标指的是代号“红三滩”上的东侧一段长堤,这段长堤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段,美军要是夺占了它,便能在上面展开火炮阵地。但大堤上日军筑有六个点状暗堡,美军付出了很大伤亡,仍然没能攻占这段长堤。而2号目标指的是连接红二滩和红三滩之间栈桥,这是连接被分割的美军唯一的通道,重要性不言而喻,肖普上校已经先后组织了五次进攻,都没能把它拿下来。

“精灵收到,立即进行轰炸。”道格拉斯中校架机在空中盘旋,也观察到美军的危险情况,决定不等另外两个特混大队的飞机到来,立即实施空中火力支援。这52架SB2C“地狱俯冲者”式俯冲轰炸机中,其中36架挂了燃烧弹,16架是重磅炸弹。

“精灵呼叫偷猎者,呼叫蓝魔,请攻击1号目标,其他飞机攻击2号目标。各自分为两组,挂燃烧弹的为一组,挂重磅弹的为一组,两组轮流投弹。注意掌握机与机之间的投弹间隔,让燃烧弹的火焰持续燃烧。”在出发前蒙特曾通过无线电通讯,亲自给道格拉斯中校嘱咐过,要他把握好燃烧弹轰炸的频率,务求达到让烈焰长时间覆盖敌阵地的轰炸要求。

接收到道格拉斯中校下达的战术命令的飞机,立即在空中分为两队,又再分为两路纵队,分别向1、2号目标飞去。攻击1号目标的是“埃塞克斯”号和“企业”号的19架俯冲轰炸机,其中11架挂燃烧弹。攻击2号目标的是其他几艘航空母舰起飞的33架俯冲轰炸机,其中25架挂燃烧弹。之所以要这样分配,道格拉斯中校是考虑到“埃塞克斯”号和“企业”号的飞行员经验比较丰富,投弹老练。对长堤的轰炸必须把握好轰炸的强度,既要打击敌人又不能把长堤炸坏了,不然美陆军的火炮就不能在上面展开。

道格拉斯中校率先架机对1号目标的长堤进行了俯冲轰炸,第一个投燃烧弹的十分重要,这关系到后续的飞机能否顺利跟进投弹。道格拉斯中校在经历了地中海的征战后,少了一份急躁,多了一份沉着,无论是指挥空战的能力还是驾驶飞机的能力都提升了一个台阶。到达长堤上空后,并没有立即俯冲,此时在珊瑚焦外的4艘美军驱逐舰正在向日军发炮。道格拉斯中校在高空中盘旋一圈半后,抓主己方战舰炮击刚停止,炮弹爆炸产生的烟尘将散未散的短暂时机,才果断地向长堤上的日军碉堡工事俯冲而下。炮弹爆炸的烟尘阻挡了日军碉堡中,机枪手的视线,正是这个短暂的空档,道格拉斯中校驾驶的SB2C“地狱俯冲者”式俯冲轰炸机,已经呼啸着高速俯冲而下,几个呼吸间从空中3000米俯冲到600米,拉升的同时投下了燃烧弹。

“轰”地一声低沉的爆炸声,汽油燃烧弹砸在了长堤之上,日军的碉堡之间,爆炸燃烧产生的烈焰瞬间笼罩了日军的碉堡群。虽然碉堡的结构并没有受到多大的破坏,但烈焰却顺着碉堡的出入口和通风口,涌进了碉堡里面,高温和浓烟蒸熏着躲在里面的日军。

第一百六十五章 小试牛刀(六)

燃烧弹,顾名思义其杀伤力不在于爆炸,而在于大面积广泛的燃烧,是一种战术性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它发明的灵感来自于瓜岛战役中,蒙特使用过的那些装满燃料的瓶瓶罐罐,对日军航空母舰的攻击。盟军的武器专家从中受到启发,只用了不到3个月的时间便制造出适合实战使用的第一代燃烧弹,并很快投入到对欧洲战场的战略大轰炸之中,取得了出乎预期的理想战果。这时美军使用的燃烧弹严格来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凝固汽油弹,只能算是其前身,但其威力也不容小视。道格拉斯中校投下的燃烧弹爆炸后,在这段长堤上形成了一个半径近一百米的燃烧区域,火焰串起几米高,巨大的火球烈焰如一头恐怖野兽一口吞没了大堤上的几个日军碉堡,超过600度高温的火焰和浓烟持续了近两分钟。

“轰、哄、轰、哄”紧随着道格拉斯中校后面的,挂了不同弹药的轰炸机,有节奏地每隔30秒或者1分钟便俯冲下来一架,把炸弹扔在了长堤上。此时飞行员们根本不需要如何去准确瞄准投弹,只是往地面上的那团大火上砸就行。11枚燃烧弹外加8枚重磅炸弹,密集地投在了长堤之上,熊熊的烈火在日军碉堡上持续燃烧超过15分钟,高温、浓烟、缺氧,使躲在碉堡中的日军犹如身在地狱,待在碉堡内是受苦,跑出碉堡外是受死。

美登陆部队的突击队员利用燃烧弹烈焰燃烧掩护的这宝贵的15分钟,拼死冲锋。用炸药包、刺刀、铁锹,破开长堤上下的混凝土三角锥障碍物、带刺铁丝网和木制栅栏,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了300米,终于一举登上长堤。并在近距离使用爆破筒及集束炸药包,炸开了日军用椰子树木和珊瑚砂覆盖,混凝土和钢板加固的碉堡。破开碉堡后,突击队员立即使用火焰喷射器,向碉堡内一番狂喷。为了强调坚固性,日军的碉堡建得比较狭窄,火焰喷射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发挥出了最大的杀伤力。无处可逃的日军大多数被活活烧死,死相十分可怖,焦黑的残尸断肢相互堆叠在一起,根本无法分辩出来。

美军在夺占了这段长堤后,取得了一块可供火炮展开的阵地,炮兵立即将75毫米榴弹炮拆开,再把一块块部件运上滩头,组装起来,然后为部队提供炮火支援。濒临失败的登陆作战自此出现了一线转机,美军算是保住了滩头阵地,有了喘息的机会。

在抢占长堤的同时,红二滩和红三滩之间的栈桥争夺战也处于白热化之中。在长堤上第一个投弹完毕后的道格拉斯中校迅速拉升回高空,协调指挥另外33架轰炸机对2号目标的轰炸。说是栈桥,实质上只是一座连接红二滩和红三滩的木石结构的,架设在两个珊瑚礁岛之间,可供三人并行或者一辆卡车勉强通过的通道。

由于美军在红二滩和红三滩成功登岸的人数较多,陆战2团团长肖普上校意思到,必须在日军还来不及炸毁它前,尽快夺取这座栈桥,好让美军的登陆部队连成一气,才能相互呼应,让业已打乱了的部队建制恢复为可统一指挥的情形。

栈桥的两端都有日军迫击炮阵地和机枪暗堡工事,栈桥又处在珊瑚礁狭窄凸出的地段。肖普上校身处红三滩头,主攻方向自然定在红三滩头这一方,红二滩头作为助攻方向。而从红三滩头到栈桥桥头堡阵地,有一段接近200米的直线小路,路上没有任何可供隐蔽的障碍物,在前5次冲锋中,桥头堡的凶猛活力让很多美军都倒在了这段直线小路上。

为了便于飞机轰炸和步兵冲锋能协调一致,道格拉斯中校没有让负责轰炸栈桥的33架舰载机,前赴后继式地进行轰炸。一来是怕把栈桥炸坏了,二来是怕浪费弹药,步兵跟进不及炸了也是白炸。同肖普上校在无线电中一番商讨后,两人决定把夺取栈桥的战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舰载机为陆军人工制造进攻隐蔽障碍地形;第二阶段是进攻中舰载机为陆军提供空中火力掩护,夺占红三滩头这一边的栈桥桥头堡;第三阶段是夺占红二滩头一边的桥头堡。

首先发动第6次栈桥争夺战的是“邦克山号”航空母舰的俯冲轰炸机中队长吉米·布朗上尉,借助停在珊瑚礁上四艘驱逐舰的又一轮准确炮击后产生的硝烟作掩护,吉米·布朗上尉架机向栈桥方向俯冲而下,不过这次的目标不是日军的桥头堡,而是桥头堡前的那段200米长的小路,靠近美陆战队员冲锋出发阵地前不远的位置。俯冲、拉升、投弹一气呵成,1000磅重磅炸弹几乎是垂直着在珊瑚礁狭窄凸出的这条地段上,炸出了一个又深又大的弹坑。趁着硝烟未散,尘土飞扬的时候,担任强攻任务的美陆战队员的突击小组立即发起冲锋,从出发阵地迈步奔向刚由舰载机重磅炸弹炸出来的大弹坑,队员们刚飞身跳到弹坑里,恢复射击的日军机枪子弹就“嗖嗖”射过头顶,几枚日军发射的迫击炮弹也先后炸开。有重磅炸弹炸出的弹坑作为掩体,这次美军并没有人员伤亡。

见第一批美军躲进弹坑后,道格拉斯中校接着命令两架俯冲轰炸机对日军攻击。“独立”号的两架挂了燃烧弹的SB2C“地狱俯冲者”式俯冲轰炸机接到命令后,迅速俯冲而下,向红三滩的栈桥桥头堡投下了燃烧弹。一枚扔向迫击炮阵地,一枚投向机枪暗堡,两团火焰交织在一起,从高空俯视,就似一双恶魔的瞳孔,狰狞地注视着大地天空,注视着人类之间的杀戮。紧接着两架挂载重磅炸弹的轰炸机又俯冲了下去,在通往桥头堡的小直路上又炸了两个大坑,弹坑与弹坑之间相隔一段30米至50米的距离。借着燃烧弹烈焰的掩护,在第一个弹坑的美军士兵立即冲向第二,第三个弹坑,而出发阵地中又冲出第二批突击队员,冲进第一个弹坑里。

就这样炸弹坑造掩体,投燃烧弹掩护,陆战队突击队员冲锋,重复循环了几次。日军迫击炮和机枪的交叉封锁火力被死死压制住,陆战队员也顺利穿越了那段直线的死亡小路,一直冲锋到日军的桥头堡中。为了夺占控制桥头堡,美军同日军展开了面对面的殊死搏斗。死不投降的日军不惜进行最惨烈的白刃战,和美军绞杀在一起,不少日军士兵和美军士兵是纠缠在一起死去的,鲜血溅满桥头堡的地上墙壁。杀戮留下的血腥之气和断肢碎肉的痕迹,令战后前来参观的随军记者,呕吐不而惨不忍睹。

在夺占红三滩一侧的桥头堡后,道格拉斯中校和肖普上校通过无线电协商,决定一鼓作气拿下红二滩一侧的桥头堡。这次舰载机轰炸的任务就相对简单了些,不需要刻意为陆军进行特殊轰炸,把剩下的13架未轰炸的舰载机上的燃烧弹和重磅炸弹一咕噜都投到日军另外一侧的桥头堡上。地面的美军在肖普上校的指挥下,冲过只有50来米的栈桥,同红二滩上的美军一起对另一端的桥头堡实施了左右夹击,一次冲锋就成功消灭了桥头堡中的日军。把这座关系到美军登陆战成败的关键栈桥,牢牢控制在美军的手里。

战斗并没有因为攻占了长堤和栈桥而暂时停止,恰恰相反,在塔拉瓦岛取得转折性胜利的美登陆部队,这时才从混乱中恢复过来,大量的增援部队相继在受到控制的红三滩和红二滩登陆上岸。

“响尾蛇呼叫精灵,请对3号目标实施轰炸。”栈桥才刚刚夺占,肖普上校便迫不及待地向前来支援的第50特混编队的舰载机群,再次发出空袭召唤通讯。

“精灵收到,立即前往轰炸3号目标。”就在轰炸1号和2号目标时,从第1特混大队和第4特混大队赶来支援的机群先后到达塔拉瓦岛上空,这迟来的两个大队的机群就成为接着轰炸3号目标的主力。道格拉斯中校在命令第2和第3特混大队的舰载机先返航后,才指挥后到的机群向位于塔拉瓦岛中央位置的比托岛飞去。(注:塔拉瓦岛其实是由多个更小一点的珊瑚礁岛组成的,比托岛是日军整个防御阵地的核心所在。)

比托岛西侧有一组成半月形构筑的海岸碉堡,日军的4门203毫米海岸炮和9门140毫米火炮阵地就在这些海岸碉堡的防御圈内,并且由4门高射炮作防空掩护。尤其是日军这4门203毫米海岸炮,对于美军军舰的威胁是最大的。只有摧毁或者压制住日军的海岸炮火力,美军的各类战舰及登陆舰才能快速平安地,逼近海岸射击,或者靠岸卸货。正是由于这些海岸炮的存在威胁,美军担任对岸炮击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才不得不撤出到离海岸较远的海域。

要除掉这些海岸炮阵地还真不容易,这些海岸炮并不是露天摆放的,而是安置在永久性的山洞式掩体炮库中。这些炮库异常的坚固,而且多数是为火炮量身设计建造的,每一个海岸炮库,通常只放置一门火炮,多是采取挖空山体外加石料钢材堆砌修筑而成。进出口均有铸铁大门封闭,炮库内比较宽敞,火炮放置在主洞中专门的炮槽内,炮管从射击孔中略为伸出掩体炮库外,可上下和略为左右调整射击角度。炮库中通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